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7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 目的 控制灭菌包湿包的发生 ,保证灭菌包的质量。 方法 进行不同装载方法,比较湿包的发生率 。 结果 利用波浪型不锈钢活动支架隔开摆放比直接摆放装载,包与包互相挨靠的湿包率低,竖立稍向塑面倾斜比完全竖立装载湿包率低。结论 正确装载可大大减少灭菌包湿包的发生,保证灭菌包质量。

  • 标签: [ ] 纸塑包装 装载方式 湿包 灭菌质量
  • 简介:摘要:在医疗单位日常诊疗活动中,会产生多种不同类型的医疗垃圾,尤其是在输液过程中产生的塑料包装垃圾,不仅数量多,出现范围广,容易出现飘散,给护理人员垃圾处理带来较大麻烦。在处理不当的情形下,还会出现附带病毒扩散等问题,给医院医疗环境防护带来较大问题。本文就一种最新研发的便携式塑压缩收集器进行说明,以此能够为医疗护理人员降低日常工作强度,提升医疗卫生环境安全奠定基础条件。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手术室单件手术器械塑包装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可行性的对策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分析。方法:针对现阶段手术室单件器械塑包装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分析,并且根据规章制度的制定严格遵循规范流程,尽量减少手术器械塑包装破损、褶皱、以及污染问题的出现。结果:在对手术室单件手术器械塑包装保存和使用的规章制度进行更加明确的制定之后,手术室的日常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提升。结论:对手术室单件手术器械塑包装存在问题进行解决是很有必要的,它能够使得危险医疗事故发生概率减小,也能够使得医疗设备资源使用成本得到控制。

  • 标签: 手术室 单件手术器械 纸塑包装 存在问题
  • 简介:摘要 : 由于支架材料的结构性能对支架的生物应用性能重要影响,为此提出胶原支架材料的结构性能分析。由于胶原蛋白提取来源不同,制备出的胶原支架材料结构和性能也会有所差异,此次主要对从海狸鼠尾肌腱中提取的高纯度胶原制备而成的胶原海绵支架的结构与性能进行简要分析。

  • 标签: 胶原支架材料 结构性能 胶原海绵支架 孔径结构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 根管封闭剂是根管治疗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有时可决定根管治疗的成功和失败,而封闭性能,则是根管封闭剂最基础的功能。本文对几种根管封闭剂的封闭性进行综述。为未来提高封闭剂的封闭性能,从而提高根管治疗成功率提供理论基础

  • 标签: [ ] 根管治疗 根管封闭剂 封闭性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检测冷热循环前后低收缩复合树脂微拉伸强度,评价其粘结性能及冷热循环对其粘结长期稳定性的影响。方法:收集新鲜离体磨牙并制备冠中部牙本质粘结界面,随机分为两组后分别使用低收缩树脂粘结系统和 SE Bond粘结,复合树脂充填固化,制备柱状微拉伸试件。实验组浸泡于蒸馏水中进行冷热循环 10000次后进行微拉伸测试,对照组即刻进行测试。结果:微拉伸强度测试结果显示,冷热循环前后,低收缩复合树脂粘结系统的微拉伸强度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无论是否进行冷热循环,低收缩复合树脂粘结系统的粘结强度大于 SE Bond( P<0.05)。结论:低收缩复合树脂具有良好的粘结性能,冷热循环对低收缩复合树脂粘结强度有影响。

