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表面活性在工业、农业、污染业、纺织业等各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被称为“工业味精”。表面活性在医药行业应用也比较广泛,现就其在中药药剂学方面应用论述如下。

  • 标签: 表面活性剂&emsp 中药药剂学&emsp 应用
  • 简介:目的建立表面活性眼刺激性测试的体外细胞方法分层筛选模型。方法应用中性红摄取试验(NRU)、红细胞溶血试验(RBCH)及荧光素漏出试验(FLT)3种体外细胞方法对20种表面活性的眼刺激性进行检测,将检测结果代入4种分层筛选模型(FLT+NRU、FLT+RBCH、RBCH+NRU、NRU+RBCH),所得到的分级结果与Draize试验结果进行比较(指标为Gamma系数、McNemar-Bowker系数、Kappa系数和分级一致率),以此来评价4种分层筛选模型对表面活性的检测效能。结果本研究建立的4种分层筛选模型(FLT+NRU、FLT+RBCH、RBCH+NRU、NRU+RBCH)与Draize试验分级结果进行比较,分级一致率分别为90.0%、80.0%、80.0%、65.0%,Kappa值分别为0.84、0.68、0.69、0.47(均P〈0.01),Gamma值分别为1.00、1.00、0.93、0.88(均P〈0.01)。结论以FLT(第1层)和NRU(第2层)组成的分层筛选模型较其他3种模型具有较好的检测效能,更适合应用于对表面活性的眼刺激性检测。

  • 标签: 表面活性剂 眼刺激 动物 实验
  • 简介:摘要近几年来,表面活性的应用越来越广,其作用较多,已经在中药药剂学中得到了广泛地应用,在中药药剂学开发及研究过程中,带来一定的促进作用,文章详细分析了表面活性分类、定义,然后详细叙述其在中药药剂学中应用作用。

  • 标签: 表面活性剂 中药 药剂学 应用 作用
  • 简介:采用旋转薄膜蒸发法结合挤压过滤工艺制备大豆磷脂脂质体,所制得脂质体的平均粒径为217nm,跨距0.838,负染色脂质体经透射电镜观察,呈明显的双层膜圆球型结构.以胆酸钠盐和脱氧胆酸钠盐研究其与脂质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将500nm波长处的可见光吸收值评价胆盐-脂质体混悬液的浊度,测定脂质体的粒径变化情况.在胆酸盐加入的初期,由于胆酸盐和脂质体形成混合胶团,致使脂质体的粒径和浊度值稍有增加,进一步加入的胆酸盐使脂质体的粒径和浊度值下降.胆盐和脂质体间的相互作用经历了数个重排现象,使脂质体的粒径发生规律性的变化,这与脂质体的体内稳定性密切相关,也可反映脂质体的载药和释药特性.

  • 标签: 脂质体 体外 胆盐 载药 体内 混悬液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次实验将采用不同剂量牛肺表面活性 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实施治疗,分析该方案的有效性、安全性。 方法: 本次实验选取了 2018 年 1 月 -2018 年 12 月前来本院进行疾病检查及治疗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为对象,并需要开展对症治疗。为保障实验公平性采用硬币随机法,对 48 例患者进行病情结果讨论。对照组患者采用标准剂量的牛肺表面活性,观察组则为大剂量的牛肺表面活性,分析应用成果。 结果: 从 病情改善 上看,观察组 患儿的血气指标在前期差异不大,在第三天后血氧分压和氧合指数以观察组更高,分别为( 87.95±4.33 ) mmHg 和( 366.05±11.21 ) mmHg ,对照组为 ( 80.25±4.18 ) mmHg 和( 310.28±12.32 ) mmHg , 在二氧化碳分压上则以观察组更低,为( 42.11±3.02 ) mmHg ,对照组则为( 48.96±4.27 ) mmHg ,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与此同时,在治疗有效率对比上,观察组总疗效率为 91.7% ,明显优于对照组的 79.2% ,效果显而易见。 结论: 采用 大剂量的牛肺表面活性物质实施对患儿的治疗,能够有效地改善氧合指数,缩短治疗和机械通气的时间,且无风险性特征,可以推广应用。

