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尘是一种肉眼不可见的微生物,隶属于蛛形纲无气亚门,主要包括屋尘、粉尘。作为室内最重要的变应原,尘的代谢物、排泄物、体等均可致敏,可诱发各种变态反应性疾病,尤其与变应性鼻炎关系密切。本文对尘的分类、生物习性、生活史、分布特点、致敏性进行介绍。目前已有的除措施主要分为物理性和化学性除,可以显著降低环境中尘的浓度,然而其对变应性鼻炎症状的改善程度不一。本文同时对目前的除措施及其效果等进行总结。

  • 标签:
  • 简介:屋尘(housedustmite,Dermatophagoidesptero—nlssinu8)是寄居红枕、被褥、地毯、纤维玩具等处,以人脱落的皮屑及霉菌等为生的0.3~0.4mm的小虫。及其排泄物、卵具有强变应原性,是引起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结膜炎、支气管哮喘以及过敏性皮炎的雨要过敏原。

  • 标签: 屋尘螨 防治 过敏性结膜炎 过敏性鼻炎 过敏性皮炎 支气管哮喘
  • 简介:通过对水的生态生理学以及生物控制潜力的研究表明,水在控制蚊繁殖的应用方面有着广阔的前景。在开始实施生物控制计划之前,我们先在田里养殖了一些水生异翅亚目昆虫,以便于研究不同时间的水和被捕幼蚊在淡水生

  • 标签: 水螨 异翅亚目 生物控制 生态生理 水生态环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尘变应性鼻炎使用舌下含服粉尘滴剂治疗的门诊有效护理及健康教育。方法通过对长沙市第一医院耳鼻喉科门诊收治44例尘变应性鼻炎患者给予门诊护理后进行分析。结果经过门诊有针对性的护理治疗使84.1%的患者较治疗前症状明显好转,发作频率较前明显降低,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舌下含服粉尘滴剂辅以门诊优质护理,效果显著,值得在门诊工作中借鉴和应用。

  • 标签: 尘螨变应性鼻炎 门诊护理 优质护理
  • 简介:凉席是家居必备品。然而,若使用不当,凉席在带给人舒爽之时,也有可能带来健康危害。

  • 标签: 凉席 健康危害 螨虫 保健知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观察舌下含服粉尘滴剂特异性免疫治疗过敏性哮喘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于四川省内江市隆昌县人民医院就诊的非急性爆发期的过敏性哮喘患儿102例,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对照组(51例)和治疗组(51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舌下含服粉尘滴剂进行特异性免疫治疗。定期随访,随访期均为36个月。检测指标为呼气峰值流速(peakexpiratoryflow,PEF)、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血清尘特异性IgG4和sIgE水平。观察日间和夜间哮喘症状,做儿童哮喘控制测试(childrenasthmacontroltest,C-ACT)评分,比较两组疗效指标的差异,并观察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36个月时,治疗组患儿的PEF、FEV1%、日间和夜间哮喘症状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sIgE和IgG4显著升高(P〈0.05),C-ACT评分达到完全控制级别。结论:舌下含服粉尘滴剂特异性免疫治疗过敏性哮喘患儿能改善肺功能,有效缓解哮喘症状。

  • 标签: 粉尘螨滴剂 螨过敏性哮喘 特异性免疫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调查大连地区储粮中粉污染情况。方法采取直接镜检或过筛后查尘渣电热分离法。结果从5种储粮中分离出粉12种,分别隶属于4科10属,即粗脚粉、小粗脚粉、腐食酪、干向酪、伯氏嗜木、水芋根、纳氏皱皮、河野脂、害嗜鳞、米氏嗜鳞、膝澳食甜、粉尘。结论大连地区储藏物中孳生粉严重,应引起重视。

  • 标签: 粉螨 生境 孳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尘变应性鼻炎使用舌下含服粉尘滴剂治疗的门诊有效护理及健康教育。方法通过对长沙市第一医院耳鼻喉科门诊收治44例尘变应性鼻炎患者给予门诊护理后进行分析。结果经过门诊有针对性的护理治疗使84.1%的患者较治疗前症状明显好转,发作频率较前明显降低,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舌下含服粉尘滴剂辅以门诊优质护理,效果显著,值得在门诊工作中借鉴和应用。

