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黄柏地榆煎液蒸发罨包治疗下肢慢性皮肤溃疡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下肢慢性皮肤溃疡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治疗组给予黄柏地榆煎液蒸发罨包,2~4h换药1次;对照组给予贝复济外用,1次/d,7d为1个疗程,观察4个疗程,比较治疗前后的疗效,记录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疮面总有效率为92.00%,高于对照组的68.00%的总有效率,恢复时间也短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黄柏地榆煎液蒸发罨包治疗皮肤溃疡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皮肤溃疡 黄柏地榆煎液 蒸发罨包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睑板腺功能障碍致蒸发过强性干眼症患者的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在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期间,选取我院收治的116例睑板腺功能障碍致蒸发过强性干眼症患者,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与护理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对患者随访3-6周,其中显效43例,有效60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为91.38%。结论在睑板腺功能障碍致蒸发过强性干眼症患者中采用细心周到且优质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显著提高护理效果,促进患者尽早康复,能够减轻患者的身心痛苦,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睑板腺功能障碍 蒸发过强性干眼症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固定剂量复合剂与板式组合药治疗初治涂阳肺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0月我院所收治的42例初治涂阳肺结核病患,将其分为对照组21例(采取板式组合药治疗)和观察21例(采取固定剂量复合剂治疗)两组,观察分析两组病患的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观察组病患的治疗总有效率为20(95.23%),对照组病患的治疗总有效率为16(76.19%),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小、痰结核菌阴转率较高,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固定剂量复合剂用于治疗初治涂阳肺结核具有良好的效果,能够显著的帮助病患改善症状,利于病患的身体快速恢复,从而提升病患的治疗总有效率及生活质量。

  • 标签: 初治涂阳肺结核 治疗效果 固定剂量复合剂
  • 简介:摘要目的尝试确定芪归通络颗粒中黄芪甲苷含量的新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蒸发光散射检测器(HPLC-ELSD),实验用柱为阿波罗ApploC18,4.6×250mm,5um;流动相为乙腈∶水(35∶65);流速为1.0ml/min;柱温为30℃;漂移管温度为98℃,载气流速为2.8L/min。结果黄芪甲苷的线性范围为59.92μg/ml~299.60μg/ml(r=0.9996,n=5),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6.37%,RSD=0.81%。结论本方法准确、精确、快速、重复性好,是控制芪归通络颗粒质量的较理想方法。

  • 标签: 芪归通络颗粒 HPLC-ELSD 黄芪甲苷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测定前列泰胶囊中盐酸水苏碱含量的方法。方法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法,采用VenusilHILIC(4.6mm×250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0.2%冰醋酸(95∶5),流速为1.0mL/min,柱温25℃;漂移管温度80℃,气体流速为2.5L/min,增益值为2。结果盐酸水苏碱在5.5850~27.9250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03%,RSD为1.63%(n=9)。结论实验方法准确灵敏,重复性好,能有效地控制产品质量。

  • 标签: 前列泰胶囊 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法 盐酸水苏碱
  • 简介:目的建立测定健儿宝颗粒中黄芪甲苷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器(HPLC-ELSD)法。方法色谱柱为InertsilODS-2柱(150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32∶68),柱温35℃,流速1.0mL/min;ELSD参数,载气流速2.5L/min,漂移管温度95℃。结果黄芪甲苷进样量在1.0048~12.0576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8),平均回收率为101.67%,RSD为1.49%(n=6)。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准确,可作为健儿宝颗粒的含量测定方法。

  • 标签: 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法 健儿宝颗粒 黄芪甲苷 含量测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板式抗结核药在结核病预防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将2014年10月~2015年10月在我院接受预防治疗的60例结核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并给予有效的分组,对照组30例,给予传统散装药治疗;干预组30例,给予板式抗结核药治疗,对这两组用药后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干预组患者用药后的不良反应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且干预组老年组的不良反应情况高于青年组,高于对照组的老年组与青年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板式抗结核药在结核病预防治疗过程中会出现不良反应,不仅会影响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而且会降低治疗效果,需加强用药监测,提升结核病临床疗效。

  • 标签: 板式抗结核药 结核病 不良反应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