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1 个结果
  • 简介:剂量-反应关系Meta分析在探讨潜在风险因素暴露水平与对应疾病发生风险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且应用日益广泛。随着各种函数模型的不断优化,剂量-反应关系函数模型的建立逐渐成熟,已由单纯的线性关系发展成集线性及非线性关系于一体的函数模型,由单纯的一次回归函数发展为多次回归函数。基于R软件实现这一分析的软件程序也逐渐研发出来,本文介绍了如何使用R软件mvmeta及dosresmeta进行剂量-反应关系Meta分析。

  • 标签: META分析 剂量-反应关系 R mvmeta程序包 dosresmeta程序包 二次函数
  • 简介:metacor程序是一款基于经典频率学理论研发的专用于在R框架下执行相关系数Meta分析的程序。该程序于2011年正式推出,可直接将相关系数作为效应量进行合并,采用的方法为DerSimonian-Laird法和Olkin-Pratt法。metacor程序可以绘制森林图,操作简单易行,但仍有需要完善的地方。本文通过实例演示,介绍R软件metacor程序实现相关系数Meta分析的方法。

  • 标签: R软件 metacor程序包 相关系数 META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腹内肿块国内外报道较多、特别是电子计算机CT核磁、彩色超声的问世,丰富了腹部内肿块定位技术1。腹内肿块无论来源何处、均因观察腹内各器官的形态,及位置的改变,特别是十二指肠位置的改变在右上腹内肿块占有重要地位2。作者whathin氏1972年报导,论著过十二指肠降段、与右上腹部器官横断面的关系,用时钟来表示,正前方为12度,是肝右叶前部的横结肠、1度是胆囊及肝下间隙,三度为肝右叶的中部,4度为肝尾叶、5度为肝右叶为下腔V总胆管、9度为夷头、10度为小网膜、11度为胃前方腹腔。在平日工作中积累了共计83例临床资料,经外科手术证实大致分为一、右上腹部肿块30例;二、中腹部肿块33例;三、左上腹部肿块14例;四、未至下腹部盆腔肿块6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门诊患者健康教育的提高方法。方法将72例于我院门诊接待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以数字随机法分为两组。给予40例观察组患者特色健康教育,给予32例对照组常规健康教育,对比两组教育成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对相关疾病、饮食、保健、护理及康复锻炼等知识的知晓率更优,组间差异经统计学处理,P<0.05,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就医依从性与护理满意度皆更优,组间差异经统计学处理,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门诊接待中不同疾病患者采用特色健康教育,可有效提升患者疾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提升护理满意度,增强就医依从性,值得推广。

  • 标签: 健康教育 特色教育 门诊
  • 简介:摘要目的对病人所使用的无菌进行追溯管理,取消临床科室和消毒供应中心的纸质交换单,实现网上信息交换,提高工作效率。方法消毒供应追溯系统全程追踪无菌器械的清洗、配、灭菌、发放、使用和回收全过程。“回收、清洗、配、灭菌、发放”记录在消毒供应中心完成;“使用”追溯记录由临床科室执行。消毒供应中心根据临床使用记录发放无菌物品。定时下临床回收使用后的无菌,将回收信息录入追溯系统,再次进行清洗消毒、配、灭菌、灭菌审核、内部交接到再次发放和使用。结果所有做无菌使用记录的病人,都可查询到该病人使用的无菌的整个生产、流转信息;按临床使用记录发放无菌,不需手工填写纸质交换单;每次下收时间减少15~20分钟,发放时间提前1小时。结论消毒供应中心根据临床的使用记录发放无菌物品,不再需要临床科室填写纸质的物品交换单,提高了工作效率;避免了纸质交换单在物流过程中的污染,保障了消毒供应中心的消毒隔离质量。追溯系统对各岗位工作人员的实时工作状态予以监控,保证了无菌物品供应链的质量,提高了消毒供应中心及临床科室的工作质量和效率,对提高病人的医疗安全与医院的整体服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使用记录 发放 无菌包
  • 简介:摘要目的对消毒供应室湿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的40000个灭菌作为研究的对象,对其中的湿进行进行调查,并分析其湿的原因。结果456个湿,所占比重为1.14%,该现象发生的原因主要为包装因素、装载因素、环境因素、蒸汽饱和度因素、物品本身以及其他。结论因如包装、装载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消毒供应室会出现湿现象;对此,应采取相应措施如科学包装、科学装载,以控制湿的发生,提升消毒供应室工作质量。