  • 标签: 尘螨变应性鼻炎 门诊护理 优质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粉尘滴剂的应用对于尘合并不同变应原过敏的儿童变应性鼻炎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78例儿童变应性鼻炎患儿分为观察组(粉尘滴剂)和对照组(常规基础抗过敏治疗)各39例,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94.87%>76.92%,χ2=5.186)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7.69%<25.64%,χ2=4.523)、治疗6个月的鼻部症状评分[(18.75±1.68)分<(21.04±2.33)分,t=4.978]、治疗12个月的鼻部症状评分[(12.12±2.09)分<(15.39±2.75)分,t=5.912]、治疗24个月的鼻部症状评分[(5.05±1.28)分<(8.67±1.34)分,t=12.199]低于对照组(P<0.05)。应用粉尘滴剂治疗的观察组患儿中,吸入性过敏患儿(n=20)、食入性过敏患儿(n=19)的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治疗后6个月、12个月、24个月的鼻部症状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粉尘滴剂是儿童变应性鼻炎临床治疗的良好选择,可以有效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在不同变应原过敏引发儿童变应性鼻炎的治疗中,粉尘滴剂均有着良好的应用效果。

  • 标签: 粉尘螨滴剂 尘螨 儿童变应性鼻炎 治疗效果
  • 简介:目的了解芜湖地区储藏物粉孳生情况,为防制粉对储藏物及人的危害提供依据.方法于芜湖地区(三县四区)对储藏物、副食、干果蜜饯进行取样调查.不同种类样本共计300份,每份10g,过筛,进行粉的采集、分离、鉴定与计数.结果300份样本中孳生粉共计20种,隶属于7科16属.其中以腐食酪分布最为广泛,其次为粗脚粉.结论芜湖地区(三县四区)的粉危害广泛且较为严重.应加强对粉的防制,以保护储藏物、预防人体病.

  • 标签: 粉螨 储藏物 芜湖
  • 简介:目的调查不同中药材中粉孳生种类及其孳生密度.方法采取直接镜检和电热分离法分别检查过筛后的尘渣和阻留物.结果从74种中药材中分离出粉37种,隶属于7科21属,分别为粉属(Acarus)、食酪属(Tyrophagus)、向酪属(Tyrolichus)、嗜菌属(Mycetoglyphus)、食粉属(Aleuroglyphus)、嗜木属(Caloglyphus)、根属(Rhizoglyphus)、狭属(Thyreophagus)、皱皮属(Suidasia)、食粪属(Scatoglyphus)、脂属(Lardoglyphus)、食甜属(Glycyphagus)、嗜鳞属(Lepidoglyphus)、无爪属(Blomia)、栉毛属(Ctenoglyphus)、脊足属(Gohieria)、嗜渣属(Chortoglyphus)、果属(Carpogly-phus)、嗜霉属(Euroglyphus)、尘属(Dermatophagoides)、薄口属(Histiostoma).粉的孳生密度从9.18只/克~226.24只/克.结论中药材中孳生的粉统属粉亚目,种类多,危害严重,应引起重视.

  • 标签: 粉螨 生境 孳生 孳生粉螨 中药材 储藏
  • 简介:目的调查淮南市食用菌类的孳生情况.方法从淮南市4个食用菌种植区采集12份食用菌菌种及培养料标本,利用电热分离法从标本中分离出类并鉴定种.结果5份菌种及4份培养料标本中检出有,阳性率为75%.共分离出11种,分别为腐食酪、食菌嗜木、伯氏嗜木、蘑菇拟矮、普通肉食、马六甲肉食、害嗜鳞、乱跗线、速生薄口、食粪巨螯、滑菌甲.结论淮南市食用菌类的检出率相当高,不容忽视.

  • 标签: 食用菌 螨类 孳生 螨种 寄生虫
  • 简介:摘要蠕形是一类小型永久性寄生,在眼部主要寄居于毛囊、睑板腺及皮脂腺,可引起异物感、眼痒、眼干等眼部症状。近年来越来越多文献报道蠕形可引起多种眼部疾病,如睑缘炎、睑板腺功能障碍、霰粒肿、结膜炎、角膜炎、翼状胬肉等,甚至与眼睑基底细胞癌的发生也存在相关性。蠕形作为一种致病因素得到越来越多眼科医师的关注。现对蠕形相关眼部疾病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旨在提高眼科医师对蠕形相关眼部疾病的认识和重视。

  • 标签: 蠕形螨 眼部疾病 检查方法 机制
  • 简介:是一种呈世界分布的小型节肢动物,大多数的粉为非捕食性,被认是较为进化的类群.粉多营自由生活,孳生在食品、贮藏商品、贮粮、毛皮、动物巢穴等处,不仅污染和破坏贮藏物品,造成这些物品的质量大大损失,而还且可引起人类一些疾病,如肺病、肠病、尿病等[1~8].正因为粉与食品、人类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国内外对粉的研究倍加重视.1778年DeGeer已经开始对蜱进行研究,并且着重研究了蜱的分类学,但至今仍未拟订一个令人满意的粉分类检索表,这主要是由于研究的人较多和新种新记录的不断增加,分类系统不断地充实和调整,导致其发生很大地变化.本文从形态学、生物化学、以及分子生物学等方面对粉的生物分类进行简要回顾.

