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4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乡镇卫生创伤急救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且提出了相应的急救体制。方法选取了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期间通过急诊方式诊治的不同类型的创伤患者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共抽取患者为215例,对所有的患者诊治过程进行了记录和探究,对患者创伤类型、使用的急救方法和预后方面进行了统计。结果此次选取的215例患者当中,有88例患者为交通事故创伤,占总数的40.93%,有70例患者施工意外创伤,占总数的32.56%,57例患者为其他因素所致创伤,占总数的26.51%;以患者受伤位置划分,有66例患者四肢骨盆伤,占总数的30.69%,46例患为胸部伤,占总数的22.73%,22例患者为颅脑外伤,占总数的10.23%,16例患者为腹部伤,占总数的7.44%,11例患者为胸腹联合伤,占总数的5.12%,5例患者为多发伤,占总数的2.33%,49例患者为其他类型伤,占总数的22.79%;预后方面而言,10例患者死亡,占总数的8.73%,102例患者通过抢救转入急诊,占总数的47%,80例患者在我院痊愈占总数的37.21%,7例患者通过治疗后均已出院,占总数的3.26%。结论乡镇卫生医疗设备比较落后,所以,对患者进行急救时,使用的急救治疗方法单一,会直接影响到患者创伤急救预后效果;乡镇卫生缺乏专业的技术人员,所接诊的外科创伤患者病情较为复杂,对专业知识掌握不到位,特殊情况时需要面对大量的伤员,需要加强急救组织实施工作;乡镇卫生急救体制不健全,前现场急救不到位,甚至部分患者需要通过家属送至卫生,不利于患者的急救时间的把握。

  • 标签: 乡镇卫生院 创伤 急救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本院妇产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情况,总结相关的感染特点,并提出相关的感染管理作为临床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长沙某医院2015年1-2017年12月2460例妇产科出院患者进行调查,分析其感发生情况及主要分布特征。结果不同年龄段女性感染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妇产科医院感染部位多为泌尿道(43.54%)、上呼吸道(21.09%)和手术切口(28.57%),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妇产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部位以泌尿道、上呼吸道和手术切口较为常见,且年龄越大,被感染的概率越高。在期间注意开展相关的感染预防和管理可明显降低感染率。

  • 标签: 妇产科 医院感染 院感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脑卒中患者的前急救实施前急救护理路径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通过拨打本院120急救中心急需救治的58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两组;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的前急救护理措施,试验组实施前急救护理路径,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急救用时、治疗用时及病情恢复状况等指标进行数据分析。结果通过相关指标比较可知,试验组的呼救至前急救用时及呼救至回治疗用时均要少于对照组;且试验组的痊愈率、好转率均要高于对照组,致残率、致死率均要低于对照组。结论对脑卒中患者前急救应用前急救护理路径其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脑卒中 院前急救 院前急救护理路径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急救护理路径在脑卒中患者前急救中的效果。方法抽取150例脑卒中病人进行探讨,随机分组,参考组选择一般护理干预,实验组选择前护理路径。结果经过分析,实验组远远强于参考组,差异明显,具有临床对比价值。结论针对脑卒中病人进行院前护理路径,能够提高急救成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缩短治疗时间,确保生命安全,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

  • 标签: 院前急救 护理路径 脑卒中 心脑血管疾病
  • 简介:摘要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究疗养的护理管理,来为科研及实践提供依据。本研究主要从疗养的护理管理现状、护理管理模式及对策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不断提高疗养的护理管理水平。

  • 标签: 疗养院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本文简单介绍了创伤急救内容,针对创伤救治效果的影响因素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分析,结合本次研究,发表了一些自己的建议看法,希望可以对创伤外科的前急救起到一定的参考和帮助,提高院前急救有效性。

  • 标签: 创伤外科 院前急救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我院产科前急救高危产妇的护理方法和效果进行探讨。方法对我院院外接诊的86例高危产妇进行规范、有效的治疗与护理。结果86例患者经过合理的前急救措施均母婴平安,无一死亡。结论高危产妇通过及时有效的前急救护理措施进行管理可使母婴死亡率得到降低,进而使其生命安全得到保障,同时对于产妇并发症的降低方面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产科 院前急救 护理
  • 简介:在军队调整改革期间,积极适应强军目标要求,不断创新医疗服务新举措,从巡回医疗、优化流程、改善设施、主动防病等四个方面入手,切实做好部队医疗保障工作。

  • 标签: 改革期间 军队医院 服务部队 新举措
  • 简介:摘要基层卫生的特殊属性在于它的基层性,是医疗服务部门中直接面向基层群众的服务单位,面对的服务对象情况比较复杂,人数众多,文化水准及各方面素质良莠不齐,护理风险事故比较常见,给基层卫生及患者造成了很大的困惑。基于此,本研究从基层卫生常见护理风险出发,分析其造成的各种原因,并根据自己的实践体会提出防范对策,旨在为基层卫生的同行们提供一点有价值的借鉴。