  • 标签: 消毒供应室 湿包 原因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比试验,研究纯棉灭菌布的使用质量控制措施。方法将120张120支纱的纯棉布平均分成自行清洗组和工业清洗组,并通过相应的清洗方法后,监测并分析布的使用质量和使用次数。结果工业清洗组的60张布重复使用次数达到15次时,质量监测合格的仅有23张,而自行清洗组的60张灭菌布重复使用次数达到15次时,质量监测合格的有54张,两组布的有效使用次数差异性显著。结论规范布的灭菌包装方法、加强布清洗质量和布完整性监测的管理力度,才是提高布使用质量和使用次数更有效的方法。

  • 标签: 灭菌包装 纯棉包布 医疗器械 灭菌 医院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虫病的临床分析特点及手术治疗方式。方法选取2008年5月到2014年9月到我院进行肝虫病就诊的患者100例,回顾性分析肝虫病患者的临床分析和治疗资料。结果100例肝虫病患者全部经过手术治疗,其中行外膜内外囊摘除术患者的全部治愈,行肝叶切除术患者也好转出院,行内囊摘除术患者中,完全治愈者有70%,剩下30%的患者明显好转,后期经过姑息性药物治疗也逐渐治愈。住院平均时间在153天。讨论在肝虫病的临床分析诊断中,根据患者病况不同,要选择合适的治疗技术,保证治疗效果最优。

  • 标签: 肝包虫病 临床分析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高频超声对体表软组织块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应用高频超声及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对经手术病理或活检证实的62例体表软组织患者进行术前检查,阐述常见病变的声像图特征,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良性病变49例,恶性病变13例,高频超声对病变检出率为100%,准确率为80.65%(50/62),良恶性病变的血流动力学以及肿块最大长径(L)/最大短径(S)比值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频超声及脉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可作为体表软组织块的首选检查,对鉴别病变的良恶性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探讨中药热奄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80例病患,并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对照组30例,在治疗之前对2组都进行被动功能和主动功能的活动,在对照组中实施双柏散治疗,在治疗组中实施中药热奄治疗,对两组治疗护理后的缓解程度进行观察并对比分析。结果在治疗组中的总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的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治疗颈椎病领域上,中药热奄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方法,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中药热奄包 颈椎病 护理方法
  • 简介:摘要本文从医院等级评审工作开展的内容以及必要性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探究,从而总结出了医院等级评审能够有效的提升护理专业水平,增强突发事件应急能力。就医院等级评审在提升护理质量中发挥的积极作用可以得出,等级评审是医院管理中的一个新的举措,其对于医院的护理事业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 标签: 等级评审 护理质量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对供应室湿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总结处理措施。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7月至2014年8月我院供应室收取的150手术器械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将150器械分成3组,再在3组中进行分组,3组分别在器械包装、灭菌器维护以及灭菌后的冷却时间上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并将实验组与对照组湿的情况进行对比,找寻湿的影响因素。结果三组中的实验组以及对照组中湿的数量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数据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湿的影响因素包括器械包装、灭菌后冷却时间以及灭菌器维护,因此,要减少湿,必须要适时对灭菌器进行维护,提高灭菌业务的总体技术水平。

  • 标签: 湿包 供应室 影响因素 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随机抽查我院消毒供应中心的无菌,分析导致无菌中出现湿的原因,并探讨避免出现湿的有效质量控制方案,杜绝或减少湿现象发生,确保灭菌质量。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4年6月的2000个无菌,按照我国卫生部制定的《消毒技术规范》的相关判断标准进行判定,发现并统计其中的湿数量,记录并分析湿形成的原因。结果经过判定,发现抽查的2000个无菌中,共有22个湿,湿率达1.1%,可能造成湿的原因有待包装的物品未充分干燥、包装不规范;灭菌物品的装载不规范;灭菌后的物品干燥与冷却不当;消毒员操作不规范等。针对湿的形成原因,我们采取了有效的质量控制。再次随机抽查我院消毒供应中心2015年1月至2015年6月的2000个无菌,其中发现湿4个,湿率降至0.2%。结论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应严格规范操作,从生产无菌的各个环节进行质量控制,减少湿的发生率,确保无菌物品的灭菌质量。

  • 标签: 湿包 原因 质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