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4 个结果
  • 简介:从前,有一位有钱的苏珊太太。因为丈夫早年因病去世,子女们也都已成家立业,她孤身一人住在亚特兰大城外。为了消除寂寞,她在离家不远的地方修建了一座美丽的花园,因为景致和空气都非常好,吸引了很多游客前来花园游玩。他们毫无顾忌地在花园草坪上起舞、相互追逐;在花丛里捕捉蝴蝶;在池塘边闲聊垂钓,甚至还有人在花园的空地上支起了帐篷,打算在这里度过一个浪漫的盛夏之夜。

  • 标签: 老年人 保健法 健身法 心理健康
  • 简介:近年来,食品安全引发社会高度关注,三聚氰胺污染婴幼儿奶粉、瘦肉精猪流入市场、地沟油走上餐桌、工业明胶用于多类食品的生产加工等各种形式、各种规模的食品安全事件层出不穷,持续牵动人们脆弱的神经,除了消费者"谈食色变"、深感"食面埋伏",还有无可奈何的"我们还能吃什么"。

  • 标签: 食品安全 法规 风险管理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药物的多样化,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和对药物需求的提高,以及现代病的大量出现,在社区用药也应更加规范。从而减少药物副作用的产生,尽量降低药物对病人的损害,是我们社区药师义不容辞的职责。

  • 标签: 社区用药 合理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蓝光治疗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根据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原因及特点给予蓝光照射干预治疗及综合护理干预。结果本组63例新生儿通过蓝光照射,每天照射18h,照射1-4次后黄染明显减退,血清胆红素降至11.9mg/dl,吃奶反应均好,生命体征正常,4天后血清胆红素降至10mg/dl以下,本组63例病理性黄疸均治愈出院,无核黄疸发生。结论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实施蓝光治疗时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于加快患儿的康复有重要作用。

  • 标签: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 蓝光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合理性进行研究。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0年9月~2011年10月的268张处方作为研究对象,对268张处方进行分析。结果处方中共使用了9类抗菌药物,共38种,其中63.6%为治疗药物,36.4%为预防药物;47.9%为单一用药,52.1%为联合用药,处方中共出现了189例不合理用药方式,其中85例抗生素的选用不合理,47例不需要进行联合用药,22例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35例预防用药不合理。结论增强临床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不仅可以提高药物的治疗作用,同时还降低了药物拮抗作用对患者身体的损伤。

  • 标签: 抗菌药物 临床应用 合理性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调查,探讨处方合理性与合理用药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有代表性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第一步进行一般化的描述分析,单因素分析主要运用于部分调查指标、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多因素logistic分析运用于处方合理化的分析。结果200张处方中,共用药533种,每张处方费用均为88.34元。统计环境比较完善,注射剂的使用量、各种付费方式、药费水平在我院科室、门诊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值大于0.05,而门诊各自的处方合理性、用药的种类数、抗生素各自的费用、药费都有明显的差异,P值小于0.05。结果显示,处方不合理的为13张,占6.8%,基本药物的使用率高达65.6%,抗生素使用率为35.1%,抗生素的使用费用占各大科室、门诊中的比例具有较大的统计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的分析表明,抗生素的种类数量、患者年龄、抗生素药费这三个方面能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回归分析表明,抗生素价格、用药的种类数量、抗生素的种类数量、选择的门诊科室、患者年龄等因素与处方的合理性有较大关联。结论通过调查发现我院对比国际用药标准,门诊药物使用情况基本符合标准,但抗生素的使用水平仍需要加强。

  • 标签: 处方合理性 问卷调查 合理用药 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特点、治疗和结果分析。方法收集135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者,对其临床表现、治疗要点和预后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者通过正确诊断、及时检查和分类治疗效果较好。结论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能提高治愈率并有效预防后遗症。

  • 标签: 新生儿 病理性黄疸 分类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院门诊处方合理用药情况,提高合理用药水平,保障医疗安全。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1~12月的门诊普通成人西药处方,根据《处方管理办法》、《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等相关规定进行调查研究,并统计分析。结果门诊处方抗菌药物使用百分率为2304%,比规定的2000%略高一点,处方合格率为7633%,比规定的950%偏低,其余指标均相对合理,电子处方中仍存在书写不规范与用药不合理等方面的问题。结论针对处方点评工作中存在的不足,需要临床医师们共同努力,重视处方点评这项工作,提高处方开具质量,确保临床合理用药。

