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13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小容量注射剂玻璃安瓿包装产品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使用过程。对于注射剂产品而言,玻璃屑的产生可能导致患者在使用过程中产生不良反应,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从生产一线角度,为降低生产成本,减少职工劳动强度,保证产品质量,特进行本课题的研究。

  • 标签: 玻璃安瓿包装产品 小容量注射剂 玻璃屑 控制措施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外伤性玻璃体积血使用玻璃体切割术患者的临床护理方式及效果。方法 于2019年11月-2021年10月开展研究,将本院收治的35例外伤性玻璃体积血使用玻璃体切割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开展综合护理,观察护理效果。结果 干预后的眼压水平及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外伤性玻璃体积血 玻璃体切割术 综合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联合地塞米松玻璃体内植入剂(傲迪适)治疗复杂开放性眼外伤的短期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收集西安市人民医院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复杂开放性眼外伤13例(13眼)的临床资料,患者于眼外伤后3~61 d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联合傲迪适玻璃体腔注射,术后随访2个月,观察患者眼压、视力及并发症。结果术前、术后1 d、1周、1个月及2个月的眼压依次为(9.77±2.83)mmHg、(12.89±3.13)mmHg、(16.58±7.39)mmHg、(17.64±10.63)mmHg及(11.85±3.79)mmHg(1 mmHg=0.133 kPa),不同时间点的眼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34,P=0.018)。术前视力(BCVA,logMAR)为2.51±0.25,术后2个月视力提高至1.79±0.64(t=4.55,P=0.001)。术后高眼压(>21 mmHg)的发生率为30.8%(4/13),给予局部降眼压药物后可控制眼压;所有患者的视网膜均平伏;3例(23.1%)出现傲迪适脱入前房。结论术后2个月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联合傲迪适可有效治疗复杂开放性眼外伤,但应警惕引起眼压升高及药物脱至前房的风险。

  • 标签: 外伤,眼,开放性,复杂 植入剂,地塞米松,玻璃体内 傲迪适 眼压 效果,观察,短期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观察玻璃体切割手术(PPV)和非PPV (NVS)治疗特发性黄斑前膜(IMEM)的疗效。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2019年4月至2020年5月于重庆爱尔眼科医院检查确诊的IMEM患者21例21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11例11只眼,女性10例10只眼。所有患眼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检查以及角膜、眼内及全眼像差测量。采用国际标准对数视力表行BCVA检查,统计时换算为最小分辨角对数(logMAR)视力。采用iTrace视功能分析仪测量患眼角膜、眼内及全眼像差,计算晶状体功能失调指数(DLI )。采用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诊断系统计算Scheimpflug图像中的晶状体密度。采用OCTA仪对患眼黄斑区6 mm×6 mm范围进行扫描,软件自动将黄斑区划分为以中心凹为中心的3个同心圆,分别是直径1 mm的中心区,1~ 3 mm的内环区,3~6 mm的外环区,测量黄斑区整体、中心区、内环区、外环区血流密度(SVD)和血流灌注(SPD)。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PPV联合黄斑前膜(MEM)剥除组(PPV组)和NVS直接剥除MEM组(NVS组),分别为10例10只眼、11例11只眼。两组患者年龄(t=-0.72)、logMAR BCVA (t=-0.98 )、晶状体密度(t=-1.10)、DLI (t=1.15)、黄斑区整体SVD (t=0.82)和SPD (t=1.19)、角膜像差(t=0.45 )、眼内像差(t=-0.22)、全眼像差(t=0.83)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眼均采用27G玻璃体切割系统进行手术。NVS组患眼NVS条件下剥除MEM,PPV组患眼PPV条件下剥除MEM,同时记录手术时间。手术后随访时间12个月。采用手术前相同设备和方法行相关检查。以末次随访为疗效判定时间点,对比观察两组患眼BCVA、晶状体混浊程度、DLI、视觉质量、黄斑区SVD和SPD以及MEM复发情况。两组各指标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PPV组、NVS组患眼手术时间分别为(20.81±3.52)、(5.70±1.30)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23,P<0.001)。末次随访时,PPV组、NVS组患眼logMAR BCVA分别为0.65±0.25、0.44±0.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6,P=0.04 );与手术前比较,两组患眼BCVA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2、4.41,P=0.03、P<0.001)。PPV组、NVS组患眼晶状体密度、DLI分别为10.64±1.58、6.24±3.99和5.77±1.63、7.74±1.5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90、2.85,P<0.05)。两组患眼黄斑区SVD(t=1.03)、SPD (t=1.77)以及角膜像差(t=-0.42 )、眼内像差(t=-1.10 )、全眼像差(t=-1.17)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MEM复发2只眼,PPV组、NVS组各1只眼;两组患眼MEM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5,P=0.94)。结论与PPV联合MEM剥除比较,NVS手术后BCVA提高更多,对晶状体有更好的保护作用,手术时间更短。

