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对临床小儿睾丸内窦瘤具体进行诊断时,使用超声诊断方法的情况进行归纳总结,了解其相关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等方面的就具体情况。方法 在本院所有所收治小儿睾丸内窦瘤的患者群体中,抽取24例患儿开展回顾性分析研究,对其超声检查结果和临床随访等方面情况进行收集和汇总,评价此类诊断方法的临床应用特征等情况。结果 分析后发现,患儿肿块大小为(3.22±1.05)cm,超声下可见其形状为类圆形,并且边界清晰不存在包膜的现象,有14例患儿超声下病灶可见均匀回声,和周围残留的正常睾丸组织的内部回声十分类似,而10例患儿在诊断的过程中发现,其睾丸内可见单发、散在多发的大小不等无回声暗区,局部不存在包膜,透声性良好。肿瘤内部、周围可见丰富血流信号,3例患儿伴有淋巴结肿大,1例伴有腹膜、肝转移。其他特征和随访方面,伴有明显的血清AFP提高,接受睾丸根治性切除之后,则血清AFP明显下降。结论 对于小儿睾丸内窦瘤患儿开展检查诊断的过程中,超声方法的临床应用具备一定自身优势,能够观察到病变组织和正常生理组织的明显不同之处,有助于配合其他的检查方法进一步辅助进行临床诊断。

  • 标签: 超声诊断 小儿睾丸内胚窦瘤 临床应用 诊断效果 特征 分析
  • 简介:由于电视教材的真实性、直观性和可重复性,受到形态学教学的青睐。我们自己制作了名为“组织学系列电视教材”的电视教学片,并将其作为教学媒体引入组的实习教学,通过三年的教学实践,我们观察到使用本电视教材提高了教学质量,优化了组教学。具体做法是:首先通过显微摄像录制为素材带,然后由电教中心进行编辑,制作了名为《组织学系列电视教材,实习教材》的电视片。约380分钟,共17集,每集约20~25分钟。上课开始15分钟内先播放实习内容与示教,课时结束前播放小结与检测。由于我们用于制作电视教材的切片标本与学生观察的标本完全相同,真实而直观地反映了学生观察的镜下所见,利于学生在镜下寻找和判断,提高了学生独立观察切片的能力。电视教材上的示教,减轻了教员的重复工作量。与其它电视教材相比具有以下优点:①增加了超微结构部分;②增加了小结部分;③增加了检测部分;①利用电视技术的负效果加了立体感。本电视教材在我校三个年级和其它学校应用以来,受到学员好评,问卷调查显示:73.3%的学员认为电视教材能最真实地反映镜下结构383.3%的学员认为电视教材对指导他们看片的帮助最大;65.5%的学员认为如实习时教员完全不讲解,他们最依赖的教学媒体是电视教材。

  • 标签: 组织胚胎学 实习课 教学方法 电视教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骶尾部内窦瘤的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2007年收治的12例骶尾部内窦瘤患儿,该组病例术前B超CT或MRI检查发现骶尾部肿瘤,术前检测血清甲胎蛋白升高9例(所有病例AFP均升高),采用手术切除全部或大部分肿瘤,术前及术后采用BEP方案化疗。结果随访6年,生存9例,死亡3例,复发5例。结论以顺铂为基础的联合化疗可改善内窦瘤的疗效,AFP检测及B超联合应用对小儿内窦瘤诊断及复发监测有重要意义,选择恰当的手术方式并辅以联合化疗可提高患儿长期生存率。

  • 标签: 内胚窦瘤 骶尾部肿瘤 化疗
  • 简介:随着成人教育事业的不断开展,越来越多的只受过中等教育或高中毕业后就从事医务工作的人员再走进医药院校进行提高。如何针对他们的具体情况搞好教学,是一个值得摸索和重视的问题。与本科生比,这一群体普遍具有年龄偏大、基础参差不齐和记忆力差的特点。但由于他们都有一定的工作经历,以实际工作和提高的需要出发再来学习,因此他们格外珍惜学习机会,勤奋好学,且他们的理解力较强。据此,我们在教学中除了讲清基本概念和重点问题外,还格外注意指导他们的学习方法,教会他们如何记忆。如:1.归类记忆法:将具有共性和规律的结构归为一类,可达以点代面、举一反三的效果。如所有分泌蛋白质的细胞、分泌类固醇激素的细胞、具有吞噬消化功能的细胞等。2.对比记忆法: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如微绒毛和纤毛、胶原纤维、肌纤维和神经纤维,通过比较它们的相同和不同点,使概念清晰、印象深刻。3.推理记忆法:根据一些细胞或组织的功能,分析推断其结构特点。如浆细胞的功能是分泌抗体,因此它肯定具有丰富的粗面内质网和发达的高尔基复合体,H.E染色时,其胞质就嗜碱性呈紫兰色。这样避免了死记硬背,使死板的形态课变活了,容易记住。4.排除记法;在实验课中适当运用排除法辨认一些不易分清的结构?

