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17 个结果
  • 简介:背景:骨密度作为骨质疏松判断标准的一个条件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疾病诊断中,但其体现椎骨折自身病理改变特点的价值很少得到体现。目的:观察骨质疏松性椎压缩骨折在不同时期的骨密度范围及病理学特征,验证骨密度变化与病理特点的一致性。方法:对45例影像学表现为骨质疏松性椎压缩骨折的病例按年龄进行分组,术前均行股骨颈及腰椎骨密度(T值)检测,同时常规行影像学检查,之后给予经皮穿刺椎成形术,术中常规行活组织取出进行病理切片观察。结果与结论:术前骨密度测定可见骨密度值随年龄增加而逐渐减低;病理学表现:骨小梁随骨密度的丢失而变细、稀疏、数量减少,同时骨小梁之间间隔增宽,排列随着压缩程度的不同呈不规则或断裂、紊乱、甚至出现坏死,周围可见纤维增生,后期有反应性新生骨的形成。骨密度下降的趋势与骨折病理表现的过程有一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骨质疏松性椎骨折的骨质破坏分期是一个渐进性的病理发展过程,而骨密度的下降可反映椎的压缩破坏程度。

  • 标签: 骨关节植入物 脊柱损伤基础实验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骨折 骨密度 病理学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定量CT(QCT)对腰椎的骨密度进行无创性测量,查找出发生椎压缩性改变时QCT测量骨密度值范围,从而指导临床进行干预治疗。方法应用西门子CT的骨密度测量软件及模,对60岁以上女性存在自发性压缩性骨折的人群进行骨密度测量。统计出骨密度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体重<40kg组,通过定量CT(QCT)所测出的平均骨密度数值为16.9±15.2mg/ml。体重>40kg组,通过定量CT(QCT)所测出的平均骨密度数值为27.7±13.3mg/ml。结论骨质疏松是引起椎自发性压缩性改变的主要因素,而体重越大椎越容易发生自发性压缩性改变。所以60岁以上女性,应注重骨密度检查,提早预防因骨质疏松而导致椎压缩性改变和脊柱畸形的形成。

  • 标签: QCT 骨密度测量 骨质疏松 压缩性改变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应用64排128层螺旋CT进行骨密度测量,探讨椎骨质疏松与骨折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50岁以上中、老年病例200例,进行骨密度(BMD)测定,分析其定量CT(QCT)脊柱检查资料,将骨折病例作为研究组、无骨折病例作为对照组,然后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骨折组的椎骨BMD明显低于无骨折组,BMD与椎骨折呈负相关性,BMD越低,骨质疏松的程度越严重,发生骨折的几率就越高。结论:64排128层螺旋CT骨密度测定是一种非常准确的骨密度测量方法,利用此种检查方法可早期发现骨质疏松,并积极进行干预,从而预防椎骨折的发生。[关键词】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骨密度;骨质疏松;压缩骨折

  • 标签: 骨质疏松性骨折 骨密度测量 椎体骨折 螺旋CT 负相关性 密度测定
  • 简介:摘要目的对照和比较现有骨密度(BMD)测量技术的准确性(accuracy)。方法放射吸收法(RA)、双能X线吸收仪(DXA)、定量计算机断层扫描仪(QCT)、定量超声波测量仪(QUS)测量骨密度(BMD)的应用。结果放射吸收法(RA)、双能X线吸收仪(DXA)、定量计算机断层扫描仪(QCT)、定量超声波测量仪(QUS)测量骨密度(BMD)有良好的相关性。结论现有骨密度(BMD)测量技术的准确性。

  • 标签: BMD RA DXA QCT QUS 外周骨 中轴骨
  • 简介:目的掌握本溪市媒介按蚊种群构成、分布和种群密度及季节消长,为科学防控疟疾提供全面准确的基础数据。方法采取灯诱法、栖息蚊虫捕捉法、人帐诱法。结果按蚊调查仅监测到按蚊属的中华按蚊,本溪按蚊对家畜具有较强的偏嗜性,按蚊的高密度主要分布于7月下旬至9月上旬期间。结论本溪市存在疟疾发病媒介,应在7月下旬至9月上旬加强灭蚊工作。

