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前,电流刺激、超声波、光治疗等已经成为促进创面愈合的有效方法,其中红外光应用最为广泛,是促进创面愈合的重要方法之一。红外光对创面的治疗作用与光生物调节作用对皮肤表面细胞分子的影响有关,但红外光的光生物调节作用促进创面愈合的机制尚未被完全阐明。因此,有必要研究红外光的作用特点及其光生物调节作用促进创面愈合的机制。该文从不同类型红外光对创面愈合的效果和红外光促进创面愈合的机制2个方面进行综述。

  • 标签: 光疗法 红外光 光生物调节 创面修复
  • 简介:摘要:伴随化学计量学的不断发展,近红外光谱(简称NIRS)法作为很便捷、无损的一类分析方法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并且以其绿色环保等优势特点在药物分析中日益推广应用。基于此,本文简介了NIRS分析技术,探讨了在药物分析领域这项技术的具体应用情况,仅供参考。

  • 标签: NIRS技术 药物分析 有效应用
  • 简介:摘要:通过对有毒药物的科学准确检测,目前检测有毒药物的主要方法有气相色谱法、气相色谱-远距光谱和红外光谱。其中,红外光谱法是应用最广泛的方法。这些分子机器可以显示分子中原子之间的能量和关系。同时,这种检测方法非常可靠,因为所有类型的毒素都可以在红外线中显示指纹特征。因此,一些科学家应该考虑跟踪特定的、非常昂贵的化合物,具有很强的分析能力。

  • 标签: 红外光谱 毒药物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医用红外热成像检查在健康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对2020年1月-2021年10月我院收治的128例患者进行研究对比,研究将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常规组(64例)、实验组(64例),分别为患者提供彩超检查、红外热成像检查,对比两组患者的检查符合率,同时分析医用红外热成像在患者治疗后的皮肤温度。结果:相较于常规组,实验组患者有明显优势,检查符合率更高,患者治疗前后皮肤温度差异大,治疗后检测温度更低,(P<0.05)结论:医用红外热成像检查在健康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彩超检查 医用红外热成像 健康管理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小鼠脑血管网络的近红外二区光声成像系统,并探究光声波开启血脑屏障的可行性。方法使用1064 nm波长激光对不同浓度的纳米材料PATQ-T进行光声成像。暴露3~8周龄KM小鼠颅骨,通过尾静脉注射将纳米材料打进小鼠体内,在1064 nm的波长下对进行注射前后的脑血管网络进行成像,然后用532 nm的激光产生光声波,观察血脑屏障在光声波作用下的开启情况。结果近红外光声成像系统拥有较好横向分辨率,约为80 μm。通过光声成像可以看到PATQ-T的光声信号强度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在1064 nm的波长下,PATQ-T显示了较好的光声增强效果。经光声波激发后,在血管网络周围出现了明显的光声信号增强。结论通过光声成像技术可以对小鼠脑血管网络进行成像。光声波具有开启血脑屏障的作用。

  • 标签: 光声成像 脑血管 近红外二区
  • 简介:摘要脑损伤是造成儿童残疾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早期客观评估患儿病情变化对改善预后意义重大。近红外光谱技术(NIRS)是一项利用近红外光监测局部脑氧饱和度(rcSO2)的脑功能成像技术,具有无创、实时、连续监测rcSO2等优势。NIRS可以在床旁为脑损伤患儿提供更多关于脑的氧供信息,及时发现脑血氧信息的异常,其合理的使用可以为脑损伤患儿的临床诊断、治疗和预测预后等方面提供重要信息。本文概述了NIRS的基本信息,并对其在儿童脑损伤的应用情况以及最新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NIRS在儿童脑损伤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 标签: 近红外光谱技术 脑损伤 局部脑氧饱和度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低频治疗仪联合红外光在肩周炎治疗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1月-2022年1月共计60名肩周炎患者,使用完全随机的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观察组的患者我们使用低频治疗仪联合红外光的治疗模式,对对照组的患者我们只使用红外光的治疗模式,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2周的治疗,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P