  • 标签: 粉螨 分类研究 系统 节肢动物 自由生活 肺螨病
  • 简介:目的通过META分析,探索蠕形与酒渣鼻的关系.方法采用META分析方法,对国内发表的7篇蠕形对酒渣鼻的致病性的文献进行综合分析.结果酒渣鼻患者的毛囊虫感染率比无酒渣鼻者的感染率高(率差RD=0.32,P=0.02).结论酒渣鼻患者的毛囊虫感染率比无酒渣鼻者的感染率高,提示可应用杀蠕药物治疗酒渣鼻。

  • 标签: 酒渣鼻 蠕形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舌下脱敏治疗对螨虫致敏过敏性鼻炎患儿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14年3月至2019年9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门诊490例螨虫致敏过敏性鼻炎患儿,并依据患儿的临床情况,将其分成低龄儿童组、脱敏治疗时长组、个体化剂量调整组及多重过敏疗效评估组,记录患儿在首诊、治疗12个月、24个月及36个月时的鼻部总症状评分(TNSS)、视觉模拟量表评分(VAS)及总用药评分(TMS),并计算症状药物联合评分(CSMS)。结果共有374例(76.32%)患儿完成了本次研究。其中低龄儿童用药组中,≤3岁组与>3岁组在用药12个月后的CSMS(2.20±1.61、2.50±1.78)、TNSS(2.80±2.32、3.60±2.71)及VAS(3.50±1.16、3.90±1.43)显著低于首诊时的评分CSMS[(4.50±1.44、5.30±1.32)、TNSS(6.20±1.89、7.50±2.19)、VAS(5.40±2.33、5.90±1.61)];此外,在脱敏治疗不同时间组中,完成36个月脱敏治疗患儿,仅在3年组中,评分分别为TNSS(0.90±0.97)、VAS(1.30±1.19)和CSMS(1.70±1.28),完成24个月脱敏疗程患儿在2年组和3年组的评分分别为TNSS(2.10±0.95、2.00±0.97)、VAS(3.00±1.56、3.10±1.68)、CSMS(3.10±1.15、2.90±1.19),完成12个月脱敏治疗患者在1年组、2年组和3年组中评分为TNSS(3.20±1.27、3.10±1.41、3.20±1.41)、VAS(4.50±2.11、4.70±2.19、4.50±2.17)和CSMS(4.20±1.39、3.70±1.32、4.10±1.39);脱敏治疗疗效不佳患儿在进行个体化增量后6个月(即治疗后12个月)达到与对照组相近的评分,即4号4滴组、4号5滴组和对照组的评分CSMS(2.90±1.56、2.90±1.88、2.40±1.69)、TNSS(4.70±2.98、3.90±2.77、3.80±2.45)和VAS(4.20±1.29、4.50±1.62、4.20±1.14);多重过敏患者脱敏2年后最终达到与单一过敏患者相近的疗效,单一过敏组、合并1~2种过敏原和合并3种以上过敏原组评分分别为CSMS(2.30±0.50、2.10±1.01、1.90±1.01)、TNSS(3.50±2.62、3.70±2.62、3.20±2.82)和VAS(4.50±1.00、4.10±1.57、3.80±1.54)。结论脱敏治疗在低龄儿童用药、多重过敏等方面均可发挥疗效,部分患儿在剂量调整后获得更好疗效。

  • 标签: 过敏性鼻炎 儿童 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 疗效
  • 简介:摘要近年来,虫腈中毒在临床中逐渐增多,但病死率居高不下。虫腈中毒机制及临床诊治的相关研究有限,尚无有效治疗手段。为总结虫腈中毒的临床特点,以便指导临床治疗,本文报道了急性虫腈中毒病例2例并文献复习21例,归纳虫腈中毒的临床特点。虫腈中毒后大多出现消化道症状、大汗、高热、意识改变等表现,且迟发性加重常见,可累及中枢神经等多个器官系统,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

  • 标签: 中毒 虫螨腈 杀虫药
  • 简介:本文对临床已确诊的哮喘患难与共儿在未治疗前同时用皮肤点剌法和量子共振法检测同一种过敏源比较两种方法以的符合率,平均符合率为94.3%。表明量子共振法对过敏源的检测准确率高,安全性大,快捷无创,实用性强,值得推广。

  • 标签: 尘螨哮喘 量子共振 变态反应 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