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1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腰推拿法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8例腰椎滑脱症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基础治疗,观察组采用腰推拿法治疗,两组治疗均以2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2.1%,两组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腰推拿法治疗腰椎滑脱症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拱腰推拿法 腰椎滑脱症 疗效
  • 简介:摘要为了研究大跨度异形钢网架整体吊装施工技术。笔者基于多年工作经验在理论结合实际的框架下展开相应技术探讨。为同行提供建设性意见。

  • 标签:
  • 简介:摘要拱桥拱肋拼装过程中,扣索索力和预抬量是大跨度拱桥施工中的难点和核心问题。本文总结了主要的扣索索力计算方法,分别讨论了各种索力计算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性,结合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归纳出较为合理的索力计算方法。

  • 标签: 拱桥 扣索索力 计算方法
  • 简介:<正>1983年,全镇通过县级考核达到消灭血吸虫病的标准而转为监测巩固阶段。1990~1994年,选择该镇的白莲、双东、前楼三村为监测试点,观察螺情和病情变化情况。。试点区总人口为4052人,历史有螺面积653342m~2。钉螺阳性率1.8%~2.2%,历史病人1414例;居民感染率35.4%~70%。

  • 标签: 血吸虫病 监测 阳性率 巩固阶段 感染率 消灭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Ⅲ期、Ⅳ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Retinopathy,DR)患者视网膜动脉、静脉及黄斑环结构的改变,探讨其对于理解视网膜病变严重程度的意义。方法回顾分析80例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undusfluoresceinangiography,FFA)检查、眼底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coherencetomography,OCT)等临床资料,观察分析黄斑中心凹毛细血管拱环破坏程度。按DR严重程度及是否伴随高血压进行分组,利用海德堡激光扫描眼底荧光造影系统测量软件对视网膜血管和黄斑环直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组病例中,对于DR黄斑环结构研究发现,黄斑环结构破坏主要表现为黄斑环直径缩小、黄斑环直径扩大、黄斑环结构完全破坏。环直径为0.43±0.048mm,视网膜颞上A/V为0.59±0.12,颞下A/V为0.61±0.11。在非高血压患者中,DR分期与黄斑环直径相关,与AV比无关;此外,DRⅢ期、Ⅳ期间黄斑厚度存在差异。破坏因素包括直径改变,毛细血管网内出现微血管球瘤,部分出现侧支循环建立,环外毛细血管栓塞,大片无灌注区及出血斑等。结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黄斑环结构破坏具有多种形态,相关因素与血糖水平和病程相关。

  • 标签: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 黄斑拱环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V4c型ICL)植入术后高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省眼科医院2015年7月至2018年12月中度及高度近视行V4c型ICL植入术60例(118只眼)的临床资料。术眼屈光状态为等效球镜度(-11.26 ±3.87)D。观察术后高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及可能的影响因素,并对比由Orbscan、IOLMaster、Pentacam及UBM所测得的角膜直径及前房深度的一致性。结果眼前段OCT测量术后1 d、1、3、6及12个月高依次为:(0.635±0.201)mm、(0.608±0.194)mm、(0.581±0.195)mm、(0.597±0.171)mm及(0.495±0.158) mm。术后高与年龄呈负相关(r=-0.266,P=0.004),与角膜厚度呈负相关(r=-0.241,P=0.009),与前房深度、ICL直径、角膜直径及眼轴长度呈正相关(r=0.529、0.583、0.405及0.314,均P<0.05),与性别、术前眼的屈光状态、是否植入散光矫正型ICL、角膜曲率及是否伴随睫状体囊肿均无相关(P>0.05)。Orbscan Ⅱ及Pentacam术前测量角膜直径的一致性好,Orbscan Ⅱ、Pentacam及UBM术前测量前房深度可互相参考。结论V4c型ICL植入术矫正中度及高度近视效果良好,高是术后安全的重要因素,术前精确的生物测量及术后定期的随访观察是关键。

