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通过对我国医疗援外工作的思考与探索。我们发现新时期援非医疗模式不仅符合国际形势的发展,同时更符合中国目前的医疗模式。在新时期下,向外派出我们的医疗队,实现技术援助和输出,更有利于帮助我国树立较好的正面形象,同时也有利于援非医疗队的队伍管理。并且经过实践证明,我们发现在新的援非医疗模式下,结合受援国实际情况,实现几个方面的结合是可行的。

  • 标签: 中国援外医疗队 医疗外交 探索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广东省护士区域注册现状、执业现状,为政策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系统抽样法,回顾性提取2018年5月1日—2019年11月8日"广东省医政综合管理信息系统"中5 583名备案的区域注册护士、1 323家备案的医疗机构有关区域注册的相关数据。结果广东省已进行系统备案的区域注册护士中79.84%(4 458/5 583)为21~40岁,以女性为主(99.07%,5 531/5 583),职称方面以初级职称护士为主(74.62%,4 166/5 583);系统中备案的机构流向以民营医疗机构流向其他民营医疗机构为主(56.90%,3 177/5 583),民营医疗机构护士在公立医疗机构多点执业的护士最少(n=69);二级以下机构及民营医疗机构为主要接收多点执业护士的机构,达到4 727名(84.67%)。结论广东省护士区域注册试点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建立健全了备案制度,多点执业护士队伍不断壮大,执业护士流向多种多样,为下一步与"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统筹推进、相互促进奠定了基础。然而在保障安全的基础上,如何促进现存的优质护理人才资源向基层医疗机构流动仍然值得进一步思考。

  • 标签: 护士 区域注册 多点执业 互联网+护理服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剂量电离辐射对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的影响规律,为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提供依据。方法于2020年1月,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广州市职业病防治院进行放射职业健康检查的3 165名放射工作人员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不同体检类型(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工种、性别、工龄的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状况。结果进行离岗时放射职业健康检查的比例较少,仅为2.3%(74/3 165);在岗期间组放射工作人员的胸片、肾功能、甲状腺功能、血常规异常检出率高于上岗前组(P<0.05),在岗期间组和离岗时组的检查项目异常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医疗应用组和工业应用组的血常规异常检出率高于核燃料组(P<0.05);男性放射工作人员的血压和肾功能异常检出率高于女性,而女性的血常规异常检出率高于男性(P<0.05);放射工作人员的心电图、胸片、血压、肾功能、甲状腺功能和血常规的异常检出率随着工龄的增加而升高(P<0.05)。结论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应加强放射职业健康监护,尤其重视离岗时放射职业健康检查,重点关注敏感指标变化,改善放射防护条件,切实保障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

  • 标签: 辐射,电离 放射工作人员 医疗应用 工业应用 核燃料
  • 简介:摘要:[研究目的] 对广东省护理人力资源配置公平性进行分析。[研究方法] 文章综合运用基尼系数、泰尔指数和护理资源密度指数等相关指标,从人口、地理、经济三个方面,测量护理人力资源配置的公平性,并分析不公平来源。[研究结果] (1) 广东省各地市护理人力配置存在区域性差异;(2) 经济实力对各地级市护理人力资源配置公平性差异影响显著。[研究结论] 政府必须改变传统单一“人向型”的护理人力配置模式,提高护理人力资源地理覆盖率。

