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熊还原型谷胱甘肽(GSH)联合熊去胆酸(UDCA)治疗胆汁淤积性肝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于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入我院的56例胆汁淤积性肝病患者,依据患者药物治疗方法不同分组为对照组、实验组,每组28例;对照组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GSH组),实验组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熊去胆酸治疗(GSH+UDCA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应用GSH联合UDCA治疗4周后,患者肝酶学和血清胆红素浓度明显下降,皮肤瘙痒、黄疸等症状明显缓解,实验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GSH联合UDCA治疗胆汁淤积性肝病可获得更为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还原谷胱甘肽 熊去氧胆酸 胆汁淤积性肝病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脂肪性肝病患者选取熊去胆酸与还原型谷胱肝肽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抽选46例脂肪性肝病患者作为研究样本,就诊时间为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随机分组,单药熊去胆酸治疗为对照组,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为观察组。结果:脂肪性肝病患者采取联合给药治疗效果显著提升,P<0.05;观察组总胆红素(TBIL)、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脂肪性肝病患者选取熊去胆酸与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治疗,效果显著,。

  • 标签: 脂肪性肝病 熊去氧胆酸 还原型谷胱甘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在脂肪性肝病的治疗中采用熊去胆酸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的临床疗效及对TBIL、ALT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在我院接受脂肪性肝病治疗的病患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病患分为治疗组共40例病患和对照组共40例病患,给予治疗组病患熊去胆酸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进行治疗,对照组病患单一的熊去胆酸进行治疗,对两组病患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治疗后的TBIL、ALT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病患的总体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病患,差异显著(P<0.05);且治疗组病患的TBIL、ALT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脂肪性肝病的治疗中采用熊去胆酸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有着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 标签: 脂肪性肝病 还原型谷胱甘肽 熊去氧胆酸
  • 简介:摘要1例44岁男性患者因患慢性乙型肝炎和酒精性肝硬化合并肝性脑病2次住院治疗,住院期间均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和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均在次日出现双侧颌下腺明显肿大。查体发现患者局部皮肤颜色和温度无异常,无明显压痛,口腔内黏膜完整,颌下腺导管口未见红肿。超声检查示双侧颌下腺弥漫性肿大,可探及周围淋巴结及双侧颈部淋巴结。首次发生颌下腺肿大时,未意识到与药物有关,未给予停药及特殊处理,患者颌下腺肿大于2 d后自行消退。第2次住院用药后患者又出现双侧颌下腺肿大,因患者既往多次住院均使用过门冬氨酸鸟氨酸,未出现颌下腺肿大,故考虑患者的颌下腺肿大与还原型谷胱甘肽有关。停用该药,继续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1 d后患者颌下腺肿大完全消退。

  • 标签: 谷胱甘肽 颌下腺 药物相关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 简介:高压治疗时患者通常采用肺式阀(Ⅱ级减压器)吸氧。采用肺式阀吸氧时患者通常要克服300Pa左右的吸氧阻力。这个阻力来自肺式阀本身的固有结构,在目前的设备情况下这个阻力无法克服。对于普通患者来说这个吸气阻力通常也是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但是对于一些特殊患者如年老体弱患者、气管切开患者或气管插管患者则无法使用一般的吸氧口罩而改用罩供罩通常做成65cm×65cm×45cm的长方体有机玻璃罩,

  • 标签: 供氧方法 氧罩 气管切开患者 吸氧阻力 高压氧治疗 吸气阻力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中医药(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TCM)可与西医结合共同治疗癌症。虽然TCM通常是作为一个整体的体系实施的,但最近的还原主义思潮却提示了TCM可在生物医学的科学范式内改进针灸、草药和营养支持的效果。中医的卫生范式包涵了在身心网络内开展的身体和药物干预。虽然在这一范式内并未出现笛卡尔式的心身二元论,但为了能在实证主义、还原主义和控制混淆因素的限制下开展科学研讨,必须对TCM中包含的各种成分进行条分缕析。

  • 标签: 中医药 还原 TCM 共同治疗 生物医学 营养支持
  • 简介:摘要源是保证中心供系统提供高质量氧气的重要因素。医院集中供方式包括氧气钢瓶经汇流排、液氧贮槽流经汽化器、变压吸附制设备三种。本文从购置成本、运行成本、安全性、噪声、纯度等方面对三种方式进行分析,认为液氧供具有明显优越性。