  • 标签: 复合树脂 微拉伸强度
  • 简介:摘要运行ISO15189质量管理体系,保障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质量。在检测前对适用于人体疾病辅助诊断的免疫组织化学抗体(1类、3类)和配套试剂进行性能验证。通过观察对照组织染色,结合抗体说明书对染色的客观证据(细胞定位、强度和/或数量百分比)及抗体的特征参数如克隆、特异度、敏感度、重复性等进行确认,证明抗体与预期用途相符合。遵循3类试剂持证检测、1类试剂在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登记备案后采购使用的原则,对每次购进试剂均开展验证,保存好验证切片,记录试剂的有效起止时间及效期内性能评价等。对3类免疫组织化学试剂开展同步多组织(MTB)或芯片(TMA)对照验证,采用≥10例的样本进行临床用途确认。从检测全流程角度去验证抗体的合格性,保障免疫组织化学是在有对照组织的基础上开展的有效、可溯源的客观认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氯己定修饰多孔钛的抗菌性能及其对成骨细胞黏附及增殖的影响,为构建具有抗菌性能的种植体提供依据。方法选取直径10.0 mm、厚度1.5 mm的光滑纯钛试件,以碱热处理后钛试件为对照组、碱热处理+共价结合氨基硅烷的钛试件为硅烷化组、碱热处理+共价结合氨基硅烷+戊二醛接枝氯己定的钛试件为接枝组。用扫描电镜观察各组试件表面形貌、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元素组成、接触角测量仪分析亲水性(每组6个)、酸性橙Ⅱ法分析氨基或亚胺基团含量(每组5个);用光密度法测定氯己定组5个钛试件的氯己定接枝密度;用死活菌染色及扫描电镜观察、涂板计数法、抑菌环法评价各组钛试件抗菌能力,甲基噻唑基四唑法评价各组与成骨细胞共培养1、3、5 d后的细胞活性,细菌-细胞共培养评价有菌环境中各组钛试件的细胞黏附能力。结果氯己定接枝后多孔钛表面的孔隙减小,C、N、Cl原子百分含量增加,接触角下降至37.5°±4.0°,氯己定接枝密度为(5.07±0.39)μg/cm2;死活菌染色及扫描电镜显示氯己定组仅有少量细菌黏附且细菌壁破裂;氯己定组菌液涂板仅见零星菌落,抑菌环透亮;细胞培养1、3 d氯己定组细胞活性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养5 d氯己定组细胞活性(0.547±0.087)显著小于对照组(0.751±0.056)(P<0.05);细菌-细胞共培养显示对照组钛表面黏附大量细菌,氯己定组钛表面黏附大量细胞,且细胞形态良好。结论氯己定接枝修饰的多孔钛具有良好的抗菌能力,在有菌环境中可保障细胞黏附。

  • 标签: 氯己定 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观察工作状态下脱险潜水服充气系统和气囊头罩压力变化,研究充气系统动态供气特性。方法模拟加压舱以指数速率空气加压至设定压力P1。P1为0.2、0.7、1.1、1.6和2.1 MPa时,加压时间常数b分别取30、20、10、7和4 s,记录加压过程中充气系统供气流量Q、脱险潜水服气囊内相对压力ΔP、头罩内相对液位ΔZ,描述分析动态供气特征。结果模拟加压舱加压到0.2 MPa时,供气流量Q快速线性上升,线性斜率K与b的关系为K=747.81b-0.26;随后Q出现短暂的平台期,波动范围为0.9~3.1 kg/h,所处压力区间为0.2~0.4 MPa;此后,Q随环境压力逐渐增加。气囊内相对压力ΔP的变化反映了Q的调节过程,加压至0.15 MPa,ΔP急剧上升至最高值,此后随模拟加压舱压力升高,ΔP趋于稳定;加压设定压力P1越大,ΔP越高,但始终保持在11~14 kPa之间,ΔP与P1的函数关系为ΔP=P10.088 4。头罩内相对液位ΔZ是充气系统供气的最终目标,ΔZ在加压过程中始终低于模拟加压舱水位,且随模拟加压舱压力升高而降低;ΔZ与气囊内相对压力ΔP相关,ΔP越大,同一深度下ΔZ越大。结论脱险潜水服充气系统的供气流量能与模拟加压舱加压速率相适应,可自动调整供气量,无需手动操作,能提高脱险的安全性。