  • 标签: 广东省 护理人力资源 资源配置 公平性 基尼系数 泰尔指数 人口 经济 地理
  • 简介:摘要子宫颈癌是常见的严重威胁女性健康的恶性肿瘤,实施对目标人群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接种是实现消除子宫颈癌目标的重要措施之一。本共识专家组一致认为HPV疫苗是安全有效的,接种疫苗是子宫颈癌防控的有效策略,并结合国内外接种经验和广东省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涉及多部门、多学科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具体措施和咨询建议供有关部门决策参考,以利于提高优先推荐人群HPV疫苗接种率。具体包括:加强公众及医务人员子宫颈癌防控知识的健康科普教育,增强疾病预防意识,以增加疫苗信心,提高接种意愿;逐步将HPV疫苗纳入我国免疫规划程序,通过带量采购并大幅降低疫苗价格,多渠道增加支付途径,以提高HPV疫苗的可负担性;推荐低年龄段女性为优先接种人群,建议青春前期人群全程接种2剂次,多种渠道保障重点目标人群的HPV疫苗供应,以提高优先接种人群疫苗的可及性;丰富疫苗接种场景,让受种者获得更好的接种体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善接种便利性;建立健全HPV疫苗接种与子宫颈癌筛查信息化网络互联互通,推进医联体专科联盟建设,促进区域内的三级预防联动工作;建设真实世界研究信息管理大数据研究平台,加强上市后的临床研究,探讨优化筛选更具有可操作性的子宫颈癌防控策略,为加速实现消除子宫颈癌目标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子宫颈癌 人乳头瘤病毒 疫苗 专家共识
  • 简介:摘要子宫颈癌是常见的严重威胁女性健康的恶性肿瘤,实施对目标人群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接种是实现消除子宫颈癌目标的重要措施之一。本共识专家组一致认为HPV疫苗是安全有效的,接种疫苗是子宫颈癌防控的有效策略,并结合国内外接种经验和广东省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涉及多部门、多学科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具体措施和咨询建议供有关部门决策参考,以利于提高优先推荐人群HPV疫苗接种率。具体包括:加强公众及医务人员子宫颈癌防控知识的健康科普教育,增强疾病预防意识,以增加疫苗信心,提高接种意愿;逐步将HPV疫苗纳入我国免疫规划程序,通过带量采购并大幅降低疫苗价格,多渠道增加支付途径,以提高HPV疫苗的可负担性;推荐低年龄段女性为优先接种人群,建议青春前期人群全程接种2剂次,多种渠道保障重点目标人群的HPV疫苗供应,以提高优先接种人群疫苗的可及性;丰富疫苗接种场景,让受种者获得更好的接种体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善接种便利性;建立健全HPV疫苗接种与子宫颈癌筛查信息化网络互联互通,推进医联体专科联盟建设,促进区域内的三级预防联动工作;建设真实世界研究信息管理大数据研究平台,加强上市后的临床研究,探讨优化筛选更具有可操作性的子宫颈癌防控策略,为加速实现消除子宫颈癌目标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子宫颈癌 人乳头瘤病毒 疫苗 专家共识
  • 简介:摘要广东省积极探索多种医疗联合体(以下简称医联体)模式,部分医联体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初步形成了整体性治理态势,原因在于统筹顶层设计、合理分类指导、发挥核心治理主体带头辐射作用和构建远程信息化医疗体系。但是,从协同治理的视角来看,医联体尚未形成服务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和服务共同体。作者建议应结合整合型医疗服务体系和协同治理理论,强化各治理主体对医联体的协同治理,最终形成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 标签: 卫生保健联合体 医疗联合体 建设成效 建设路径 协同治理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锥形束CT测量分析广东地区正常青年Monson球面半径,探讨个性化测量Monson球面半径的方法,为口腔临床咬合重建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法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体检人群中招募60名广东地区正常青年志愿者[男性30名,女性30名,年龄(22.1±2.0)岁(18~26岁)],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放射科行锥形束CT扫描,对锥形束CT数据行三维重建,对重建后模型进行定点、描图和测量,采用单样本t检验比较男性和女性Monson球面半径的差异。结果60名正常青年Monson球面半径为(100.72±4.89) mm,男性和女性Monson球面半径分别为(103.48±4.19)和(97.97±3.93) mm,男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锥形束CT可准确测量Monson球面半径,结果可为平面重建提供参考。

  • 标签: 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正常 Monson球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广东省放射诊疗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调查水平。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方法,以2016—2019年委托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个人剂量监测室进行个人剂量监测的广东省放射诊疗工作人员为调查对象,对其个人剂量进行监测与分析。结果2016—2019年分别监测诊断放射学、牙科放射学、核医学、放射治疗、介入放射学和其他应用工作人员53 674、2 563、5 001、16 687、22 272和2 087人次,超过调查水平(1.25 mSv)的分别有76、6、18、28、133和2人次,非真实剂量者分别占67.1%、100%、55.6%、82.1%、76.7%和100%。诊断放射学、牙科放射学、核医学、放射治疗、介入放射学和其他应用工作人员周期剂量当量第99百分位数(P99)分别为0.37、0.39、0.67、0.35、0.54和0.30 mSv,周期剂量当量均值分别为0.07、0.06、0.11、0.06、0.07和0.05 mSv。对各组人员周期剂量当量值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6.139~-2.681, P<0.001)。结论考虑超过目前调查水平数据的高不真实性和人工成本的因素,建议近似地将0.40 mSv/3个月作为目前诊断放射学、牙科放射学、放射治疗、其他应用放射工作人员的调查水平,将0.70 mSv/3个月作为目前核医学和介入放射学放射工作人员的调查水平。