  • 标签: 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近视 调节,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ICL)后房方位与高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选择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在重庆爱尔麦格眼科医院因第一只眼将ICL置于水平位高高于750 μm而另一只眼将同长度ICL置于垂直位的双眼中高度近视患者32例。术前检查包括裂隙灯显微镜下测量角膜水平直径(WTW)及超声生物显微镜(UBM)测量前房深度(ACD)、睫状沟到沟(STS)水平直径、STS垂直直径以及晶状体厚度(LT)。术后随访大于6个月,采用UBM测量高。数据采用配对t检验、多元回归分析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ICL置于垂直位眼较对侧眼术后高小(280±205)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75,P<0.001),双眼STS水平-垂直直径差异为(0.42±0.21)mm。多元线性回归显示,双眼高差异与STS水平-垂直直径差异具有相关性(调整R2=0.545,F=10.30,P<0.001),与WTW、ACD和LT无明显相关性。以垂直位ICL高下降至理想范围(250~750 μm)为标准,对双眼STS水平-垂直直径差异绘制ROC曲线:曲线下面积(AUC)为0.917,95%CI 0.764~0.985,P<0.001,最佳临界值为0.3,灵敏度为83.33%,特异性为100%。以双眼高差异≥100、200、300 μm为标准,分别对双眼STS水平-垂直直径差异绘制ROC曲线:AUC≥100 μm为0.859,P≥100 μm=0.007,最佳临界值为0.30,灵敏度为76.92%,特异性为100%;AUC≥200 μm为0.778,P≥200 μm=0.008,最佳临界值为0.36,灵敏度为77.78%,特异性为71.43%;AUC≥300 μm为0.754,P≥300 μm=0.015,最佳临界值为0.36,灵敏度为85.71%,特异性为66.67%。结论:ICL置于水平位后高偏高者,如果STS水平-垂直直径差异>0.3 mm,ICL置于垂直位高有极高的可能性下降至理想范围。

  • 标签: 拱高 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超声生物显微镜 睫状沟到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1个月高的因素,建立并验证预测高公式。方法(1)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纳入2019年8月1日至12月30日于苏州大学附属理想眼科医院行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83例(83只眼)患者,年龄(27±5)岁。所有患者术前行完整术前检查,包括眼轴长度、前房深度、综合验光、眼压、角膜厚度、3种仪器的角膜水平直径、水平和垂直沟到沟直径、晶状体厚度、角膜屈光力及明暗瞳孔直径。通过收集患者资料进行相关性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步进法)确定高影响因素并建议预测公式。(2)横断面研究,纳入2020年3月1日至6月1日于苏州大学附属理想眼科医院行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65例(65只眼)患者,年龄(26±5)岁,通过分析患者实际高与预测高之间的组间相关系数并行Bland-Altman一致性检验,验证高预测公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结果(1)人工晶状体尺寸对术后1个月高影响最大(β=0.942,P<0.001),其次为水平沟到沟直径(β=-0.517,P<0.001)、晶状体厚度(β=-0.376,P<0.001)以及垂直沟到沟直径(β=-0.257,P=0.017)。其余因素影响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建立回归方程为术后1个月高(μm)=-1 369.05+657.12×人工晶状体尺寸-287.41×水平沟到沟直径-432.50×晶状体厚度-137.33×垂直沟到沟直径(拟合度R=0.813,R2=0.660,校正R2=0.643)。(2)预测高为(497.31±102.75)μm,实际高为(514.62±152.99)μm。96.92%(63/65)的患者处于理想高,3.08%(2/65)的患者高过高,未出现高过低病例。组间相关系数为0.581。Bland-Altman检验显示实际高较预测值平均高17.31 μm,差值的95%置信区间为-260.28~294.90 μm。结论人工晶状体尺寸、晶状体厚度、水平沟到沟直径与垂直沟到沟直径是影响及预测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1个月高的因素。预测公式具有良好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中华眼科杂志,2021,57:519-525)

