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矽肺是由吸入二氧化硅引起的肺部弥漫性纤维化病变,是发展中国家高发的职业疾病之一。迄今尚无明确的药物能够缓解或逆转矽肺所造成的肺部损伤。因此,尽早预防、诊断和治疗肺部纤维化十分重要。研究表明,慢性炎性环境对肺纤维化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 -1β,IL-1β)是一种在免疫应答中促进微环境炎性的细胞因子,在炎症反应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IL-1β的释放在矽肺发病进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笔者旨对矽肺发展病程、IL-1β产生的信号通路及两者的关系进行系统阐述。

  • 标签: 矽肺 白细胞介素1β 炎性小体 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 肺结节 纤维化 炎症 细胞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IL-33)、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与心房颤动患者的关系。方法:纳入2021年1月-2022年12月70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为对象,另取同阶段健康体检人员35例纳入对照组;检测IL-1β、IL-33水平,测定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射血分数(LVEF),分析IL-1β、IL-33、NLR与心脏结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房颤组IL-1β、NLR、LAD均高于对照组(P<0.05);三组IL-33、LVEF比较(P>0.05);NLR与LAD为正相关。结论:与窦性心律者相比,心房颤动患者血清IL-1β、IL-33、NLR水平明显升高,同时NLR与LAD呈相关性,为临床评估判定房颤发生提供可靠依据。

  • 标签: 白细胞介素1β 白细胞介素33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 心房颤动
  • 简介:【摘要】 目的  本研究探讨了白细胞介素-6(IL-6)在脓毒症早期治疗监测及评估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 纳入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住院的84例患者,检测患者治疗前、治疗后72小时内的血清IL-6和降钙素原(PCT)水平。结果 我们的研究发现脓毒症患者无论获得怎样的结局,其治疗前的IL-6和PCT的滴度无差异(P>0.05)。但是获得生存结局的脓毒症患者,其IL6在治疗48小时内出现显著下降(P<0.05),PCT在治疗72小时内未出现显著下降(P>0.05),同时PCT在早期还具有上升的趋势。获得死亡结局的脓毒症患者,无论IL6还在PCT在治疗后72h内未见明显下降(P>0.05)。死亡组其IL-6在12小时出现显著升高(P<0.05),IL-6的滴度为5000ng/ml(5000ng/ml,5000ng/ml)。结论 IL-6对脓毒症患者在早期治疗监测(24-48小时)和预后价值优于PCT。