  • 标签: 玻璃体切除术 玻璃体视网膜手术 黄斑前膜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玻璃体切割术后患者的临床护理对策进行观点的阐释和分析。方法 筛选2019.1-2021.1期间进入我院接受玻璃体切割术后50例患者,通过一般抽样分组的方式,将所有入选的患者随机分成普通组和观察组,每组均有25例患者。在普通组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上,采取的是一般常规护理方案,在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护理上,采取的是针对性护理方案。针对两组患者在接受不同护理方案后的临床护理效果,以及患者在玻璃体切割术后的康复情况进行结果的比对和分析,了解患者在完成玻璃体切割后护理方案对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结果 通过为玻璃体切割术后患者提供针对性的临床护理措施,能够确保患者经过专业的临床护理,取得更为出色的临床护理效果,加速患者术后的康复效果。在试验比对的过程中,观察组患者经过针对性临床护理,相较于普通组患者有更为出色的临床康复效果,结果比对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 在为玻璃体切割患者术后护理过程中,采取科学的护理方案,能够确保患者在经过专业的护理后,有更为出色的临床护理效果。为此,在为玻璃体切割术后患者提供临床护理服务的过程中,采取科学的临床护理方案,能够充分确保患者的术后康复效果。

  • 标签: 玻璃体 切割术 患者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微创玻璃体手术联合与不联合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治疗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PCV)合并玻璃体积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队列研究方法,连续收集2015年6月至2020年6月在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25G微创玻璃体手术的PCV合并玻璃体积血患者36例36眼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2个组,其中扁平部玻璃体切割手术(PPV)组24眼,仅予以PPV治疗;PPV+抗VEGF组12眼,先行PPV并于术后1周行抗VEGF药物玻璃体腔注射。所有患者至少随访6个月,观察并比较2个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和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RT),观察玻璃体再出血和黄斑区瘢痕形成等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个组术眼治疗前后BCVA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组别=8.552,P=0.006;F时间=31.775,P<0.001),其中2个组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术眼BCVA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末次随访时BCVA显著优于术后1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PV+抗VEGF组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术眼BCVA均优于相应时间点PPV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个组术眼治疗前后CRT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组别=4.797,P=0.041;F时间=295.764,P<0.001),其中2个组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术眼CRT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末次随访时CRT明显低于术后1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个月时PPV+抗VEGF组术眼CRT低于PP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2个组间术眼CR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PV组发生眼压升高2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1眼,发生率分别为8.33%和4.17%。PPV+抗VEGF组发生白内障加重2眼。PPV组和PPV+抗VEGF组玻璃体再出血发生率分别为16.67%(4/24)和8.33%(1/12),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46)。PPV组和PPV+抗VEGF组黄斑区瘢痕形成率分别为4.17%(1/24)和33.3%(4/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0)。结论微创玻璃体手术治疗PCV合并玻璃体积血安全、有效,可改善视力,降低CRT,且短期内效果逐渐增强。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可进一步增强PPV的术后效果,更好地改善视力及视网膜解剖结构。

