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将近视防控在儿童眼轴增长中的应用效果作以研究。方法:将符合标准的儿童分为不进行近视防控的观察组与进行近视防控的防控组。观察组儿童每年进行一次眼轴与屈光度检查。防控组儿童每三个月进行一次眼轴检查,入组第一次测量眼轴后散瞳验光,一年后复查眼轴后再次散瞳验光,防控手段包括日间户外(平均每日大于2小时)、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角膜塑形镜或环曲离焦类框架镜(星趣控、新乐学、成长乐等)等。结果:经过将防控组与观察组的儿童检查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得出结果:实行近视防控之后的防控组的眼轴增长及等效球镜变化均小于观察组;未进行近视防控的观察组的眼轴增长及等效球镜变化均高于防控组,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通过以上指标对比分析的结果可以得出结论:儿童眼轴增长的监控对于近视防控评估有精度高、可靠性好、可重复性强、方便快捷等优势,有利于评估儿童屈光状态的发育情况,有利于预判近视的发生及发展,有利于评估近视防控效果,以及提高儿童近视预防及控制的意识。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眼轴 近视防控 应用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北京市初一学生做眼保健操的情况与1年后眼轴增长的关联性。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2017年从北京市抽取6个区(县)的9所中学,共1 443名初一学生参与基线调查。研究内容包括眼轴测量、屈光测量和问卷调查。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眼保健操与眼轴增长过度的关系。结果在1 197名(82.95%)参与两次调查的学生中,年龄M(QR)为12.00(1.00)岁,女生占44.28%,眼轴增长M(QR)为0.22(0.18)mm。在多重线性回归模型中,调整性别、年龄、身高、父母近视人数、户外活动时间、课外读书写字时间后,男生做眼保健操的频率与眼轴增长过度显著相关(β=-0.135,95%CI:-0.253~-0.018),女生做眼保健操的频率与眼轴增长过度无统计学关联(β=-0.075,95%CI:-0.207~0.058),男生(β=-0.028,95%CI:-0.114~0.058)、女生(β=-0.035,95%CI:-0.134~0.064)做眼保健操认真程度与眼轴增长过度无统计学关联。结论北京市男生做眼保健操频率增高有利于减缓其眼轴增长

  • 标签: 眼保健操 眼轴增长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双绒毛膜双胎孕妇孕期体重增长趋势和适宜体重增长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至2019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分娩且无严重母儿合并症的755例双绒毛膜双胎孕妇的临床资料,依据中国卫生行业标准将所有孕妇按孕前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分为3组:低体重组(BMI<18.5 kg/m2,40例)、正常体重组(BMI为18.5~24 kg/m2,509例)和超重肥胖组(BMI≥24 kg/m2,206例)。采用方差分析、χ2检验及Kruskal-Wallis检验对3组孕妇的孕期BMI、辅助生殖及孕期增重速度等资料进行比较。通过随机效应模型联合限制性立方样条,建立孕期体重随孕周增长的回归模型,估计孕4~39周孕妇增重的百分位数。结果低体重组、正常体重组和超重肥胖组孕期总增重的中位数分别为17.0 kg(15.0~20.5 kg)、17.0 kg(14.0~21.0 kg)、15.0 kg(12.0~20.0 kg),随着孕前BMI的增加,总孕期增重减少(χ2=11.974,P=0.002)。回归模型对各孕周的体重增长观测值拟合较好,结果显示,低体重组、正常体重组和超重肥胖组孕妇在孕13周前增重缓慢,孕13周后体重接近匀速增长;孕37周时体重增长[M(P25~P75)]分别为17.6 kg(15.2~20.3 kg)、17.3 kg(14.7~20.2 kg)、15.7 kg(12.9~18.8 kg)。结论不同孕前BMI的双胎妊娠孕妇早孕期体重增长速度均缓慢,中孕期开始呈匀速增长,超重肥胖孕妇孕期增重低于正常孕妇。