  • 标签: 白细胞介素-6 降钙素原 脓毒症3.0 SOFA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rhIL-11)治疗实体瘤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实体瘤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患者57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8例)和观察组(29例),对照组采取重组人血小板生成(rhTPO)治疗,观察组采用rh-TPO联合rhIL-11治疗,对比两组患者血小板(PLT)Ⅲ度以上时间、PLT恢复时间、持续用药时间,同时比较治疗有效率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PLTⅢ度以上时间、PLT恢复时间和持续用药时间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3.10%,对照组为89.29%,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37.93%,对照组为32.14% ,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rhIL-11 对恶性肿瘤化疗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症状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可耐受性强,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白细胞介素-11 化疗 血小板减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具有不同白细胞介素-22(IL-22)表达水平的胰腺星状细胞(PSC)对胰腺癌细胞侵袭转移及化疗耐药的影响。方法将人原代胰腺癌间质PSC细胞与胰腺癌PANC-1细胞共培养后检测IL-22的表达及胰腺癌细胞的生长增殖能力、迁移和侵袭能力变化;构建稳定敲低或者过表达IL-22的人原代胰腺癌间质PSC细胞并与胰腺癌PANC-1细胞进行体外共培养,检测PANC-1细胞的生长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利用稳定敲低或者过表达IL-22的人原代胰腺癌间质PSC细胞并与胰腺癌PANC-1细胞进行体外共培养后检测E-钙黏蛋白(E-cadherin)和波形蛋白(Vimentin)的表达情况;将含有不同表达水平的胰腺癌间质PSC细胞与胰腺癌PANC-1细胞体外共培养并加入不同浓度梯度的吉他西滨培养72 h后检测细胞存活率,计算细胞耐受吉他西滨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将稳定敲低或者过表达IL-22的人原代胰腺癌间质PSC细胞并与胰腺癌PANC-1细胞进行混合后种植于裸鼠皮下,40 d后处理裸鼠取出肿瘤并绘制肿瘤生长曲线,比较两组细胞的成瘤能力。采用t检验分析各组间差异的显著性。结果单纯PANC-1培养组IL-22表达水平(0.907±0.025)明显低于PANC-1与PSC共培养组(4.167±0.3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420,P<0.05)。细胞增殖实验中过表达组细胞吸光度值(0.727±0.040)明显高于空载对照组(0.563±0.0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41,P<0.05);敲低组细胞吸光度值(0.327±0.038)明显低于空载对照组(0.530±0.0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225,P<0.05)。体内成瘤实验中过表达组细胞在裸鼠内成瘤体积[(2 711.000±24.880) mm3]明显高于空载对照组[(2 037.00±25.514) m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758,P<0.05);敲低组细胞成瘤体积[(636.667±33.501) mm3]明显低于空载对照组[(1 959.667±50.053) m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046,P<0.05)。Transwell迁移实验中过表达组细胞计数[(375.667±9.451)个/视野]明显高于空载对照组[(283.667±9.073)个/视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162,P<0.05);敲低组细胞计数[(71±6)个/视野]明显低于空载对照组[(263.333±13.051)个/视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191,P<0.05)。Transwell侵袭实验中,过表达组细胞计数[(459.330±15.370)个/视野]明显高于空载对照组[(210.330±9.012)个/视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198,P<0.05);敲低组细胞计数[(84.330±4.160)个/视野]明显低于空载对照组[(211.330±8.960)个/视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258,P<0.05)。PT-PCR检测过表达组Vimentin表达水平(3.080±0.085)明显高于空载对照组(1.230±0.0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167,P<0.05);敲低组Vimentin表达水平(0.413±0.025)明显低于空载对照组(1.123±0.0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278,P<0.05);过表达组E-cadherin表达水平(0.603±0.047)明显低于空载对照组(0.830±0.0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64,P<0.05);敲低组E-cadherin表达水平(2.910±0.030)明显高于空载对照组(0.917±0.0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0.634,P<0.05)。耐药性实验中过表达组IC50值[(91.130±1.850) μmol/L]明显高于空载对照组[(52.727±2.475) 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529,P<0.05);敲低组Vimentin IC50值[(22.897±2.069) μmol/L]明显低于空载对照组(49.957±1.734) 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363,P<0.05)。结论本研究提示PSC通过IL-22影响胰腺癌的侵袭转移、EMT和化疗耐药,这有望为胰腺癌寻找新的治疗模式和治疗靶点,切实提高胰腺癌治疗的临床效果。

  • 标签: 胰腺星状细胞 白细胞介素-22 胰腺癌 化疗耐药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27(Interleukin-27, IL-27)及其受体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以我院诊治的62例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生存时间的不同将患者分为≤2年生存时间组(短期生存组)和>2年生存时间组(长期生存组),其中短期生存组39例,长期生存组23例。分别测定患者血清、肿瘤和癌旁组织中IL-27和IL-27R表达水平。结果 短期生存组患者血清IL-27含量显著高于长期生存组(P<0.05);两组患者IL-27和IL-27R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长期生存组患者肿瘤组织中IL-27和IL-27R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短期生存组(P<0.05);但两组患者癌旁组织IL-27和IL-27R蛋白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27和IL-27R均是食管癌预后的独立因素,可作为判断食管癌预后的潜在生物标志。

  • 标签: 白细胞介素-27 食管癌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白细胞介素-11治疗血液肿瘤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2年2月~2023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0例血液肿瘤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20例。实验组患者注射重组人血小板生成联合输血,对照组采用白细胞介素-11联合输血治疗。结果 治疗后3d,7d,14d实验组血小板计数水平上升的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治疗血液肿瘤化疗后血小板减少,可显著提升患者血小板水平。