  • 标签: 广东省 放射诊疗工作人员 调查水平 个人剂量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广东省成人1型糖尿病(T1DM)患者的饮食及血糖管理状况,评价结构化教育对T1DM患者的血糖控制和自我血糖管理水平的影响。方法2019年8月至2020年2月,从参与广东省1型糖尿病转化医学研究的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及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于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登记的成人T1DM患者中,纳入120例截至2019年12月已完整连续随访满5年的患者进行调查。对纳入患者进行最近3个月的食物频率问卷(FFQ)调查,并收集其临床资料。分析FFQ数据以获得患者饮食情况,并和《中国糖尿病膳食指南(2017)》推荐量进行比较,以糖化血红蛋白(HbA1c)评价血糖控制水平。采用t检验、配对t检验、方差分析、秩和检验和χ²检验比较各定量和定性指标的差异。结果共纳入合格问卷114份,合格应答率为95%(114/120)。每日碳水化合物仅43.9%(50/114)的患者达到了指南推荐的水平,50.9%(58/114)的患者过量摄入脂肪,52.6%(60/114)的患者过量摄入蛋白质。患者膳食纤维的的摄入量为11.33(7.23,15.22)g,远远低于25~30 g的推荐量,达到指南推荐摄入量的患者仅有7.9%(9/114);部分维生素及矿物质摄入量均明显低于推荐水平,达到推荐水平的患者比例均明显低下。与GTT登记时结果相比,随访满5年的HbA1c值[分别为(8.87±2.33)%和(7.12±1.06)%]、血糖过高患者比例[分别为32.40%(36/111)和2.63%(3/114)]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bA1c达标率[分别为23.42%(26/111)和51.75%(59/114)]、坚持每日自我血糖监测≥4次[分别为27.03%(30/111)和65.80%(75/114)]的患者比例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目前广东省成人T1DM患者饮食质量低。低脂、高纤维、富含维生素及矿物质的食物应该作为T1DM患者健康饮食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T1DM自我管理教育体系的结构化教育可能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

  • 标签: 糖尿病,1型 饮食摄入 饮食模式 结构化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科学评价基于超声检查的乳腺癌三级筛查模式,为乳腺癌筛查项目提供实证证据。方法于2014年选择广东省2个地区35~64岁农村户籍女性进行筛查,以从化区、增城区作为试点地区、对照地区,各覆盖6个行政村,分别采用基于超声检查的乳腺癌三级筛查诊断模式和常规机会性筛查模式开展筛查,通过测算两种模式的筛查成本和效果指标进行成本效果评价,建立Markov模型进行成本效用分析,并对相关变量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共筛查48 688名35~64岁农村女性,试点地区和对照地区分别筛查25 055名和23 633名,乳腺癌检出率分别为91.8/10万和29.6/10万,早诊率分别为47.8%(11/23)和28.6%(2/7)。55~64岁年龄层的检出率最高,45~54岁次之,35~44岁最低。试点地区和对照地区每提升1/10万的乳腺癌检出率分别需要花费1.6万元和3.7万元,试验地区比对照地区提升1/10万的乳腺癌检出率需要多花费0.6万元,成本效果比更低,效率更高,投入的成本更具价值。在随后30年内,相比常规模式,三级筛查诊断模式每筛查10万名女性,将减少发生60例乳腺癌,多获得870个生命年和965个质量调整生命年。结论基于超声检查的乳腺癌三级筛查诊断模式可提高农村地区女性乳腺癌的检出率和早诊率,成本效果和成本效用好。