  • 标签: 门诊处方 处方点评 统计分析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院妇产科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为进一步规范化管理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07~2009年妇产科住院病历600份,对抗菌药物应用率、应用合理性及不合理应用等进行汇总分析。结果抗菌药物应用率达93.0%,其中预防用药比例为83.6%,且有逐年上升趋势,预防用药不合理程度较治疗用药严重,不合理率达95.8%。结论妇产科抗菌药应用不合理现象广泛存在和程度严重,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 标签: 妇产科 抗菌药物 合理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病因并探究其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2012年7月我院收治的106例病理性黄疸的新生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106例病理性黄疸新生儿中,由围产因素导致的有38例,由感染因素导致的有27例,母乳性因素导致的有19例,为新生儿溶血病的16例,其他因素导致的有6例,分别占35.85%、25.47%、17.92%、15.09%、5.66%。光疗并药物结合治疗后治愈83例,好转18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达95.28%。结论导致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病因多种多样,出生后加强胆红素监测,及时发现尽早治疗至关重要。

  • 标签: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 病因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病理性脾破裂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1990年至2012年手术治疗的542例脾破裂病例中的12例病理性脾破裂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12例病理性脾破裂中,自发性脾破裂7例,外伤性脾破裂5例,围手术期无死亡,随访5年中,5例死亡。结论根据不同类型病理性脾破裂,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法和后续治疗,可提高病理性脾破裂的治疗效果。

  • 标签: 自发性脾破裂 病理性脾破裂
  • 简介:摘要目的我们通过在中山大学附属一院黄埔院区药剂科的处方及其用药情况进行深入调研,探讨了处方与合理用药指标间的特殊联系。方法我们根据流行病学的调查原理及其方式,编写了问卷调查表,抽取了调查对象的一些样本,对其进行了用药基本情况的调查,并对医生的处方进行多因素回归法分析其合理性。结果在该医院治疗的患者中,平均药品支出费为142.21元,平均用药种类数为3.09种,患者自己清楚的用药正确率为68.56%,不合理的用药处方有7.08%。结论我们的调查结果表明,中山大学附属一院黄埔院区药剂科的药物和处方使用基本合格,同时也存在医生和患者的沟通病情的时间不充足,从而引发一些患者了解正确用药的比例很低,尤其在使用抗生素类的药物时,没有照医嘱服用或者注意禁忌事项。

  • 标签: 门诊处方 合理用药 调研
  • 简介: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病人的资料,其中丘脑痛3例,臂丛神经撕脱伤后疼痛1例,均经正规药物治疗效果欠佳,给予运动皮质10Hz的rTMS(1000次刺激)治疗,每个疗程5d,共3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每个疗程后以及全部疗程结束后1个月、6个月和1年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汉密尔顿抑郁评分(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评分(HAMA)来评估疗效。结果全部疗程结束后,疗效满意3例,疗效差l例。疗效满意病人中,随访1年后复发2例。副作用为治疗期间头面部轻度疼痛1例。结论rTMS对部分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安全有效.尤其是面部和肢体疼痛的病人。但其疗效不持久,可作为运动皮质电刺激的测试方法。

