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1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在电气开关工程中,最后一道程序就是工程竣工之后的验收工作。作为电气开关工程的设计人员,必须要与相关的质量监督部门、消防部门以及环保部门等联合起来做好电气开关工程的工程验收工作,这样才能很好的保证电气开关工程的整体质量。本文从电气开关工程的验收工作进行分析探讨,提出电气开关设计人员在验收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重点问题,以供业内人士参考借鉴。

  • 标签: 电气开关柜工程 设计人员 工程验收 注意事项
  • 简介:摘要可控起动传输装置(简称CST)的传动介质(美孚424抗磨液压油)原设计采用风冷的方式降温,由于自身所配冷却风扇的散热片局部易堵塞且其间隙太小无法清洗,所以严重影响传动介质的冷却,若连续运行时间长或带载起动过程中,就会造成CST超温保护动作(超过85度)而无法正常开机,大大降低了CST的工作效率,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在原有风冷的基础上,又加设一套水冷装置,利用循环水冷却传动介质,极大的提高了冷却效果,确保了CST的正常运转。

  • 标签: CST 风冷 水冷 改造
  • 简介:摘要储丝是制丝车间最后一道工序,它的工艺任务是平衡卷包车间与制丝车间的生产能力,使烟丝各种组分充分混合均匀,并使烟丝充分吸收香精,平衡烟丝水份和温度,满足卷烟工艺要求。许昌制丝新线投入使用初期,在生产中发现,储丝时,会出现堵料现象,导致烟丝造碎,整丝率下降,造成烟丝质量降低,通过优化储丝出参数,避免储丝堵料,从而提高卷烟的卷制质量。

  • 标签: 储丝柜 底带速度设定值 整柜烟丝重量 储丝柜堵料
  • 简介:摘要前列腺癌是常见的男性恶性肿瘤,其治疗方式有手术、放疗、化疗、内分泌治疗及局部微创介入治疗等。传统前列腺癌根治术和放疗对癌症的控制效果较好,但会引起侧支组织损伤且有较强的毒副作用;而局部热消融的精度不高,易导致消融不完全。不可逆电穿孔作为一项先进的介入技术,具有消融范围精准和消融效果良好的优点,目前已有多个国家开展相关临床研究。本文就不可逆电穿孔消融的原理及其在前列腺癌治疗中的主要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前列腺癌 不可逆电穿孔 介入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RESLES)的MR影像特点。方法搜集我院2016年3月-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11例RESLES患者进行MRI及临床特点分析。结果MR初次检查11例患者胼胝体压部(SCC)均可见椭圆形或斑片状T1WI稍低、T2WI稍高及FLAIR高信号影,DWI呈高信号,ADC图呈低信号,3例患者病灶累及胼胝体压部以外的部位(胼胝体体部及双侧放射冠),4例患者增强未见强化,经过6~36天复查MRI10例患者病灶消失,仅1例成人患者病灶表现为较前缩小。结论RESLES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特别MRI复查更能最终验证确诊。

  • 标签: 可逆性病变 胼胝体压部综合征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高血压病是一种慢性的生活方式病。目前我国高血压患病率持续增高,据估计,我国高血压患者已达3亿,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由高血压引起的心血管病在我国疾病负担和死因顺位中均居首位。高血压是心血管病的一种重要危险因素,已成为“全球死亡风险最高的疾病”。1

  • 标签: 高血压病 危险因素 防控状况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RESLES)的临床与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RESLES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总结RESLES的临床与MRI特点。结果男性6例,女性5例,年龄最小8岁,最大61岁,平均26.5岁;其中病毒性脑膜炎8例、化脓性脑膜炎1例、结核性脑膜炎1例、癫痫患者苯妥英钠治疗1例;主要临床症状为发热、头痛、意识障碍、精神症状为主要特点。11例患者MRI均显示胼胝体压部斑片状T1稍低信号,T2高信号,DWI为高信号,ADC呈低信号,灶周无水肿,增强扫描未见明显强化。所有患者接受治疗后复查MRI,SCC病变消失或DWI信号降低,临床症状好转。结论RESLES可继发于多种疾病,具有特征性MRI表现。

  • 标签: 胼胝体 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在CFM56-7B发动机的维护中,遇到过一起发动机起动好以后自动停车的故障,虽不常见,但具有较鲜明的故障特点,值得研究和探讨,现做一点故障浅析。