  • 标签: 快速上浮脱险 快速加压 供气特性 供气流量
  • 简介:[摘要 ]根管治疗可清除根管内的病菌及其分解物和毒素,促进牙根周围组织创伤的愈合。根管封闭剂的抗菌性能可增强根管治疗的长期效果。本文对目前较常应用的根管封闭剂的抗菌性能,以及研究人员为增加根管治疗时的抗菌效果所采取的措施进行系统综述。

  • 标签: [ ]根管治疗 根管封闭剂 抗菌性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槲皮素对人牙本质抗酸蚀性能的影响,为探寻理想的牙侵蚀症预防和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选择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门诊提供的因正畸需要而拔除的人第三磨牙50颗,制备牙本质试件128个,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试件随机分为8组(每组16个)。各组(每组选12个试件)分别用去离子水(对照组)、无水乙醇(对照组)、12.300 mg/L氟化钠、0.120 mg/L氯己定、0.183 mg/L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脂(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和0.075、0.150、0.300 mg/L槲皮素进行处理。每天37 ℃下用各组相应试剂浸泡试件2 min、去离子水冲洗并静置于人工唾液2 h后,使用柠檬酸(pH=2.45)进行4次酸蚀循环;连续7 d。分别检测试件酸蚀前后的表面显微硬度及表面轮廓(计算表面硬组织丧失量),用扫描电镜观察试件表面形貌。各组剩余4个试件用10%磷酸脱矿后干燥过夜,37 ℃下用各组相应试剂浸泡2 min,置于人工唾液中浸提7 d,检测浸提液中Ⅰ型胶原吡啶交联终肽(cross-linked carboxyterminal telopeptide of type Ⅰ collagen,ICTP)含量。结果相比对照组,氯己定、槲皮素、EGCG均可显著抑制酸蚀循环引起的牙本质表面软化和硬组织丧失,0.300 mg/L槲皮素组试件酸蚀后表面显微硬度减小率最小[(8.75±4.95)%],表面硬组织丧失量最小[(2.26±1.16)μm],ICTP含量最低[(5.72±0.88)ng],均显著低于氯己定及EGCG组(P<0.05)。各槲皮素组表面硬组织丧失量和ICTP含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0.300 mg/L槲皮素组酸蚀后表面显微硬度减小率均显著小于0.075和0.150 mg/L槲皮素组(P<0.05)。结论槲皮素可显著提高人牙本质抗酸蚀性能,其中0.300 mg/L槲皮素的作用最佳。

  • 标签: 槲皮素 酸蚀,牙 金属蛋白酶类组织抑制剂 牙本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IBA Proteus Plus质子治疗系统旋转机架(GTR 360°)笔形束扫描(PBS)专用治疗头的束流性能并进行验收测试,评估PBS的束流特性以确保其满足临床治疗精确性、安全性的要求。方法根据验收测试要求,PBS束流测试项主要包括:积分深度剂量(IDD)参数测试;最大、最小射程处辐射野测试;机架角度射野一致性及其束斑特性测试;单野横向平面剂量均匀性测试;单野纵向平面剂量均匀性测试;机器跳数重复性和线性测试。结果所测最大射程精度偏差为0.03 g/cm2,最大能量回调精度偏差为0.01 g/cm2,最大后缘剂量跌落偏差为0.078 g/cm2。最大、最小射程能量的最大射野分别为30.2 cm×40.2 cm、30.1 cm×40.1 cm。不同机架角和射程测量中特定图形计划的通过率最低为97%。中心束斑x、y轴向偏差最大值分别为-0.16、-0.21 mm,对称性最差值为0.8%;其他束斑x、y轴向最大尺寸偏差分别为0.11、0.14 mm,最大位置精度偏差分别为0.60、0.43 mm。单野横向平面剂量均匀性,x、y轴向高能区最大值分别为0.55%、0.80%;低能区最大值分别为0.6%、0.75%。单野纵向平面高能区剂量均匀性为0.79%,低能区剂量均匀性为2.22%。机器跳数重复性因子为0.106%,线性偏差最大值为0.67%。结论PBS专用治疗机头通过了所有束流性能验收测试,满足了各项参数要求,整个束流系统具有较高的精确性、重复性以及较好的稳定性。