  • 标签: 血小板减少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 白细胞介素-11 血液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4修饰的金纳米酶颗粒(IL-4-AuNP)对糖尿病小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愈合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实验研究方法。改进文献中的方法合成金纳米酶颗粒(AuNP)及IL-4-AuNP,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拍摄2种颗粒形貌并计算其粒径,采用纳米粒度电位仪和粒度分析仪分别检测2种颗粒的表面电位和水合粒径。采用过氧化氢检测试剂盒和超氧阴离子检测试剂盒检测IL-4-AuNP的过氧化氢清除率和超氧阴离子清除率。取小鼠成纤维细胞系3T3细胞,采用随机数字表法(下同)将其分为空白对照组、仅使用过氧化氢处理的单纯过氧化氢组、先使用IL-4-AuNP处理0.5 h再使用过氧化氢处理的过氧化氢+IL-4-AuNP组,培养24 h后,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细胞活性氧水平,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检测细胞相对存活率。取Raw264.7小鼠巨噬细胞,将其分为空白对照组和用IL-4-AuNP处理的IL-4-AuNP组,培养24 h后,采用免疫荧光法观测细胞中精氨酸酶1(Arg-1)的表达。取12只8~10周龄雄性BALB/c小鼠(小鼠周龄、性别、品系下同),分为IL-4-AuNP组和空白对照组,分别作相应处理。在分组处理第16天,采集小鼠全血分析全血中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水平与血小板计数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尿素与肌酐水平;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小鼠心、肝、脾、肺和肾组织的炎症、出血或坏死情况。另取36只鼠,制作糖尿病模型后,在其背部制作全层皮肤缺损创面,将创面分为空白对照组、单纯AuNP组和IL-4-AuNP组,每组12只鼠,分别进行相应处理。于分组处理第0(即刻)、4、9、15天,观察创面情况并计算创面面积。分组处理第9天,采用HE染色检测创面中新生上皮长度和肉芽组织厚度。分组处理第15天,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创面组织中活性氧水平及Arg-1阳性细胞数。样本数均为6。对数据行独立样本t检验、校正t检验、Tukey检验或Dunnett T3检验。结果AuNP及IL-4-AuNP大小均匀,其粒径、表面电位、水合粒径分别为(13.0±2.1)、(13.9±2.5)nm及(-45.8±3.2)、(-20.3±2.2)mV与(14±3)、(16±4)nm。IL-4-AuNP的过氧化氢清除率和超氧阴离子清除率分别为(69±4)%和(52±5)%。分组培养24 h后,单纯过氧化氢组3T3细胞活性氧水平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q=26.12,P<0.05);过氧化氢+IL-4-AuNP组细胞活性氧水平明显低于单纯过氧化氢组(q=25.12,P<0.05),而与空白对照组接近(P>0.05)。分组培养24 h后,过氧化氢+IL-4-AuNP组3T3细胞相对存活率明显高于单纯过氧化氢组(t=51.44,P<0.05)。分组培养24 h后,IL-4-AuNP组Raw264.7细胞Arg-1的表达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t'=8.83,P<0.05)。分组处理第16天,空白对照组和IL-4-AuNP组小鼠的WBC、RBC、血红蛋白水平与血小板计数和AST、ALT、尿素与肌酐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IL-4-AuNP组小鼠的心、肝、脾、肺、肾等重要脏器中均未观察到明显的炎症、出血或坏死,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变化。分组处理第0、4天,空白对照组、单纯AuNP组和IL-4-AuNP组糖尿病小鼠创面面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组处理第9天,单纯AuNP组和IL-4-AuNP组创面面积均明显小于空白对照组(q值分别为9.45、14.87,P<0.05),IL-4-AuNP组创面面积显著小于单纯AuNP组(q=5.42,P<0.05)。分组处理第15天,单纯AuNP组和IL-4-AuNP组创面面积均明显小于空白对照组(q值分别为4.84、20.64,P<0.05),IL-4-AuNP组创面面积显著小于单纯AuNP组(q=15.80,P<0.05);且IL-4-AuNP组创面部位红、肿等炎症反应较其他2组明显减轻。分组处理第9天,相比于空白对照组和单纯AuNP组,IL-4-AuNP组糖尿病小鼠创面中新生上皮长度明显更长(P值均<0.05),创面中的肉芽组织厚度显著增厚(q值分别为11.33、9.65,P值均<0.05)。分组处理第15天,相比于空白对照组,单纯AuNP组和IL-4-AuNP组糖尿病小鼠创面组织的活性氧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分组处理第15天,IL-4-AuNP组糖尿病小鼠创面中Arg-1阳性的细胞数显著多于空白对照组和单纯AuNP组(P值均<0.05)。结论IL-4-AuNP在体使用安全,可以通过清除活性氧改善氧化微环境和诱导巨噬细胞向M2表型极化,促进糖尿病小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高效愈合与修复再生。

  • 标签: 糖尿病,实验性 白细胞介素4 活性氧 巨噬细胞 皮肤 金纳米酶 创面修复
  • 简介:摘要古塞奇尤单抗作为首个靶向白细胞介素23的抑制剂,在多项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中对中重度银屑病患者的治疗显示出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综述白细胞介素23和其抑制剂的作用机制及在银屑病治疗中的应用。