  • 标签: 微创玻璃体手术 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 玻璃体积血 抗VEGF药物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玻璃体切除术联合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治疗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DR)患者的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纳入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PDR者134例(134眼)。所有患者均行玻璃体切除术。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两组,每组67例(67眼),A组术毕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与曲安奈德,B组玻切术毕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术后随访3个月,对比分析术后视力(BCVA)、黄斑中心区厚度(CMT)及再次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术后两组视力均较术前提高(F=653.53,P<0.001),术后1个月及2个月,A组视力(BCVA,LogMAR)为0.79±0.29及0.69±0.23,优于B组的0.92±0.31及0.80±0.33 (t=0.69、6.03,P=0.011、0.033),术后3个月两组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4.57,P=0.284)。术后1个月及2个月A组CMT为(290.91±78.52)μm及(263.25±58.87)μm,均低于B组的(321.74±83.92)μm及(288.88±80.97)μm (t=4.33、9.72,P=0.030、0.038)。术后3个月两组CM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1.03,P=0.649)。术后3个月内,A组未观察到玻璃体积血,B组观察到3例玻璃体积血。结论玻璃体切除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可以较快提高视力,降低CMT,并无再次出血等并发症。

  • 标签: 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性,增生性 康柏西普 积血,玻璃体 玻璃体切除术 厚度,中心区,黄斑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玻璃体切除术后白内障患者无玻璃体腔灌注下行飞秒激光辅助超声乳化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纳入苏州大学附属理想眼科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7月玻璃体切除术后白内障55例(55眼)。将患者按白内障手术方式分为两组:A组27例行飞秒激光辅助超声乳化术;B组28例行传统超声乳化术。所有患者术中均未放置玻璃体腔灌注,均植入单焦点人工晶状体。术后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视力、术中超声乳化时间及释放能量、角膜内皮细胞密度(CED)、眼压。结果术中超声乳化时间及释放能量:A组低于B组;术后随访A组视力优于B组,CED高于B组(均P<0.05);两组间眼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玻璃体腔灌注下飞秒激光辅助超声乳化手术治疗玻璃体切除术后白内障较传统超声乳化手术术后视力更好、角膜内皮损伤更小。

  • 标签: 玻璃体切除术 白内障 灌注,玻璃体腔 激光,飞秒 乳化手术,超声
  • 简介:摘要随着磨玻璃结节(GGN)检出率的升高,对其进行正确认识和处理已成为当前肺癌外科的重点和热点问题。越来越多的学者尝试从分子演化特征和免疫微环境等角度探究GGN惰性进展的潜在机制。GGN不同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主要突变基因,纯GGN的肿瘤突变负荷和基因组不稳定性最低,随病理学进展呈现出逐渐进化的基因组突变特征。GGN型肺癌中免疫细胞浸润程度低,处于免疫监视压力下且免疫逃逸较少,而随着实性成分增加,抑制性免疫环境逐步建立,免疫逃逸逐渐增强。对于GGN多维度分子特点的进一步探索将有助于更加精确地区分这类具有高度异质性的病变,为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奠定基础。