  • 标签: 妊娠,双胎 孕期体重增长 体重指数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福州市卫生资源供给结构与医疗费用增长结构差异之间的关系。方法基于医院规模分类的标准,将中型和大型医院配置的卫生资源归为优质性卫生资源,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提供的卫生资源和床位<200张医院的卫生资源统归为基础性卫生资源,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分析福州市两类卫生资源配置和供给现状;利用结构分解法分解该市2016年至2019年住院费用,并通过主成分分析法讨论住院费用增长结构差异的影响因素。结果综合福州市各县区经济发展水平、卫生服务需求和地理位置等因素,将12个区/县划分成3类区域。一、二类区域配置的优质性卫生资源医疗机构数占全市总数的78.95%,其中,仅GL和TJ两区配备的住院床位达全市优质性住院床位总数的44.29%,三类区域配置则主要以基础性卫生资源为主。2016年至2019年,公立医院医疗费用持续增长。结构分解发现,规模效应是首要驱动因素,结构效应贡献次之,费用膨胀效应贡献率最小,说明住院服务利用增加是费用增长的主要原因。主成分回归结果显示,优质卫生资源供给的增加对住院费用增长呈现正向拉动作用,其中,大医院床位的扩张对费用膨胀效应具有正向影响(β1=0.421,P<0.001)。基础卫生资源的配置对医疗费用过快增长能够起到一定收敛作用,而县区卫生资源配置总体水平负向影响患者的就诊流动(每千人口床位β2=-0.303,P<0.001)。结论卫生资源供给结构与费用增长结构紧密相关。建议差异化配置优质和基础性卫生资源,优化资源供给结构。加强对基础性卫生资源的投入,增强相关机构的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从而优化居民就医流向,引导医疗费用的合理增长

  • 标签: 卫生资源 供给结构 医疗费用 结构分解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新生儿袋鼠式护理对早产儿体重增长影响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新生儿科2019年07月至2021年03月早产儿58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早产儿分两组,参照组给予新生儿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新生儿袋鼠式护理,比较两组娩出1个月后体重增加值、身高增加值,并比较两组鼻饲天数、住院天数、出院时体重。结果:观察组娩出1个月后体重增加值、身高增加值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鼻饲天数、住院天数短于参照组,出院时体重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儿的院内护理中,给予新生儿袋鼠式护理既有利于促进早产儿体重增长、身高增加,也能够缩短早产儿鼻饲天数、住院天数,护理效果显著。

  • 标签: 早产儿 新生儿袋鼠式护理 体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以剩余肝体积(FLR)快速增长决定联合肝脏离断和门静脉结扎的二步肝切除术(ALPPS)第二步手术施行的安全性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至2020年12月香港大学深圳医院行前入路ALPPS的19例肝肿瘤患者资料,其中男性13例,女性6例,平均年龄53岁。第一步手术后1周内FLR/标准肝体积(ESLV)增加超过50%的8例患者纳入快速增长组,剩余的11例患者1周内FLR/ESLV增加未超过50%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第二步手术时间、第二步术中出血量、第二步手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结果19例患者均完成第二步肝切除,仅有1例术后死亡。快速增长组第二步手术时间(3.2±1.8)h、第二步术中出血量(554±227)ml、第二步手术后住院时间(12.6±2.4)d,优于对照组(4.7±2.2)h、(760±314)ml、(18.2±6.4)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第一步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7.5%(3/8)比45.4%(5/11)]和第二步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7.5%(3/8)比36.4%(4/11)]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肝肿瘤患者以FLR快速增长(1周内增加超过50%)决定ALPPS第二步施行是安全可行的,且有利于第二步手术的实施及患者的快速康复。但本结论有待更大样本量研究进一步证实。

  • 标签: 肝切除术 门静脉 手术后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透析间期不同程度体质量增长对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fistula,AVF)失功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设计,选取2009年1月~2019年1月在本院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hemodialysis,MHD)治疗的患者577例,于2019年1月建立队列。收集患者入组前的临床资料,以患者2009年每次透析前体质量和干体质量计算每次透析间期体质量增长(interdialyticweightgain,IDWG)并取平均值,观察指标为AVF失功。结果研究对象分为IDWG≤4%组和IDWG>4%组,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控制2组混杂变量,共414例患者完成1:1匹配。匹配前后IDWG>4%组AVF失功率均高于IDWG≤4%组[34.2%比65.8%,χ2=5.718,P=0.017;14.5%比22.7%,χ2=4.611,P=0.032];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3.393,95%CI:1.861~6.184,P<0.001)、IDWG(OR=1.967,95%CI:1.157~3.347,P=0.013)、血清白蛋白(OR=1.759,95%CI:1.034~2.990,P=0.037)、左心室质量指数(OR=1.008,95%CI:1.002~1.013,P=0.010)是AVF失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IDWG超过4%是MHD患者AVF失功的重要危险因素,特别是对于年龄大于60岁、血清白蛋白低于35g/L、左心室质量指数高的患者。

  • 标签: 血液透析 不同程度体质量增长 自体动静脉内瘘失功 影响
  • 简介:摘要:医疗保健制度是人们健康、生存和发展权利的重要保障,直接关系我国社会的和谐稳定、长治久安。基于此,本文针对医疗保险经济演变展开研究,并尝试提出医疗保健经济的发展建议。以期能够推动医疗保障制度改革,不断完善基本医疗服务,解决人民看病难的问题,促进我国社会和谐发展。

