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秭归日本斑点热患者的流行和临床特征,为提高日本斑点热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病例系列分析。研究秭归人民医院2021年4月至2022年8月确诊并住院的18例日本斑点热患者,其中男7例,女11例;年龄60(54,68)岁。收集病历资料,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特点。结果18例日本斑点热患者,17例为农民,1例为教师,均有野外接触史。主要发病时间为4至10月,春秋季最多。患者首发症状一般为高热、头痛、乏力、全身肌肉酸痛;15例患者出现皮疹,12例出现焦痂,3例患者无皮疹和焦痂;患者中10例双下肢水肿,3例出现意识障碍等精神症状。实验室检查发现:15例患者白细胞正常或降低,11例血小板降低,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D-二聚体、乳酸脱氢酶、α-羟丁酸脱氢酶均升高,17例白蛋白降低;13例丙氨酸转氨酶和14例天冬氨酸转氨酶升高;11例尿蛋白异常。结论日本斑点热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高热寒战、乏力、头痛、全身肌肉酸痛,作为立克次体感染主要特征的焦痂与皮疹并非在所有患者中存在,因此增加了日本斑点热的诊断难度,造成患者病情的延误,甚至死亡。医疗工作者应在日本斑点热高发季节提高对有野外接触史的不明原因高热患者感染立克次体的警惕,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影像学资料等及早诊断并给予正确的抗菌药物治疗,控制病情。

  • 标签: 立克次体属 日本斑点热 临床特征 流行特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评估乐至基层医务人员的职业倦怠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分析辖区内医务人员焦虑现状及职业倦怠关系奠定研究基础。方法 采用自设计问卷收集一般人口学特征及工作情况等信息,职业倦怠量表(MBI-GS)评估医务人员职业倦怠现状。结果 乐至基层医务人员工作期间存在职业倦怠情况,其职业倦怠程度与性别、岗位性质等相关。结论 我们应该针对不同性别、婚姻状况、岗位性质、是否参加过一线抗议工作,采取不同措施,来降低辖区内职业倦怠发生率。

  • 标签:   基层 医务人员 职业倦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通过对墨江2001—2020年艾滋病疫情分析,了解墨江艾滋病病毒(HIV)流行特点和趋势,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常规监测方法进行血清学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自1991年发现首例HIV感染者以来,每年均有HIV阳性报告,截止2020年12月,全县累计检测833523人次,发现HIV抗体阳性973人次,分布于全县15个乡镇,阳性率为0.12%,累计确证HIV感染549例,累计报告艾滋病人(AIDS)263例,死亡62例,病死率23.57%。感染者以青壮年为主,20—49岁占84.36%,男性占66%,女性占34%。主要传播途径为性接触92.73。 结论  HIV感染范围波及15个乡镇,艾滋病疫情范围扩大,HIV感染途径发生明显改变,正处于从高危人群通过桥梁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必须尽快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减缓艾滋病的流行速度。

  • 标签: 艾滋病病毒  流行病学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平山2000-2009年的风疹流行特征,为加速控制风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0~2019年风疹监测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风疹发病率年平均为7.30/10万,发病年龄主要是7岁以下儿童(73.72%),发病季节高峰在2-5月,2-3年为一流行周期。流动人口发病比率逐渐加大。[结论]风疹流行的主要原因是免疫空白人群、人口流动。建议加强风疹初免和复种工作,提高接种质量和免疫覆盖率,开展对特定人群的免疫,完善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制度,减少免疫空白人群是当前控制风疹发病重要措施。

  • 标签:     风疹 流行病学特征 控制策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以基层中医全科医生培养现状为突破口,详细了解我县中医全科医生培养现状,寻求目前基层中医全科医生培养的不足之处,探索更有效的方法逐渐完善我县中医全科医生的培养。方法:本次研究使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我县近三年进行培养的中医全科医生采取随机抽样调查。结果:对现在的工作现状和中医全科医生的职业发展前景感到乐观有信心的学员达100%,76.9%的学员对培训内容做出了建议,73.07%的学员认为基层中医全科医生的发展还需解决一些相应的困难,55.77%的学员对中医全科医生培训工作提出了宝贵的意见。结论:南部中医全科医生培训工作的开展目前仍属于探索阶段,其道路任重而道远,学员对中医全科医生的前景感到乐观,但是相关工作仍有不足,需要结合学员反馈的意见,不断完善和创新。

