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1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腔内支架隔绝术治疗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的经验和方法。方法自2010年2月~2012年2月,采用腔内支架隔绝术治疗StanfordB型胸主动脉夹层5例,所有支架均经股动脉置入,封堵胸主动脉破裂口。术后所有病例均进行了随访。结果支架释放全部成功,夹层破裂口成功封闭,夹层真腔全部恢复正常,随访1-24个月,无远端动脉并发症发生,无死亡病例,全部患者术后恢复正常活动。结论腔内支架隔绝术治疗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方法简单有效。

  • 标签: 覆膜支架 Stanford B型 胸主动脉夹层 介入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原地区巨大动脉导管未闭(PDA)支架介入治疗的临床护理。方法巨大动脉导管未闭6例,均经介入行支架封堵完成治疗,术前给予心理指导、饮食护理,降低肺动脉压力等护理治疗;术后从体位活动、生命体征观察及并发症预防等方面进行护理;出院时给予康复护理指导。结果本组病例均于术后7天顺利出院。结论支架介入治疗,具有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手术风险小、不留疤痕且住院时间短的优点;严格做好围手术期的护理,是保证患者手术顺利、安全出院的基本工作。

  • 标签: 巨大动脉导管未闭 覆膜支架介入治疗 临床护理
  • 简介:目的观察支架修复术后血浆D一二聚体升高的临床意义。方法对7例支架修复术后患者随诊2-11年.采用主动脉超声或CT检查,化验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结果7例患者术后血浆D-二聚体呈持续高水平,平均(2628.9±1596.3)ng/ml;第7例患者术后2年内及其他6例患者术后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均正常。结论支架修复术后血浆D-二聚体持续稳定升高,可能与手术本身相关,不提示术后血管病变加重,无需特殊治疗。

  • 标签: 主动脉瘤 D-二聚体 主动脉夹层 心脏外科手术 老年
  • 简介:摘要本文总结出在第二恒磨牙上安放带环配合摇椅唇弓作为主要矫治深牙合的手段,对超过三个月矫治效果不理想者,配合以平面导板矫治,低角病例者宜尽早使用平面导板能有效地矫治深牙合。本文还通过对深牙合病因的分析、所用矫治方法原理的剖析等对深牙合矫治技术进行了再探讨。

  • 标签: 深覆牙合矫治 第二磨牙 矫治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脊瘤术后护理体会。方法对2008年7月至2012年6月7例脊瘤患者在我院接受经后路手术治疗,其中男性2例,女性5例,年龄30~66岁,平均46.5岁,病程1~3年,临床表现以局部放射痛、神经根性疼痛、感觉运动障碍为主,术后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防治其并发症的发生结果术后7例患者下肢肌力较术前明显改善,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对脊瘤患者术后予以早期的护理干预,尽早进行恢复性功能锻炼可为术后康复提供良好的基础。

  • 标签: 脊膜瘤 术后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应用睾丸鞘积液破囊去顶术治疗睾丸鞘积液的初步经验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从2006年2月至2010年2月未用睾丸鞘积液破囊去顶术治疗睾丸鞘积液36例的临床资料,均为单例睾丸鞘积液。结果手术均获得成功,手术时间10-20分钟,平均15分钟,住院时间1-7天,平3-4天,术后半天至1天可下床活动并恢复饮食,术后6-7天拆线,切口均为甲级愈合,术后发生阴囊轻度水肿4例,均未经处理治愈,本组36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2年不等,无复发病例。结论使用睾丸鞘积液破囊去顶术治疗睾丸鞘积液具有手术方法简单、安全、可靠,并发症及复发率低,值得推广。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亚急性硬下血肿并发急性硬下积液的临床特点、手术治疗策略和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月~2011年8月收治的16例亚急性硬下血肿并发急性硬下积液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6例急性硬下血肿患者经保守治疗7-10天后并发急性硬下积液,加重病情,脑疝形成,立即手术治疗,术后第3~6天头部CT扫描,15例显示血肿无复发、血肿与积液大部清除,骨瓣无移位。1例出现迟发性脑干出血并再次行脑室外引流术。出院时GOS预后评分恢复良好15例,死亡1例。结论对于保守治疗的急性硬下血肿在7-10天左右可并发急性硬下积液,从而加重病情。患者只要手术及时,手术效果一般都良好。亚急性硬下血肿并发急性硬下积液的发病机制可能与血肿性质、患者年龄等多因素有关。

  • 标签: 亚急性硬膜下血肿急性硬膜下积液
  • 简介:留置针是一种外周静脉短导管,作为头皮钢针的换代产品应用于临床以来,已成为一项新的护理技术被推广使用。其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套管柔软,对血管损伤小,保留时间较长,既能减轻患者痛苦,又能提高护士工作效率。有许多影响留置针留置效果的因素,

  • 标签: 留置针 贴膜 敷料 临床应用 进展
  • 简介:·Descemet’smembranedetachment(DMD)canbeapotentiallyseriouscomplicationofintraocularsurgeryoroculartrauma.Thecauseisnotveryclear.WearetryingtoremindanawarenessofthespectrumofDMDresultingfromtrabeculectomybypresentingacaseofextensiveDMDaftertrabeculectomywhichwassuccessfullyrepaired.