  • 标签: 中华按蚊 密度 调查
  • 简介:目的检测广西巴马地区20岁~60岁成年女性的骨密度,探讨其骨密度变化的规律。方法随机选取当地268位20岁~60岁成年女性,按不同年龄分组,每组5岁,共8组。应用韩国生产跟骨超声骨密度测定仪,测定跟骨骨密度。采用SPSSl6.0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268例全部进入分析。(1)女性的峰值骨密度处于36岁~40岁年龄组,峰值组的骨密度高于绝经后组(P〈0.05),且随年龄的增加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2)女性的骨密度随年龄的增加而减少,导致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升高。(3)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女性的sI和年龄呈现出负相关(r=-0.193,P〈0.01),和身高有显著关系(r=0.157,P〈0.05),并未发现与体重和BMI有关系。结论广西巴马地区20岁~60岁女性SI值与年龄和身高均有显著相关性,本研究获得的sI值为进一步探讨长寿地区成年女性的骨密度状况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跟骨 骨质疏松症 广西巴马
  • 简介:目的建立乙醇相对密度测定的不确定度评定方法。方法依据JJFl059-1999《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按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相对密度检查法,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分析不确定度来源、计算不确定度分量、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等步骤,对测定过程中不确定度的引入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当取置信概率P为95%时,乙醇相对密度值可表示为0.8079±0.0003。结论该方法简单、易行,适用于同类型实验的不确定度的评定。

  • 标签: 乙醇 相对密度 不确定度
  • 简介:目的观察使用绿篱施药法在控制德州市城区蚊蝇密度的效果,为创建国家卫生城做好技术储备。方法分别设立试验区、对照区,估算对蚊蝇的防治效果,蚊类密度监测用诱蚊灯法,蝇类密度监测用格栅法(GB/T23796—2009)。结果用10%都灭微胶囊进行绿篱滞留喷洒后,监测72、120h蝇密度,分别降低26。28%和40.11%,效果可以持续5d,统计学处理表明,蝇类密度有明显下降(t=3.06,P〈0.05);用2%溴氰菊酯水乳剂采用热烟法和超低容量喷雾法进行绿篱施药灭蝇后,对家蝇30min的击倒率分别为75%和84.33%,24h死亡率分别为73.33%和85.67%,统计学处理表明,试验组与对照组之间有非常显著的差异(t=8.06,P〈0.01);用2%溴氰菊酯水乳剂进行绿篱施药杀灭成蚊后,其成蚊密度下降92.98%,统计学处理表明,施药后与施药前蚊虫密度有非常显著的差异(X^2=1210.68,P〈0.001)。结论绿篱施药法有效地控制了德州市城区蚊蝇密度,在创建国家卫生城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 标签: 绿篱施药法 蚊蝇密度 效果评价 诱蚊灯法 格栅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等密度硬膜下血肿的CT表现及特征,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35例经CT检查确诊为等密度硬膜下血肿的患者资料,全部病例均行CT平扫,其中10例行CT增强扫描。结果20例为单侧血肿,12例左侧,8例右侧。15例为双侧血肿,其中大脑镰下疝2例,1例灰白质界面内移,2例脑沟变浅,血肿呈梭形3例,新月形7例。结论由于血肿晕等密度,CT平扫不易观察到血肿全貌,如脑沟、侧裂池变浅或消失,脑室变形,灰白质界面内移等间接征像,对密度硬模下血肿的的定性诊断具有着重要价值,为此CT增强扫描对于脑沟变浅或消失及灰白质界面内移更有价值意义。

  • 标签: 硬膜下血肿 CT扫描检查 表现及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龄产妇产后骨密度的变化和影响的相关因素。方法利用超声骨密度检查仪对2010年10月至2012年9月16岁到36岁3210例在南宁市妇幼保健院进行产后42天康复体检者进行跟骨骨密度测定,以16—21岁划为低龄产妇,22—35岁为适龄产妇。结果202例产妇平均年龄19.21,骨质流失率达52.48%;骨密度达峰值骨的仅4.46%。结论骨质流失与早育产妇的年龄成负相关。必须加强对低龄孕产妇的营养及钙摄入量的指导,对骨质流失者要及时进行骨密度监测追踪,并实施干预,促进母婴健康;同时应对青少年进行性保健指导和避孕知识的宣教,避免过早生育。

