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细胞分离在制备基薄片中对提高制片质量的作用。方法妇科门诊及体检送检细胞学标本500例,在实验前将每例标本平分为2份,分500Ⅰ、500Ⅱ两组进行观察,500Ⅰ采用细胞分离沉降法制片500张,500Ⅱ采用离心沉降法(不用细胞分离)制片500张,从细胞量、细胞染色、细胞形态、病变细胞等几个方面进行对比观察。结果两组细胞量符合要求分别为494例(98.8%)、465例(93.0%),两组差异显著(P<0.05)。细胞染色符合要求分别为492例(98.4%)、436例(87.2%),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细胞形态保存完好分别为492例(98.4%)、495例(99.0%),两组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采用细胞分离沉降法制片检出病变细胞13例,采用离心沉降法(不用细胞分离)检出病变细胞12例。结论采用细胞分离沉降法和采用离心沉降法(不用细胞分离)所制基薄片对比观察显示两者所制基薄片细胞形态无显著性差异,两者所制基薄片细胞量、细胞染色方面有一定差异,病变细胞检出率方面稍有差异需继续探讨。在制备基薄片中使用细胞分离可提高一定制片质量。

  • 标签: 液基薄层制片 细胞分离液 质量
  • 简介:目的:探讨一种提取分离莲心碱的有效方法,以求简便、高效、快速地提取分离莲心碱.方法:用酸渗漉法,配合离子交换树脂,将莲心碱有效分离.结果:用酸渗漉法提取分离莲心碱,简化了工艺,节约了时间,总收率为6‰,与其它方法类似.结论:酸渗漉法提取分离莲心碱,是有效可行的.

  • 标签: 莲心碱 渗漉法 提取 分离
  • 简介:目的探讨膜分离技术在中药水提分离、提纯中的应用。方法以蝙蝠蛾被毛孢菌丝体水提为对象,考察陶瓷膜的适配性与工艺参数,并与传统的水提醇沉技术对比。结果膜分离技术的最佳膜孔径为0.2μm,小试试验(日处理量30L)需配置膜面积0.3m^2,中试试验(日处理量200L)需配置膜面积2.0m^2;中药与药液比为1:15,工作压力为0.2MPa,温度为80℃。经成品综合考察,膜分离技术优于醇沉技术。结论膜分离技术优于醇沉技术,有可能在大生产中取代醇沉技术。

  • 标签: 膜分离技术 陶瓷膜微滤 适配性 工艺参数 醇沉技术
  • 简介:本文较详细地综述了近五年来膜法分离金属离子的研究现状,包括支撑膜,整体液膜和乳状膜。介绍膜法在分析化学中的新应用,为分析测试微量元素提供了良好的预处理手段,引用文献53篇。

  • 标签: 金属离子 液膜法 分离 乳状液膜 分析化学 微量元素
  • 简介:摘要目的考察不同温度对色谱分析性能的影响,从而寻找一种有效又简便的改善色谱分析性能方法。方法以某中药注射剂含量测定时在不同温度下的分离性能为例,根据测定数值考察温度与分离性能的变化关系。结果该中药注射剂出峰时间随温度升高分离速度加快,同时理论塔板数也随之增大,但随着温度的升高,某一成分的分离度降低,因此,选择温度还需综合考虑各项因素。

  • 标签: 高效液相色谱仪 温度 分析性能 分离度 理论塔板数
  • 简介:1病例报告患者男,34岁。因左下肢软组织感染于1999年7月入院,体温38~39℃,末梢血白细胞23.7×10~9/L,中性0.819,淋巴0.18。入院后行左膝关节切开引流术,术后诊断为左膝关节化脓性关节炎。关节培养出放射土壤杆菌。临床最初用0.9%氯化钠注射500ml和硫酸庆大霉素注射16万U静脉点滴;两周后改用硫酸庆大霉素注射16万U冲洗患处1/4h。创面肉芽逐渐生长新鲜。1个月后自动出院。2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将关节分别进行普通营养肉汤和高渗肉汤增菌培养。35℃培养24h后普通营养

  • 标签: 中分离出 关节液 分离出放射
  • 简介:刘完素“玄府说”理论胎息于《内经》,与其“火热论”和“郁结”理论相互羽翼。玄府致病具有广泛性,变化多端。治法重在开通道路,以得通利,使血随气运、气血宣行。提出辛味药可开发玄府郁结,对辨治多种疑难杂病有启迪。

  • 标签: 玄府气液学说 刘完素 理论研究
  • 简介:目的:建立太阳神猴头菇口服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调节乙醇浓度的分步沉淀法,实现太阳神猴头菇口服中猴头菇多糖与蔗糖等小分子物质的分离,并以蒽酮-硫酸显色法测定其含量.结果:该方法能完全提取多糖并对其准确测定.结论:本法操作简便,结果稳定,重现性好,可作为质量控制方法.