  • 标签: 医疗保健经济 演变历程 发展建议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儿童配戴多焦点角膜接触镜前后角膜屈光力分布情况,并分析戴镜后角膜屈光力与眼轴增长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18年12月至2019年4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杭州院区视光诊疗中心就诊行多焦点角膜接触镜验配并完成1年随访的8~14岁儿童20例(40眼)。使用Medmont测量双眼戴镜前及戴镜30 min后角膜形态,手动收集角膜各位点上的切向屈光力。收集角膜4个轴方向(鼻侧:N;颞侧:T;上方:S;下方:I)及中央处角膜屈光力。4个方位均为距离角膜顶点1~3.5 mm范围,以0.5 mm为间隔,记录为N/T/S/I(1/1.5/2/2.5/3/3.5);同时收集戴镜后4个方位角膜最大屈光力值及角膜顶点处屈光力,并收集同样位置戴镜前角膜屈光力值,记录为N/T/S/I(max)。将各位点角膜屈光力与角膜顶点屈光力的差值定义为相对周边屈光力,角膜最大屈光力值与角膜顶点屈光力差值定义为相对最大屈光力。使用IOLMaster测量初始及戴镜1年后双眼眼轴长度。使用线性回归分析角膜相对最大屈光力值及其改变量与眼轴改变量的相关性。结果:角膜周边各位点屈光力较中央屈光力弱。戴镜后水平方向上,除了N2.5、N3及N3.5之外的位点,其余位点相对周边屈光力显著增加;垂直方向上,除了S3、S3.5及I3.5之外的位点,其余位点相对周边屈光力显著增加。配戴多焦点角膜接触镜1年后,眼轴增长(0.28±0.21)mm。戴镜后角膜相对最大屈光力较戴镜前显著增加,其中初始年龄及等效球镜度(OR=0.393,F=3.447,P=0.042)、戴镜前后Imax改变量(OR=0.157,F=7.057,P=0.011)及戴镜后相对Imax(OR=0.108,F=4.583,P=0.039)对眼轴增长有显著影响。结论:配戴多焦点角膜接触镜后,由相对周边正屈光力朝正屈光力改变。除年龄及等效球镜度外,戴镜后下方角膜相对最大屈光力及戴镜前后相对最大屈光力改变量对眼轴增长有显著影响,推测与戴镜后显著减少眼球相对周边远视离焦量相关。

  • 标签: 多焦点角膜接触镜 角膜屈光力 眼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ver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VLBWI)低甲状腺素血症发生情况、危险因素及其对早期喂养和体重增长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164例VLBWI,根据胎龄分为<30周组(85例)和≥30周组(79例),比较组间基本资料及首次检测甲状腺功能情况。根据生后首次甲状腺功能检测的血清四碘甲状腺原氨酸和游离四碘甲状腺原氨酸水平,分为甲状腺素正常组和低甲状腺素血症组,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对首次检测诊断低甲状腺素血症的危险因素,以及第2次检测甲状腺素的情况进行分析,并根据首次检测及治疗与否,将胎龄<30周和≥30周的VLBWI分为甲状腺素正常亚组、低甲状腺素血症治疗亚组和低甲状腺素血症未治疗亚组,比较组间早期喂养耐受性和体重增长的差异。采用两独立样本/配对t检验、秩和检验、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64例VLBWI胎龄(29.7±2.0)周,出生体重(1 210±210)g,超低出生体重儿27例(16.5%)。首次甲状腺功能检测日龄为(10.7±3.1)d,低甲状腺素血症发生率为45.1%(74/164),其中轻度71例,重度3例。胎龄≥30周组低甲状腺素血症发生率较高[55.7%(44/79)与35.5%(30/85),χ2=6.883,P=0.009],且3例重度低甲状腺素血症全部出现在胎龄≥30周组。胎龄(OR=1.413,95%CI:1.044~1.912,P=0.025)和男婴(OR=2.082,95%CI:1.047~4.143,P=0.037)是首次检测诊断低甲状腺素血症的危险因素。首次检测甲状腺素正常者,第2次检测时低甲状腺素血症发生率为47.6%(39/82),胎龄≥30周组发生率高于胎龄<30周组[64.5%(20/31)与37.3%(19/51),χ2=5.745,P=0.017]。首次检测诊断低甲状腺素血症者,第2次检测时未治疗组低甲状腺素血症发生率明显高于治疗组[81.3%(26/32)与38.7%(12/31),χ2=11.905,P=0.001]。各胎龄组内比较,甲状腺素正常亚组、低甲状腺素血症治疗亚组和低甲状腺素血症未治疗亚组生后21 d内腹胀的发生率,生后7、14和21 d喂养量和7、14和21 d内体重增长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VLBWI低甲状腺素血症发生率较高,生后应进行2次甲状腺功能检测以发现延迟出现的低甲状腺素血症。甲状腺素水平及是否治疗对生后早期喂养及体重增长未造成明显影响。