  • 标签: 低龄产妇 骨密度 骨质流失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本地区的四害密度及季节性消长情况,为政府部门提供正确的监测数据。方法根据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下发的《江苏省病媒生物监测方案》进行监测。结果宝应县全年鼠密度为0.43%,优势鼠种为褐家鼠、小家鼠;蚊密度为1.71只/小时,优势蚊种为淡色库蚊;蝇密度为3.18只/笼,优势蝇种为小家蝇;蟑螂密度为0.14只/张,主要为德国小蠊。结论宝应县四害密度处于较低水平,符合国家卫生城市的标准。

  • 标签: 四害密度 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CT上表现为双侧基底核对称低密度的各种疾病,以加深对该CT表现的认识。方法搜集26例,其中肝豆状核变性10例,EB病毒性脑炎9例,一氧化碳中毒7例。均行CT平扫。结果26例均表现为双侧基底核(壳核、苍白球和尾状核)对称性低密度,其中1对、2对或3对核团同时受累。结论CT上表现为双侧基底核对称性低密度的疾病很多,其中肝豆状核变性、EB病毒性脑炎和一氧化碳中毒具有一定CT特征。了解具有以上CT表现的疾病范畴对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基底核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健康体检人群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骨密度的变化规律及骨质疏松症的患病情况。方法采用以色列SunlightMedicalLtd的成人超声骨密度仪,对我院2009年5月-2011年12月12697名健康体检人员桡骨进行骨密度测定,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女性骨密度正常率低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率女性为6.17%,男性为5.7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20-29岁男、女性均有骨质疏松发生;骨量减少女性、男性均多见于60岁以上者;该人群中骨密度正常者占60.25%,骨密度异常者占39.75%;其中骨质疏松症占5.85%。结论健康体检人群中骨密度异常率较高,存在骨质疏松症的危险,科学合理的工作和生活可以促进改善人体骨骼系统的代谢和功能,增加骨密度

  • 标签: 健康体检 骨密度 超声检测骨质疏松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直接测定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D-LDL-C)水平升高与冠心病(CHD)防治关系。方法采用液体试剂用清除法测定50例CHD患者及50例无CHD患者血清中D-LDL-C水平,同时还检测了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结果CHD组的TC、TG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D-LDL-C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HDL-C低于对照组。结论D-LDL-C是CHD发病的高危因素。它的定期检查,已成为临床诊断、治疗、监测CHD必不可少的指标。

  • 标签: 直接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冠心病 清除法 动脉粥样硬化
  • 简介:目的探讨围产期妇女补充钙剂对骨密度和骨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106名围产期妇女,根据补充钙剂不同分为补钙组和未补钙组,分别测量并比较骨密度和骨代谢指标血清钙、磷、碱性磷酸酶、骨钙素、尿钙/肌酐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在骨密度和骨代谢指标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补钙组骨密度和骨代谢指标均优于未补钙组。结论围产期予以钙剂有益于围产期妇女健康。

  • 标签: 围产期 骨密度 钙剂 骨代谢
  • 简介:摘要目的对自建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检测系统(简称自建系统)进行初步性能评价。方法依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EP10-A2文件1,使用自建系统和配套系统测定HDL-C,进行准确度、总不精密度及线性范围、抗干扰能力实验评价,并用患者标本与配套系统进行比对分析实验。结果自建系统低、中、高样本回收率分别为98.6%、99.3%、98.2%,平均为98.7%;自建系统低、中、高样本总不精密度CV值分别为1.79%、1.22%、0.80%;线性范围可达5mmol/L(相关系数r2=0.9995);与配套系统相比,Y=1.0319X-0.0003相关系数r=0.9854,测定结果显著相关(P<0.05)。当甘油三酯(TG)浓度≤10mmol/L,血红蛋白(Hb)浓度≤3g/L,维生素C(Vc)浓度≤1704μmol/L,胆红素(BIL)浓度≤342μmol/L时对本法无显著性干扰。结论自建系统各项分析性能满足临床使用要求,且检测成本较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检测系统 应用评价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