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光阴荏苒,岁月如梭。《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从创刊到今天,已经走过了整整34个春秋。回首34载风雨历程,有辉煌、有艰辛,更有一代又一代期刊人为理想付出的努力坚持和创新尝试。

  • 标签: 皮肤科学 通报 医学文摘
  • 简介:目的:评价三七总皂甙对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方法:在Wistar鼠大脑中动脉阻塞的局灶性脑缺血模型上研究其对脑电图的影响.结果:三七总皂甙能增加梗死侧脑电图波幅,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减小梗死灶体积.结论:三七总皂甙对大鼠缺血性脑损伤有保护作用.

  • 标签: 缺血卒中 三七总皂甙 脑电图 治疗方法
  • 简介:目的探讨自由基清除剂依拉奉对大鼠脑缺血后丝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MAPK)表达的影响。方法大脑中动脉阻断法制备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60min后再灌注23h,术前30min及再灌注2h尾静脉注射依拉奉1.0mg.kg-1或0.9%氯化钠注射液2ml.kg-1。观察大鼠脑缺血后神经功能缺损症状,TTC染色法检测梗死体积,Fluoro-JadeC法检测细胞死亡,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MAPK家族三个主要成员:蛋白激酶P38(P38MAPK),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和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的表达。结果依拉奉改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23h后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减少梗死体积和细胞死亡(P〈0.05);大鼠脑缺血后MAPK家族被激活(P〈0.01),依拉奉能显著降低P38MAPK和JNK的激活,但对ERK1/2的表达无明显影响。结论依拉奉可能能够通过抑制脑缺血后细胞内P38MAPK和JNK信号传导通路,减轻大鼠脑缺血损伤。

  • 标签: 依达拉奉 脑缺血/再灌注 丝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MAPK)
  • 简介:肝、肠过代谢有时是药物口服生物利用度低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介绍了肝脏和小肠中药物代谢酶的分布、含量和催化活性,比较了两者在生理结构上的差异对过代谢的影响,对有关研究方法,包括体外、原位、体内、体外一体内结合以及基因敲除和转基因模型等方面的进展进行了概述。

  • 标签: 首过代谢 药物代谢酶 肝脏 小肠 生物利用度
  • 作者: 张玮玮 余淑珍 郑李娜 王亭 薛阳阳 李荣山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麻醉学杂志》 2022年第04期
  • 机构:山西医科大学附属人民医院麻醉科 山西医科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博士后工作站,太原 030012,山西医科大学附属人民医院麻醉科,太原 030012,山西医科大学麻醉学院,太原 030010,山西医科大学附属人民医院肾内科 山西医科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博士后工作站,太原 030012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依拉奉对醛固酮诱导大鼠高血压肾损伤的影响。方法清洁级健康雄性SD大鼠24只,6~8周龄,体重200~22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8):假手术组(S组)、高血压组(H组)和依拉奉组(E组)。采用皮下置入醛固酮微量渗透泵(给药速率0.75 μg·kg-1·h-1)4周的方法制备大鼠高血压模型。E组皮下置入醛固酮微量渗透泵,每日经尾静脉注射依拉奉10 mg/kg,H组注射生理盐水10 ml/kg,连续4周。于微量渗透泵置入前、置入1、2、3、4周测量大鼠尾动脉收缩压。给药4周后,测定24 h尿白蛋白浓度、血浆Cr和BUN浓度,取双侧肾脏称重,测定右肾重量/体重(RKW/BW)比值,采用PAS法测定肾小球系膜外基质面积/肾小球面积百分比(M/G),采用Masson染色法测定胶原容积分数(CVF),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肾组织醛固酮受体(MCR)和Ⅰ型胶原蛋白表达。结果与S组比较,H组微量渗透泵置入后收缩压升高,24 h尿白蛋白浓度、血浆Cr和BUN浓度升高,RKW/BW比值、M/G和CVF升高,肾组织Ⅰ型胶原蛋白和MCR表达上调(P<0.05);与H组比较,E组微量渗透泵置入后收缩压降低,24 h尿白蛋白浓度、血浆Cr和BUN浓度降低,RKW/BW比值、M/G和CVF降低,肾组织Ⅰ型胶原蛋白和MCR表达下调(P<0.05)。结论依拉奉可减轻醛固酮诱导的高血压大鼠的肾损伤,其机制与下调MCR表达有关。

