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Fogarty导管取栓联合腔内治疗的杂交手术治疗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3月本科杂交手术或单纯Fogarty导管取栓术治疗的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病例,分析比较两种手术治疗即时通畅率、12个月通畅率、保肢率、并发症及死亡发生情况。结果选取68例RutherfordⅡ级患者,其中杂交治疗组32例,导管取栓组36例。杂交组及取栓组即时通畅率为93.8%vs80.6%;12个月通畅率为90.6%vs69.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保肢率为93.8%vs72.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血管损伤、严重出血事件及严重再灌注损伤发生率分别为3.1%vs8.3%、0vs0、21.9%vs16.7%,死亡率3.1%vs5.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的患者,杂交手术治疗相对单纯Fogarty导管取栓可提高早中期通畅率及保肢率,而血管损伤、严重出血事件及严重再灌注损伤发生率无明显差异。

  • 标签: FOGARTY导管 腔内治疗 急性下肢动脉栓塞
  • 简介:目的总结应用杂交技术修补腹壁切口疝的有效性、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对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2011年1月至2016年1月,应用杂交技术修补腹壁切口疝5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时间40~160(92±30)min,缺损最大径为2~25(8±6)cm,补片大小为150~600(273±108)cm2。术后住院时间为6~15(9.3±2.1)d,切口浅表感染3例(5.8%),浆液肿2例(3.4%),术后早期腹壁疼痛8例(13.7%)。无肠道损伤、肠梗阻、伤口出血、补片感染和补片膨出等并发症,术后随访3—53个月,无复发病例。结论应用杂交技术修补腹壁切口疝安全可靠、疗效确切、术后恢复快,尤其适用于复杂、巨大腹壁切口疝。

  • 标签: 疝修补术 杂交技术
  • 简介:摘要对38例复杂型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实施杂交手术治疗,结果38例患者均成功接受动脉转流并腔内血管覆膜支架植入,术后复查大动脉CTA均无支架内漏及人造血管堵塞等情况发生,切口愈合良好。随访至今均存活。提示对此类患者,做好充分的病情评估,手术方式的选择,术前做好生命体征的观察、疼痛的监测和控制,术后还需做好神经系统、呼吸系统监护,细致的病情观察,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发症,保证患者安全。

  • 标签: 主动脉夹层 杂交手术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总结探讨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AD)杂交手术后的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StanfordA型AD患者杂交手术的临床资料和术后护理。20例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和术后护理痊愈出院。科学严谨的护理措施对提高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杂交手术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术后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主动脉夹层 杂交手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杂交手术治疗累及弓部的主动脉夹层的手术方式及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累及弓部的主动脉夹层患者20例作为本次观察对象,收治时间为2014年6月至2015年10月,针对20例累及弓部的主动脉夹层患者实施杂交手术进行治疗,观察手术治疗的效果、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20例累及弓部的主动脉夹层患者经杂交手术进行治疗后临床效果的总有效率为90.00%,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治疗前后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之间的差异显著(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累及弓部的主动脉夹层患者实施杂交手术的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减轻患者的不适及痛苦,安全性较高,无显著并发症出现,值得临床观察并推广。

  • 标签: 杂交手术 累及弓部 主动脉夹层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结核分枝杆菌利福平耐药相关基因rpoB突变以PCR-反向点杂交法检测的效果。方法设计结核分歧杆菌rpoB基因引物,采用PCR-反向点杂交法对40例结核杆菌临床菌株耐药性进行检测,对照由DNA测序法检测的标准结核分歧杆菌(H37Rv)rpoB基因,确定rpoB基因的变异情况,对PCR-反向点杂交法的灵敏度和准确性作出评价。结果40株临床菌株中有11株利福平敏感株的基因序列与对照的H37Rv相同,剩下的29株耐药株中检测到变异基因27株,其特异性为100%,阳性率为93.1%。结论rpoB基因本身高度保守,但由于rpoB基因突变导致结核分枝杆菌对利福平耐药。本研究使用PCR-反向点杂交法针对rpoB基因高突变区设计引物,此方法快速、简便、准确,能有效监测临床标本中结核分枝杆菌,对临床早期诊治结核病有极大帮助。

  • 标签: PCR-反向点杂交法 rpoB 基因 利福平 结核分歧杆菌
  • 简介:目的研究荧光原位杂交技术与无创DNA检测在快速诊断胎儿染色体数目异常的价值。方法使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应用特异性探针对包含5例无创DNA确诊异常病例的372例胎儿羊水细胞进行荧光原位杂交。结果荧光原位杂交共检出染色体数目异常20例,异常率为5.4%,包括唐氏患儿14例,占全部异常数的70%,18-三体综合征3例,45,X2例,XXY1例,其中无创DNA送检的5例异常病例中有4例均为唐氏患儿,比例为80%,荧光原位杂交检测结果与羊水细胞核型分析结果相比较,在染色体数目异常方面两者符合率为95.2%(20/21)。结论FISH技术用于快速诊断羊水细胞13、18、21、X,Y染色体数目时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但不能作为单独的方法检测染色体异常,而无创DNA检验可作为产前筛查新技术向特定孕妇推广。

