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针对Hough变换方法在星空背景下弱小目标运动轨迹检测中所存在的短线段被淹没、峰值模糊化和线段无端点信息问题,对Hough变换算法中参数空间量化方式进行了改进,引入均匀量化思想,提出了一种基于分块的均匀Hough变换的轨迹检测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既继承了传统Hough变换鲁棒的优点,同时又较好地克服了传统Hough变换的不足,从而有效地解决了星空背景图像中弱小运动目标轨迹检测问题。

  • 标签: 目标检测 轨迹检测 非均匀量化 HOUGH变换
  • 简介:目的:在现有检测标准和检测方法基础上,针对检测实践中出现的问题,研究3.0T磁共振图像均匀度及厚的检测方法。方法:根据相关国际和国内标准,对新装机的3.0T磁共振进行检测,采用不同的扫描序列进行扫描,通过大量的实验数据对测量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出行之有效的检测方法。结果:不同的扫描序列对测量结果影响很大,检测时必须选择正确的序列。结论:在检测3.0T等高场强磁共振时,应选择对各个通道的增益进行校准的扫描序列。

  • 标签: 磁共振 均匀度 层厚
  • 简介:脂肪肝按脂肪在肝内分布情况,分为弥漫性均匀性和弥漫性均匀性[1]。均匀性脂肪肝有典型的声像图表现,诊断明确。均匀性脂肪肝又称局灶性脂肪肝.超声虽为这种病变的诊断提供了手段,但因病灶形态、部位多变,常与肝占位性病变不易区别,易造成漏诊或误诊[2]。

  • 标签: 非均匀性脂肪肝 诊断 肝占位性病变 局灶性脂肪肝 声像图表现 病灶形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均匀性脂肪肝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价值。方法30例均匀性脂肪肝患者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影像表现进行分析。结果均匀性脂肪肝超声检查局灶浸润型,呈相对高或高回声,边缘清楚,但不规则似血管瘤。有时高回声占据肝的一段或一叶。弥漫性均匀性脂肪肝,不均匀的脂肪浸润占据肝实质的大部分,呈高回声,边缘不整,其间夹杂的正常肝组织呈岛屿状相对低回声区,常使检者产生错觉将正常肝区误为“病灶”。Ⅰ型(局限浸润型)6例(占20%);Ⅱ型(叶段浸润型)9例(占30%);Ⅲ型(弥漫均匀浸润型)15例(占50%)。结论超声对均匀性脂肪肝的检查可以明确诊断和鉴别诊断,为诊断脂肪肝的首选方法之一。

  • 标签: 非均匀性脂肪肝 彩色多普勒超声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诊断在均匀性脂肪肝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35例均匀性脂肪肝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彩色多普勒彩色诊断仪进行诊断,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结果35例均匀性脂肪肝,Ⅰ型局限型7例(20%),Ⅱ型叶段型10例(28.57%),Ⅲ型弥漫均质型18例(51.42%)。1例局限型脂肪肝被误诊为血管瘤,3例弥漫均质型脂肪肝被误诊为小肝癌,后经肝穿刺活检证实为均匀性脂肪肝。结论均匀性脂肪肝有其明显的影像特征,结合穿刺活检,对于均匀性脂肪肝早期诊断、治疗有积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非均匀性脂肪肝 超声 分型
  • 简介:脂肪肝分为均匀性和均匀性两种,前者在临床上多见,超声图像具有典型特征,可明确诊断。后者发病率较低,也称局灶性脂肪肝或肝脏局灶性脂肪浸润,是脂肪肝的特殊类型,超声虽为这种病变的诊断提供了手段,但由于这类病变声像图特殊,超声检查常易误诊为肝血管瘤及肝内占位病变^[1]。为了总结经验,本文重点讨论均匀性脂肪肝声像图特征及鉴别诊断。

  • 标签: 非均匀性脂肪肝 超声检查 诊断 鉴别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均匀性脂肪肝患者的超声声像图特征。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3月至2022年1月就诊的均匀性脂肪肝患者65例为对象,进行超声检查。观察超声诊断结果,对不同类型的均匀性脂肪肝声像图特征进行分析总结。结果:肝活检病理检出均匀性脂肪肝Ⅰ型17例、Ⅱ型21例、Ⅲ型27例,超声分别检出17例、20例和28例,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类型的均匀性脂肪肝超声声像图特征存在差异。结论:超声诊断均匀性脂肪肝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根据声像图特征可判断病灶类型,为后续治疗和随访提供依据。