  • 标签: 乳腺癌 超声检查 三级筛查诊断模式 Markov模型 成本效果评价 实证研究
  • 简介:[摘要] 目的 了解广东省护士对老年尿失禁的知识、态度及行为,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护士对老年尿失禁的“知信行”调查问卷》对102名三甲综合医院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护士对老年尿失禁知识、态度、行为三个维度的平均得分分别为2.43、3.51及2.36。护士的职位与教育背景与老年尿失禁知识、态度、行为的组间比较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中,了解导致尿失禁药物知识及参加相关学术讲座或培训是知识和态度维度中影响护士临床行为因素,P<0.05。结论 护士在看待老年尿失禁问题上态度比较积极,但尿失禁相关专业知识掌握不足、培训机会太少,导致临床实践中并未进行有效的评估及宣教。通过相关知识的在职培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护士对老年尿失禁的“知、信、行”水平。

  • 标签: [] 尿失禁 护士 知识 态度 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13、2018年广东省社区高血压患者血脂异常的患病率及其相关因素。方法该研究为横断面研究。分别入选2013年1至12月和2018年1至12月广东省不同社区年度管理的社区高血压患者。由经过统一培训并考核合格的人员对入选者进行问卷调查和样本采集。主要采集入选患者的人口学信息、既往史、家族史和服用药物史等一般临床资料。血脂异常为具有下列至少1种情况,即总胆固醇(TC)水升高(≥5.2 mmol/L)、甘油三酯(TG)水平升高(≥1.7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升高(≥3.4 mmol/L)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降低(<1.0 mmol/L)。血脂异常发生率根据2010年中国人口普查数据进行标化,并进一步行性别和年龄(<50,50~60,≥60岁)亚组分析。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入选的高血压患者血脂异常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在2013、2018年分别入选患者7 866例[年龄(62.4±13.6)岁,女性4 148 例(52.7%)]、11 611例[年龄(58.2±9.3)岁,女性6 692例(57.6%)]。2013年广东省社区高血压患者血脂异常的总患病率为56.3%,其中高TC血症、高TG血症、高LDL-C血症和低HDL-C血症的患病率分别为17.1%、21.3%、2.3%和24.4%;2018年广东省社区高血压患者血脂异常的总患病率为47.3%,其中高TC血症、高TG血症、高LDL-C血症和低HDL-C血症的患病率分别为14.1%、20.3%、12.0%和19.4%。性别亚组分析结果显示,2013、2018年广东省社区高血压男性患者血脂异常的总患病率为59.0%、50.7%,其中高TC血症为13.8%、8.0%,高TG血症为22.3%、20.9%,高LDL-C血症为1.7%、8.1%,低HDL-C血症为32.9%、30.3%;2013、2018年广东省社区高血压女性患者血脂异常的总患病率为53.9%、44.8%,其中高TC血症为20.5%、18.5%,高TG血症为20.4%、19.8%,高LDL-C血症为2.7%、14.9%,低HDL-C血症为16.8%、11.3%。年龄亚组分析结果显示,2013年广东省社区年龄<50、50~60和≥60岁的高血压患者血脂异常的患病率分别为60.1%、60.6%和53.7%,2018年分别为46.2%、49.3%和46.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OR=0.860,95%CI 0.761~0.973,P=0.017)、肥胖(OR=2.295,95%CI 2.007~2.624,P<0.001)、糖尿病(OR=1.314,95%CI 1.090~1.583,P=0.004)、卒中(OR=1.894,95%CI 1.227~2.924,P=0.004)和空腹血糖(OR=1.105,95%CI 1.066~1.146,P<0.001)与高血压患者合并血脂异常独立相关。结论广东省社区高血压患者血脂异常的患病率较高,且存在性别、年龄差异。相较于2013年,2018年高血压患者血脂异常总患病率以及高TC血症和低HDL-C血症患病率显示出下降趋势,高TG血症患病率未见明显变化,而高LDL-C血症患病率显示出上升趋势。高血压患者合并血脂异常的相关因素较多。