  • 标签: 医院中心供氧系统 氧气钢瓶 液氧 制氧机
  • 简介:亚硫酸还原厌氧菌于环境中分布很大,存在于人和动物粪便,废水和土壤中,它对化学和物理因素作用的抗性较植物类细菌大,因而孢子在水中存活时间长,因此它们可间接或间歇性指示出水的污染,根据美国《水和废水标准检验法》19版提出的标准。用滤膜法对饮用水水源中的亚硫酸还原菌进行检测,确定了饮用水中亚硫酸还原菌的检测方法。此法简单、准确。

  • 标签: 饮用水 水源 硫酸盐还原菌 检测 滤膜法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熊去胆酸用于极低出生体质量儿(VLBBI)胃肠外营养(PN)相关性胆汁淤积(PNAC)防治时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5年12月在本院接受PN持续时间超过14d的VLBBI,符合本研究条件92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入院时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参考2006《中国新生儿营养支持临床应用指南》制定静脉营养应用方案,同时补充电解质、微量元素、脂溶性及水溶性维生素,PN的能量控制在70~80kCal/(kg·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PN开始2天给予原型谷胱甘肽和熊去胆酸治疗10天。两组患儿在入院后2d、7d、14d、21d时分别检测TBA、DBil、TBil、ALT和r-GGT等血生化指标;记录患儿基础疾病及住院期间合并症,黄疸及大便颜色;PNAC的发生率;PN时间及住院时间;观察有无皮疹、食欲不振、呕吐、心动过速等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在干预后,其PNAC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体质量增长速度和日摄乳量增加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在PN时间、住院时长低于对照组,差异性(P<0.05)。两组在出生后2d内各项生化指标水平无明显的差异性(P>0.05),但在出生7d、14d和21d时,两组的多项生化指标水平具有着明显的差异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熊去胆酸防治极低出生体质量儿PNAC安全有效。

  • 标签: 还原型谷胱甘肽 熊去氧胆酸 胃肠外营养 胆汁淤积 极低出生体质量儿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还原型谷胱甘肽的作用机制进行探讨,并探究目前临床上还原型谷胱甘肽的实际应用。方法通过查阅大量病历资料和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了解有关还原型谷胱甘肽的各项信息。结果还原型谷胱甘肽在激活多种酶、加快蛋白质等代谢速度和肝病、肾病综合征等方面的治疗具有明显的辅助作用。结论当前在临床上还原型谷胱甘肽已经基本得到广泛使用,并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成效,值得得到进一步的推广和使用。

  • 标签: 还原型谷胱甘肽 作用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还原型谷胱甘肽的作用机制,为医学临床应用提供合理的理论依据。方法全库检索《医学期刊全文数据库》,输入本次研究主题“还原性谷胱甘肽”,查询医学文献资料,分析还原型谷胱甘肽的作用机制,总结其临床应用效果。结果还原型谷胱甘肽在解毒、保护肝细胞膜以及清除自由基、抗氧化等方面具有很好的作用,被广泛的应用于临床应用中,对多种原因引发的疾病具有非常好的疗效,如糖尿病、肾病、肝损害、肿瘤患者辅助治疗以及帕金森病等。结论逐渐将还原型谷胱甘肽作用机制深入,并有效应用于临床机制中,具有很广阔的应用前景。

  • 标签: 还原型谷胱甘肽 作用机制 临床应用 进展情况
  • 简介:细胞内PKC的氧化还原调控能够通过直接氧化、磷酸化以及脂质氧化等多种方式来实现,它们也能够对细胞内氧化还原状态产生相应的影响,胞外氧化还原刺激就完成了对细胞内氧化还原状态的影响

  • 标签: 氧化还原 状态细胞信号 细胞信号传导
  • 简介:还原型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是由谷氨酸、半胱氨酸及甘氨酸组成的一种三肽,参与体内三羧酸循环及糖代谢.使人体获得高能量。GSH能激活多种酶。如巯基(-SH)酶一辅酶等,从而促进糖类、脂肪及蛋白质代谢.并能影响细胞的代谢过程.是一种细胞内重要的调节代谢物质。GSH的活性成分为还原型谷胱甘肽.能参与体内氧化还原过程,能和过氧化物及自由基本结合.以对抗氧化剂对巯基的破坏,保护细胞膜中含巯基的蛋白质和含巯基酶不被破坏。同时还可对抗自由基对重要脏器的损害。

  • 标签: 还原型谷胱甘肽 临床应用 蛋白质代谢 自由基对 三羧酸循环 巯基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