  • 标签: 银屑病 白细胞介素23 古塞奇尤单抗
  • 简介:摘要2岁1月龄患儿以发热起病,临床表现为脾脏、淋巴结肿大,全血细胞减少、纤维蛋白原降低、血清铁蛋白升高、自然杀伤细胞活性下降、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升高、EB病毒感染及CD4+T细胞显著减少,高通量测序发现白细胞介素2诱导的T细胞激酶(ITK)基因新发纯合变异(c.1060+1G>T),诊断为ITK缺乏症,经抗感染及联合噬血细胞综合征(HLH)2004方案化疗,3周后疗效评估达完全应答,但未及时行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短期内伴随着EB病毒感染再激活导致HLH复发而死亡。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小RNA(miR)-215-5p对白细胞介素(IL)-1β诱导的骨关节软骨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骨关节炎软骨细胞ATDC5随机分为磷酸盐缓冲液(PBS)处理对照组和IL-1β处理模型组。为了分析miR-215-5p对IL-1β诱导细胞凋亡的影响,进一步的将IL-1β组分为:模型组+miR对照组,模型组+miR-215-5p抑制剂组。细胞转染后采用10 ng/ml IL-1β处理软骨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水平。采用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miR-215-5p和锌指结构E-box同源结合框2(ZEB2)的表达水平。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ZEB2、p65、磷酸化p65、裂解的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3(cleaved Caspase-3)蛋白水平。将野生型ZEB2的3’-非编码区(pmiR-ZEB2-WT)或者突变型ZEB2的3’-非编码区(pmiR-ZEB2-Mut)分别与miR-215-5p模拟物(miR-215-5p mimic)和对照物(miR-NC)共转染细胞,双荧光酶报告基因测定实验研究miR-215-5p与ZEB2的相互作用。结果与对照组比较,miR-215-5p在IL-1β诱导软骨细胞凋亡模型中表达上调(2.87±0.07)倍。双荧光酶报告实验发现ZEB2是miR-215-5p的直接作用靶点。miR-215-5p mimic处理可使转染pmiR-ZEB2-WT的细胞荧光酶活性降低为miRNA对照组的40.2%,而在转染pmiR-ZEB2-Mut的细胞中miR-215-5p mimic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iR-215-5p抑制剂使IL-1β诱导的软骨细胞凋亡水平降低为对照组的50.9%,并且可降低软骨细胞凋亡标志物cleaved Caspase-3水平和核因子-κB(NF-κB) p65的磷酸化水平为对照组的68.2%和75.4%。结论miR-215-5p通过靶向ZEB2促进白细胞介素-1β诱导软骨细胞凋亡。

  • 标签: 骨关节炎 微小RNA 软骨细胞 凋亡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达格列净联合利拉鲁肽治疗2型糖尿病伴肥胖的疗效。方法 选择2022年1月-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伴肥胖患者80例作为研究观察对象,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利拉鲁肽治疗,观察组联合应用达格列净和利拉鲁肽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lc)等指标,胰岛抵抗状况和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炎症因子水平变化等。结果 两组治疗后平均FBG、PBG、HbAlc等指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指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FINS、HOMA-IR指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FINS高于对照组,HOMA-IR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s-CRP、IL-1β、TNF-α等炎症因子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伴肥胖患者联合应用达格列净和利拉鲁肽治疗,能够降低血糖、改善胰岛抵抗状况和降低炎症因子,可使患者多重获益。

  • 标签: 达格列净 利拉鲁肽 2型糖尿病 肥胖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达格列净联合利拉鲁肽治疗2型糖尿病伴肥胖的疗效。方法 选择2022年1月-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伴肥胖患者80例作为研究观察对象,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利拉鲁肽治疗,观察组联合应用达格列净和利拉鲁肽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lc)等指标,胰岛抵抗状况和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炎症因子水平变化等。结果 两组治疗后平均FBG、PBG、HbAlc等指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指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FINS、HOMA-IR指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FINS高于对照组,HOMA-IR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s-CRP、IL-1β、TNF-α等炎症因子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伴肥胖患者联合应用达格列净和利拉鲁肽治疗,能够降低血糖、改善胰岛抵抗状况和降低炎症因子,可使患者多重获益。

  • 标签: 达格列净 利拉鲁肽 2型糖尿病 肥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梁冰教授认为,白细胞减少症基本病机为本虚邪实,本虚以脾肾亏虚为主,邪实从血瘀、痰湿、热毒考虑,提出本病施治应遵循扶正祛邪原则。扶正主要是补肾健脾、填精益髓,促进生血并防范外感,在运用滋补肝肾、填精益髓药时,注意辅以温补肾阳之品,取其鼓舞气血生长及温运以制腻滞之功,并酌加活血补血药;健脾重点在于补益脾气、祛湿及调畅中焦气机,针对食欲减退、腹泻、易于外感者随症加减。祛邪有利于正虚的恢复,主要运用活血化瘀、凉血解毒等治法,并注意针对不同部位的感染灵活加减。梁教授辨证治疗白细胞减少症,扶正祛邪并用且有所侧重,收获较好临床疗效。

  • 标签: 白细胞减少 健脾补肾血瘀 痰湿 热毒 梁冰 名医经验 医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