  • 标签: 自由基清除剂 醛固酮 高血压 肾功能不全,慢性
  • 简介:目的观察锂-匹罗卡品致癫痫大鼠模型程c—losmRNA和los蛋白表达水平。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fos蛋白和基因水平的表达。结果los基因和蛋白在癫痫持续状态后1h升高,6h同时高峰。24h表达仍有升高。结论癫痫持续状态后6hfos蛋白和mRNA表达同时高峰。

  • 标签: 癫痫模型 c—fos 实时荧光定量 PCR
  • 简介:摘要为分析重症与非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患者的肺内病变CT特征,帮助快速判断COVID-19的严重程度,回顾性分析2020年2—3月间确诊的41例COVID-19患者,根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将患者分为重症组(15例)和非重症组(26例),比较2组患者的CT特征并行相关统计分析。41例患者中,男22例,女19例,年龄24~94岁。非重症组与重症组患者纯磨玻璃样病变(GGO)(χ2=10.791)、GGO伴局灶性实变(χ2=5.512)、胸腔积液、片状实变、肺受累范围(χ2=27.359)、铺路石征(χ2=8.343)、支气管壁增厚(χ2=14.473)、空气支气管征(χ2=4.977)、存在肺中内带病变(χ2=6.561)等CT征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肺受累范围是相关影响因素(OR=0.029,95%CI:0.001~0.647,P=0.026)。提示COVID-19的CT征象具有多样性,纯GGO较少、GGO伴局灶性实变较多、出现片状实变和铺路石征、出现肺中内带病变、大面积的肺受累、胸腔积液可能是重症COVID-19的预警因素,大面积的肺受累是重症COVID-19的影响因素。

  • 标签: 冠状病毒感染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等替代模型(ISM)是探索身体行为与健康结局之间真实关联的有力工具,在大型自然人群队列研究中具有突出的应用潜力。本文系统介绍ISM的原理和具体分析中的实现方法,以期为国内身体行为相关的流行病学研究提供分析思路。通过西北区域自然人群队列研究陕西省人群基线调查数据,分别采用单一活动模型、分割模型以及ISM分析身体活动与心血管疾病的关联,比较不同模型优缺点,展示ISM在量化身体活动健康风险研究中的优势。ISM可以较好量化身体活动与健康结局的真实关联,在流行病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 标签: 等时替代模型 心血管疾病 体力活动 静坐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青霉素在骨折模型制备过程中控制感染的疗效。方法将48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3组,制作股骨骨折模型,术后给予所有实验动物青霉素肌注三天,A组术后给予40万U青霉素肌注,1次/天;B组术后给予40万U青霉素肌注,2次/天;C组术后给予40万U青霉素肌注,1次/天,同时每日行切口换药1次。术后3周对3组实验动物手术切口局部行分层穿刺后行细菌培养。结果A、B、C3组分别有9、2、1只菌培养可见有菌落生长。经过统计学分析B、C两组抗感染效果明显优于A组。结论日2次肌注青霉素或日1次肌注加换药可有效地预防兔骨折模型制备过程中感染的发生。

  • 标签: 模型,动物 新西兰大白兔 股骨 骨折 青霉素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依拉奉对氯胺酮致PC12细胞损伤线粒体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神经生长因子诱导分化的PC12细胞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30):对照组PC12细胞正常培养;氯胺酮组PC12细胞诱导分化后第7天加入PBS+100 μmol/L氯胺酮培养;依拉奉+氯胺酮组加入10 μmol/L依拉奉+100 μmol/L氯胺酮培养。于培养24 h采用试剂盒测定细胞活力、caspase-3/7活性、ROS活性、ATP含量和NADH/NAD+比例,TUNEL法观察细胞凋亡情况,计算细胞凋亡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氯胺酮组和依拉奉+氯胺酮组细胞活力、caspase-3/7活性、NADH/NAD+比例和细胞凋亡率升高,ROS活性和ATP含量降低(P<0.05);与氯胺酮组比较,依拉奉+氯胺酮组细胞活力、caspase-3/7活性、NADH/NAD+比例和细胞凋亡率降低,ROS活性和ATP含量升高(P<0.05)。结论依拉奉抑制氯胺酮致PC12细胞凋亡的机制与其改善线粒体功能有关。