  • 标签: 基层卫生院 护理风险 防范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喉罩在前急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1例前急救需气道支持的患者,均使用喉罩进行气道支持,统计喉罩插管成功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血氧饱和度(SpO2)上升情况、心率(HR)降低情况以及患者急诊科及最终死亡情况。结果本次喉罩一次性插管成功率为100.00%;未出现喉头水肿、出血、气道损伤、误插管进消化道、返流等不良反应,SpO2上升率平均22.7%,HR降低率平均25.25%。入选病例平均抢救时间(1.0±0.5)h,急诊科死亡率为52.38%,最终死亡率为71.43%。结论喉罩能安全、高效的用于前急救,为院内抢救赢得时机。

  • 标签: 喉罩 院前急救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对突发事件时急救对人员伤者的前急救进行总结,加强前急救能力,为需抢救的伤者赢得宝贵的时间。方法回顾性分析两年中,重大突发事件前急救护理的过程,形成合理的流程,快捷安全的将患者转运到医院。结论合理的流程,准确及时的救护,为伤者赢得宝贵的时间。

  • 标签: 突发事件 院前急救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层卫生院中128例急腹症患者的诊治体会。方法随机抽取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急腹症患者128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讨临床诊治经验。结果128例急腹症患者经过一系列检查、诊断,明确诊断的患者120例,不明确诊断的患者8例,分别为2例胆道蛔虫症患者、2例急性肠梗阻患者、15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16例泌尿结石患者、25例胆囊结石患者、5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5例急性胰腺炎患者、5例腹股沟疝患者、12例宫外孕破裂出血患者。结论基层卫生医院需要加强对急腹症患者的重视,同时充分的结合临床治疗经验对患者进行综合诊断和治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急腹症 基层卫生医院 诊治体会
  • 简介:摘要目前医改不断深入,医院人事管理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新时代对于医院人事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但很多医院人事管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这就需要相关部门加强对人事管理的重视,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进而使医院人事管理机制正常实施。本文主要阐述了目前医院人事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确保医院工作顺利进行。

  • 标签: 医院 人事管理 问题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对于严重创伤患者采取的前急救措施,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由接诊的医生、护士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搜集和整理,并记录成为电子档案;此外,创伤现场的医护人员应当对伤者的伤情进行准确评估,然后根据伤者不同的情况采取对应的措施实施现场急救处理。结果64例严重创伤患者经及时救治后,存活59例,死亡5例,死亡率为7.81%。死亡的5例患者中,有2例均死于重度颅脑损伤,另外3例患者死于多发伤。结论前急救是急救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严重创伤患者在伤后1h内是抢救的黄金时期。我院通过加强前院内信息的预警和联动,缩短各个环节的急救时间,避免伤者出现生理潜能的进行性耗竭,为严重创伤患者成功救治争取宝贵时间,以求最大限度提高抢救成功率。

  • 标签: 创伤 院前急救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通过近几年急诊出院前救治患者,沟通和搬运这两个环节中存在的问题相对集中一些,存在的问题有对患者的病情缺乏预见性的判断,缺乏敬业精神,搬运人员动作粗暴,前后沟通协调工作脱节,忽视患者的心理活动,搬运工具陈旧、单一,出诊费用高等。提出的对策有加强职业素质教育,提高工作使命感,重视急诊环境管理,加强业务训练,健全搬运安全措施及人员配备不足,对转院过程中沟通解释不到位,不能满足合理的要求,合理收费等。

  • 标签: 急诊院前 患者的沟通和搬运问题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近几年某产科分娩相关数据的分析,探讨该院在应对生育政策变化提供产科服务能力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某2013—2017年度产科产妇结构变化、高龄产妇相关病种的变化,论述医院产科随生育政策改变收治产妇结构及病种的变化。结果生育政策改变高龄产妇、经产妇、疤痕子宫产妇、急产产妇比例增加,高龄产妇比例增加,但是高龄产妇并发症、合并症并未随之增加,比例控制在合理范围,随着政策改变该院服务能力也随之相应提高。

  • 标签: 生育政策 高龄产妇 疤痕子宫 急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影响前心肺复苏(CPR)效果的因素。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本院2015年5月~2017年5月行CPR处理的258例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男性的复苏总有效率与女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管插管患者的复苏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口对口、面罩给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复苏总有效率显著低于多发性外伤、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F患者的复苏总有效率显著高于VA、无脉电活动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前心肺复苏效果的因素包括年龄、通气方式、原发疾病、CPR前ECG(P<0.05)。结论前心肺复苏患者自发循环恢复的独立影响因素包括年龄、原发疾病、通气方式、ECG表现。

  • 标签: 急救 心肺复苏 多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