  • 标签: 低频治疗仪 红外光 肩周炎
  • 简介:摘要:近年来,以诊断疾病为目的的医疗方式开始逐渐向以保障健康为核心医疗方式过渡,健康体检作为慢性病的预防和早期筛查的主要工具。伏邪理论是中医病因学的主要内涵,阐述了病的原因和病变规律,为疾病早期检测奠定了科学基石。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进行的远红外热成像技术能够检测出隐藏在人体内的"伏而未发"的病邪,是一个具备了疾病早期检测功能,使中医发病原因客观化可视化的高效体检技术。

  • 标签: 筛查 红外热成像 体检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远红外消炎止痛贴治疗颈肩腰腿疼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科室就诊并筛选合格120例颈肩腰腿疼痛患者,随机分入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贴敷远红外消炎止痛贴,对照组贴敷远红外筋骨活络贴,观察治疗前后VAS评分、有效率和不良事件。结果 有效率观察组86.7%、对照组81.7%,不良事件观察组5例(8.3%)、对照组2例(3.3%)。结论 远红外消炎止痛贴治疗颈肩腰腿疼痛疗效确切,不良事件少且轻微。

  • 标签: 颈肩腰腿疼痛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巩膜切开联合眼内黏剂填充治疗术中及术后脉络膜上腔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分析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2011至2021年出现眼科手术中及术后脉络膜上腔出血的10例(10眼)的病例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巩膜切开联合角膜缘入路眼内黏剂填充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视力、眼压及治疗效果。结果10例中,男性7例,女性3例,年龄38~85(59.4±18.9)岁。其中发生于晶状体超声乳化术中、白内障囊外摘出联合玻璃体切除术中、小梁切除术中、白内障囊外摘出术后、晶状体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后、角膜移植术后各1眼,以及晶状体超声乳化术后4眼。3例有高血压病史,2例有糖尿病病史。随访时间2~120个月。所有患者脉络膜出血范围为4个象限。从脉络膜上腔出血到手术,历时1~10(5.30±2.67)d。患者眼轴长23.37~27.81(25.57±1.32) mm。术后患者出现暂时性眼压升高,易被局部降眼压药物控制至正常。随访期末所有患者脉络膜上腔出血均消退。术前视力(BCVA,logMAR)为2.47±0.41,术后提高至0.81±0.72(t=6.65,P<0.001)。结论巩膜切开联合角膜缘入路眼内黏剂填充治疗术中及术后脉络膜上腔出血效果良好。

  • 标签: 出血,脉络膜上腔 切开,巩膜 填充,黏弹剂,角膜缘入路 效果,治疗
  • 简介:摘要近红外光谱(NIRS)是一种新型光学成像技术,可以通过监测血氧饱和度变化间接反映脑血流灌注的自动调节功能及脑激活水平。NIRS在神经危重症监护与脑血管介入治疗中已取得广泛应用。我们回顾了NIRS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在认知障碍评估领域的应用进展,讨论了该技术与目前常用的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的优劣对比。未来NIRS有望在认知障碍的评估中取得更广泛的应用。