  • 标签: 高血压 血脂异常 患病率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广东省艾滋病患者合并肺部丝状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和病原谱,为提高诊治水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纳入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收治的143例艾滋病合并肺部丝状真菌感染的住院患者,对其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培养的丝状真菌进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并分析其临床特点。统计学方法采用非参数Kruskal-Wallis H检验和χ2检验。结果143例患者中,发热116例(81.1%),咳嗽104例(72.7%),咳痰83例(58.0%),气促59例(41.3%);CD4+T淋巴细胞计数为22.0(9.3, 60.8)/μL,其中118例(82.5%)CD4+T淋巴细胞计数<100.0/μL;白细胞计数减少52例(36.4%),增多18例(12.6%);贫血109例(76.2%),血小板计数减少29例(20.3%);半乳甘露聚糖试验阳性64例(44.8%);胸部计算机断层成像检查表现为双肺弥漫性感染114例(79.7%),粟粒样改变12例(8.4%),胸腔积液44例(30.8%),胸腔和(或)纵隔淋巴结肿大45例(31.5%);抗真菌治疗后,治愈或好转124例(86.7%),病情恶化自动出院或死亡19例(13.3%)。143株丝状真菌中,曲霉菌属56株(39.2%,其中24株为烟曲霉),马尔尼菲篮状菌(Talaromyces marneffei, TM)37株(25.9%),青霉菌属22株(15.4%),非曲霉非青霉非篮状菌属28株(19.6%)。曲霉菌属、TM、青霉菌属和非曲霉非青霉非篮状菌属感染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中位数分别为24.5、15.0、53.5和22.0/μ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1.282,P=0.010)。艾滋病患者合并不同菌属肺部丝状真菌感染时CD4+T淋巴细胞计数≤50.0/μL的占比从高到低依次为TM组[89.2%(33/37)],曲霉菌属组[67.9%(38/56)]和非曲霉非青霉非篮状菌属组[67.9%(19/28)],青霉菌属组[54.5%(1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296,P=0.026)。结论广东省艾滋病患者肺部丝状真菌感染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其病原谱多样化,以TM和烟曲霉为主,且病原谱可能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相关。

  • 标签: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肺部感染 丝状真菌 病原谱 CD4+T淋巴细胞计数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四会市2010至2019年法定报告传染病的流行特征,为风险评估和完善防控策略提供科学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四会市2010至2019年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10至2019年四会市共报告法定传染病28种33 435例,其中乙类传染病12 032例,占35.99%,丙类传染病21 403例,占64.01%,无甲类传染病报告;年均总发病率为609.78/10万,发病率在2010至2016年间呈下降趋势,2017至2019年呈隔年上升趋势。各类传染病中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147.44/10万,以乙肝为主,占62.89%(5 083/8 083);呼吸道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60.97/10万,以肺结核为主,占97.42%(3 252/3 338);肠道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9.86/10万,痢疾和肝炎(未分型)发病占半数以上,分别为29.78%(159/534)和25.47%(136/534);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1.40/10万,登革热和出血热发病占半数以上,分别占40.26%(31/77)和23.38%(18/77)。四会市2010至2019年年均发病率居前5位的传染病依次为手足口病(247.91/10万)、乙肝(92.61/10万)、其他感染性腹泻病(71.32/10万)、肺结核(59.43/10万)、流行性感冒(29.63/10万)。结论四会市法定传染病防控重点在手足口病、肺结核、其他感染性腹泻病、病毒性肝炎(乙肝)、痢疾、登革热、出血热、流行性感冒等传染病上,应加强宣传教育、疫情监测和虫媒监测,及早采取防控措施。

  • 标签: 法定报告传染病 流行病学 发病率 手足口病 乙肝 肺结核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19年广东省登革热住院患者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为登革热的临床诊治及人群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4日至10月31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收治的480例登革热住院患者的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资料、临床表现及预后,对登革热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发病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480例登革热患者中,普通登革热患者442例(92.1%),重症登革热患者38例(7.9%),136例(28.3%)患者合并基础疾病。发病年龄高峰为20~49岁,占66.0%(317/480);发病季节高峰为8月至10月;广州市本地感染病例399例(83.1%),境外输入性病例61例(12.7%)。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发热(98.1%, 471/480)、畏寒(72.9%, 350/480)、头痛(58.5%,281/480)和骨/关节/肌肉酸痛(67.1%, 322/480),消化道症状和呼吸道症状也较常出现。446例患者血清标本中,登革病毒1型358例(80.3%),登革病毒2型54例(12.1%),登革病毒3型34例(7.6%)。实验室检查主要表现为白细胞计数减少(65.8%,316/480),血细胞比容降低(30.2%,145/480),血小板计数减少(48.3%,232/480),中性粒细胞计数减少(44.8%,215/480);丙氨酸转氨酶升高(37.7%,181/480),天冬氨酸转氨酶升高(59.4%, 285/480)。治疗主要采取对症支持治疗,同时积极防治并发症。患者住院时间为(5.8±3.1) d ,范围为1.0~38.0 d;治愈或好转出院461例(96.0%)。结论2019年广东省登革热患者以20~49岁的青壮年为主,重症患者比例较高,以登革病毒1型感染为主,经对症支持治疗和积极防治并发症后,大部分登革热患者预后良好。

