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防控监测多重耐药菌感染(MDRO)的对策。方法:建立监测系统,监测MDRO感染,及时发现感染病例而制定管理措施,实施干预。结果:临床科室送检标本5068例,共检测出细菌1576株,多重耐药菌标本来自12个科室629例患者。结论:对MDRO医院感染管理持续加强,同时重视监测工作,制定防控措施是对MDRO传播有效控制且避免MDRO医院感染暴发流行的重要内容。

  • 标签: 对策 多重耐药菌 医院感染监测
  • 简介:摘 要:目的 社会面上电子烟油中非法添加依托咪酯逃避监管,建立一种简便的测定电子烟油中依托咪酯的气色谱-质谱联用法。方法 色谱柱:DB-5MS 毛细管柱(30m0.25mm0.25m);柱温:100C保持1.5min,以 25C/min程序升温至280C保持15min; 流速:1 mL/min;进样口温度:250C;离子源温度:230C;接口温度:280C;采用全扫描模式,质量范围 m/z 50-500;分流比10:1;特征碎片离子:244, 105,77,51。结果 用GC-MS定性定量分析电子烟油中的依托咪酯,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为0.9996,回收率为95.89%,RSD为2.49%,检出限为0.1ug/mL,定量限为1ug/mL。结论 本方法样品前处理简便,耗时少,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准确性和重复性,能满足对电子烟油中依托咪酯的测定要求。

  • 标签: 依托咪酯 气相色谱质谱法 电子烟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院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的分布状况,分析其成因并探究相应的防控策略,希望能为临床后续开展诊疗工作提供一些依据。方法:针对2021.5~2022.5期间130例发生MDRO感染情况进行细菌耐药性检测,以掌握其具体感染部位、耐药菌类型、病原菌分布状况。结果:纳入本次研究的130例患者有40例来自ICU病房,占比30.77%,结核一科次之22例(16.92%),来自结核二科的患者人数位居第三21例(16.15%)。医院感染的MDRO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其次是革兰阳性球菌。关于MDRO的类型,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依次有61株、25株、23株,占比分别是46.92%、19.23%、17.69%。呼吸系统是MDRO主要的感染部位,占比为49.23%,泌尿系统感染次之,占比为38.46%。结论:MDRO感染是院感控制工作中的重点内容,应持续加大MDRO的监测力度,认真贯彻落实消毒隔离制度,加强手卫生管理,根据菌培养结果合理应用抗菌药物,进而有效防控MDRO问题,使患者住院治疗期间生命安全得到更大的保障。

  • 标签: []    多重耐药菌     医院感染     感染分布    防控措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对医院多重耐药菌感染,应用“网式”控制管理对感染防控价值。方法:将2020年1月至12月接收的500例住院者纳入对照组,2021年1月至12月接收的500例住院者纳入观察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控制管理方法,观察组则应用“网式”控制管理方法,对比两组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生情况及感染防治措施执行情况。结果:观察组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医疗垃圾处理、日常用品处理、医疗器械处理、健康宣教各项措施执行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住院患者,采取“网式”控制管理对于防控多重耐药菌感染价值突出。

  • 标签: “网式”控制管理 多重耐药菌 预防 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持续质量改进在ICU多重耐药菌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方法:均采用计算机随机分组,本次研究实施时间自2021年1月开始,截至2023年5月,将本医院60例耐ICU重症病患者纳入本次研究,所纳入的患者均被平均分组,分为2组,每组30例。对照组通过常规干预措施,观察组通过持续质量改进干预措施,对两组病患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感染控制质量评分进行观察评价。结果:对比两组病患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比两组感染控制质量评分,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对ICU重症病患采取持续质量改进干预措施,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防止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的发生,提升感染控制质量,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 标签: ICU多重耐药菌感染控制 持续质量改进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感染控制护理在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本院收治的80例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为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感染控制护理)与对照组(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手卫生合格率、微生物送检率及解除隔离及时率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感染控制护理 多重耐药菌感染 满意度
  • 作者: 高建霞
  • 学科: 医药卫生 > 妇产科学
  • 创建时间:2023-05-29
  • 出处:《健康养生》2020年第18期
  • 机构:崇州市人民医院,四川成都 611230
  • 简介:盆底是一个由肌肉、韧带及筋膜等组成的“吊床样”结构,承托女性的膀胱、子宫及直肠。盆底的生理功能包括支撑、排尿、排便和性行为。盆底疾病即盆底支持组织(如神经、韧带和肌肉)因退行性病变或损伤等,导致支持组织松弛,进而引起盆腔脏器移位的一系列病症。

  • 标签: 盆底康复;女性怀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院感防控对ICU多重耐药菌感染(简称MDRO)控制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本院于[1]2021年1月至2022年10月间收治的ICU患者相关数据[2],随机抽选90例患者进行研究,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防控,实验组给予院感防控,两组各45例,比较两组防控效果。结果:在感染情况方面,实验组总感染率6.66%,对照组总感染率26.66%,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ICU多重耐药菌感染控制中,实施院感防控,其效果显著,能有效减少感染率,值得推广。