  • 标签: 肺肿瘤 病理学 磨玻璃结节 惰性自然病程 分子特点
  • 作者: 石穿 罗金梅 崔瑞雪 游燕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22年第12期
  • 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内科,北京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北京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核医学科,北京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病理科,北京100730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例37岁男性,以发热、咳嗽、呼吸困难起病,病情进展迅速,影像学示双肺弥漫磨玻璃影伴多发结节,肺泡灌洗液耶氏肺孢子菌DNA阳性,经支气管镜肺活检病理提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经积极化疗和抗肺孢子菌治疗患者呼吸衰竭仍进行性加重,最终死亡。肺内弥漫磨玻璃影对应的病因广泛多样,临床应结合病史、多种检查手段仔细鉴别。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阿柏西普及地塞米松玻璃体植入物(傲迪适)3种不同药物后短期眼压变化。方法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纳入2020年4月至2020年12月宜昌爱尔眼科医院玻璃体内注药连续病例112例(132只眼)。患者年龄26~86(62.8±12.3)岁,分成3组。其中玻璃体内注射0.7 mg傲迪适者18例为傲迪适组,注射0.1 ml雷珠单抗者49例为雷珠单抗组,注射0.1 ml阿柏西普者45例(59只眼)为阿柏西普组。观察注射后各时间点的眼压。结果术前、术后即刻、术后30 min、1 h、2 h及1 d:傲迪适组眼压依次为(16.9±3.5)mmHg、(18.6±6.2)mmHg、(18.4±5.0)mmHg、(17.6±5.0)mmHg、(16.7±4.1)mmHg及(15.1±4.0)mmHg(1 mmHg=0.133 kPa),各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64,P=0.060);雷珠单抗组眼压依次为(15.8±4.1)mmHg、(45.7±13.8)mmHg、(19.2±4.9)mmHg、(17.2±3.9)mmHg、(16.3±3.3)mmHg及(13.1±2.9)mmHg,各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91.26,P<0.001);阿柏西普组眼压依次为(14.9±3.4)mmHg、(49.2±15.0)mmHg、(17.9±4.4)mmHg、(16.4±4.0)mmHg、(15.6±4.1)mmHg及(13.0±3.0)mmHg,各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67.41,P<0.001)。结论玻璃体内注射0.1 ml雷珠单抗或阿柏西普可引起暂时性眼压升高,均可自行降至正常。0.7 mg傲迪适玻璃体内注射引起的暂时性眼压升高不明显,较安全可靠。

  • 标签: 眼压 玻璃体内注射 雷珠单抗 阿柏西普 植入物,地塞米松,玻璃体内(傲迪适)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玻璃体切割手术联合地塞米松玻璃体腔植入剂治疗重度特发性黄斑前膜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以我院眼科重度特发性黄斑前膜患者为例,选取40例患者进行分组观察,例25只眼纳人研究。其中对照组进行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观察组联合地塞米松玻璃体腔植入剂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BCVA提高明显,CMT和EIFL+外丛状层厚度显著降低,差异体现统计学意义( P

  • 标签: []玻璃体切除术 地塞米松 玻璃体内注射 特发性黄斑前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者玻璃体切割手术(PPV)后发生玻璃体再积血(PVH)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烟台业达医院眼科收治的210例实施PPV治疗的PDR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患者术后PVH的发生率。经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找出PDR患者PPV后发生PVH的影响因素。结果210例PDR患者PPV后发生PVH 40例,占19.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未进行玻璃体腔注药(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合并增生视网膜牵引、临床分期Ⅵ期、术后眼压水平高、术前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高是PDR患者PPV后发生PVH的影响因素(OR>1,P<0.05)。结论术前未进行玻璃体腔注药、合并增生视网膜牵引、临床分期Ⅵ期、术后眼压水平高、术前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高是PDR患者PPV后发生PVH的影响因素。

