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4 个结果
  • 简介:美国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运动时身体会释放激素。当你在某一天的早晨以轻快的步伐散步时,你在想什么?太阳、风,多么美好的感觉,全身心放松,忘记烦恼。最后,您有没有想过你的运动正在你的体内发生某些化学变化。

  • 标签: 白色脂肪 燃烧 美国哈佛大学 释放激素 研究人员 身心放松
  • 简介:事例简介妈妈从书店给豆豆买了三盘故事磁带,回到家就拿出第一盎故事磁带,并告诉豆豆,这盘磁带故事的名字叫《小红帽》。豆豆高兴地说:“我现在就想听。”于是妈妈和豆豆坐在录音机前一起听故事,故事非常好听,连妈妈都被吸引住了。可是豆豆却显得心不在焉,两只眼睛东张西望,一会儿玩手指,一会儿咬指甲。妈妈提醒他:“豆豆,注意听,故事太有趣了。”

  • 标签: 注意力 幼儿 磁带 咬指甲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肩关节多方向性不稳定与肩关节半脱位、关节松弛或关节部分脱位是同义的。目的讨论肩关节多向不稳定的治疗。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治疗的目标与肩袖肌腱炎的类似。重点是放在进行等长收缩紧张性训练来增强肩关节的稳定性和降低骨关节炎的发生上。内外旋等长收缩紧张性训练是治疗的一种选择。

  • 标签: 肩关节多向不稳定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PFNA治疗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于2008年12月至2011年12月期间使用PFNA治疗23例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男14例,女9例,年龄44-91岁,平均71岁,对该治疗方法进行初步评价。结果本组23例,全部病例都获得骨折愈合,无髋内翻或者退钉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PFNA具有切口小,允许患者早期下床活动的优点,是较理想的治疗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内固定物。

  • 标签: 闭合复位 PFNA内固定 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方法及初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2010年桡骨远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桡骨远端闭合性骨折28例,取掌侧入路,严重骨缺损者植骨。结果术后随访3—24个月,掌倾角、尺偏角、桡骨短缩及关节活动范围等明显改善,按照Sarmiento1腕部功能评价标准优17例,良9例,可2例。结论对于手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是减少并发症的安全可行方法,可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桡骨远端 不稳定骨折 切开复位 内固定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改善药物的稳定性,保证药物制剂的安全与有效,提高药品的经济效益;方法通过对影响药物稳定性的诸多因素的了解,探讨改善药物稳定性的方法;结果采用微囊化,制成包合物,改变晶型,薄膜包衣,冷冻干燥等方法对改善药物的稳定性有很大帮助;结论通过对改善药物稳定性方法的探讨,为合理设计药物,提高制剂质量提供了帮助。

  • 标签: 药物稳定性 微囊化 环糊精 多晶型 薄膜包衣 冷冻干燥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不稳定型骨盆骨折(C型)的治疗。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以往对骨盆骨折的治疗多采用保守治疗,由于骨盆解剖结构较复杂,手术治疗易造成神经血管损伤,惧怕感染等因素使骨盆骨折的治疗发展缓慢。当前,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认为,早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骨盆骨折,可有效地降低全身感染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并减少出血量和晚期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 简介:摘要总结了56例不稳定型骨盆骨折行手术治疗的护理。术前严密观察病情,重视患者心理变化,做好合并症的抢救及护理。术后严密监测病情,预防并发症,早期进行康复锻炼。56例患者手术顺利,术后恢复良好,所有患者术后2—4个月可完全负重行走,无肢体功能障碍。

  • 标签: 不稳定型骨盆骨折 围手术期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药物治疗。方法对患者使用药物进行治疗。结论口服或舌下给予硝酸酯,静脉点滴硝酸甘油或硝酸异山梨酯,从每分钟10μg开始,每3~5分钟增加10μg,直至症状缓解或出现血压下降。

  • 标签: 不稳定型心绞痛 药物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盆骨折病人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方法对本院21例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实施术前、术后及康复锻炼的整体护理。结果通过对患者综合护理干预后,采用matta评分法。结论采用常规护理与个性化护理相结合,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 标签: 骨盆骨折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护士队伍是一支非常重要的专业群体。根据卫生部公布资料,2010年底全国有204.8万名注册护士。然而,在市场经济竞争逐步加剧,医疗卫生改革不断深入的关键时期,一些护理人员却频频跳槽或转行,使不少医院常常护士缺乏,影响了工作质量的提高,降低了工作效率,阻碍了医疗卫生改革的深入发展。本文就当前护士队伍不稳定的因素及解决办法进行了探讨,提出从内因上切实解决护士心理问题为主,外因上以领导和社会重视,提高护士的社会地位和生活待遇为主,解决她们“瞻前顾后”的问题,才能确保护理队伍的稳定,使卫生改革得到更深入的发展。

  • 标签: 护土 不稳定因素 探索 对策
  • 简介:目的比较药物保守治疗和介入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效果。方法对136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进行随访研究,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药物治疗组(78例)和介入治疗组(58例),随访两组患者心脏事件发生率、再住院率、生存率、心功能情况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随访1年时药物组和介入组心脏事件发生率分别为7.7%和5.2%,再住院率分别为14.1%和6.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访3年时药物组和介入组心脏事件发生率分别为9.0%和6.9%,再住院率分别为15.4%和10.3%,生存率分别是98.7%和100%,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过治疗后介入组心功能改善和药物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介入组心绞痛复发率和再次血管重建术较药物组相比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介入治疗和药物治疗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远期心脏事件发生率、减少再住院率、改善心功能、提高生存率都无明显差异。而介入治疗较药物治疗可明显降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心绞痛复发率、再次血管重建的发生率及不良事件总发生率。

  • 标签: 药物治疗 介入治疗 稳定型心绞痛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5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8例患者在传统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照组28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6个月后两组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及效果。结果观察组显效17例,有效9例,总有效率92.85%,对照组显效10例,有效12例,总有效率78.5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治疗除常规药物治疗外,有效的护理方法可以减轻和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治疗效果,从根本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不稳定型心绞痛 护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