  • 标签: 院感防控 ICU 多重耐药菌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ICU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及护理。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3年2月在我院ICU就诊的患者50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管理,观察组进行预防护理,对比管理效果以及感染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管理效果以及感染事件发生率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预防性护理 院感管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ICU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及护理。方法:研究时间于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研究地点为本院,设置研究对象为40例ICU患者,随机方式予以分组操作,分为2组每组安排20例患者,分别是对照组(开展科室的常规化护理)和观察组(开展ICU的强化感染预防和护理工作),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指标。结果:护理工作实施后,得出观察组的多重耐药菌感染率更低,观察组的环境消毒达标率、医护人员手卫生消毒率、疾病知识知晓率均处于更高的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存在较大的差别(P

  • 标签: ICU 多重耐药菌感染 医院感染 预防控制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探讨住院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分布特征,为控制医院感染提高科学依据。方法:于2019年3月至2022年10月接收2326例医院感染的住院患者,均进行多重耐药菌感染监测与药敏试验。结果:2326例医院感染者中检出100例多重耐药菌感染者,占4.30%;耐药菌株以铜绿假单胞菌为主,占20.72%;以呼吸道感染居多,占62.00%;主要分布于重症监护室,占32.00%。结论:多重耐药菌感染分布医院感染分布广泛,尤其是重症监护室、呼吸道感染患者,临床应当加强监测,强化预防控制,以降低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生风险。

  • 标签: 多重耐药菌感染 医院感染 院感防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ICU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及护理。方法:研究时间于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研究地点为本院,设置研究对象为40例ICU患者,随机方式予以分组操作,分为2组每组安排20例患者,分别是对照组(开展科室的常规化护理)和观察组(开展ICU的强化感染预防和护理工作),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指标。结果:护理工作实施后,得出观察组的多重耐药菌感染率更低,观察组的环境消毒达标率、医护人员手卫生消毒率、疾病知识知晓率均处于更高的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存在较大的差别(P<0.05)。结论:推行强化ICU的感染预防控制和护理干预后,能降低多重耐药菌感染率,提高医务人员的手卫生消毒率和疾病知识知晓率,得到较高的环境消毒达标率,开展价值突出。

  • 标签: ICU 多重耐药菌感染 医院感染 预防控制 护理
  • 作者: 殷明香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6-23
  • 出处:《养生科学》2023年第3期
  • 机构:成都黄再军医院,四川 成都 610000
  • 简介:据《2018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中国居民的人均预期寿命为77.0岁。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使“多病共存”患者逐年增多,老年患者多科就诊、多重用药的现象较为普遍,本文重点科普的就是老年人的多重用药管理。

  • 标签: 医疗科普;多重用药;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ICU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中应用前馈控制的效果。方法:我院选取2021年上半年急诊监护室收治的危重症患者26例为对照组,行常规危重症患者护理与感染管理;我院2021年下半年选取收治的危重症患者26例为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前馈控制,对两组入住ICU阶段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发生状况进行观察。结果:两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入住ICU期间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生率较低,提高护理管理质量(P<0.05)。结论:为ICU患者行前馈控制,可预防减少住院阶段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发生,确保患者安全,优化护理管理质量。

  • 标签: 前馈控制 ICU 多重耐药菌 感染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ICU当中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感染预防控制措施,并对其护理体会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本院ICU当中自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一年期间收治的患者作为研究样本,通过纳入与排除的方法从中选取100例患者进行研究,其中50例患者采用感染预防控制的措施,另外50例患者采用常规感染预防措施,将采用预防措施的患者作为研究组,未采用预防措施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感染率,并对比两组患者感染出现的部位。结果:研究组患者当中出现感染的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并且在感染的患者当中主要以呼吸系统感染为主。结论:在ICU临床当中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患者采用医院感染预防控制的措施,可以有效的降低患者出现感染的风险,降低临床风险的出现,应当被推广使用。

  • 标签: ICU 多重耐药菌 感染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诊重症监护室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过程中使用护理安全管理的效果。方法:选取40例急诊重症监护室患者,分组进行护理管理,实施常规管理的患者在对照组中,共计20例,另外20例患者在研究组中,实施护理安全管理,比较组间差异。结果:比较对照组,研究组的新发多重耐药菌菌种明显更少,P<0.05。结论:急诊重症监护室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过程中使用护理安全管理的效果理想。

  • 标签: 护理安全管理 急诊重症监护室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病案管理迁移前后的病案质量变化。方法:2022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期间未进行病案管理前模式,选取其中809份住院病历,从2023年1月3日到2023年6月13日开始采取病案管理前模式,共1002份住院病历,分别以管理前后进行对比,评价病案管理质量。结果:管理后的病案平均评分明显较高,病案缺陷程度的评分更低,病案整改完善的评分管理后也明显优于管理前,差异显著;管理后病案质量明显提升,其中病案首页缺陷、出院/死亡记录缺陷、入院记录缺陷、首次病程记录缺陷以及诊疗知情同意书和基本要求缺陷的发生率均低于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案管理前模式能显著提升病案质量,提高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提升医务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完善病案管理,保障医疗安全质量,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病案质量 病案管理 住院病历 病案管理迁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