  • 标签: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玻璃体切割手术 玻璃体再积血 增生视网膜牵引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玻璃体切割手术(PPV)联合0.7 mg地塞米松缓释剂Ozurdex玻璃体腔植入治疗儿童眼弓蛔虫病(OT)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2015年3月至2021年12月于北京同仁医院眼科检查确诊并行PPV治疗的儿童OT患者53例53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30例,女性23例;年龄(7.07±3.45)(4~14)岁;均为单眼发病。能配合检查者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眼底彩色照相、光相干断层扫描检查。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检查43只眼;眼压检查47只眼;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29只眼。根据肉芽肿位置将OT分为后极部肉芽肿型(后极型)、周边部肉芽肿型(周边型)、慢性眼内炎型。根据PPV后玻璃体腔是否植入Ozurdex,将患儿分为PPV后口服糖皮质激素组(A组)、PPV联合玻璃体腔植入Ozurdex组(B组),分别为37例37只眼、16例16只眼。两组患儿年龄(t=0.432)、性别构成比(χ2=0.117)以及BCVA(χ2=0.239 )、临床类型(χ2=0.312)分布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手术后随访时间≥5个月。观察手术后1周和1、3、6个月眼压,末次随访时BCVA变化以及并发性白内障、黄斑前膜等并发症发生情况,记录随访期间患儿肥胖发生情况。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手术后1个月,A组、B组患眼眼压分别为(15.17±6.21)、(25.28±10.38)mm Hg (1 mm Hg= 0.133 kPa);B组患眼眼压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141,P=0.043 )。末次随访时,两组患眼视力改善百分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15,P=0.053);并发性白内障、黄斑前膜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21,P>0.05)。A组37例中,随访期间出现肥胖症状32例(86.5%,32/37)。结论PPV联合玻璃体腔植入Ozurdex与PPV后口服糖皮质激素均可有效提高患眼视力;并发症发生率相似,但手术后口服糖皮质激素肥胖发生率较高。

  • 标签: 儿童 弓蛔虫病 弓形虫病,眼 地塞米松 玻璃体内注射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玻璃体切割手术(PPV)联合地塞米松玻璃体腔植入剂(DEX)治疗重度特发性黄斑前膜(IMEM)的疗效。方法前瞻性临床病例研究。2018年12月至2021年5月于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检查确诊的重度IMEM患者24例25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7例7只眼,女性17例18只眼;年龄(57~ 84)岁。IMEM分期为3~ 4期。患眼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SD-OCT)检查。采用SD-OCT仪测量患眼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将患眼随机分为PPV组、PPV+DEX组,分别为11、14只眼。均行标准经睫状体平坦部三通道25G PPV。手术中均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剥膜、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完毕时PPV+DEX组患眼行玻璃体腔注入0.7 mg DEX治疗。手术后1周及1、3、6个月采用手术前相同设备和方法行相关检查,对比观察两组患眼BCVA、CMT变化。组间BCVA、CMT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与手术前比较,手术后1、3、6个月,PPV+DEX组患眼BCVA明显提高(t=3.974、4.639、4.453),CMT显著降低(t=2.955、3.722、4.364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3、6个月,PPV组患眼BCVA明显提高(t=2.983、4.436),CMT显著降低(t=2.983、3.461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度IMEM治疗中,DEX可加快患眼手术后早期视力恢复,降低CMT。

  • 标签: 玻璃体切除术 地塞米松 玻璃体内注射 特发性黄斑前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螺旋CT定性诊断肺磨玻璃结节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肺磨玻璃结节患者72例(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均进行螺旋CT检查,观察诊断效果。结果:经手术病理诊断,72例患者中,恶性结节为44例,良性结节28例,经螺旋CT检查,恶性结节42例,符合率95.45%,良性结节27例,符合率96.43%,总符合率95.83%;恶性结节胸膜凹陷、分叶征、毛刺征高于良性结节,边界清楚低于良性结节,P<0.05;实性成分直径及病灶直径方面,良性结节与恶性结节对比,P<0.05。结论:在肺磨玻璃结节诊断中,螺旋CT检查准确率较高,且不同性质的肺磨玻璃结节CT影像特征差异较大,能对患者病灶性质进行有效判断,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 标签: 螺旋CT 肺磨玻璃结节 良性 恶性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玻璃体积血患者应用优质护理的效果。方法 于2019年11月-2021年10月开展研究,将本院收治的70例玻璃体积血患者以随机抽签法分组,各3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眼压水平、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SF-36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玻璃体积血 优质护理 眼压 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