  • 标签: 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眼前半段 预测 拱高 晶状体厚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CL)植入术后高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苏州大学附属理想眼科医院2019年6月至2019年10月行ICL植入术的近视者81例(81只眼)的临床资料。术后随访3个月,将眼屈光状态(等效球镜度)、眼轴长度、前房深度、白到白、沟到沟、人工晶状体直径以及人工晶状体直径与白到白和沟到沟的差值作为自变量进行线性回归分析(步进法)。结果ICL植入术后视力(logMAR)为-0.047±0.044,较术前1.531±0.254显著提高(t=55.110,P<0.05)。术后高与前房深度、ICL直径、3种方法测量白到白直径、垂直及水平沟到沟直径、ICL直径与白到白直径的差值、ICL直径与垂直沟到沟直径的差值、ICL直径与水平沟到沟直径的差值均呈显著相关性(r=0.306、0.533、0.414、0.410、0.418、0.308、0.334、0.262、0.332、0.475,均P<0.05)。线性回归结果显示,影响术后高的因素有前房深度、ICL直径和ICL直径与水平沟到沟直径的差值(Beta=0.203、0.321、0.317,P=0.039、0.002、0.002)。结论有晶状体眼ICL直径、ICL直径与水平沟到沟的差值以及前房深度三者是决定ICL植入术术后高的关键因素。

  • 标签: 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轴长度,眼 近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ICL)植入术后不同光照强度下高的变化情况。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纳入郑州爱尔眼科医院2020年6月至2020年9月ICL(V4c)植入术61例(117眼),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根据光照强度分为暗环境组(2 lux)、常规环境组(60 lux)和明环境组(600 lux),以海德堡OCT的眼前节模块测量瞳孔直径及高,并根据常规环境组的高分为低高组(≤250 μm)、中低高组(251~500 μm)、中高高组(501~750 μm)和高高组(>750 μm)。分别比较常规环境组与暗环境组、明环境组瞳孔直径和高的差异。结果各高组的暗环境下瞳孔直径均大于常规环境下者,明环境下瞳孔直径均小于常规环境下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光照强度下,各高组均未发生ICL接触晶状体的情况。低高组,暗环境下高大于常规环境下者(t=2.795,P=0.019),明环境下高小于常规环境下者(t=2.516,P=0.031);中低高组、中高高组及高高组,暗环境下高与常规环境下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924,1.772,0.821;P=0.062,0.082,0.425),明环境下高均小于常规环境下者(t=7.456,10.644,7.894;均P<0.001)。结论ICL植入术后高受光照强度的影响,但是其动态变化仍可保持在相对安全的范围之内。

  • 标签: 植入术,人工晶状体,有晶状体眼 ICL 拱高 强度,光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CL)植入术术后高的早期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1日至11月1日于苏州大学附属理想眼科医院ICL植入术83例(83眼)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于术后以Pentacam行高测量,并进行比较。结果术后2 h、1 d、1周及1个月高依次为(672.05±279.89) μm、(389.15±258.14) μm、(517.23±280.22) μm、(530.12±275.31) 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6.14,P<0.001)。术后2 h高偏低患者3例术后1个月高均偏低;术后1 d高偏高的患者中有87.5%(7/8)术后1个月高仍偏高。结论有晶状体眼后房型ICL植入术术后早期2 h至1个月内高经历一个从下降到上升的变化过程。

  • 标签: 植入术,ICL 拱高,早期 眼,有晶状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眼后房结构、水平沟到沟间距2与水平角膜直径差异(ΔhSTS2-WTW)对ICL植入术后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山西省眼科医院2018年9月至2020年3月行V4c型ICL植入术103例(203眼)的临床资料。患者术前屈光状态为等效球镜度(-9.32±2.68)D。应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术后高的影响因素,并根据ΔhSTS2-WTW不同分组后进一步分析对高的影响及组间参数的差异。结果术后1个月高为124~1 180(504.47±188.65)μm,其中非理想高30眼(14.78%)。结果提示ΔhSTS2-WTW(β=-0.27,95%CI:-211.50~-65.27,P<0.001)、晶状体矢高(CLR)(β=-0.22,95%CI:-363.18~-78.17,P=0.003)、前房容积(ACV)(β=0.17,95%CI:0.11~2.01,P=0.030)是影响术后高的独立因素。分组为:1组ΔhSTS-WTW<-0.1;2组-0.1≤ΔhSTS-WTW<0.3;3组ΔhSTS-WTW≥0.3,3组间非理想高比例(χ2=7.77, P=0.020)、高(F=11.01, P<0.001)、平均后房角角度(PCA)(F=3.89,P=0.022)及睫状体厚度(CBT)(F=6.26,P=0.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内前房深度(iACD)、前房角角度(ACA)、ACV及CL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前眼内沟到沟与眼表白到白差异较大时ICL植入术后可能出现非理想高,可以结合后房结构选择ICL尺寸,有助于获得理想高。