  • 标签: 质子治疗系统 笔形束扫描 验收测试 束流性能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三种智慧放疗计划预测模型的精度与泛化鲁棒性,为模型选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45例前列腺癌和25例鼻咽癌临床放疗计划,运用Z、L、S模型预测前列腺癌中膀胱和直肠、鼻咽癌中左右腮腺的剂量体积直方图(DVH)。应用预测DVH与临床DVH曲线下面积的差别(|DVH预测-DVH临床|)评价预测误差,误差越小则预测精度越高。在单个危及器官(OAR)上比较3种预测模型的精度,并在不同OAR中计算各模型预测精度的标准差以评价和比较模型的泛化鲁棒性。结果对于膀胱和直肠,L模型的预测误差(0.114和0.163)显著大于Z和S模型(≤0.071,P<0.05);对于左腮腺,S模型的预测误差(0.033)与Z和L模型相近(≤0.025,P>0.05);对于右腮腺,S模型的预测误差(0.033)显著大于Z和L模型(≤0.028,P<0.05)。在不同OAR上,S模型的预测精度标准差比Z、L模型小(分别为0.016、0.018和0.060)。结论在前列腺癌膀胱和直肠的DVH预测中Z和S模型的精度较高,而在鼻咽癌左右腮腺中Z和L模型较高,在不同OAR上S模型的泛化鲁棒性相对较好。

  • 标签: 智慧计划设计 剂量预测模型 精度和泛化鲁棒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已建立的二代测序技术进行人全外显子组测序项目对变异的检出性能。方法对4例实验室能力比对验证样本和4例已知结果样本进行全外显子组检测,分析点变异和插入缺失变异,从检测准确度、检测灵敏度、检测特异性、精密度和可报告范围等方面进行性能评估。数据质量控制以目标区域覆盖率、捕获特异性和平均深度为基础。结果数据输出量大于8G,实现了目标序列区域99.7%以上的覆盖率,捕获特异性86%以上,平均测序深度100×以上,Q30大于90%,对SNV的检出率达100%,50 bp以下Indel检出率达100%。结论本标准操作在验证范围内对变异的检出能力达到应用的要求。

  • 标签: 全外显子组 验证 灵敏度 特异性 准确度
  • 作者: 闫颖 常乐 罗文新 刘珺懿 郭飞 王露楠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1-03
  • 出处:《国际病毒学杂志》 2020年第06期
  • 机构:北京医院 国家老年医学中心 国家卫生健康委临床检验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老年医学研究院 100730,厦门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361102,北京医院 国家老年医学中心 国家卫生健康委临床检验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老年医学研究院 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研究生院 100730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假病毒对三种新型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核酸血液筛查试剂的检测性能进行比较和分析,为SARS-CoV-2核酸血液筛查的试剂选择提供依据。方法使用慢病毒包装系统构建包含SARS-CoV-2基因组片段的假病毒。使用A、B、C三个单位的SARS-CoV-2核酸血液筛查系统进行RNA提取和扩增,根据各试剂检测结果计算其检测限(limit of detection, LoD)、特异度和精密度。结果A、B、C三个单位N区段的单检LoD分别为3.46、8.73、23.87 copies/mL,混检LoD分别为13.65、78.92、159.14 copies/mL。ORF1ab区段的单检LoD分别为6.32、12.22、24.05 copies/mL,混检LoD分别为26.94、67.97、94.80 copies/mL。各试剂检测SARS-CoV-2阴性血浆的特异度均为100%,检测2LoD和较高浓度假病毒的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均小于5%。结论A公司的SARS-CoV-2核酸血筛系统灵敏度最高。三种试剂均有良好的特异度和精密度。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核酸检测 血液筛查 检测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