  • 标签: 肺表面活性剂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剂量
  • 简介:摘要目的对注射用牛肺表面活性治疗足月剖宫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及护理方法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将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74例呼吸窘迫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儿均采用注射用牛肺表面活性治疗,对照组37例患儿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37例患儿行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呼吸频率、二氧化碳分压及吸氧浓度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4.5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08%(P<0.05)。结论对足月剖宫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采用注射用牛肺表面活性治疗,加强优质护理有利于改善患儿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注射用牛肺表面活性剂 足月 剖宫产 呼吸窘迫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注射用牛肺表面活性(PS)联合布地奈德防治新生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效果。方法抽取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焦作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86例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联合牛肺表面活性治疗,观察组采用常规治疗联合牛肺表面活性与布地奈德联合治疗,记录两组临床指标,比较两组治疗前(T0)、第1用药后2 h(T1)、第2用药后2 h(T2)的血气指标包括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pH值、呼吸机应用时间,炎症指标包括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统计BPD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呼吸机使用时间及氧疗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1、T2时PaCO2水平较T0时降低,PaO2水平较T0时升高,且观察组T1、T2时PaCO2水平低于对照组,PaO2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T1、T2时pH值均较T0时升高,但组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1、T2时IL-6、IL-8、TNF-α水平较T0时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BPD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动脉导管未闭、败血症、肺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射用牛肺表面活性联合布地奈德防治RDS患儿BPD,较牛肺表面活性单用获益更佳,患儿血气、炎症反应改善,呼吸机使用时间及氧疗时间缩短,BPD发生率降低。

  • 标签: 新生儿 注射用牛肺表面活性剂 布地奈德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 简介:目的了解在使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基础上,比较肺泡表面活性(PS)与氨溴索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差异。方法选择190例Ⅲ-Ⅳ级NRDS患儿,其中男性110例,女性80例;日龄0.5-1.5h。所有NRDS患儿在应用CPAP的基础上,120例使用固尔苏(一种PS)治疗(A组),70例使用氨溴索治疗(B组)。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入院后6、24、48hA组动脉氧分压显著高于B组,但入院后72h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呼吸支持时间和用氧时间均显著低于B组;A组机械通气率显著低于B组;A组死亡4例(3.33%),B组死亡5例(7.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CPAP基础上,PS治疗NRDS疗效优于氨溴索,为NRDS患儿首选治疗方案。但在基层医院或无条件使用PS替代治疗的情况下,CPAP合用氨溴索也可作为NRDS患儿的较有效治疗方案。

  • 标签: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肺泡表面活性剂 固尔苏 氨溴索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应用猪肺表面活性与咖啡因联合方案的效果。方法:将纳入的78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分别实施猪肺表面活性、猪肺表面活性联合咖啡因。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血气指标均显著更优(P

  • 标签: 猪肺表面活性剂 咖啡因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治疗效果 不良反应
  • 简介:目的对比猪肺磷脂注射液与注射用牛肺表面活性治疗早产儿肺透明膜病的效果。方法2012年9月—2016年12月选择在佛山市禅城区中心医院诊治的早产儿肺透明膜病6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信封抽签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2例,两组都给予常规基础治疗与机械通气治疗,对照组给予猪肺磷脂注射液治疗,观察组给予注射用牛肺表面活性治疗,记录两组预后情况。结果两组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天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2、24h的肺泡内正压参数都明显低于治疗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组间对比差异都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2、24h的肺泡内正压参数都明显低于治疗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组间对比差异都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2、24h的肺泡内正压参数都明显低于治疗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组间对比差异都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猪肺磷脂注射液与注射用牛肺表面活性治疗早产儿肺透明膜病痘能促进肺功能的提高,改善血气状况,促进患儿康复,但注射用牛肺表面活性在住院花费方面更具优势。