  • 标签: 认知障碍 血液灌注 血氧测定法 近红外光谱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白内障术毕结膜囊应用黏剂对预防患者术后早期干眼的效果。方法:以本院眼科行手术治疗的150例白内障患者为探究对象,通过随机摸球法实施分组,组名称是研究组、对照组,分别纳入75例。对照组患者术后于结膜囊内滴入平衡盐溶液,研究组患者术后于结膜囊内滴入黏剂,比较各组术后早期干眼发生率、相关指标,研究日期为2019年8月-2021年8月。结果:对比观察指标显示,研究组术后早期干眼发生率仅为2.67%,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BUT、OSD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SIt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白内障术毕结膜囊应用黏剂具有理想价值,可促进术后早期干眼发生率降低,可有效改善体征,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 标签: 白内障 术毕 结膜囊 黏弹剂 术后早期干眼 预防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描述不同程度缺氧缺血脑病(HIE)患儿早期脑氧合功能(cSO2)和脑组织氧提取分数(FTOE)及生后几天内脑功能的改变,探究早期(生后6~12 h)cSO2及FTOE水平是否可以预测短期结局。方法此项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采用近红外光谱(NIRS)监测胎龄36周以上的HIE患儿。于生后84 h内的十个阶段分别测定cSO2和FTOE水平。中重度HIE患儿进行亚低温治疗(TH)。异常结局定义为异常磁共振表现(MRI)和/或死亡。结果研究共纳入58例患儿(28例轻度、24例中度、6例重度)。出生胎龄中位数为39.9周(IQR 38.1~40.7),体重中位数为3.35kg(IQR 2.97~3.71)。所有HIE患儿在生后24 h内cSO2升高、FTOE降低。与中度患儿组相比,轻度组cSO2水平在生后第6小时、第9小时及第12小时显著增高;FTOE在生后第6小时和第9小时较低。但第6和12小时的cSO2及FTOE水平无法预测其异常结局。结论在生后12 h内,与中重度HIE患儿相比,轻度HIE患儿cSO2较高、FTOE较低。无论是否进行亚低温治疗,不同程度的HIE患儿生后24 h内的cSO2水平均呈上升趋势。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在对外阴白斑患者进行红外线治疗时,合理采用全程综合护理方案的积极作用和实施价值。方法:从我院相关病例系统中抽取71例外阴白斑患者作为本次实验对象,同时对其开展红外线治疗工作。按照掷骰子结果将其分为A组(对照组)36例、B组(观察组)35例,分别予以常规护理、全程综合护理方案,实验结束后比对分析两组具体效果。结果:护理后B组患者的SAS评分明显低于A组,且B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2.86%)明显低于A组(19.44%),P<0.05。结论:在对患者开展红外线治疗工作时采用全程综合护理方案,有助于帮助引导患者放下紧张情绪,从科学的角度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外阴白斑 红外线治疗 全程综合护理 实施价值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艾熏灸联合红外线治疗肛周脓肿的临床效果。方法 抽取2020年4月至2021年8月间我院收治的肛周脓肿患者60例作为此次的观察对象,并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各有30例的参照组以及研究组,前者接受红外线治疗,后者接受艾熏灸联合红外线治疗,对比分析两组不同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有效率,研究组明显高于参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评分明显低于参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艾熏灸 红外线 肛周脓肿
  • 简介:【摘要】近红外光谱技术形态(NIRS技术形态)是同时具备环保性特点、高效性特点、便捷性特点、无损性特点,以及准确性特点的定性定量分析技术形态,现阶段主要被广泛运用于指向中药制剂、化学药物制剂,以及生物制剂的定性定量分析技术领域、制剂生产过程控制技术领域及药品监管技术领域等多样化的技术领域。文章将会围绕近红外光谱技术在化学药物快速质量控制中应用进展,展开简要综述分析。

  • 标签: 近红外光谱技术 化学药物 快速质量控制 应用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肛周疾病术后尿潴留的治疗中应用红外光艾灸的临床疗效。方法:在本次研究的实施中,将80例研究对象纳入至本次实验中,其均被确诊为肛周疾病,为降低术后尿潴留情况,将患者随机分配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中不做特殊处理,观察组中则使用红外光艾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排尿情况和尿潴留发生率。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分析来看,使用红外光艾灸治疗的观察组患者排尿时间、尿潴留发生率均更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红外光艾灸治疗方法应用于肛周疾病术后患者中可有效防范尿潴留。

  • 标签: 肛周疾病 尿潴留 红外光艾灸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痔疮术后红外线照射联合康复新液坐浴的临床护理观察。方法:选取本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间接受痔疮术治疗的70例患者,用随机数法分组,分别是应用红外线照射的对照组以及联合复新液坐浴的观察组。同时对两组进行针对性的临床护理,对比两组的恢复效果。结果:观察组的疼痛I~II级率、水肿0~I级率、创面愈合率均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痔疮术 红外线照射 康复新液 坐浴 临床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