  • 标签: 非均匀性脂肪肝 超声诊断 声像图 应用价值
  • 简介:对250例脂肪肝患者进行B型超声检查,根据脂肪分布情况分为均匀性脂肪肝与均匀性脂肪肝,并对其声像国特点进行分析,结果均匀性脂肪肝220例(占88.0%),均匀性脂肪肝30例(占12.0%)。均匀性脂肪肝声像图诊断较容易,均匀性脂肪肝声像图表现复杂多样.容易误诊,但仍有其特殊表现。熟悉掌握其特征,对正确诊断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脂肪肝 均匀性 非均匀性 B型超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均匀性脂肪肝的声像图特点。方法对66例确诊为均匀性脂肪肝患者的声像图进行全面分析。结果根据声像图表现,将均匀性脂肪肝分为3型I型(局限浸润型)10例,占15.15%,显示为肝内小片状强回声光团,单发或多发,形状不规整,边缘尚清。Ⅱ型(叶段浸润型)19例,占28.79%,脂肪浸润的范围较大,累及的区域正好与肝的叶段范围相吻合。声像图表现为较粗、较高的高回声位于肝段或肝叶,其余肝叶或肝段则为正常的肝组织回声。Ⅲ型(弥漫均匀浸润型)37例,占56.06%,大部分肝实质被脂肪浸润,残存小片状正常区示弱回声区,这一型在均匀性脂肪肝中最多见,易误诊为肝内肿瘤。声像图表现为回声增强细密的肝实质内,出现一个或多个低回声区,边缘清楚,常为三角、长条或不规则状,少数表现为类圆形。结论超声能够根据声像图表现判断均匀性脂肪肝的脂肪分布特点,做出超声诊断,而局限浸润型与弥漫均匀浸润型脂肪肝应注意与良、恶性肿瘤相鉴别。

  • 标签: 脂肪肝 超声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不同类型均匀性脂肪肝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为其临床诊断总结经验。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6月经临床诊断为均匀性脂肪肝且于我院诊治的190例患者进行研究,以上患者在诊断时均采用了影像学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进行辅助检查,回顾性分析总结上述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超声结果的特点。结果在190例患者中,Ⅰ型局限浸润型脂肪肝为31例(占16.3%);Ⅱ型多发浸润型脂肪肝为28例(占14.7%);Ⅲ型叶段浸润型脂肪肝共计82例(占43.2%),其余49例(占25.8%)患者均表现为Ⅳ型弥漫均匀浸润型脂肪肝。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具有无损伤,方便快捷等特点,在诊断均匀性脂肪肝,鉴别脂肪肝与肝血管瘤及肝癌上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非均匀性脂肪肝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腹部超声在诊断老年均匀性脂肪肝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我院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期间收治的30例确诊为老年均匀性脂肪肝患者的肝脏超声图像, 分析其临床影像学特点,探究腹部超声在诊断老年均匀性脂肪肝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30例患者经腹部超声检出13例均匀弥漫性浸润型患者(43.33%)、7例叶段状浸润型(23.33%)、6例病灶局限性浸润患者(20.00%)。所有患者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γ-谷氨酰转移酶水平均高于正常范围。所有患者的肝脏均有不同程度的回声异常,区域主要位于肝脏的叶段或小叶内。结论 腹部超声对于老年均匀性脂肪肝的诊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可以提供详细的信息,帮助医生准确定位和评估病变的程度。

  • 标签: 腹部超声 诊断 老年非均匀性脂肪肝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均匀性脂肪肝腹部超声表现及血脂变化情况。方法:筛选我院2020年6月~2021年5月收治的60例均匀性脂肪肝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所有人均给予超声检查和血生化指标检测,对比检测结果。结果:(1)60例患者中,均有相对独立的异常回声区,其中I型15例,发病率25.00%;II型18例,发病率30.00%;III型27例,发病率45.00%。(2)脂肪肝患者的FBG、HbAIc和UA等血生化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均匀性脂肪肝采用腹部超声检查,可有效鉴别出轻度或局限性脂肪浸润肝组织,结合血生化指标检测,可有效提高诊断符合率。

  • 标签: 非均匀性脂肪肝 腹部超声 血脂变化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腹部超声在诊断老年均匀性脂肪肝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我院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期间收治的30例确诊为老年均匀性脂肪肝患者的肝脏超声图像, 分析其临床影像学特点,探究腹部超声在诊断老年均匀性脂肪肝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30例患者经腹部超声检出13例均匀弥漫性浸润型患者(43.33%)、7例叶段状浸润型(23.33%)、6例病灶局限性浸润患者(20.00%)。所有患者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γ-谷氨酰转移酶水平均高于正常范围。所有患者的肝脏均有不同程度的回声异常,区域主要位于肝脏的叶段或小叶内。结论 腹部超声对于老年均匀性脂肪肝的诊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可以提供详细的信息,帮助医生准确定位和评估病变的程度。

