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近年来,高尿酸血症、痛风已经成为常见的慢性疾病,分级诊疗制度的建设也促使基层医生成为诊疗及管理这类患者的主力军,《痛风及高尿酸血症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的发布为基层医生规范临床实践提供了参考,本文对该指南中的几个关键点作一补充说明,以帮助基层医生更充分、合理地利用该指南。

  • 标签: 指南 痛风 高尿酸血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 要]目的 根据筋壮骨逐风膏药品质量标准,对筋壮骨逐风膏进行稳定性考察。方法:采用薄层色谱鉴别,结合软化点、重量差异、老嫩实验、耐热试验、含铅量等检查,进行长期稳定性试验。结果 该制剂稳定性好,有效期可定为二年。结论 所用方法准确可靠,可用于该制剂的稳定性考察。

  • 标签: [] 稳定性考察 强筋壮骨逐风膏 薄层色谱鉴别
  • 简介:摘要: 急诊科的临床特点归纳起来 : 病情危急 , 随机性 , 动辄 即与“危重” 、“ 抢 救 ” 、“紧急”等联系在一起。抢救生命 , 缓解 症状 , 稳定病情 , 安全转诊 , 是急诊科的主要功能。在短时间 内对其进行紧急的医疗处理 , 否则将失去抢救时机 , 医务人 员必须在技术、素质上要求都较一般的医务人员标准要高 , 急诊质量的好坏 , 不仅对抢救病人生命具有重要意义 , 而且 也是衡量一个医院综合救治能力 、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高低 的重要标志。为提高急诊水平和抢救成功率 , 浅谈如下建 设。 关键词:急诊,抢救,重症 1. 健全组织管理机制 , 是确保抢救成功的先决条件 1. 组织管理健全 : 按现行急救中心要求 , 接到 120 急救呼叫 , 急诊科医务人员必须在 5 分钟内出诊 (出车 ) , 急诊病人到院内必须 5 min 内处治。急诊 24 小时值班 , 随叫随到 , 抢 救物品、抢救器材的完好率必须 100 % , 这些看似简单的数 字 , 要确保达标 , 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工作 , 必须具备一套有效的、健全的组织管理机制在医院统一领导 、门诊部直接行 政领导 , 医务科、护理部的业务领导之下 , 从业务管理 、人员 配备、抢救器械的配备等方面给予优先支持和协调。急诊科 的主任及护士长应具备有高的思想素质 、责任心和技术水 平要过得硬、身体健康 , 同时能指导下级医生开展工作 , 有较 高的组织协调能力的管理者 , 才能确保急诊科各项工作达 标。我院多年来一直在这些方面加大投入和严格健全各级 管理机制 , 使我院急诊科各项指标达标。 1.2 多部门支持配合 : 急诊科需要多方面的支持 , 急诊科要 做到紧急时的“快”字 , 需要各方的协助 , 如司机班的人员 、车 辆以及急诊护送队、临床及医技科室的积极有效支持 、合作 。 综合性医院的司机班 , 配备 1 个主班 ,1 个副班 , 司机都住在 司机班里 , 24 小时待命出车 , 接到出诊后 , 立即出车驶向急诊科 , 急诊科医护人员随车出发 ,5 分钟内出诊才能达到要求。1 . 3 团队精神建设 : 急诊科医务人员时刻面对的是重症病 人 , 在紧张的环境下 , 急诊科医务人员的辛苦是尽人皆知的 , 除此之外 , 还要面临巨大的精神压力和风险 , 要求医务人员要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及心理素质 , 急诊科主任是一个重要的 角色 , 在管理上是一个强有力的管理者 , 调动科室人员积极 性的组织者 , 以人为本 , 体现人文关怀 , 使医护之间团结形成 一个团队精神 , 产生凝聚力。抢救一个危重病人需要多个医生护士的参与 , 团队精神在急诊科显得非常重要。医务人员素质及团队精神是急诊科十分重要的资源 , 是抢救成功的先 决条件。 1. 加大业务培训的力度 , 是确保抢救成功必备条件 1.1 确保各级人员配备 : 严格按照医院管理规章制度配备急诊科医师 , 按照医院管理年规定要求取得医师资格 2 年的医师才能在急诊科工作 , 高、中、低的医师职称比例配备 , 保 证了急诊人员的质量。调查提示 : 人员的保证是有效救治病人的根本 , 地市级医院急诊科一般需配备急诊医师 14 ~ 25 人左右。 