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前,治疗临床型乳房炎的常用药物是抗生素,常用方法主要是抗生素肌肉注射或乳头内注入。但是抗生素在奶中的残留问题越来越引起食品卫生方面的关注,休药期弃奶导致的经济损失也比较严重。目前临床防治乳房炎趋向于不使用抗生素类药,而采用加强饲养管理、搞好挤奶卫生、乳头消毒、使用非抗生素类药等,用中药治疗奶牛乳房炎的报道也日渐增多。

  • 标签: 临床型乳房炎 中药治疗 疗效观察 乳炎消 抗生素类 搽剂
  • 简介:烟嘧磺隆属磺酰脲类选择性广谱苗后茎叶处理除草,该产品主要应用于玉米田防除一年生和多年生禾本科杂草和某些阔叶杂草,通常使用的剂型为4%悬浮。为减少加工、贮存、运输的数量,降低制剂的用量,节约人力和物力,方便用户使用,

  • 标签: 水分散粒剂 烟嘧黄隆 苗后茎叶处理 禾本科杂草 磺酰脲类 烟嘧磺隆
  • 简介:据先正达公司消息:叶枯病对唑类杀菌的敏感性较12年前要低4倍,这意味着唑类杀菌的用量将有扩大的趋势,在1995年的用量为0.3升俭顷,而现在则要求为2升俭顷,即在相同的控制水平上用量增加了4~7倍。

  • 标签: 用量 三唑类杀菌剂 叶枯病 先正达公司 敏感性 增加
  • 简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拆分了戊唑醇(tebuconazole)、粉唑醇(flutriafol)和己唑醇(hexaconazole)3种杀菌的外消旋体,并且制备了对映体的纯品.以花生褐斑病菌Cercosporaarachidicola、番茄早疫病菌Alternariasolani、油菜菌核病菌Sclerotiniasclerotiorum、苹果轮斑病菌Alternariamali、甜菜褐斑病菌Cercosporabeticola等5种植物病原菌为供试菌,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了3种杀菌的外消旋体及对映体的生物活性,比较了对映体之间抗菌活性的差异.结果表明:(-)-戊唑醇的抗菌活性优于(+)-戊唑醇;(+)-粉唑醇的抗菌活性优于(-)-粉唑醇;(-)-己唑醇的抗菌活性优于(+)-己唑醇.

  • 标签: 杀菌剂 对映体 抗菌活性 植物病原菌
  • 简介:草甘膦:截止到2009年6月8日,共有106家国内企业和5家国外企业登记了草甘膦原药,分别是:河北省邯郸市凯米克化工有限责任公司(95%原药,有效期:2009.04.16-2010.04.16);江苏省太仓市农药厂有限公司(95%,93%,90%原药,有效期:

  • 标签: 除草剂 品种 国外企业 国内企业 草甘膦 有效期
  • 简介:近年来,由于不合理的防治措施,纹竹斑蛾已成为危害毛竹叶片的主要害虫。为探索有效控制黄纹竹斑蛾危害的无公害防治措施,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的6种植物源杀虫:0.5%藜芦碱可溶性液、1%苦皮藤素可溶液、4%鱼藤酮乳油、1.5%苦参碱可溶液、1.2%烟碱·苦参碱可溶液和1.1%苦参碱粉剂对纹竹斑蛾幼虫的防治效果,其中前5种药剂采用喷烟技术施药,后一种药剂采用喷粉技术施药。结果表明:施药后3d,6种药剂的防治效果均达90%以上;0.5%藜芦碱可溶性液、1%苦皮藤素可溶液和4%鱼藤酮乳油的田间最佳用药浓度是原药与0号柴油容积比为1:40,用药量为1200mL/hm^2;1.5%苦参碱可溶液、1.2%烟碱·苦参碱可溶液田间最佳用药浓度是原药与0号柴油容积比为1:9,用药量为800mL/hm^2;1.1%苦参碱粉剂田间最佳用药量为22.5kg/hm^2。上述6种植物源杀虫均可作为无公害防治黄纹竹斑蛾幼虫的药剂,在纹竹斑蛾幼虫危害时施用。

  • 标签: 黄纹竹斑蛾 植物源杀虫剂 毛竹 最佳用药量 无公害防治
  • 简介:目的研究二氢槲皮素抗炎、抗过敏、止痒的作用。方法利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法,观察其抗炎作用;利用2,4-二硝基氯苯(DNCB)诱导小鼠迟发性超敏反应(DTH),观察其抗过敏作用;利用4-氨基吡啶(4-AP)诱导小鼠皮肤过敏性瘙痒,观察其止痒作用。结果二氢槲皮素能显著对抗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和降低DNCB诱导的小鼠过敏反应有显著改善作用,并且能明显减少4-AP诱导的瘙痒反应的舔体次数。结论二氢槲皮素有显著的抗炎、抗过敏、止痒作用。