  • 标签: 起动不成功 翼梁活门 故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方法分析20例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结果20例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患者继发于高血压脑病、系统性红斑狼疮、尿毒症、妊娠子痫。临床主要表现为头痛、癫痫发作、视物模糊和意识障碍。头颅CT或MRI检查主要表现为对称的枕叶白质脑水肿,部分伴有顶额颞叶等病变。经治疗后患者症状消失,头颅CT或MRI复查病灶完全或大部分消失。结论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可由多种病因产生,影像学主要表现为大脑后部白质血管源性脑水肿改变,及时治疗后症状和影像学特征迅速改善。

  • 标签: 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 脑水肿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头孢菌素相关性胆囊可逆性结石的CT表现。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4年11月-8月45例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后出现胆囊可逆性结石患者的病例资料。5例患者属超声筛查疑似头孢菌素相关性胆囊可逆性结石,其余40例患者属查体、外伤或胸部CT检查等偶然发现,但追问病史所有患者均有静脉注射头孢菌素药物的用药史。CT图像中可明确显示胆囊内高密度影形态及密度特点,查阅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45例患者所见胆囊可逆性结石CT值在50-200hu之间,大多数为层状泥沙样结石,约91%,其余为结节样高密度影。结论头孢菌素相关性胆囊可逆性结石在CT中表现为结节状或泥沙样高密度影,其密度较均匀、边界清晰,形态以层状多见,诊断并不难,但要密切询问用药史,避免临床过度干预、治疗。

  • 标签: 头孢菌素 胆囊 可逆性结石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对于隧道施工而言,电控制作及安装中的稳定性至关重要。因此,笔者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发现PLC电控在制作及安装中出现的问题,来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这为将其整体故障率,提升电控的可靠性提供良好的参考价值及实践意义。

  • 标签: 隧道施工 电控柜 电涌 供电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的临床、影像学特征和鉴别诊断方法,为提高临床对于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诊断准确率提高可靠的参考数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以往一年之内所接诊的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患者资料10例,对于10例患者的临床特征、脑电图检查结果、脑脊液检查结果、影像学检查结果、治疗方案以及预后效果进行分析,从而总结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的鉴别诊断要点。结果10例患者全部存在视物不清以及头痛症状,其中5例患者产生肢体抽搐以及恶心呕吐症状,4例患者产生精神障碍以及意识障碍现象,10例患者的基础疾病包括高血压3例,系统性红斑狼疮1例,妊娠5例,肾上腺素瘤1例;10例患者中3例颅脑CTA检查可见双侧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和大脑后动脉血管分支节段性舒张或是收缩;10例患者接受颅脑MRI检查表明病变大部分呈现对称分布,主要在患者双侧大脑后部白质区,一些皮质受累,边界不清,10例患者通过治疗之后神经系统症状完全消失,接受MRI复查可见病灶大多数或是完全消失。结论有关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病因和临床表现呈现多样化,病程存在可逆性,确诊时需要结合相关影像学检查,排除颅内其他疾病的可能性。

  • 标签: 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 影像学特征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腰椎间盘及小关节真空现象CT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从2017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200例非外伤性行腰椎CT检查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其CT影像学资料进行脱滑判断,总结分析其腰椎间盘退变及小关节真空现象的CT扫描价值。结果经CT诊断发生椎间盘真空现象者有40例,小关节真空现象者有21例,且多发生于L5-S1节段,在腰椎间盘真空现象中有5例出现相关椎体前滑脱,以新月型较为常见;在小关节真空现象中有6例出现椎体前滑脱,大气泡型较为多见。结论应用CT扫描诊断能对腰椎间盘及小关节真空现象的发生、分布形态及椎体前滑脱情况进行有效显示,在临床诊断中应用价值显著。

  • 标签: 腰椎间盘 小关节 真空现象 CT诊断
  • 简介:跨膜电压超过临界值时,细胞膜会发生电穿孔现象,物理学表现为细胞膜振荡或纳米级微孔形成,生物物理学表现为可逆电穿孔和(或)不可逆电穿孔,前者主要用于细胞内外DNA、基因或粒子递送,后者近年来开始用于细胞消融。动物实验表明,不可逆电穿孔细胞消融效果确切,无散热效应,并可保存血管、胆管、胰管、肾盂集合系统等细胞外基质完好,受损的神经功能可恢复,肾盂黏膜上皮可再生。对晚期进展期胰腺癌患者,该治疗方法可明显延长无进展生存期、远期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无严重并发症。超声引导下即可完成不可逆电穿孔(IRE)消融治疗过程,影像学是评估治疗效果的方法之一。