  • 标签: 成人教育 组织胚胎学 教学方法
  • 简介:上海家化旗下的启初品牌,专为中国0至3岁婴幼儿肌肤定制,专注研发自然之初的奥秘,发现初生植物浓缩了生命启初的精华,蕴含高出成熟植物数倍的惊人营养。今年,启初更是隆重推出了全新牛奶谷系列。

  • 标签: 上海家化 加益 玉米胚 初更 不饱和脂肪酸 冷榨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鲜移植与冻移植在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高危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间我院收入进行体外受精的OHSS高危患者143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进行鲜移植的患者共计69例为鲜移植组,进行冻移植的共计74例患者为冻移植组,对比两组患者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临床妊娠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中、重度OHSS患者的临床体外受精中选用鲜移植与冻移植,妊娠率不存在显著差异性,两者妊娠率基本一致,在鲜移植过程中如患者存在OHSS高风险,可选用冻移植其安全性较高,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 鲜胚移植 冻胚移植
  • 简介:摘要教学过程不再是机械性的教与学,在知识传授的过程中注重教学情感的交流,会让教学活动充满人性化。本文旨在探讨教学情感在组教学中的应用,建立友好、愉快、轻松和和谐的人际心理气氛,有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提高教学效果。

  • 标签: 组织学与胚胎学 教学 情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卵巢恶性中叶混合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对2例原发于卵巢恶性中叶混合瘤进行回顾性研究,包括临床病理观察和免疫组化检测。结果2例均为卵巢占位性病变,肿瘤组织由恶性的上皮和间叶成分共同构成。肿瘤细胞中,上皮成分均表达AE1/AE3和EMA。而VimentinDesminS-100均为阴性。梭形细胞区域均弥漫表达Vimentin,EMA、Desmin和S-100均为阴性。结论卵巢恶性中叶混合瘤发生于卵巢较为少见,病程进展快,预后差、生存时间短,诊断及鉴别诊断需要结合病理形态及免疫组化标记。

  • 标签: 恶性中胚叶混合瘤 卵巢 病理
  • 简介:目的:从柴胡种角度探讨不同种质柴胡萌发问的差异情况。方法:利用OLYMPUS体式显微镜观察3种柴胡(ZC、SX和GS种质)种子形态发育过程。结果:3种种质柴胡种子均经历球形、心形、鱼雷形及成熟阶段,进而完成柴胡种子休眠状态。由收获时柴胡种子的大小、率及所处时期3个指标来看,ZC种子休眠较浅,GS次之,而SX种子具有较深的休眠。结论:GS、SX、ZC柴胡与三岛柴胡一样,种子均具有形态后熟特性,只在发芽时间长短上存在差异。

  • 标签: 柴胡 种胚 种质 休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小儿腹部内窦瘤的CT诊断。方法筛选出本院的32例腹部内窦瘤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儿均行CT检查,对比手术病理检查结果统计CT检查的诊断符合率,并分析本病的CT表现。结果①诊断符合率本研究组的32例腹部内窦瘤患儿,经CT检查检出29例,诊断符合率为90.6%;②病变部位处于性腺组织内3例(10.3%),其中包括卵巢2例,隐睾1例;处于性腺组织外26例(89.7%),其中包括骶尾部前方15例,盆腔性腺外7例,阴道4例;对比性腺组织内与性腺组织外的发病率,差异显著(P<0.05);③病灶形态患儿的病灶形态呈圆形或椭圆形13例,构成比为44.8%;不规则形16例,构成比是55.2%;④病灶大小病变组织大小为1~10.2cm,平均(6.3±1.7)cm,其中<5cm有4例,都为阴道内窦瘤,≥5cm有15例。⑤CT表现病灶以实性居多(86.2%),囊实性占比13.8%,都没发现钙化,平扫密度较不均匀,存在不规则更低密度区,增强扫描可见多发迂曲增粗小血管影,部分血管出现“蜂窝状”强化,病灶邻近区域发现小片状或小结节状强化影,延迟扫查扩大强化区域,密度变高,周边强化,增强前后比较,病灶强化幅度增加约75~125HU。结论CT诊断小儿腹部内窦瘤的符合率较高,患儿的CT表现较存在一定的独特性,可为临床确诊提供非常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 标签: 小儿 腹部内胚窦瘤 CT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玉米谷胱甘肽的提取及抗氧化应用的研究。方法通过对还原型谷胱甘肽进行论述,玉米中提取技术的研究,得出其药理及其他作用。结果超临界流体萃取法是提取玉米中谷胱甘肽最合适的一种方法。结论临床上,已将GSH用于肝炎的辅助治疗,有机物及重金属的解毒,癌症辐射和化疗的保护,白内障HIV的抑制,抗氧化作用,细胞膜的保护,改善性功能等。

  • 标签: 玉米胚 谷胱甘肽 提取 抗氧化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