  • 标签: 婴儿,极低出生体重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肠道营养 体重增长
  • 简介:摘要既往30年中风湿病诊疗已有了长足进步,但风湿病患者自我慢病管理需求大、难点多,仍存在诸多挑战。风湿病患者多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状态,轻信偏方、土方,总体医嘱遵从率不高,自我管理效能欠佳。行为经济学有助于风湿病医疗工作者解读并预测风湿病患者的“非理性行为”,促进患者形成并执行有效的自我管理模式,为风湿病慢病管理提供了新的机遇。

  • 标签: 风湿病 慢病管理 行为经济学
  • 简介:摘要:近些年来,医疗行业不断发展,对社会经济的各方面也有不同层次的影响,本文就其增加劳动力,带动就业,带动投资和带动关联产业发展这几方面做了简要概述。

  • 标签: 医疗行业发展 社会经济 相关产业
  • 简介:【摘要】在医院经济运行过程中,廉政风险隐蔽在各岗位执业过程中,医院纪委通过巡察工作加强监督,可以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通过“红脸出汗、咬耳扯袖”抓早抓小,及时进行谈话提醒、批评教育、责令整改,避免及阻止更严重廉政问题的发生,为医院的稳定发展保驾护航,为医院营造风清气正的诊疗环境发挥重要作用。作者结合工作实践,就医院纪委在医院经济运行中如何发挥巡察“利剑”作用提出几点浅见。

  • 标签: 纪委 巡察 廉政风险 作用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持续深入,人们对于医疗耗材经济管理工作的关注度也在不断提升。在医院开展各项工作的过程中,需求量最大、消耗成本最高的资源之一就是医疗耗材。为了有效控制医院的成本开支,就需要对医院的耗材经营管理模式进行彻底的优化,进而有效提升现有资源的利用率。本文针对医疗耗材经济管理的质量控制工作进行分析。

  • 标签: 医疗耗材 经济管理 质量控制策略
  • 简介:摘要:医改难度的加大以及医药卫生领域的融合发展,促使医药经济与管理学科的建设也逐渐成为了必然趋势。该学科的建设、形成和发展,促使医药产业发展、医药组织机构方面的研究也更加的深入,可见医药经济与管理学科已经成为学术界研究的重点。

  • 标签: 医药经济 管理学科 内涵 进展
  • 简介:摘要: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可对构建公立医院运行新机制产生正面影响,被视为医院经济运行的有力保障。文章着重分析了价格调整对医院影响,明确提出价格调整促进医院收入增加,有利于医院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在医院服务价格调整中,应坚持结构合理、衔接有效、空间充足的原则,发挥医疗服务价格改革优势。

  • 标签: 医疗服务 价格调整 经济运行 医院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医院是国民医疗体系的核心环节,医院的经济管理关系着整个医院是否能良性运营,而成本核算在医院的经济管理中又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新医改的大环境下,医院是否能够在把控成本、提高效益的同时,又保证治疗效果,关系着医院的核心竞争力。本文就在探究成本核算在医院经济管理中所处的位置和作用。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综合分析国内外PCV-10、PCV-13、PPSV-23疫苗经济学评价文献为我国有关决策和研究开展提供参考。本综述共纳入17项研究,对纳入研究的基本信息、模型、方法学及评价结果等信息进行整理分析。14项研究使用马尔可夫模型,2项研究使用决策树模型,1项研究使用概率模型。成本测算主要包括疫苗及接种费用、相关疾病直接医疗费用及间接损失三大类,效果的测算均使用QALY,部分研究在此基础上还计算了LYG作为效果的一部分。13项以50岁以上人群为研究的对象的研究中9项(69.2%)研究认为接种肺炎球菌疫苗是具有经济性的。我国应当收集本土人群肺炎球菌疾病相关流行病学参数及疫苗效果,开展基于我国本土数据的肺炎球菌疫苗接种经济学评价,为决策者提供相应的参考依据。

  • 标签: 肺炎球菌菌苗 综述 经济学评价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在医院经济合同审计过程中应该注意的相关问题。方法 以2020年1至12月间,我院对外签订的经济合同361份为本次研究的依据,对361份经济合同进行审计,针对审计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与探讨。结果 通过2020年1至12月间,我院对外签订的经济合同361份审计,发现了相应的不足与问题,针对审计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纠正。 结论 对于医院的经济合同进行及时的审计,并发现审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同时积极地解决后能够保证医院的对外经济活动更有效的开展。

  • 标签: 医院经济合同 审计 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