  • 标签: 依达拉奉 氯胺酮 线粒体功能障碍
  • 简介:针对最一般的情况建立了Cd>Cs的混合药膜的释放动力学模型,用拉氏变换求得了解析解,该模型可通过相应简化而获得一些特定情况的解,用5-氟脲嘧啶/EVAL混合药膜体系的释放实验数据对所提出的模型进行了验证并与Higuchi模型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中等装填量的情况下如:15.5210mg.cm^-3,这种情况我们在别处已经作过讨论^(8,9).

  • 标签: 饱和装填量 动力学模型 5-氟脲嘧啶 乙烯乙烯醇共聚物 平板混合药膜 控制释放
  • 作者: 林枫 张鸿运 贺迎坤 张鹏 李天晓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2022年第02期
  • 机构:郑州大学人民医院介入中心脑血管病科、河南省人民医院卒中中心神经外科、河南省神经介入研发与应用工程研究中心、河南省脑血管介入创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脑血管国际联合实验室,郑州 450003,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介入放射诊断治疗中心神经外科,北京 100053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患者机械取栓通效应(FPE)与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的关系。方法选择郑州大学人民医院介入中心脑血管病科自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收治并采用机械取栓治疗的406例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患者进入研究,根据首次取栓后血管是否完全再通将患者分为FPE组(186例)和非FPE组(220例)。收集并比较2组患者一般资料、临床特征及手术相关数据,将单因素分析中P<0.05的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中,明确影响FPE的独立因素;同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比较各项因素预测FPE的效能。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2组患者性别、侧支循环等级分布、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和NL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FPE组患者相比,FPE组患者入院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SPECTS)明显升高,股动脉穿刺到再通时间明显缩短,血管再通比例、使用球囊导引导管比例明显升高,造影剂外渗比例、症状性颅内出血(sICH)和死亡率发生率明显降低,术后90 d预后良好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OR=0.686,95%CI:1.131~3.491,P=0.017)、入院ASPECTS评分(OR=0.143,95%CI:0.094~0.220,P<0.001)、NLR(OR=1.722,95%CI:1.413~2.098,P<0.001)和PLR(OR=1.007,95%CI:1.003~1.014,P<0.001)是影响FPE的独立因素。ROC曲线结果显示,性别、入院ASPECTS评分、PLR、NLR及多因素联合(性别+入院ASPECTS评分+PLR+NLR)预测FPE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0、0.17、0.71、0.77、0.91;NLR在单因素预测FPE时效能最高,截断值为5.86,特异性为83.3%,敏感性为62.3%。结论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患者入院NLR较高易导致机械取栓治疗FPE失败。

  • 标签: 前循环大血管闭塞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机械取栓 首通效应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咪唑仑在甲流患者机械通气镇静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09年11月-2010年1月在我市传染病医院甲流隔离病区治疗重症患者需机械通气治疗患者21例和我院ICU机械通气患者21例镇静泵入咪唑仑,分别对照达到镇静效果的平均每小时镇静维持剂量。结果甲流需机械通气患者咪唑仑平均每小时镇静达到镇静效果维持剂量大于ICU机械通气患者,呈显著差异。结论对于甲流患者维持一定深度的有效镇静显得尤其重要,要满足呼吸科医师观察使得镇静不易。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将观察兔24小心房颤动(AF)模型的内皮素-1(ET-1)的变化规律,初步探讨ET-1在预测AF发生、发展和指导临床治疗的价值。方法:新西兰兔40只,给予右心房快速起搏(600次/分)建立兔持续性AF模型。按起搏时间随机分成5组,0 h(P0)组、快速起搏4 h(P4)组,8 h(P8)组,12 h(P12)组,24 h(P24)组,每组8只。观察兔起搏后0、4、8、12、24 h的血浆及心房组织ET-1的变化规律。结果:兔血浆ET-1在起搏12h开始出现明显升高,至起搏24 h升至最高,心房肌组织ET-1主要分布在心房肌胞浆中, 在起搏12h开始升高,至起搏24 h显著升高。结论:AF持续12小,仅有血浆ET-1水平显著升高,24小AF,血浆和心房组织ET-1水平才出现一致性升高改变。研究提示:血浆ET-1水平可能推测阵发性AF持续的时间,增高的心房肌组织ET-1可能是AF诱发AF的触发因素之一。