2.2 加强在职业务学习:急诊科医务人员常年面对“重、危 、 急症”病人 , 需要掌握多学科的基础理论及疾病抢救知识。 急诊科医生虽然有所侧重某一专科 , 但是不可能满足多病 种、多科目的疾病救治要求 , 所以急诊科主任就必须有计划 组织科内医务人员学习专业技术或跨科的急救技术 , 把医生 培养成“一专四化”的医生 , 即急救病人是全科化 , 技术的熟 练广泛化 , 面对急诊急救门诊化 , 面对突发事件平常急诊化。 特殊环境下的医师必须具有广博的医学基础及临床医学知识、具有能快速运用其它临床专业诊断和治疗技能 、具有过 硬的各科危重病症抢救技术能力 [2 ] 。因此结合急诊科特殊 环境进行不断学习 , 如利用交接班晨会 、留观病人查房中 , 以及每月定期的时间学习 , 同时根据季节的特点 , 科室出学习 题目 , 让医务人员重点自学。为使医务人员时间保证落实 , 每季度对医务人员进行一次摸拟实际操作及急救理论测试 , 强化急诊科医师学习意识 , 使他们必须成为多面手 , 才能适 应急诊科的特定环境工作。加强在职业务学习是提高急诊医护人员技术水平的重要手段 , 也是提高抢救成功率必备条 件。 2.3 强化训练 , 提高抢救操作技能 , 配备急救药品及先进的急救设备是保障急诊抢救成功的前提 , 急诊药品及设备的使 用至关重要。药品及急救设备按三级甲等医院配置 , 同时急 救车内抢救药品设备的有效配置 , 是院外急救必备的条件。 急诊科的抢救药品及设备必须保证完好无损 , 要达到这一要 求 , 必须配备一个懂业务 、有责任心、事业心的医务人员进 行重点兼职管理 , 同时定期对药品进行经常的检查 , 更换过 期药品 , 保证急救物品用得上 , 起作用。对急诊科的各种抢 救设备的使用 , 除了重点培养熟练人员掌握外 , 所有急诊科 的医务人员都应懂得使用操作 , 以提高抢救成功率。 加强抢救物品的管理 , 是确保抢救成功的关键条件 三级甲等医院质捡, 其中一项严格要求是: 急救物品完好率必须 100 % , 包括 : 各种抢救药品、器材、用具等准备完 善 , 配套齐全 , 保证应急状态。为了达到这项指标 , 必须执行严格的规定、制度 , 做好以下几方面 : 1 严格交接班制度 : 实行班班交接 、清点 , 用后必须及时 如数补充 , 交接班人员签全名备查。 3. 2 物品放置, 保管做到“五定”: 定数量品种、定点安置 、 定人保管、定期消毒灭菌、定期检查维修 。 3 . 3 抢救物品配备齐全 : 各种抢救物品保持整洁 , 分类放置 , 标签明显 , 字迹清楚 , 无菌物品无过期、无失效 , 五机八包性能完好。救护车上物品必须按规定配备齐全。 3 . 4 熟练掌握各科抢救器材的操作运用 : 配备的各种抢救 药品、抢救器材 、用具 , 要求各级医务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和运 用 , 这是确保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条件。 规范留观病房的管理 , 是确保抢救成功的 重要条件 急诊科设置留观病房, 对急诊来院暂时不能明确诊断 , 需及时治疗的病人收入留观, 其优点: ①有利于提高急诊医务人员的诊疗水平, 提高业务素质, 技术水平, 提高抢救应急能力等。②留观病人往往病情较为复杂 ,一时不可能诊断清楚的病人,这就必须要求急诊科的医务人员执行急诊留观制度,观察病人坚持三级医师查房制度 ,随时巡视病人可能发生的病情变化, 要求医生查房时对病人的观察、查体要认真细致, 发现病情变化及时处理, 做好查房及治疗的记录。对留观室病情变化的病人及时与病房联系,随时转入专科进行系统的治疗,留观病人的救治和诊疗过程 ,有利于各级医护人员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 ,综合抢救能力的培养,是确保抢救成功的重要条件。 急诊科是医院重点建设的科室 , 是一个医院综合实力的体现。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高低 , 是抢救成功的根本 , 药品设备的完善完好 , 是抢救成功的保证 , 多方支持配合是急诊 必须坚持的宗旨。严格制度、严格管理、人文关怀 , 形成团队 精神 , 是提高急救抢救成功率不可缺少的保证。 参考文献 宋观志 , 赵晓琴 , 刘唐威 . 急诊医学教学模式的探讨与实 践 , 广西医科大学报 , 2005 , 22 (增刊) :108. 王佩燕 . 培养急诊专业医师 , 促进急诊医学发展 . 中国急救医学 ,2003 , 23 ( 3 ) : 1732174.