  • 标签: 猪肺磷脂注射液 注射用牛肺表面活性剂 早产儿肺透明膜病 机械通气 肺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产儿微创法给予表面活性物质(LISA)替代气管导管给药,是否存在5~9岁时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低于正常值。方法这是一项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选取2009年4月至2012年3月在13个三级新生儿重症监护室胎龄23~26周出生的早产儿,共计211例早产儿纳入研究,LISA给药组(n=107)和常规气管插管表面活性治疗组(n=104)。将FEV1<预测值的80%作为主要检测指标,后续评估由双盲小组进行。结果121例中有102例肺活量测定成功,其余患儿因死亡或走失无法追踪。LISA组FEV1中位数为预测值的93%(四分位数范围:80%~113%),对照组为86%(四分位数范围77%~102%)(P=0.685),FEV1<80%的发生率分别为11/57(19%)和15/45(33%),绝对风险降低14%(95%可信区间:-3.1%至31.2%,P=0.235)。结论两组间5~9岁儿童FEV1低于正常值的比例不存在显著差异。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两种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替代治疗对早产儿呼吸、神经系统的影响。方法2013年2月—2016年12月选择在中山市博爱医院诊治的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97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8例与对照组49例,对照组给予猪肺磷脂注射液(固尔苏)治疗,观察组治疗给予注射用牛肺表面活性(珂立苏),在给药途径中,不中断进行机械通气,此后根据患儿临床表现与呼吸困难改善情况可重复使用,最大使用次数不超过3次;两组都治疗观察14d。记录并比较两组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天数与住院费用,两组治疗前后的肺泡内正压参数变化情况,行为神经测定(NBNA)评分及神经损伤因子情况。结果观察组的通气时间、氧疗时间与住院时间都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肺泡内正压参数都明显低于治疗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治疗后观察组的肺泡内正压参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纠正胎龄37周时NBNA评分分别为(36.98±3.11)分和(31.49±3.87)分,都明显高于治疗前的(25.72±2.92)分和(25.14±3.11)分,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的NBN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血清NSE含量明显低于治疗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清NSE含量也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中断机械通气给予注射用牛肺表面活性能改善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的肺功能,促进患儿康复,且有利于患儿神经功能的恢复,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 标签: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 早产儿 神经系统 呼吸窘迫综合症
  • 简介:摘要咽鼓管黏膜由呼吸道黏膜延续而来,其内存在一种类似于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复合物,在维持咽鼓管生理功能相对稳定中发挥特定的作用。一方面,表面活性物质可以通过降低咽鼓管管腔内气液界面表面张力及改善咽鼓管黏液的黏弹性以降低咽鼓管的开放压;另一方面,表面活性蛋白属于c型凝集素家族成员,在局部促进微生物清除、减轻炎症反应及提高咽鼓管免疫功能方面亦发挥其独特的作用,但该功能目前研究尚不成熟,具体机制需进一步研究。本文综述表面活性物质调压作用和免疫作用,尤其是作用于咽鼓管黏膜机制方面的进展研究,以期为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 标签: 咽鼓管 表面张力 肺表面活性物质类
  • 简介:Blau发现SP-A可促进Ⅱ型细胞,cAMP调节人肺SP-AⅡ基因的作用较调节SP-AⅠ明显,  体外实验发现SP-A不增加Ⅱ型细胞对脂质的内吞

  • 标签: 物质相关 相关蛋白 肺表面活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比较雾化肺表面活性物质与微创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2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48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其中接受雾化表面活性物质(AS)治疗的为24例;另外24例接受微创表面活性物质(MIST)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儿初始治疗失败率以及BPD发病率指标。结果:治疗后,AS组患者的初始治疗失败率为29.17%,MIST组初始治疗失败率为25%,AS组指标稍高于MIST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S组总BPD发病率为37.5%,MIST组总BPD发病率为54.16%,AS组指标低于MIST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上所述,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时,雾化肺表面活性物质(AS)与微创表面活性物质(MIST)的治疗临床效果与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无明显差异,均可应用到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治疗中。

  • 标签: 雾化肺表面活性物质 微创表面活性物质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