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妊娠合并肾脏疾病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12月到2016年12月期间收治共60名妊娠合并肾脏疾病的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给予患者规范化的护理措施,包括观察护理、饮食指导、对症护理、母胎检测等。对实施护理干预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患者的疾病恢复效果进行指标的监控,将研究结果与传统护理干预方式的60名患者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通过实施规范化的护理干预措施,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率达到了98%,患者分娩后疾病恢复效果达到了90%,6名患者出现并发症,经规范治疗后患者已恢复。而传统护理方式情况下,患者对护理满意度通过资料回顾性分析得出为92%,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达30%。结论在临床上治疗妊娠合并肾脏疾病给予规范化的护理干预对于患者康复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妊娠 肾脏疾病 临床护理
  • 简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老龄化越来越严重,一些重症肾脏疾病和一些重症非肾脏疾病也越来越多,如多脏器功能衰竭、地震导致的挤压伤、热射病、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等。对应这些疾病,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功效卓然,越来越广泛地用于复杂性急性肾功能衰竭(ARF)患者的治疗,尤其是合并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并且有取代其他肾脏替代治疗之势。医疗界有人称其为“体外循环生命支持系统”。

  • 标签: 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 重症非肾脏疾病 复杂性急性肾功能衰竭 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 横纹肌溶解综合征 肾脏替代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生化免疫检验在肾脏疾病临床诊治中的作用效果。方法从2016年4月——2015年4月在我院接受肾脏疾病检查的患者中抽取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患者。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尿液检验方法,实验组则采用生化免疫检验方法,对两组患者的检验结果准确率进行比较,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的诊治满意度。结果实验组的检验准确率为82.50%,对照组的准确率为60.00%。实验组的检验准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实验组治疗满意度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50%。其中,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生化免疫检验在肾脏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同时提高患者治疗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肾脏疾病 生化免疫检验 临床诊治效果 诊治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童肾脏疾病合并胡桃夹现象及其诊治要点。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2016年8月—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肾脏疾病伴胡桃夹现象儿童20例,对所有患儿的诊治要点进行分析。结果所有纳入研究的肾脏疾病合并胡桃夹现象患儿中,1例为肾小球基底膜病变、1例为IgM肾病、3例为肾病终合征、7例为紫癜性肾炎、8例为感染后继发肾炎。有5例患儿因胡桃夹现象对肾脏疾病的诊断造成了干扰,可对临床诊治形成一定影响。结论肾小球基底膜病变和IgM肾病合并胡桃夹现象若对诊治造成干扰,应及早对患儿行肾穿刺活检辅助检查,对患儿在检查时镜下可见红细胞散布平均时应判断是否合并胡桃夹现象,肾病综合征、紫癜性肾炎和感染后继发肾炎合并胡桃夹现象患儿需实施对多次的尿检确诊。

  • 标签: 诊治要点 胡桃夹现象 儿童肾脏疾病
  • 简介:摘要:五苓散在现代临床应用中甚为广泛,尤其常用于治疗由肾功能损伤所致的水湿内停证的患者。因众医家学者对 五苓散治疗肾脏疾病的不断应用 ,人们对五苓散的证治又有了许多新的认识和理解。本文就近十年来关于五苓散对肾脏疾病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以期推进五苓散用于治疗肾脏疾病的深入研究。

  • 标签: 五苓散 肾脏疾病 综述
  • 简介:研究表明,男性住院患者发生急性肾衰竭的比例高于女性。在危重症病人中,男性肾功能下降急性肾衰竭的发生率高于女性,死亡风险更大。在慢性肾脏病(CKD)发生发展过程中,男性比女性更易进展到终末期肾脏疾病(ESRD)。动物疾病模型研究证实,雌激素对急、慢性肾脏疾病均可发挥肾脏保护作用。

  • 标签: 雌激素 抗氧化作用 肾脏保护 细胞凋亡 肾脏疾病 肾脏纤维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肾脏疾病诊治中生化检验与免疫检验的临床诊断效果。方法自我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肾病患者中选取86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按照就诊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免疫检查,观察组患者实施生化联合免疫检查,对比两组患者检查结果准确率。结果观察组患者肾脏疾病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对比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脏疾病诊治中实施生化联合免疫检查的准确率明显优于传统免疫检查。

  • 标签: 肾脏疾病 生化联合免疫检查 免疫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对护理风险管理在肾脏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和价值进行分析,从而为护理风险管理在肾脏疾病治疗中能够发挥应有的作用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选择我院2017.5-2018.5前来接受治疗的108名患者进行研究,按照治疗的先后顺序将其分为两个不同组别,分别为研究1组和研究2组,每组患者均为54人。研究1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研究2组患者在研究1组的的基础上加入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在研究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相关风险发生比率进行对比。结果不同护理模式下的患者呈现不同的临床效果,虽两组患者的疾病情况均有所好转,但研究2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研究1组的患者,同时研究2组患者的风险发生情况较少,整个治疗过程相对更加安全合理。两组患者间的相关对比具有明显的差异化特点和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在肾脏疾病的护理中加入风险管理干预具有重要的意义,该种模式不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更为主要的是能够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减少风险事故的发生。因此,此种护理模式具有显著的临床价值,值得在今后的医疗中普及并推广。

