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1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PCT检测在孕妇宫内感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将50例宫内感染的孕妇按照感染类型分为病毒感染组和细菌感染组,各25例,同时以25名健康孕妇作为健康组,人群均来源于2015年2月1日至2017年1月31日期间。检测三组的N%(中性粒细胞百分比)、WBC(白细胞总数)、CRP(C-反应蛋白)和PCT降钙素)。结果通过统计学分析三组数据,细菌感染组的N%水平(87.16±8.34%)、WBC水平(17.26±2.37×109/L)、CRP水平(16.15±1.31mg/L)、PCT水平(3.61±1.05ng/mL)和PCT阳性概率(84.00%)均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PCT检测在孕妇宫内感染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作为孕妇宫内感染的早期诊断指标。

  • 标签: 降钙素原(PCT) 宫内感染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不同真菌感染影响下血清降钙素PCT)水平存在的差异,并分析其与疾病预后之间的相关性。方法从我院ICU收治患者中选取104例进行研究,以血液培养结果为依据,将其分成参照组(28例)、真菌组(26例)、细菌组(32例)、真菌合并细菌组(18例),比较四组在PCT水平上的差异,并分析PCT水平与疾病预后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相比于参照组、细菌组,真菌组、真菌合并细菌组的PCT水平更高(P<0.05),而这两组的PCT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真菌组中各检出真菌的PCT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真菌组病情控制良好者PCT水平低于死亡者(P<0.05)。结论按照患者感染症状,并与其PCT水平相结合,可有效控制真菌感染疾病。

  • 标签: 真菌感染 降钙素原 水平差异 预后
  • 简介:摘要降钙素PCT)是降钙素的前体物质,是一种炎症介质,近年来逐渐成为鉴别细菌感染的新型标志物,其实际作用也在逐步被认识。以往对感染性疾病测定指标较多,常用的指标有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反应蛋白、血沉、体温等,但以上指标都不同程度存在延迟、敏感度和特异性不高的缺陷,而降钙素原以其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得到了临床医生的认可,尤其对败血症、脓毒症、全身严重细菌感染、细菌性与非细菌性的鉴别及其他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中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及预测疾病的预后方面有重要的作用。与其他传统实验室指标相比,在诊断细菌感染性疾病中PCT有更好的特异性,是一个非常有应用价值的诊断感染状态的生物学指标。本文就PCT的生物学特性、检测方法、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 标签: 降钙素原 检测方法 感染性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降钙素原在儿科感染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0名感染性疾病小儿患者作为实验组,同时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在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小儿作为观察组,分别检测两组小儿的降钙素。结果重症感染的小儿患者的降钙素的阳性率为明显高于局部感染小儿患者及病毒感染小儿患者,结果比较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儿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二者比较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儿科感染中应用降钙素进行检测,能有效快速的鉴定细菌感染,为医务人员判断小儿是否发生感染提供参考意见,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工作中大力应用和推广。

  • 标签: 儿科感染 降钙素原检测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降钙素对脾切断流术后感染的监测价值。方法统计本院2011年—2015年行脾切除断流术患者共387例,术后发生感染共32例,无感染者355例,患者术后常规1,3,5,7天行降钙素检测,分别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术后早期降钙素均出现短暂上升,但无感染组降钙素短期下降至正常范围,感染组仍呈持续偏高状态直至感染控制。结论降钙素对脾切除术后感染早期监测具有重要价值,可以更好的指导临床治疗。

  • 标签: 降钙素原 脾切除 术后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分别采用免疫荧光层析法与电化学发光法(ECLIA)检测血清降钙素并比较结果,从而对免疫荧光层析法进行性能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6年12月间在我院进行降钙素检查的166份血清标本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电化学发光法(ECLIA)和免疫荧光层析法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66例标本在两种不同检测方法下,按照浓度高低可分为阴性组、低风险组、轻度升高组、中度升高组以及高度升高组,并且不同浓度的组别所占比例和对应的组间阳性率在两种检测方法下并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所有标本的ECLIA总阳性率为49.40%,与免疫荧光层析法的总阳性率46.99%%之间差异也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利用免疫荧光层析法与电化学发光法进行血清降钙素的检测结果相当,而免疫荧光层析法更为操作便捷,且安全性较高,因此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免疫荧光层析法 血清降钙素原 性能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降钙素检测用于诊断感染性疾病临床价值。方法:选取 2015年 12月 -2016年 11月我院收治的疑似为感染性疾病患者 89例,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选患者均给予血清降钙素检测,并将血清降钙素的水平与血培养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病毒感染炎症患者血清降钙素的水平与细菌感染患者相比明显要低, P<0.05,两组数据比较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因此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诊断细菌性感染时通过降钙素的检测具有可靠、简便的优点,且对患者疾病的预后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建议在临床诊断中进一步推广。