  • 标签: 中医全科医生   现状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承德县区域内6年以来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及主要死亡原因,为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保障儿童健康,提供有科学依据。方法:按照河北省5岁以下儿童死亡工作要求,对2017-2022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017年到2022年6年期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从4.59‰下降到4.32‰,婴儿死亡率从3.71‰下降到3.09‰,新生儿死亡率1.9‰7下降到1.85‰,整体呈逐年下降趋势。死亡主要原因前五位是出生缺陷(先天性疾病、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畸形),早产/低出生体重,意外,新生儿窒息,肺炎。结论 开展健康教育,普及健康安全知识。提倡主动参与婚前检查。加强孕前优生项目管理,提高出生人口素质。落实出生缺陷的三级预防管理,降低出生缺陷的发生。高危孕产妇早期识别与管理,把握产前筛查及产前诊断关键环节。

  • 标签: 5岁以下儿童 死亡率 死因分析 对策
  • 简介:摘 要:目的 主要以2011—2020年梁河新发麻风病例流行病学特征为研究对象,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防治策略。方法以2011—2020年间梁河麻风病新发现病例分布地区、分布人群以及流行情况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通过研究发现2011—2020年年间全县共新发现麻风病5例,平均发现率0.024/10万,患病率为0.083/十万,麻风病患病均呈下降趋势。新发病例抓哟分布在乡村,但分布地区不均;其中新发病例中男性多于女性,占64.78%;儿童病例约为1.24%,主要职业为农民,约为42.02%。结论  2011—2020年以来,梁河麻风病疫情平稳而低流行,但因为核查和发现方式单一病例早期发现的力度十分不足,造成非户籍病例比呈上升趋势,所以防治工作有待提高,加强早期发现渠道和力度,成为预防的重要手段。

  • 标签: 梁河县 麻风病 流行 病学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中医药文化在我县中学生中传播的现状及中学生中医药文化素养水平,摸清中医药文化在我县中学生中的普及性与接受程度,针对其现状提出新思路、新方法、新方案,以期实现“信中医、爱中医、用中医”的文化氛围,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下去,培养文化自信的中国人,培养具有家国情怀的接班人。方法:采用《中国公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调查问卷》对我县五所公立普通高中的在读中学生,采取随机抽样调查。结果:中学生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普及相对较低,中国公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调查问卷中的中医药基本理念、中医药健康生活方式、中医药公众适宜方法、中医药文化常识、中医药信息理解能力等五个维度的知晓率分别为49.91%、52.06%、25.68%、53.78%、32.81%。结论:我县中学生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普及知晓率不高,中医药文化常识了解较多,中医药信息理解能力和中医药公众适宜方法相对欠缺,需要有针对性地加强中医药公众适宜方法素养宣传教育和中医药信息理解能力的培养。

  • 标签: 中学生  中医药   文化素养
  • 简介:【摘要】 目的 在之前的研究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基层医务人员职业倦怠与焦虑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 SPSS 21.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除分组X10外,各组数据均符合独立性、正态分布、及方差齐,故采用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本研究显性结果均为正性相关,表明职业倦怠得分越高,焦虑评定量表得分也越高。结论 建议管理者应持续关注医务人员的职业倦怠情况及焦虑状态,及时提供有针对性的组织支持和心理援助。

  • 标签: 基层医务人员 焦虑 职业倦怠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报告一起布鲁氏菌病暴发疫情的调查与处置结果,为怒江州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工作中处理类似事件提供借鉴与参考。材料与方法: 对本次布鲁氏菌病疫情的个案流行病学调查资料、环境卫生调查资料、检验结果与调查处理情况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本次布鲁氏菌病疫情共发现病例7例,发病相对集中;畜间调查采集羊血液样本256份,样本阳性22份。结论:本次布鲁氏菌病暴发疫情传染源为病羊,人群感染方式主要为养殖、屠宰、购买和加工羊肉、间接接触病羊污染物。通过采取综合控制措施,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 标签: []布鲁氏菌病暴发 调查处置 报告
  • 简介:摘要:主要对云龙社区免疫规划针对性疾病中的流行性腮腺炎患者的家庭隔离临床护理要点和心理关怀两方面进行探讨,宗旨在提高对患者家庭护理质量的同时,有效控制疾病对易感人群的传播。对患者在家庭隔离患病期间作必要的心理关爱和精神支持,在患者康复期间对周围易感人群疾病传播可能所产生的效果进行对比。以达到患者快速回归正常学习生活,减少对周围易感人群的威胁,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少病例发展为重症的风险。