  • 标签: 植入术,晶状体,人工,有晶状体眼 拱高 结构,后房 差距,水平沟到沟与白到白 矢高,晶状体 容积,前房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通过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ICL)后发生中央高时前房结构的影响。方法对2014年11月-2016年11月内在我院进行诊断与治疗的100名高度近视患者进行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ICL)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前记录前房角色素分级并通过房角镜检查房角,并测量前房容积以及前房角的宽度,分别以ACV和ACA表示。手术治疗完成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继续测量ACV、ACA以及中央高,同时对前房角色素分级进行记录,通过相关性分析分析ACV、ACA以及中央高的关系。结果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高为(512.23±115.43)μm、(506.86±112.21)μm、(502.21±105.12)μm;ACA减少量为(13.86±2.21)°、(13.35±2.06)°、(13.04±2.11);ACV为(94.21±13.43)mm3、(94.03±13.04)mm3、(93.95±12.32)mm3。无房角色素分级为Ⅱ级以上患者,中央高程度越高ACV、ACA减少量越大,呈正相关性。结论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ICL)后表现出前房容积降低,中央高对前房结构关系密切,与ACV、ACA减少量表现出正相关关系。

  • 标签: 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 中央拱高 前房结构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散瞳前后V4c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ICL)植入术后患者高、前房深度(ACD)及前房角(ACA)的变化,探讨V4c ICL植入术的效果及术后患者散瞳的安全性。方法:前瞻性观察研究。选取2018年2─9月于北京大学深圳医院眼科行V4c ICL植入术的近视患者31例(62)眼,在术前及术后6个月时,分别测量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及屈光度。在术后6个月时,使用Sirius眼前节分析系统测量散瞳前后的高、ACD及ACA。采用配对t检验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术前及术后6个月患者UCVA(LogMAR)分别为1.61±0.14、0.16±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844,P<0.001)。术前及术后6个月患者BCVA(LogMAR)分别为0.02±0.05、0.01±0.0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5.429,P<0.001)。散瞳前后高分别为(465±123)μm、(515±135)μm(t=-8.704,P<0.001),散瞳前后ACD分别为(2 966±83)μm、(3 009±89)μm(t=-9.899,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散瞳后3点位及9点位的ACA较散瞳前明显变宽,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15.306,P<0.001;t=-15.163,P<0.001;)。结论:V4c ICL植入术是矫正近视的一种有效方法,术后散瞳会使高升高及ACD加深,同时ACA宽度增加,术后6个月时对V4c ICL植入患者执行术后散瞳是安全的。