  • 标签: 腹部超声 诊断 老年非均匀性脂肪肝 应用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腹部超声辅以彩色多普勒检查在诊断老年均匀性脂肪肝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3例最终被其他方法确诊为均匀性脂肪肝的老年患者的肝脏超声图像,回顾性分析这些患者腹部超声以及彩色多普勒的数字和图象资料,找出其内在规律并评价其在诊断老年均匀性脂肪肝中的应用价值.结果所有23例老年患者腹部超声图象中没有一例患者的腹部超声图象表现为占位效应,其中Ⅰ型局限浸润型2例,Ⅱ型多灶浸润型1例,Ⅲ型叶段浸润型1例,Ⅳ型弥漫均匀浸润,残存小片正常区19例;彩色多普勒检查示有7例肝内异常强回声或弱回声区(直径均>3.0cm),内部或周边可见正常血管分支走行.结论占位效应也是老年均匀性脂肪肝的最重要特征,在诊断老年均匀性脂肪肝中具有同样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腹部超声 老年人 非均匀性 脂肪肝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腹部超声在老年均匀性脂肪肝中的实际诊断效用。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1年12月在我中心接受体检的512例老年均匀性脂肪肝患者进行研究,全部给予腹部超声检查,分析检查结果。结果:根据超声图像差异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均匀弥散性浸润型患者200例,叶段状浸润型患者192例,病灶局限性浸润型患者120例,内部组织和血管分布情况均能清晰反映。结论:腹部超声用于诊断老年均匀性脂肪肝的诊断效果显著,其应用价值高,值得广大医院推广和实行。

  • 标签: 腹部超声 老年性 非均匀性脂肪肝 应用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ACR模体对MRI图像厚、均匀度的检测价值,提高MRI图像质量。方法利用ACR模体对GEExciteHD1.5T和SiemensSkyra3.0T核磁共振(MRI)图像的厚、均匀度进行检测,观察检测结果。结果ACR模体检测结果显示,1.5TMRI图像厚为5.6mm,厚偏差0.6mm,均匀度为93.1%;3.0TMRI图像厚为4.6mm,厚偏差0.4mm,均匀度为96.2%;均满足检验标准要求。结论采用ACR模体定期对MRI图像进行厚、均匀度检测使各项检测指标达到规定标准,确保图像符合临床应用要求,提高MRI图像质量,是MRI图像质量监控的有效方法。

  • 标签: ACR模体 MRI 图像 层厚 均匀度 检测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近距离治疗两种临床常用的剂量计算方法和基于CT影像的蒙特卡罗程序计算的剂量差异,探讨组织均匀性对宫颈癌近距离治疗剂量评估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在安徽省肿瘤医院接受三维近距离治疗的宫颈癌患者11例,分别采用美国医学物理师协会(AAPM)TG43号报告的纯水剂量计算方法(TG43-BT)、快速均质剂量计算算法Acuros BV(BV-BT)和基于治疗CT影像的EGSnrc蒙特卡罗程序(MC-BT)计算各计划的剂量分布,分析比较3种算法的靶区剂量(D98、D90和D50)、剂量区体积(V3 Gy、V6 Gy、V9 Gy和V12 Gy)和危及器官(OARs)D2 cm3剂量差异。结果TG43-BT中HRCTV D90为6.274 Gy,比MC-BT高出了近5%,且TG43-BT对靶区体积剂量和各剂量区体积均存在过高评估;除靶区D50和高剂量区V12 Gy外,BV-BT和MC-BT对于靶区剂量计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BV-BT和MC-BT在直肠、小肠和乙状结肠的D2 cm3评估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MC-BT膀胱D2 cm3为4.609 Gy,比TG43-BT、BV-BT明显偏高。结论TG43-BT未考虑组织均匀性影响,普遍高估了靶区和多数OARs受量;BV-BT计算效率高,且在多数靶区和OARs评估参数上与MC-BT计算基本一致,但在近源位置和被充盈膀胱的剂量计算上存在不足,临床评估时仍需谨慎。

  • 标签: 组织非均匀性 192Ir源 近距离治疗 蒙特卡罗模拟 剂量评估
  • 简介:目的探讨整块剜除术治疗浸润性膀胱肿瘤的疗效及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至2015年6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34例患者,采用直出绿激光及水刀行整块剜除术治疗膀胱肿瘤。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等指标来评估手术的安全性及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手术均成功完整剜除肿瘤,手术时间平均13mm。术中出血少,无膀胱穿孔,无闭孔神经反射,无膀胱穿孔等严重并发症。术后膀胱冲洗2-6h,导尿管保留48h,随访3个月至1年,肿瘤无复发。结论整块剜除术治疗浸润性膀胱肿瘤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并发症少的特点,并能保持肿瘤形态完整,有利于精确的病理学分期分级,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 标签: 膀胱肿瘤 整块剜除术 绿激光 水刀 经尿道手术
  • 简介:炎症介质不仅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肿瘤的血管生成方面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炎症反应的调节通路和肿瘤血管生成调节通路存在较大的重叠。研究证实,包括COX-2、IL-1、IL-6等在内的众多炎症介质不仅能够促进肿瘤血管生成,在肿瘤血管拟态形成及肿瘤干细胞向血管内皮细胞定向分化过程中可能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 标签: 炎症介质 血管生成 肿瘤干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