  • 标签: 护理风险管理 肾脏疾病 护理满意度 风险发生率
  • 简介:摘要胱抑素C(CystatinC,CysC)是一种由122个氨基酸组成的非糖化的蛋白质,CysC相对分子量为130kD,由人体内所有有核细胞产生的,不受年龄、性别、饮食、运动等影响,产量非常稳定,CysC只有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或甲状腺功能异常时产生量不正常。CysC的临床检测实现了自动化、标准化、检验结果的可比性,是目前最好、最有效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的一个标志物,评价肾小球滤过率(GFR)敏感性和特异性可达到89%~97%。本文对CysC临床检验及在肾脏疾病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胱抑素C 临床检验 肾脏疾病
  • 简介:目的探讨CT低毫安灌注成像技术对肾脏疾病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接受CT肾脏灌注扫描的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成像Kv相同、ms相同、mA不同,分为研究组28例和对照组22例。所有患者均行CT肾脏灌注成像。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CTDIvol、DLP及图像质量评分。结果CT灌注扫描成功,研究组CTDIvol、DLP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低毫安肾脏灌注成像技术是可行的,图像质量清晰,病人吸收的辐射剂量减少,适合临床长期推广应用。ObjectiveToexploretheapplicationvalueofCTlowMaperfusionimaginginrenaldiseases.MethodsFiftypatientswhounderwentCTrenalperfusionscanningweredividedintostudygroup(28cases)andcontrolgroup(22cases)accordingtothesameimagingKv,sameMSanddifferentmA.AllpatientsunderwentCTrenalperfusionimaging.TheCTDIvol,DLPandimagequalityscoresofthetwogroupswereobservedandcompared.ResultsCTperfusionscanwassuccessful,CTDIvolandDLPinthestudygroupweresignificantlybetterthanthoseinthecontrolgroup,andthedifferencebetweenthetwogroupswas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0.05),具有可比性。1.2检查前准备患者在检查前一天禁食8~12h,做好肠道清洁准备;患者检查时选取仰卧位,脚先进的体位,训练患者缓慢、平静呼吸,以减少呼吸运动造成的呼吸伪影与图像质量下降。右肘静脉建立静脉通道,并连接双筒高压注射器,装有碘对比剂350mgI/ml碘海醇40ml和生理盐水20ml。1.3扫描方法使用GELightspeed128层动态容积CT对患者进行扫描,扫描范围160mm,采用动态连续volume扫描2期。研究组管电压为100KV,曝光时间0.5ms,管电流为60mA;对照组管电压为100KV,曝光时间0.5ms,管电流为120mA,注射碘海醇40ml,注射流率为4.5ml/s,对比剂注射后,进行生理盐水20ml冲洗导管。1.4数据采集分别记录CT计算机上研究组和对照组的CTDIvol、DLP,用统计学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比对。1.5图像评价所有图像均由放射科医师进行评价,评分标准为3分主要是指肾脏组织显示清晰,无任何伪影,血管走行连续;2分主要是指肾脏组织显示稍微模糊,无任何伪影,血管走行连续;≤1分主要是指肾脏组织显示明显模糊,血管走行不连续、断断续续,有阶梯伪影,不能够明显区分周围组织与血管。典型图片如下1.6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8.0统计数据,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xTX-*3±s)表示计量资料,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肾脏疾病患者临床病理类型及特征,探讨肾活检在肾脏疾病诊疗中的价值。方法对在我院肾内科120例行肾活检术的肾脏疾病患者的病史、病理分型等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0例患者肾活检共获得肾组织标本120例,成功率100%。病因分布肾小球疾病106例(88.3%)、肾血管疾病11例(9.2%)、小管间质病变3例(2.5%);病理类型分布原发性肾小球疾病79例(65.8%),以膜性肾病、系膜增生性肾炎、IgA肾病、局灶节段性病变、微小病变等为主,继发性肾小球疾病41例(34.2%),其中以狼疮性肾炎、ANCA相关性血管炎、肾淀粉样变性、紫癜性肾炎等为主。结论肾脏疾病患者的主要病因为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病理类型以膜性肾病最为常见,其次为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和IgA肾病;继发性肾脏病中以狼疮性肾炎最为常见,且多见于女性患者。对于符合肾活检适应症的患者,肾活检术诊断、病因明确、治疗指导和预后判断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肾脏疾病 肾活检 病理类型
  • 简介:摘要:从 1977年黎磊石院士首次证实雷公藤 具有减少蛋白尿、消水肿的作用开始,雷公藤在肾脏疾病中的运用逐渐广泛。本文拟通过归纳近年来对雷公藤的相关研究,总结雷公藤对糖尿病肾脏疾病的干预机制,为雷公藤治疗糖尿病肾脏疾病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为糖尿病肾脏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 标签: 雷公藤 雷公藤甲素 雷公藤多苷 糖尿病肾脏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清、尿游离轻链水平检测在不同肾脏损伤时的水平变化,探讨其在肾脏疾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健康体检者45例作为对照组,多发性骨髓瘤合并肾病42例作为多发性骨髓瘤组,慢性肾脏疾病患者80例(慢性肾功能不全40例、肾病综合征40例)作为观察组,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患者的血IgG及血、尿轻链水平,并运用统计学软件对其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血IgG、κ、λ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尿κ、λ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肾病综合征患者的血IgG、κ、λ水平均低于慢性肾功能不全者,尿κ、λ水平高于慢性肾功能不全者(P<0.05)。多发性骨髓瘤组与观察组的血清κ、λ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但多发性骨髓瘤组与观察组的血清κ、λ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发性骨髓瘤组κ/λ比值低于观察组和对照组(P<0.05),但观察组和对照组κ/λ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尿轻链水平检测在不同肾脏损伤时可出现不同改变,尤其是鉴别慢性肾脏疾病与骨髓瘤性肾病方面,κ/λ比值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血清轻链水平 尿轻链水平 多发性骨髓瘤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早期糖尿病肾脏疾病患者采用活性维生素D治疗对炎性因子的影响与作用。方法选择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于我院治疗的糖尿病肾脏疾病患者72例,采用奇偶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均36例。其中,参照组采用糖尿病肾病常规治疗模式,实验组实施活性维生素D治疗模式,对比2组患者蛋白相关指标、炎性因子治疗前后维生素D水平。结果实验组尿微量白蛋白、尿白蛋白排泄率及尿蛋白定量均低于参照组,实验组超敏C反应蛋白、白介素6及基质金属蛋白酶均低于参照组,两者差异明显(P<0.05)。治疗前2组患者维生素D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经治疗2组患者维生素D水平均有所改善,但实验组维生素D水平明显高于参照组,两者差异明显(P<0.05)。结论通过活性维生素D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其临床效果显著,能够降低患者炎性因子水平,应予以临床推广。