  • 标签:
  • 简介:摘要:胃癌前病变是指容易发生癌变的胃黏膜病理组织学变化,主要伴发于慢性萎缩性胃炎 [1]。慢性胃炎发展成胃癌是一个多步骤漫长的 过程,即慢性浅表性胃炎 -萎缩性胃炎 -肠上皮化生 -异型增生 -胃癌 [2],因此临床上常把伴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称之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其发展成胃癌的几率大,西医治疗多为对症及随访,中医中药在治疗胃癌前病变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梅建 教授从事中医临床工 作 30余年,在治疗萎缩性胃炎伴有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的胃癌前病变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做一简单梳理。

  • 标签: 萎缩性胃炎 胃癌前病变 中医药 治疗经验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脉冲光治疗仪在临床上脱毛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使用脉冲光治疗仪对 315例中,共 633处治疗部位进行了脱毛 ,通脱毛效率来评价脱毛效果,通过整个脱毛过程中所产生的症状情况来评价其安全性。结果:通过术后统计,治疗总有效率为 97.63%,治疗效果满意。疗后出现红斑和胀痛,水肿的情况,在冰敷半小时,再适当涂抹冷凝胶后消退,均在回访统计中未观察到以上不良反映及所有患者均未出现瘢痕现象,所以脉冲光治疗仪在临床上脱毛的具有良好的疗效与安全性,值得推广。

  • 标签: 强脉冲光治疗仪 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强脉冲光疗法治疗眼表疾病的适应证已扩展至睑板腺功能障碍等六种疾病,作用机制主要基于选择性光热作用及光生物调节两个理论。除了光热解靶基外,作为脉冲光重要机制之一的光生物调节作用日益占据重要地位。脉冲光既能短效改善眼表症状,还能促进睑板腺腺体复苏出现累加治疗效果。(国际眼科纵览,2020, 44: 313-317)

  • 标签: 强脉冲光 眼表疾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一种扩展性的医用急救工作车在临床中的应用。方法设计一种扩展性的医用急救工作车,可以增减设置各种大小的仪器,具有可收纳、可展开、可伸缩的操作平台和吊瓶架。结果一种扩展性的医用急救工作车适应各种使用状况,为抢救提供最大的便利空间。结论一种扩展性的医用急救工作车有利于提高急救车的管理质量、工作效率,全院急救工作车同质化管理,确保护士对车内药品、物品非常熟悉,利于配合抢救。

  • 标签: 医用急救工作车 规范装置 设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离子隙(strong ion gap,SIG)对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按预后分为生存组(18例)和死亡组(54例),并比较中毒早期SIG、阴离子隙(anion gap,AG)、pH、HCO3-、乳酸等酸碱指标水平,并建立ROC曲线评估各指标对百草枯中毒患者死亡预后的诊断价值。结果两组间SIG、AG、HCO3-、乳酸水平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的pH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检测指标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比较,SIG(0.956)>AG(0.917)>乳酸(0.778)>HCO3-(0.635)>pH(0.437);SIG的Youden指数最高(0.60),大于AG(0.321)、乳酸(0.113)) 。结论与其他酸碱失衡指标相比SIG对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有较好的预后价值。