  • 标签: 流行性腮腺炎    家庭护理    心理关爱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维西手足口病(HFMD)的流行病学特征,为研究和提出HFMD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奠定基础。方法:收集维西2018-2022年手足口病流行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8-2022年维西报告HFMD病例1593例,不同年份的发病时间主要是从5月到7月,男生发病率高于女生,发病年龄总体上以0~5岁为主。结论:2018-2022年维西手足口病年平均发病率略高于10年前。疫情季节高峰已经改变,但防控任务依然艰巨。

  • 标签: 手足口病 疫情分布 病原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精细化护理模式在莎车肺结核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莎车中选择80例肺结核患者随机数字法分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的基础上联合精细化护理模式。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且生理功能、生理职能、社会功能、精神状态评分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精细化护理模式 肺结核 焦虑
  • 简介:【摘要】目的:查找饮用水中氯酸盐含量超标的原因。方法:按照国家标准方法(GB/T 5750-2006)离子色谱法进行饮用水中氯酸盐含量测定,依据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进行饮用水中氯酸盐含量结果评价。结果:通过实验室检测该水厂出厂水氯酸盐含量2.90mg/L,超标4.1倍;末梢水氯酸盐含量2.99mg/L,超标4.3倍。结论:设备老化导致消毒原料氯酸盐和盐酸反应效率下降,在制备二氧化氯进行消毒时消毒原料氯酸盐进入水体导致该水厂饮用水中氯酸盐含量超标;该水厂管水人员专业知识缺乏,盲目重复投加二氧化氯消毒剂也是导致饮用水中氯酸盐超标的原因。

  • 标签: 饮用水 氯酸盐 超标 二氧化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公共卫生监测在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的作用。方法:选择了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72名住院患者作为研究样本。根据是否进行公共卫生监测,这些患者被分为两组:观察组有136名患者接受了公共卫生监测,而对照组的136名患者则没有接受公共卫生监测。对公共卫生监测实施前后的两组患者传染病的发生状况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疾病种类的分布特点。结果:在对两组患者的传染病发病率进行对比分析后,观察组的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这种差异在统计上是有意义的(P<0.05);在观察组中,传染病的发病例数为8例,而对照组为19例。在流感发病率的比较中,观察组的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这种差异在统计学上是有意义的(P<0.05);在观察组中,结核病和沙眼病的发病率稍微低于对照组,这种差异在统计学上并不显著(P>0.05)。结论:公共卫生监测在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方面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通过构建一个全面的传染病监控体系,我们能够实时了解疾病的进展状况,这为制定有针对性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了科学的依据,从而有助于降低传染病发生的风险。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了解清流儿童和孕妇碘营养情况,适时采取针对性防治措施,提供理论支持。方法  根据《福建省碘缺乏病监测实施细则》要求,按片区抽取8-10岁儿童和孕妇检测其食用盐及尿液中碘含量,盐碘含量:采用《制盐工业通用试验方法 碘的测定》(GB/T 13025.7),川盐及其他强化食用盐采用仲裁法。尿碘含量:采用《尿中碘的测定 第1部分: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法》(WS/T 107.1)或《尿中碘的测定 第2部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WS/T 107.2)检测。 甲状腺容积:采用B超法,按《地方性甲状腺肿诊断标准》(WS 276)判定。结果 儿童盐碘中位数为23.79mg/kg,尿碘中位数为 211.5μg/L,甲状腺肿大率 1.1%。孕妇盐碘中位数为23.07mg/kg,尿碘中位数为 131.1μg/L。结论  2017-2023年清流儿童和孕妇盐碘监测各项指标结果,均达到国家消除碘缺乏病标准,儿童碘营养充足,孕妇碘营养不足。                         

  • 标签: 儿童和孕妇 碘缺乏病监测 碘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