  • 标签: 电穿孔 不可逆电穿孔 晚期进展期胰腺癌 介入超声 超声造影
  • 简介:摘要随着物流现代化的快速发展,智慧物流的布局也已经全面展开,物流行业方面的降本增效正持续推动。其中,解决物流“最后一公里”,定位为社区基础设施的智能快递,正得到越来越广泛地应用。目前在各小区,智能快递的基本功能就是暂存和收取快件。文章指出,作为小区的智能化基础设施,智能快递的用途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论述了拓展其在寄件、信息发布、存储、订购、租赁等方面的功能。

  • 标签: 智慧物流 智能快递柜 智慧社区 功能拓展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肝素锂分离胶试管采集临床血液标本,克服常规生化试管,如分离胶促凝试管血液凝固不完全;肝素锂抗凝试管葡萄糖(GLU)降解,钾离子(K+)从红细胞释放等不利于标本保存的缺点。方法分别利用无添加剂真空试管、分离胶促凝试管、肝素锂抗凝试管和肝素锂分离胶试管收集100名志愿者早晨空腹静脉血液,1hr内采用西门子自动生化仪进行常规17项生化指标检测。检测完毕将标本4℃保存6hr,12hr,24hr,48hr和72hr后测定GLU、K+和乳酸脱氢酶(LDH)。结果1hr内四种采血管的17项生化检验项目的结果比较,除总蛋白(TP)和K+之外无显著差异(P>0.05)。24hr肝素锂分离胶管GLU和K+与其1hr测得结果无显著差异。肝素锂抗凝管和无添加剂真空管结果发生明显变化。48hr后肝素锂分离胶管GLU和K+值与其1hr结果发生变化,但变化幅度小于肝素锂抗凝管和无添加剂真空管。LDH24hr后除分离胶促凝管外其余三种均发生变化。结论肝素锂分离胶试管在保存GLU和K+标本方面比肝素锂抗凝管和无添加剂真空试管具有优势,但与分离胶促凝试管相比仍有不足。但在一定范围内可克服分离胶促凝试管存在的因红细胞凝集而导致的一些问题,可以在临床急诊检测中酌情使用。

  • 标签: 肝素锂分离胶管 分离胶促凝剂管 血液生化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真空负压静脉采血在护理过程中的问题,并讨论其改进方法。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我院采用真空负压静脉采血的患者63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用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315例)和对照组(31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采血,而观察组则采取干预性护理措施,加强管理。比较两组皮下瘀血、溶血、采血量不准确、穿刺针头脱出等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干预性护理措施的方法,有助于减少真空负压采血的并发症发生,患者对效果满意,是值得临床推广的采血方式。

  • 标签: 真空负压 静脉采血 护理 原因分析 改进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真空负压静脉采血在护理过程中的问题,并讨论其改进方法。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我院采用真空负压静脉采血的患者630例,用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315例)和对照组(31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采血,而观察组则采取干预性护理措施,加强管理。比较两组皮下瘀血、溶血、采血量不准确、穿刺针头脱出等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干预性护理措施的方法,有助于减少真空负压采血的并发症发生,患者对效果满意,是值得临床推广的采血方式。

  • 标签: 真空负压 静脉采血 护理 原因分析 改进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标本放置温度、时间及凝血真空采血管对凝血检验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健康体检者72名,选用3种不同凝血真空采血管,采集标本后离心分离后检测,并将BD管血浆分装于室温和冰箱内保存。对比不同凝血真空采血管凝血结果、冰箱及常温下不同放置时间凝血结果。结果国产B管TT短于BD管、国产A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室温下放置8h后PT延长,长于0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冰箱保存下放置8h后TT延长,长于0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本放置温度、时间及凝血真空采血管均会不同程度影响凝血检验结果,凝血检验时应选择合适的凝血真空采血管,并尽快检验,以提高检验质量。

  • 标签: 标本放置 凝血真空采血管 凝血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