  • 标签: 猴头菇 多糖 有效成分分离 含量测定 分步沉淀法 蒽酮-硫酸显色法
  • 简介:目的研究利用中心负压持续吸引,制作真空瓶,应用于胸膜腔穿刺抽)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我们将病人随机分成两组改良胸膜腔穿刺术161例与与传统胸膜腔穿刺术153例在效果、成功率、并发症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改良胸膜腔穿刺技术便于操作,明显提高了穿刺的成功率,减少了胸穿并发症。结论利用中心负压持续吸引,制作真空瓶,应用于胸膜腔穿刺术,临床疗效明显优于传统胸膜腔穿刺术,是一种适宜在临床推广的好方法。

  • 标签: 胸腔穿刺术 胸腔积液 气胸 中心负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快速高效相色谱分离技术在中药分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组选取快速高效相色谱分离技术(UPLC)分析仙灵脾、冬虫草,而对照组则选取高效相色谱分离技术(HPLC)分析仙灵脾、冬虫草,对两组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研究组两种药材分离速度及峰容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分离时间、LOQ(定量限)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中药分析中选择快速高效相色谱分离技术方案具有更显著的检测效果,分析时间明显缩短,灵敏度提高,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 标签: 快速,高效液相色谱,分离技术,中药分析
  • 简介:摘要采用膜分离技术对溪黄草提取进行预浓缩,膜浓缩的透过通量受料浓度、料温度、操作压力等因素的影响,降低料浓度、提高温度、提高压力可以提高透过通量。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较优选的条件为,选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DK系列纳滤膜组件,溪黄草提取的固含量通常在0.6%~1.5%之间,在膜浓缩过程中控制料温度不超过40℃、操作压力不要超过2.5MPa、浓缩倍数以不超过5倍为宜。溪黄草提取采用膜浓缩与传统加热蒸发的浓缩方法相比,在节约能耗、降低成本、提高收率、提高生产效率等方面均有明显优势。

  • 标签: 溪黄草提取液 膜分离 浓缩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医药行业不断发展,制药行业也受到人们高度重视。为保证药品加工生产的质量,必须保证各类原料药的质量,避免因原料药质量不达标而出现产品质量问题,强化原料药在各类药品加工制造中的作用。在进行原料药检验时,会在其中应用相方法和相方法,这就应保证这两种方法在原料药检验中的准确性,使得原料药检验水平得到提升。

  • 标签: 原料药 检验 气相 液相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交换在硅油取出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驻马店市第一人民医院2018年3月至2019年12月行硅油取出术的67例(67眼)的临床资料。患者分为两组:A组33例(33眼),接受单纯的硅油取出术;B组34例(34眼),接受硅油取出术,并行两次交换。术后随访3个月。结果术后1个月,B组高眼压发生率低于A组(χ2=5.584,P=0.018)。术后3个月,A组高眼压者10例(30.30%),B组高眼压者2例(5.8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93,P=0.009)。B组有1例(2.94%)玻璃体腔内硅油残留少于A组的8例(24.24%),χ2=4.831,P=0.028。术后3个月,两组白内障、复发性视网膜脱离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129,0.000;P=0.720,1.000)。两组均未发生脉络膜脱离、玻璃体积血等其他并发症。结论硅油取出术联合交换可减少玻璃体腔内硅油滴残留及高眼压的发生率,且手术并发症并无明显增加。

  • 标签: 玻璃体视网膜手术 气液交换 硅油,残留 硅油,乳化 高眼压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医药行业不断发展,制药行业也受到人们高度重视。为保证药品加工生产的质量,必须保证各类原料药的质量,避免因原料药质量不达标而出现产品质量问题,强化原料药在各类药品加工制造中的作用。在进行原料药检验时,会在其中应用相方法和相方法,这就应保证这两种方法在原料药检验中的准确性,使得原料药检验水平得到提升。

  • 标签: 原料药 检验 气相 液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荚膜梭菌与食物中毒之间的联系。方法采集腹泻病人的粪便样品,进行生化鉴定和细菌分离培养,设计针对cpa、cpb、etx、iA、cpe及cpb2序列的6对特异引物,并采用多重PCR方法,对产荚膜梭菌进行基因分型。结果50份样品中,分离出10株产荚膜梭菌,且均为A型,其中5株扩增cpb2基因。结论产荚膜梭菌是导致人类发生腹泻的主要病原菌,而重要的致病因子可能是其β2毒素。

  • 标签: 致人腹泻 产气荚膜梭菌 多重PCR 基因分型
  • 简介:摘要痰塔特姆菌是比较少见的条件致病菌,作者从高血压Ⅲ级伴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患者痰中培养分离出痰塔特姆菌,根据药敏结果予以抗感染治疗,患者痰病原菌培养转阴,病情好转出院。

  • 标签: 塔特姆菌 痰液 感染
  • 简介:摘要:反相相色谱这种色谱分离模式,以疏水作用为检测基础,重复性高,因高分辨率及回收率在多肽分离纯化及制备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主要就反相相色谱分离原理及其在多肽分离纯化、肽图分析等领域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 标签: 反相液相色谱 多肽 分离纯化 制备
  • 作者: 顾缨缨 梅勇 苏婉婷 韩军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9-21
  • 出处:《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2021年第08期
  • 机构:430065 武汉科技大学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 430065 武汉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430065 武汉科技大学职业危害识别与控制湖北省重点实验室,430065 武汉科技大学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 430065 武汉科技大学职业危害识别与控制湖北省重点实验室,430065 武汉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乙二醇单甲醚的代谢产物尿中甲氧基乙酸的柱前衍生-微萃取-相色谱测定法。方法向尿样中加入磷酸盐缓冲、叔丁氧基乙酸(内标物)、五氟苄基溴(衍生剂),随后置于90 ℃水浴锅中衍生40 min,冷却后过滤,二氯甲烷萃取,振荡离心后吸取下层有机相注入相色谱仪,DB-5毛细管色谱柱分离,ECD检测器检测。结果尿中甲氧基乙酸浓度在0.6~60.0 mg/L时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0.999,平均回收率为76.6%~110.7%,日间精密度为8.00%~8.82%,检出限为0.13 mg/L。结论该方法灵敏度高,有机试剂用量少,适用于职业接触乙二醇单甲醚人群尿中甲氧基乙酸的检测。

  • 标签: 气相色谱 甲氧基乙酸 液液萃取 柱前衍生-液液微萃取 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