  • 标签: 二氢槲皮素 抗炎 抗过敏 止痒
  • 简介:在实验室条件下应用沙柱法及水琼脂平板法,测定了低剂量水平的涕灭威、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和丙溴磷对甘薯茎线虫Ditylenchusdestructor扩散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含5μg/mL药剂的沙柱中,以及甘薯茎线虫经0.1μg/mL的药剂浸渍24h后在不含药剂的沙柱中,其运动扩散能力均受到抑制;在含较低质量浓度(5×10-3μg/mL)药剂的沙柱中,以及线虫经较低质量浓度(10-2,10-3μg/mL)的涕灭威和(10-4,10-5μg/mL)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浸渍24h后在不含药剂的沙柱中,其通过率均比空白对照高10%以上,差异显著,表现出Hormesis效应(兴奋效应);经较低质量浓度(10-1μg/mL)的丙溴磷浸渍后在不含药剂的沙柱中未表现出该效应。在水琼脂平板试验中,虽然在低剂量水平下药剂对线虫的扩散具有促进作用,但产生的Hormesis效应不如沙柱法的结果明显。

  • 标签: 甘薯茎线虫 杀线虫剂 扩散 兴奋效应
  • 简介:氯异氰尿酸(国际商品名称简写TCCA,下同)是一种新型高效消毒杀菌漂白,它对细菌、真菌、病毒均有抑菌、灭杀作用。TCCA含有效氯高达91.5%,同时它的稳定性极好,在敞口容器中露空存放四个月,其有效氯只下降4%。

  • 标签: 新型高效 杀菌剂 存放 三氯异氰尿酸 消毒杀菌 容器
  • 简介:稻飞虱是上思县为害水稻的主要害虫之一,近年来常常爆发成灾为害,给粮食安全生产造成很大的损失。试验选用10%氟苯嘧啶悬浮(Pyraxalt^TM)防治水稻稻飞虱,与植保无人机喷药(处理I,240mL/hm^2兑水13.65L),机动喷雾机喷药(处理Ⅱ:240mL/hm^2兑水900kg)与农民自防(处理III)和清水对照处理(CK)比较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施药后3,7,20,40,60d,应用植保无人机喷药处理对稻飞虱的防效为88.50%~99.95%;机动喷雾机喷药的防治效果在85.18%~99.91%,优于农民自防区处理。在防控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药后20~60d防治效果达96.23%~98.91%和94.34%~98.36%,显著优于农民自防区处理。因此,10%氟苯嘧啶悬浮无论在使用植保无人机喷雾还是人工机动喷雾器喷雾对防治稻飞虱效果显著的同时,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也表现出突出的防控效果。

  • 标签: 10%三氟苯嘧啶 稻飞虱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 田间防效试验
  • 简介:为实现有效兼治橡胶树的白粉病和螨类为害,研制得到15%阿维菌素·吡唑醚菌酯·唑酮热雾配方。通过对3种有效成分的饱和溶解度试验,根据溶剂的溶解性能及热雾的闪点、黏度等因素,筛选确定了主溶剂和助溶剂;根据添加表面活性后药液的理化性质,筛选出适宜的表面活性;结合制剂其他相关性能指标测定结果,最终确定了15%阿维菌素·吡唑醚菌酯·唑酮热雾的最优质量分数配比为:阿维菌素5%,吡唑醚菌酯5%,唑酮5%,甘醇54%,二甲基甲酰胺21%,表面活性500~#4%、600~#3%、700~#3%。理化性质及贮存稳定性测定结果表明,该15%阿维菌素·吡唑醚菌酯·唑酮热雾外观透明,闪点高,黏度低,发烟量大,产品冷贮及热贮质量稳定,达到热雾的相关建议技术指标要求,可考虑用于田间橡胶树白粉病和螨类的兼治。

  • 标签: 阿维菌素 吡唑醚菌酯 三唑酮 热雾剂 橡胶树 白粉病
  • 简介:应用Cerius^2软件中的主成分分析法(PCA)和Var.Jarvis-Patrick聚类方法对新型含噻唑和唑环的亚胺类杂环化合物进行分类,再用遗传函数算法(GFA)和分子力场分析方法(MFA)分别进行了二维/维定量构效关系研究(QSAR),所建模型都通过了显著性检验。CV-r^2均大于0.910,表明模型都具有良好的预测可靠性。计算研究表明:分子的热力学性质(各种原子类型AlogP描述符)、空间结构状态(Jurs参数和Shadow参数)和电拓扑状态指数(S—aaCH)是影响活性的主要二维因素。维研究结果表明,分子的静电作用强弱对活性影响较大。最后根据药物分子设计理论设计了一系列亚胺类化合物,并用所建最优二维/维QSAR模型进行活性预测与相互验证,筛选出活性可能较高的6个化合物。该研究可为高效亚胺类杀菌的研制提供理论指导。

  • 标签: 亚胺类杀菌剂 遗传函数算法 分子力场分析 定量构效关系 分子设计
  • 简介:8月14日,江西新龙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在新板上市挂牌,这是国内首家昆虫病毒杀虫企业登陆新板,这意味着该公司的主推生物农药产品将获得更强有力的资金支持。据了解,新龙生物是同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共同组建的,拥有国内最具规模的昆虫病毒生产基地,其拳头产品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杀虫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产品,获得欧盟有机认证,被全国农技中心列为重点推广产品。

  • 标签: 病毒杀虫剂 新三板挂牌 重点推广产品 生物农药 自主知识产权 甘蓝夜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