  • 标签: 登革热 登革热病毒 流行病学 临床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广东省三级医院新生儿中心静脉导管(CVC)留置和冲封管现状,为探讨新生儿留置CVC的冲管和封管方法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2019年4月至6月对广东省珠三角、粤东、粤西、粤北的三级医院的新生儿科进行多中心现况调查,了解新生儿CVC留置情况及冲封管液种类、浓度、频次的现状。结果广东省开展新生儿CVC的医院集中在珠三角地区,占比71.43%。各医院对新生儿CVC的冲管液、封管液的选择、液体量、频次均不相同,选择生理盐水作为冲管液的医院占比71.43%,另有28.57%的医院选择不同浓度的肝素生理盐水;冲管的液量和频次差异大;选择生理盐水和肝素生理盐水作为封管液的医院各占比50.00%,其中肝素浓度各不一样;封管的液量也不同。结论新生儿CVC冲管液的种类和频率需进一步循证,新生儿CVC封管液的选择需要在管道堵塞率和液体对患者的风险中权衡,早产儿应更加慎重。

  • 标签: 新生儿中心静脉导管 留置现状 冲管 封管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广东省儿科护理人员儿童支气管哮喘家庭雾化规范化治疗知识的现状及提出相应对策。方法采用地域及医院类别进行多阶段分层便利抽样法,选取广东省102家医院从事哮喘患儿照护的护理人员共711人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对象男17例,女694例,年龄(30.34±7.03)岁。问卷包括一般资料、5岁以下儿童哮喘家庭雾化规范化治疗知识调查问卷及护理人员自评规范性照护执行情况,共三部分。结果711份问卷中珠三角185份,粤东152份,粤西231份,粤北143份;综合医院367份,占51.62%,专科医院344份,占48.38%。儿童支气管哮喘家庭雾化规范化治疗知识总得分为(58.88±5.38)分(0~84分)。不同医院级别、科室、性别、学历、聘用方式的护理人员在总得分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三级医院高于二级医院,儿科得分高于急诊科得分,男性得分高于女性,本科学历人员得分高于其他人员。结论广东省儿科护理人员的儿童支气管哮喘家庭雾化规范化治疗知识水平差异较大,且有相当一部分较差,应采用线上、线下多种方式加强相关知识的培训及考核,吸收护理本科及以上人员参与患儿照护,以期提高儿童支气管哮喘家庭雾化规范化管理。

  • 标签: 儿童 支气管哮喘 护理 雾化吸入疗法 家庭 规范化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广东省胎传梅毒发病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宏观相关因素,为各地区的预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5-2017年广东省梅毒发病监测数据及相关统计数据,描述胎传梅毒在广东省的时空分布情况,同时构建发病率及相关因素的空间面板数据模型以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2005-2017年广东省共报告胎传梅毒病例13 361例。胎传梅毒发病人数从2005年开始逐年上升,至2011年到达最高峰后,呈现缓慢下降趋势,其高发月份集中于8-12月。高发地区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地区。空间面板数据模型拟合结果显示,胎传梅毒发病具有空间自相关性(P<0.001),且与女性一期、二期梅毒发病率(β=0.822,P<0.00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β=3.511,P<0.001)、净迁移率(β=0.215,P=0.047)以及产妇系统管理率(β=0.017,P=0.021)呈正相关;与户籍人口密度(β=-1.167,P<0.001)、产前检查率(β=-0.038,P=0.031)呈负相关。结论2005-2017年广东省胎传梅毒发病具有季节性与空间聚集性。经济发达、净迁移率较高的地区胎传梅毒发病风险较高,需重点防治。控制女性一期、二期梅毒发病率,提高孕产妇产前检查率,有利于胎传梅毒的预防。

  • 标签: 胎传梅毒 时空分布 空间计量模型 相关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