  • 标签: 疼痛 神经病理性 重复经颅磁刺激 运动皮质电刺激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药物剂型和给药途径临床合理性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4月-2013年4月医院在新剂型药物在给药途径上的应用状况。结果药物剂型和给药途径与临床治疗效果密切相关,同一药物剂型所用的辅料和制备工艺不同,或给药途径不同,所产生不同的疗效与不良反应会有明显的差异。结论药物剂型应根据患者给药途径的特点进行制备,与给药途径相适应。医务人员并加强对药物剂型因素的重视,不断学习新剂型的相关应用知识,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 标签: 合理用药 药物剂型 给药途径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院儿科门诊病人抗生素使用情况,评价其用药合理性。方法随机抽取1300例门诊患儿的抗生素的使用率、联合用药情况、用药品种等数据进行分析统计。结果抗生素使用率77.23%,其中单用、二联使用率分别为74.90%、24.70%,临床使用以头孢类药物、青霉素类、大环内酯类药物为主。结论我院门诊儿科抗菌药物应用频率偏高,输液比率偏高,给药时间不合理等问题,建议建立健全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以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 标签: 儿科 门诊处方 抗生素 合理用药
  • 简介:目的基于胎盘病理性炎症,探讨〈34孕周早产的危险因素。方法以2008年1月至2010年10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孕27^+0~31^+6周住院并分娩的孕产妇为研究对象。将研究对象分为孕27^+0~31^+6周和孕32^+0~33^+6周组,探讨〈34孕周早产的危险因素。结果①孕27^+0~31^+6周组和孕32^+0~33^+6周组分别纳入106和110例,两组在母亲年龄、剖宫产和产前使用激素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48.1%(104/216)胎盘病理性炎症反应阳性(MIR+),其中51.0%(53/104)为仅母体炎症反应阳性(MIR+FIR-),49.0%(51/104)母体-胎儿炎症反应均阳性(Mitt+FIR+);51.9%(112/216)母体-胎儿炎症反应均阴性(MIR—FIR-),未见母体炎症阴性-胎儿炎症阳性(MIR—FIR+)的病理结果。②早产主要危险因素包括早产胎膜早破(n=105)、临产(n=115)、妊娠高血压(n=52)、胎儿宫内窘迫(n=51)、产前出血(n=47)、前置胎盘(n=21)、流产史(n:108)、非正规产检(n=46)、妊娠合并内科疾病(n=23)和宫内生长迟缓(n=10)等。③在孕27^+0~31^+6周组中,MIR+FIR-亚组和MIR+FIR+亚组早产胎膜早破以及临产发生率显著高于Mill—FIR-亚组(64.3%、83.9%vs21.3%,P=0.000;78.6%、67.7%546.8%,P=0.016);母亲妊娠高血压发生率显著低于MIR—Fill-亚组(0、6.5%vs40.4%,P=0.000);MIR+FIR+亚组产前出血的发生率显著低于Mill—Fill-和MIR+Fill-亚组(6.5%US29.8%,32.1%,P=0.027)。在孕32^+0~33^+6周组中,MIR+FItl-亚组和MIR+FIR+亚组早产胎膜早破、临产发生率显著高于MIR—FIR-亚组(52.O%、90.0%掷30.8%,P=0.000)。④当MIR—FIR-时,孕27^+0~31^+6周组临产发生率显著高于孕32^+0~33^+6周组(46.8%和20.0%,P=0.003�

  • 标签: 宫内炎症反应 母体炎症反应 胎儿炎症反应 早产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是指在新生儿时期由于体内胆红素累积引起皮肤粘膜、巩膜以及其他器官的黄染现象。主要是未结合胆红素增高。足月儿生理性黄疸多于生后2~3天出现,一般无任何症状,也可有轻度嗜睡或纳差。黄疸生后4~5天为高峰,7~10天消退。早产儿生理性黄疸较足月儿多见,于生后3~5天出现,黄疸程度较重,消退也较慢,可延长到2~4周。遵医嘱给予持续蓝光照射12h均取得较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 标签: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 蓝光治疗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我院的处方用药进行调查,对处方合理性与合理用药指标间的关系进行探究。方法编制相关调查表,进行现场调查表问卷调查,通过一般性描述分析,并对调查对象基本情况与调查指标采取单因素分析,同时通过多因素logestic回归分析对处方合理性进行分析。结果220张处方中,各科室在用药种类数、抗生素使用等方面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在注射剂使用数量及药费付费方式平均水平方面P>0.05,无显著差异。基本药物使用率为60.1%,抗生素使用率41.6%,各科室与各门诊间抗生素的使用费用占总费用的比例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处方的合理性有关的因素包括就诊科室、抗生素种数、抗生素费用、用药种数及年龄等。多因素分析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有抗生素种数,年龄及药费。结论我院药物使用情况基本合理,但在使用抗生素的水平方面有待加强。

  • 标签: 处方合理性用药 指标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