  • 标签: 散瞳 V4c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拱高 前房深度 前房角 近视
  • 简介:摘要目的从力学角度探讨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pIOL)植入术后不同时间高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收集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眼科行有晶状体眼pIOL植入术的123例近视眼患者资料,其中男性37例,女性86例,年龄(24.74±5.58)岁。单眼手术者纳入术眼、双眼手术者纳入术前超声生物显微镜(UBM)影像更清晰的1只眼进行研究。术前在UBM下观察眼前节结构并采用图像分析软件Image J测量虹膜、睫状体形态学参数,包括虹膜跨度(IS)、虹膜膨隆度(IC)、虹膜-睫状体接触距离(ICCD)及虹膜-晶状体接触距离(ILCD)等,并按ICCD从0起每0.36 mm范围将患者分为Q1、Q2、Q3组;采用光学生物测量仪测量晶状体厚度,采用Pentacam眼前节分析系统测量角膜水平径和前房深度;记录植入的pIOL尺寸型号。于术后1周、3个月、1年使用相干光层析成像术(OCT)测量高。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Spearman相关分析以及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术前眼前节参数对术后不同时间高的影响,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用于比较术后不同时间的高。结果术后1周、3个月、1年的高分别为(723±265)、(642±255)、(613±280)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0.143,P<0.001)。术后1年内高持续下降,下降总量为(122±86)μm,其中术后1周至术后3个月下降(69±98)μm;术后3个月至术后1年下降(52±54)μm。回归模型显示pIOL尺寸型号、ILCD与术后1周的高呈正相关,晶状体厚度、IS、IC与术后1周的高呈负相关(调整R²=0.404,P<0.001);pIOL尺寸型号、ILCD与术后3个月的高呈正相关,IS、IC与术后3个月的高呈负相关(调整R²=0.342,P<0.001);pIOL尺寸型号与术后1年的高呈正相关,IS、IC与术后1年的高呈负相关(调整R²=0.661,P<0.001)。Q3组术后各时间点的高均高于Q1组,Q2组术后1年的高高于Q1组。结论pIOL较大、IS短、ILCD和ICCD大可能与术后早期高高有关,晶状体厚、虹膜反向膨隆度大则与术后早期低高有关。术后1年内,pIOL尺寸型号、IS、IC以及ICCD持续影响高。ICCD、ILCD以及IC可反映后房空间大小;改变pIOL襻的植入位置与受力可影响术后高。

  • 标签: 近视 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虹膜 睫状体 力学现象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放置方向对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CL)植入术后高变化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青岛新视界眼科医院行ICL植入术的近视患者47例(94眼),根据ICL的放置方向分为水平放置组24例(48眼)和垂直放置组23例(46眼),术后随诊时间大于1年。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前节程序检查患者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和1年时的高,并分析2组患者术后高的变化趋势以及2组之间高变化的差异。采用卡方检验、独立样本和配对样本t检验分析数据。结果:术后不同时间点,2组间高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自术后1周至1年高都在不断下降(均P<0.001),术后1周至1个月时,垂直放置组高下降幅度更为明显(t=-2.692,P=0.008),术后1个月至3个月、术后3个月至6个月以及术后6个月至1年时的高下降幅度在2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ICL植入术后1年内,高都在持续下降,这与ICL水平放置或垂直放置无关,但是ICL垂直放置时,术后1个月内高下降幅度更大。

  • 标签: 拱高 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 简介:摘要收集2018年4月至2021年11月期间陕西省人民医院收治的22例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使用新型子宫悬吊装置悬吊子宫,分析患者术中、术后情况。结果表明,子宫悬吊平均完成时间为(3.6±0.4)min,术中中位出血量65(20~110)ml,术后1 d 平均VAS评分(1.9±0.9)分。新型子宫悬吊装置安全、可行。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一种新型的自制肝左叶悬吊装置在全腹腔镜全胃切除术(TLTG)中的应用及其优势。方法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间,在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胃肠外科接受全腹腔镜全胃切除术治疗的57例胃癌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W"型肝左叶悬吊方法:建立气腹并沿肝脏脏面离断肝胃韧带后,将16#橡胶导尿管剪取3段,长度分别为6 cm、6 cm和12 cm,按照短-长-短的顺序依次穿入荷包线上。通过12 mm Trocar将带有3段导尿管的荷包线送入腹腔内,在预定位置将荷包针穿出腹腔。利用2枚Hemolock夹,在保持长段导尿管弯曲的状态下,于长段导尿管两侧将荷包线与肝胃韧带肝脏侧边缘固定,腹壁外提拉荷包线打结固定后,完成肝左叶悬吊,整个悬吊装置类似于字母W形状。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TLTG,显露效果良好,肝左叶悬吊时间(3.3±0.4)min;总手术时间(270.4±56.5)min;术中出血量(41.2±15.8)ml;无出现肝左叶滑落,术中无需助手拨挡肝左叶进行显露。有3例患者在悬吊肝左叶过程中出现小的肝包膜下血肿,无其他并发症发生。患者术后第1、3和7天肝脏天冬酸氨基转移酶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均在正常范围内。结论"W"型自制肝左叶悬吊装置操作简便、安全可行、显露良好。

  • 标签: 胃肿瘤 腹腔镜手术 全胃切除术 肝左叶悬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