  • 标签: 临床诊断 感染性疾病 降钙素原
  • 简介:摘要目的对细菌感染性发热患者检测降钙素,观察其价值,为细菌感染性发热提供参考价值。方法选取我院62例细菌培养结果阳性的发热患者作为研究组A组,56例细菌培养结果阳性的局部感染者作为研究组B组,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C组,即对照组,对三组人群的降钙素和C反应蛋白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检测后,A组的降钙素和C反应蛋白结果明显高于B组和C组,组间比较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降钙素检测对细菌感染性发热患者能够帮助患者提高诊断的准确率,且可以诊断患者疾病的严重程度,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降钙素原 细菌感染性发热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procalcitonin,PCT)在烧伤脓毒症患者诊断和预后判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56例烧伤脓毒症患者(观察组)及65例烧伤非脓毒症患者(对照组)血清降钙素检测结果,并将两组患者结果作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及血清降钙素原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对烧伤脓毒症患者的诊断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对于重度烧伤患者应该长期监测血清降钙素原水平,以此早期预测烧伤浓毒症的发生。

  • 标签: 降钙素原 烧伤 脓毒血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感染性疾病降钙素检测及其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6年12月间我院儿科收治的142例感染性疾病患儿,按照病原学或血清免疫学结果,将其中分73例确诊为细菌性感染的患儿作为观察组;余下69例病毒性感染患儿作为对照组;对所有患儿均进行免疫荧光法检测血清降钙素PCT)的含量,并对检验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以PCT≥0.05g/L为阳性标准,结果显示在PCT<0.05g/L和PCT≥0.05g/L两种标准下,观察组患儿的比例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均明显,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可以将PCT视为确诊是否感染的敏感标志物,并借助该项指标含量来对感染性与非感染性疾病进行区分,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儿童感染性疾病 降钙素原 检测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分析动态监测降钙素PCT)应用于抗感染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0例感染患者为观察组对象,同期选择非感染患者40例为对照组。采用抗生素治疗观察组,比较分析治疗前后两组PCT、WBC(白细胞)、CRP(C反应蛋白)等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前,观察组的PCT、WBC、CRP等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较高,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治疗后,观察组的PCT、WBC、CRP等水平,与该组治疗前相比显著降低,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动态监测降钙素应用于抗感染治疗的效果非常显著,即能对患者感染严重程度予以充分反映,且有助于患者临床治疗及监测感染情况,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降钙素原 动态监测 抗感染治疗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外科细菌感染中使用降钙素、C反应蛋白检测的价值。方法取2015年12月到2016年12月间本院收治的160例外科感染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患者感染类型分为细菌组(n=80)和病毒组(n=80),对所有患者均实施降钙素、C反应蛋白检测,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检测结果及单独检测、联合检测阳性状况。结果细菌组患者降钙素、C反应蛋白检测水平与病毒组相比明显较高,细菌组重症感染患者降钙素、C反应蛋白检测水平与局部感染患者相比明显较高,细菌组患者降钙素、C反应蛋白检测阳性及联合检测阳性率与病毒组相比明显较高,P<0.05。结论在外科细菌感染中使用降钙素、C反应蛋白检测效果显著。

  • 标签: 外科细菌感染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阳性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对肺癌术后抗菌药物使用的指导价值。方法观察并记录100例接受肺癌手术的患者术前及术后使用抗菌药物期间每日的体温、白细胞(whitebloodcell,WBC)、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及血清降钙素(procalcitonin,PCT)水平,比较依据传统炎症指标和PCT指导下肺癌术后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感染相关并发症及临床结局。结果93例患者纳入分析,其中5例(5.4%)患者发生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siteinfection,SSI)。试验组(PCT指导组)和对照组(传统指标指导组)在年龄、性别、术后体温变化情况和SSI的发生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抗菌药物使用天数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例发生感染者与未发生感染者术后各时段WBC、CRP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前者术后各时段PCT水平明显高于后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降钙素可作为早期识别肺癌术后感染的一个重要的辅助诊断指标,从而优化术后抗菌药物的应用。

  • 标签: 降钙素原 手术部位感染 肺癌术后 抗菌药物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检验在呼吸系统感染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 2015年 6月 -2016年 12月我院收治的 98例呼吸系统感染患者作为观察组,分为严重感染组( 49例)和轻度感染组( 49例),以同期来我院体检的 49例健康人群为对照组,观察三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结果 严重感染组患者血清降钙素原水平明显高于轻度感染组和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轻度感染组患者血清降钙素原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严重感染组患者 APACHE-Ⅱ评分明显高于轻度感染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有显著降低,但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血清降钙素原水平能有效反映患者呼吸系统感染的程度,可为判断治疗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提供诊断依据,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血清降钙素原 APACHE-Ⅱ评分 呼吸系统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