  • 标签: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 无创DNA检测 产前诊断 染色体异常
  • 简介:目的总结并分析初发血尿的病因,同时比较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与尿脱落细胞学检查技术在诊断尿路上皮癌(UC)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从而进一步评估FISH用于筛查尿路上皮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00例入院诊断为“血尿待查”患者的最终出院诊断结果,同时记录其中每例患者的检查诊治经过。计算比较FISH与尿脱落细胞学检查的敏感性与特异性。结果500例初次诊断血尿待查患者中最终诊断为尿路上皮癌130例、泌尿系结石30例、泌尿系感染135例、前列腺癌12例、前列腺增生(BPH)相关出血66例、乳糜血尿23例、特发性血尿60例、其他44例。有218例诊疗过程中同时采用了FISH检测和尿脱落细胞学检查;FISH敏感性明显优于脱落细胞学(75.4%vs.33.9%,P〈0.001),两者特异性无明显差异(96%vs.99%,P=0.837)。对于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TUC)的诊断,FISH和尿脱落细胞学检查敏感性分别为80.4%和34.8%(P〈0.001)。结论血尿待查病因复杂多样,需要临床医生扎实的基础和临床理论知识及正确的临床思维能力。FISH对于尿路上皮癌尤其是上尿路尿路上皮癌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血尿 病因分析 荧光原位杂交 尿脱落细胞检查 尿路上皮癌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杂交式单操作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70例非小细胞癌症病人,设置35例观察组,设置35例为对照组。观察组使用杂交式单操作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对照组则是使用单纯小切口进行手术,检验观察组与对照组病人的手术成效。结果70例病人全部康复,无论是从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引流量还是术后的康复时间,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要好过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这种方法对于肺癌病人的恢复有着良好的效果,具有康复快、出血少的特点,有着医学意义。

  • 标签: 胸腔镜,肺肿瘤,肺叶切除术
  • 简介:目的评价MRI联合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insituhybridzation,FISH)和FISH、膀胱镜检查在尿路上皮癌术后复发监测中的应用,为完善尿路上皮癌术后复发监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60例临床诊断的高危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术后第3、6、9、12和18个月随访均行FISH、FISH联合MRI检查及膀胱镜加活组织检查。结果60例入围患者的监测,单纯采用FISH检查,阳性33例,疑似肿瘤复发占55.0%;MRI加FISH检查,阳性累计36例,疑似肿瘤复发占60.0%。所有疑似病例均采用膀胱镜加活组织检查,最终确认肿瘤复发患者35例,占全部患者的58.3%,其中单纯采用FISH检查发现肿瘤复发27例,占肿瘤复发患者的77.1%;而采用MRI联合FISH检查发现肿瘤复发累计达32例,占肿瘤复发患者的91.4%。结论MRI联合FISH对膀胱肿瘤检测的阳性率高于单用FISH检测,MRI联合FISH可能成为一种新的早期诊断和监测膀胱癌术后复发的有效方法

  • 标签: 尿路上皮癌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 复发 磁共振成像
  • 简介:目的探讨第三代杂交捕获技术定量分型(daltonbiohybridcapture3,DH3)检测高危型人乳状瘤病毒(humanpapilomavirus,HPV)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DH3和第二代杂交捕获技术(HC2)检测264例宫颈癌筛查女性宫颈脱落细胞的HPV,同时行TCT检查,TCT结果异常者(≥意义不明确的非典型鳞状细胞)行阴道镜下宫颈活检。比较两种方法检测HPV结果的一致性及检出宫颈病变情况。结果264例女性中,HC2法检出HPV阳性者32例(12.12%)。DH3法检出HPV阳性者39例(14.77%),其中HPV16/18阳性患者14例(35.90%)。264例女性中,DH3和HC2检出HPV结果的符合率为94.32%(249/264);15例结果不一致,其中8例的检测值在临界值,排除此8例后再次统计分析,符合率为97.27%(249/256)。264例中TCT异常者10例,阴道镜下宫颈活检LSIL1例、HSIL2例、宫颈癌1例。DH3HPV16/18阳性女性TCT异常及宫颈病变检出率(71.43%,10/14;21.42%,3/14)显著高于HC2HPV阳性检出率(31.25%,10/32;9.38%,3/32)(P〈0.05)。结论DH3与HC2检测高危型HPV符合率高,DH3HPV16/18阳性宫颈病变检出率高,DH3技术可作为临床上宫颈癌初筛的有效手段。

  • 标签: 人乳头瘤病毒 子宫颈癌 筛查 第三代杂交捕获技术定量分型 第二代杂交捕获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性根尖周炎的诊断方法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5年7月之间收治的31例急性根尖周炎患者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患者共31例53颗患牙,25例42颗患牙治愈成功,4例8颗患牙好转,2例3颗患牙无效。治疗有效率为94.33%。结论加强对患者炎症的控制,尽早治疗,防止病变发生。

  • 标签: 急性根尖周炎 浆液期 化脓期
  • 简介:验光的目的在于获得清晰的视力,舒适的阅读跟持久的用眼。双眼平衡检查是指在验光时分别测得单眼MPMVA是否支持双眼同时的视觉活动加以检验和调整,最终达到使屈光不正者获得双眼屈光平衡及调节平衡,使屈光不正者真正获得清晰、舒适和持久的视力。双眼平衡的方法包括,棱镜分离法,交替遮盖法,偏振分离法,以及偏振红绿法等。

  • 标签: 棱镜分离法 交替遮盖法 偏振分离法 偏振红绿法 双眼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