  • 标签: 活性维生素D 糖尿病肾病 炎性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清热法治疗Ⅲ期、Ⅳ期糖尿病肾脏病蛋白尿临床有效性。方法参照相关入组标准,将我院近年来收治符合入组条件的68例糖尿病肾脏疾病患者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措施+厄贝沙坦片,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益气活血清热中药辨证施治。通过8周的治疗及2个月的短期随访,观察入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蛋白尿相关指标的变化评估有效性。结果经治疗后,两组尿蛋白均有减少,组间比较治疗组效果较对照组更优。结论益气活血清热法能有效减少糖尿病肾脏疾病患者蛋白尿,特别是其中的中小分子蛋白。

  • 标签: 益气活血清热法 糖尿病肾脏疾病 蛋白尿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血清胱抑素C在肾脏疾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8年2月我院肾脏疾病患者114例,根据利用血肌酐值计算血清Ccr得出的肾小球滤过率将病患分为三组,肾小球滤过率≥80mL/min以上的病患为B组,肾小球滤过率为40~80mL/min的病患为C组,肾小球滤过率<40mL/min的病患为D组,每组病患各38例,另外选择无肾功疾病的健康体检者38例为A组,对四组病患的血清胱抑素C以及血清肌酐水平进行比较。结果B、C、D组的血清胱抑素C与A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在B、C组的增高最为明显,A、B、C组的血清肌酐水平明显低于D组,说明只有肾小球滤过率<40mL/min的时候,血肌酐水平才会发生异常。结论在对肾小球过滤率进行评估的时候,血清胱抑素C是较为敏感的指标,就算是肾功能受到了轻微的损伤,血清胱抑素C也会有显著的升高,所以血清胱抑素C在肾脏疾病患者中的应用中有着较好的临床价值。

  • 标签: 血清胱抑素C 肾脏疾病 血清肌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前列地尔治疗老年糖尿病合并肾脏疾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5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并明确诊断为糖尿病合并肾脏疾病的88例老年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调整血糖、血脂、血压等口服药物常规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予以前列地尔口服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4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45%(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肾功能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各指标均明显好转(P<0.05),治疗后对照组各指标与实验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9.55%,略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20.4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地尔治疗老年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疾病患者临床疗效好,安全性好,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 标签: 糖尿病 慢性肾脏病 前列地尔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早期糖尿病肾脏疾病患者采用活性维生素D治疗对炎性因子的影响与作用。方法选择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于我院治疗的糖尿病肾脏疾病患者72例,采用奇偶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均36例。其中,参照组采用糖尿病肾病常规治疗模式,实验组实施活性维生素D治疗模式,对比2组患者蛋白相关指标、炎性因子治疗前后维生素D水平。结果实验组尿微量白蛋白、尿白蛋白排泄率及尿蛋白定量均低于参照组,实验组超敏C反应蛋白、白介素6及基质金属蛋白酶均低于参照组,两者差异明显(P<0.05)。治疗前2组患者维生素D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经治疗2组患者维生素D水平均有所改善,但实验组维生素D水平明显高于参照组,两者差异明显(P<0.05)。结论通过活性维生素D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其临床效果显著,能够降低患者炎性因子水平,应予以临床推广。

  • 标签: 活性维生素D 糖尿病肾病 炎性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