  • 标签: []心房颤动 快速心房起搏 内皮素1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氧自由基清除剂依拉奉对视网膜脱离(RD)模型大鼠早期视网膜自噬的调控及感光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取51只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进行RD造模,另取24只大鼠作为PBS注射组。造模组采用右眼视网膜下注射0.5%透明质酸钠的方法制作RD动物模型。将造模成功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RD模型组和依拉奉治疗组。依拉奉治疗组造模后连续给予3 mg/kg依拉奉腹腔内注射,每天2次,PBS注射组和RD模型组腹腔注射等容量0.9%氯化钠溶液。分别于造模后1、3、7 d处死动物并取材。收集眼内液并检测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视网膜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2(SOD2)、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自噬相关基因4(Atg4)、微管相关蛋白质1轻链3(LC3)蛋白表达。全眼球石蜡切片TUNEL染色分析感光细胞凋亡情况。结果所有RD模型眼视网膜脱离范围均>60%。不同时间点各组眼内液中MDA含量和T-SOD活性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MDA:F分组=385.513,P<0.01;F时间=13.021,P<0.01.T-SOD:F分组=48.865,P<0.01;F时间=7.700,P=0.003);与PBS注射组相比,造模后1、3、7 d RD模型组和依拉奉治疗组眼内液MDA含量显著升高,T-SOD活性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RD模型组比较,造模后1、3、7 d依拉奉治疗组MDA含量显著降低,T-SOD活性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PBS注射组相比,RD模型组和依拉奉治疗组造模后1、3、7 d视网膜中SOD2和Nrf2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造模后1、3 d视网膜中Atg4、LC3B-Ⅱ/LC3B-Ⅰ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RD模型组比较,依拉奉治疗组造模后1、3、7 d视网膜中SOD2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造模后1、3 d视网膜中Nrf2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造模后3 d视网膜中Atg4、LC3B-Ⅱ/LC3B-Ⅰ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BS注射组各时间点未见明显阳性染色细胞,RD模型组造模后1、3和7 d均可见感光细胞TUNEL阳性染色细胞,视网膜caspase-3水平较PBS注射组显著升高,依拉奉治疗组造模后1、3、7 d感光细胞凋亡指数及视网膜caspase-3水平均较RD模型组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采用依拉奉每天2次腹腔内注射能明显提高RD大鼠视网膜的抗氧化能力,调控视网膜自噬,减轻RD早期感光细胞凋亡的发生。

  • 标签: 视网膜脱离 依达拉奉 自噬 感光细胞凋亡
  • 简介:摘要队列研究的特点之一是暴露因素会随时间而改变,如何充分利用暴露因素及其协变量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从而获得更真实的暴露因素与结局关系是目前的研究热点。本研究以开滦队列为例,探讨基于基线暴露状态、随时间变化的暴露信息以及同时控制依混杂因素,如何利用Cox比例风险回归及其拓展模型,包括依Cox回归及边际结构模型,探讨FPG与肝癌的关系,概述并比较了上述拓展模型的基本原理、应用条件、估计结果及结果解释。

  • 标签: 队列研究 暴露变化 Cox比例风险回归 时间依赖性混杂 边际结构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结直肠癌(CRC)异性肺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方法收集1984年1月至2011年2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接受治疗的299例CRC异性肺转移患者,通过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多因素回归分析等方法对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建立预后评估模型。结果与无病间期(DFI)显着相关的因素是原发灶的病理分期、年龄、化疗和是否无残留切除(R分类)(均P<0.05),肺转移瘤切除术和DFI是总生存期(OS)的预测因素。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亚组间生存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相应的临床和病理参数构建模型并计算CRC患者的评分,可以准确预测复发风险(曲线下面积为0.732)。结论老年、分期较晚和阳性切缘是影响CRC肺转移患者预后不良的因素。风险模型可以预测肺转移风险的患者并有助于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肺转移 预测模型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