  • 标签: Descemet MEMBRANE DETACHMENT trabecu-lectomy GLAUCOMA CORNEA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将我们在临床工作针对肛裂、混合痔、直肠型便秘的手术过程中,于麻醉状态下肛门在两手各一指的对抗扩肛中发现的几乎每一例上述疾病患者均存在2—3mm环状纤维环,就其在上述肛肠疾病的病因病理及其临床意义进行一些理论上的探索。方法手术中利用指尖的力量拉断该纤维环,肛门的紧缩感立刻消失,喇叭型肛门镜才得以深入肛门。结果术后肛门基本无创,除肛裂伴哨兵痔、浅皮瘘、肛乳头肥大需局部修整外,不需做所谓的内括约肌切断术,大大缩短了治疗周期,减少了病人的疼痛,避免了“匙孔现象”的产生。而肛门括约肌功能保持正常。结论一.我们临床发现的2—3mm宽的环状纤维环就是栉带。二.所谓“内括约肌失驰缓症”可能是个伪命题。三.肛裂敞扩术可能涉嫌过度治疗。四.栉带是胚胎时期肛直套迭的残留物,在肛门多种疾病的发生学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五.结合我们提出的由于直肠辨变异而导致的直肠有效通过面积的狭窄,栉带紧束而导致的肛管有效通过面积的狭窄亦是肛肠科诸多疾病的最主要的初始原因。纠正其结构的缺陷,减少排出道阻力。可能为我们提出一系列肛肠疾病对因治疗的新的方法。

  • 标签: 栉膜带 手法扩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工破对分娩效果的影响提高阴道分娩质量。方法选取100例单胎头位,初产妇、年龄20-29岁,孕38-40周产妇,分两组各50例,随机抽取1组50例宫口开大3-4,行人工破作为观察组,另50例即二组为对照组,不采取医疗干预措施而是待其自然破。结果观察组吸引器和产钳助产者少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显著性,新生儿Apgar比较观察组新生儿发生轻度窒息和重度窒息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宫口开大3-4㎝行人工破加速了产程进展,提高了阴道分娩质量,降低了母婴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人工破膜 产程进展 分娩质量
  • 简介:摘要伪性肠炎是主要发生于结肠的急性黏膜坏死性炎症,并有假。现已证实是由于难辨梭状芽胞杆菌的毒素引起。目的讨论假性肠炎的诊断与鉴别。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病史与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查体发现腹部压痛、反跳痛,严重者似急腹症或急性肠梗阻的体征。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增多,便常规镜检有白细胞,便潜血阳性。

  • 标签: 假膜性肠炎 诊断 鉴别
  • 简介:摘要慢性硬下血肿(简称CSDH)是指位于硬脑膜与蛛网膜之间有完整包膜的血肿。临床表现多样化,缺乏特征性,早期诊断非常重要。笔者收集了近三年18例经CT和手术治疗的硬下血肿病例。目的通过对18例硬下血肿的诊断综合分析讨论,旨在提高对慢性硬下血肿的诊断技术。资料和方法本组18例病例中,男性12例,女性6例,年龄45—78岁,平均56岁。既往有外伤史11例,不明确有外伤史7例,头疼、头晕15例,精神反应迟钝1例,言语障碍、肢体肌力减弱2例。方法采用CEHispeedDual全身CT机扫描,以OM为基线,层厚与层距均为7mm,扫描时间为2.0S。CT检查结果血肿少数呈低密度或略低密度,多数为等密度或混杂密度,血肿呈新月形10例,梭形5例,其余为双凸形及不规则形。讨论慢性硬下血肿是常见的颅内血肿之一,是外伤后3周形成的血肿。是亚急性硬下血肿的延续。但也有学者指出,慢性硬下血肿只是轻微颅脑外伤或无外伤史,不伴有脑挫裂伤。认为它并非是急性硬下血肿演变而来,其出血多系桥静脉撕裂,血液缓慢溢入硬脑膜下腔所致。硬下血肿由于形成时间不同,其形态和密度变异较多。复习文献结合本组病例,我们认为下例五种征像对诊断具有指导意义(1)单侧脑沟脑裂变窄,甚至消失。(2)密度改变或脑内病变不能作出合理解释。(3)白质挤压移位征。(4)移位不明显。而临床重的病人。应考虑双侧硬下血肿的存在。(5)对移位不明显,尤其是双侧等密度病人,应行增强扫描,血肿硬呈点状或线状强化,同时有灰白质界面内移,有条件作磁共振则更为明确。

  • 标签:
  • 简介:摘要绒毛癌是滋养细胞疾病中恶性程度最高的一种,早期就可通过血行转移至全身,破坏组织或器官。50%继发于葡萄胎,少数发生于足月产、流产及异位妊娠后。随着化疗的方法和药物学的快速进展,绒毛癌病人的死亡率已大为下降,经化疗后很少复发。但化疗的同时,病人常常伴有不同程度的毒副反应,尤其是联合用药或周期长时,药物的副作用更大。所以必须精心护理,减轻病人痛苦,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保证化疗的顺利进行,以确保疗效。

  • 标签: 绒毛膜癌 化疗 护理 预防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创治疗慢性硬下血肿疗效。方法对19例慢性硬下血肿确诊病例采用YL-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进行穿刺、抽吸、冲洗、引流治疗。结果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术治疗慢性硬下血肿恢复良好、效果满意。结论微创颅内血肿穿刺清除术具有痛苦小、损伤轻、效果好、住院时间短、费用低廉等优点,是慢性硬下血肿首选治疗方案

  • 标签: 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 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硬下血肿的最佳手术治疗方法。方法通过本院42例慢性硬下血肿,行钻孔后扩大骨孔冲洗引流。结果该手术方式,手术效果好,手术损伤及并发症少等优点。结论钻孔后扩大骨孔冲洗引流术是治疗慢性硬下血肿的较好手术方式。

  • 标签: 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后扩大骨孔冲洗引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