  • 标签: 百草枯 强离子隙 酸碱指标 预后
  • 作者: 董尔丹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29
  • 出处:《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20年第08期
  • 机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内科 血管医学研究所 北京大学心血管研究所 分子心血管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心血管分子生物学与调节肽重点实验室 心血管受体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100191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红曲代茶饮联合肝胶囊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效果。方法:54例NAFL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27例。观察组使用红曲代茶饮联合肝胶囊治疗,对照组单独使用肝胶囊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血脂、B超改善情况以判断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均有所改善,观察组患者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红曲代茶饮 强肝胶囊 非酒精性脂肪肝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离子间隙(SIG)对于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病死率的预测价值。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观察性研究,筛选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于南京市第一医院行外科手术治疗并收住重症医学科的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收集患者术后的血气分析及生化指标来计算近似离子差(SIDa)、有效SID(SIDe)和SIG等Stewart模型酸碱变量的数值,分析其与病死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最终纳入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患者93例,包括存活组87例和死亡组6例。死亡组患者的术后SIG水平显著高于存活组[9.7(8.8,13.7)mEq/L比4.1(1.8,6.7)mEq/L,t=4.432,P<0.01]。单因素逻辑回归分析显示,术后动脉血pH值、PaCO2、乳酸、SIDe、SIG和血清肌酐水平均与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病死率显著相关(均为P<0.05)。进一步行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显示,pH(OR:4.83×1028,95%CI:0.00~1.46×1061,P=0.08)和SIG(OR:0.09,95%CI:0.01~1.23,P=0.07)与患者病死率显著相关。SIG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92(95%CI:0.85~0.99,P<0.01),大于pH的0.86(95%CI:0.74~0.98,P<0.01),提示SIG升高是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死亡的较好预测因子,敏感度100%,特异度84%。结论术后SIG水平升高可在一定程度上预测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死亡。

  • 标签: 强离子间隙 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姑息性化疗联合阿片类药物治疗癌痛对患者生命质量与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0年7月本院收治的150例存在癌痛的癌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75例,对比分析两组癌痛评分、生命质量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癌痛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

  • 标签: 姑息性化疗 强阿片类药物 癌痛 生命质量 安全性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骨舒筋胶囊治疗增生性膝关节炎(寒凝血瘀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 1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 50例。治疗组口服骨舒筋胶囊,对照组口服抗骨增生胶囊,各治疗 28天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相对比有显著差异( P<0.05)。结论:骨舒筋胶囊治疗增生性膝关节炎(寒凝血瘀证)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强骨舒筋胶囊 增生性膝关节炎 寒凝血瘀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发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回声分类与侧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就诊并手术的475例单发PTC患者,将其分为侧颈部淋巴结转移阳性组和阴性组。术前超声均提示病灶内伴有回声,将其回声模式分为5类:局部点状回声、弥漫点状回声、粗大回声、混合型回声、周边弧形或蛋壳样回声。同时纳入相关临床和超声特征,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认其与侧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475例患者中,70例伴有侧颈部淋巴结转移。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术前人甲状腺球蛋白(HTG)水平、最大径、位置、回声分类与侧颈部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弥漫点状回声、年龄≤35岁、最大径>10 mm、位于甲状腺上部是侧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当单发PTC内出现弥漫点状回声、患者年龄≤35岁、最大径>10 mm、位于甲状腺上部时容易发生侧颈部淋巴结转移。

  • 标签: 超声检查 甲状腺乳头状癌 强回声 淋巴结转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脉冲二氧化碳点阵激光联合脉冲光,早期治疗深Ⅱ度烧伤后瘢痕的效果。方法2017年1月至2018年11月,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整形美容门诊收治深Ⅱ度烧伤后瘢痕患者48例,男28例,女20例,年龄18~55岁,在创面愈合后2~4周开始接受脉冲光治疗,每4周1次,共3次。3次脉冲光治疗后1个月接受超脉冲二氧化碳点阵激光治疗,每3个月1次,共3次。分别于患者治疗前、3次脉冲光治疗后1个月、3次超脉冲二氧化碳点阵激光治疗后3个月,采用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观察者瘢痕评估量表(OSAS)和患者瘢痕评估量表(PSAS)进行疗效评估。所有数据使用SPSS 22.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3次脉冲光治疗后1个月患者的VSS评分为(5.02±1.78)分、OSAS评分为(27.45±2.16)分和PSAS评分为(26.90±2.57)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6.98±2.33)分、(35.55±3.27)分、(35.20±4.87)分,t=9.598、12.047、11.551,P<0.05],3次点阵激光治疗后3个月患者的VSS评分为(2.88±1.94)分、OSAS评分为(20.50±2.52)分和PSAS评分为(15.85±1.39)分,较治疗前(P<0.05)及3次脉冲光治疗后1个月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深Ⅱ度烧伤创面愈合后2周,开始超脉冲二氧化碳点阵激光联合脉冲光治疗瘢痕,效果良好。

  • 标签: 二氧化碳 激光,气体 强脉冲光疗法 烧伤 瘢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