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增强药房药剂审核调配的措施进行分析。方法对我院1年来药房药剂出现调配差错的处方进行搜集,并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发生差错的原因,以此来制定增强药房药剂审核调配的应对措施。结果1年中,发生在我院药房药剂调配的错误共27例,经过分析发现,导致差错发生的原因包括医师、药师和其他因素。结论加强药房的管理、提高药房人员服务水平、规范处方审核调配规程等,能够增强药房药剂审核调配,减少差错发生。

  • 标签: 药房 药剂 调配
  • 简介:根据异地就医业务的现状及其目标需求,设计了异地就医结算系统架构流程,并对相应的目标功能模块予以说明。

  • 标签: 跨区域医疗 医疗结算 异地就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临床感染往往会使用抗菌药物,医师根据病情选择抗菌药物,临床药师有责任对医师抗菌药物处方合理使用性进行审核,起到保障患者安全、促进临床用药合理、减少耐药性的产生、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的作用。药师除对临床处方按“四查十对”的要求对处方进行审核外,对抗菌药物的处方,还应特别注意审核其过敏史、皮试与否、配伍禁忌、临床诊断、联合用药、剂型剂量及使用范围、使用方法、抗菌药物分级管理越级使用情况等,达到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目的。

  • 标签: 药师 抗菌药物 处方 合理性 审核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分析输血患者在输血前的感染趋势以及检测结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4年6月接收的输血患者50000例,回顾性的对全部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全部的受检患者中,由于输血原因不同导致发生感染的概率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其中抗感染明显的高于纠正缺氧、外科手术以及其他(P<0.05);而病因不同导致发生感染的概率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其中肿瘤明显的高于创伤、血液病以及其他,其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输血前进行细致的检查,既可以充分的对输血患者感染情况进行了解,还可以有效的使输血安全性得到提升,并减少医疗纠纷。

  • 标签: 预输血 输血前检测 检测结果 感染趋势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计算机信息系统更加快捷方便地进行化疗医嘱的录入和审核,提高用药安全和用药合理性。方法对化疗药物的使用流程进行风险评估,结合临床展开需求调研,设计化疗模板,进行软件开发与测试,与HIS系统对接,最后实施使用软件并组织相应培训。结果我院药剂科携手信息科共同研发了化疗医嘱开具模块与化疗医嘱审核模块软件,主要包括患者基本信息,体表面积计算、基本用药信息、特殊情况警示等内容,有效地提高了医生和药师的工作效率,提高用药安全性和合理性,明显减少用药差错。结论该化疗模块软件操作简便,信息全面,评价指标明确,为医生开具医嘱和药师审方提供了强有力的信息化数据支持,得到了临床一线的一致好评。

  • 标签: 化疗药物 医嘱 审方 软件研发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乳腺癌术后皮瓣坏死的原因及探讨防治要点。方法对本组42例乳腺癌患者术后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回顾性分析患者手术方式、切口选择、皮瓣厚度、皮瓣张力、电刀游离皮瓣、单纯性持续负压吸引或持续负压吸引加弹力绷带加压包扎与皮瓣坏死程度的关系。结果42例患者中9例出现皮瓣坏死(21%),皮瓣坏死与切口的选择、皮瓣的厚度、引流管放置、创面是否加压包扎明显相关;与患者是否存在基础病、哪种手术方式、是否用电刀游离、是否应用止血剂无关。结论乳腺癌术后皮瓣坏死原因很多,皮瓣供血不足、张力过大、没有保持良好的负压吸引是术后皮瓣坏死的根本原因,保持适当厚度的皮瓣,减轻皮瓣张力,术后持续通畅的负压吸引,持续加压包扎及对并发症积极的处理等是防治皮瓣坏死的关键要点。

  • 标签: 乳腺癌 皮瓣坏死 原因 防治要点
  •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腹症检分诊的正确性及护理干预措施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200例急腹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检分诊正确率。结果200例急腹症患者的检分诊正确率总计95%。结论由于急腹症检分诊工作的特殊性,检护理人员应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从而提高急腹症检分诊的准确率。

  • 标签: 急腹症 急诊 预检分诊
  • 简介:摘要医院门诊是面向社会,面向广大就诊患者的一面窗口,是患者能否及时就诊的指示灯。现在随着复杂的各种社会因素,就诊的患者是越来越多。患者的救治效果、医院的服务质量和对医院的满意度都在这道门槛显现,所以,门诊检分诊工作尤显重要。目前我国没有较为统一的、标准的分诊模式,所以每家医院都以符合自己医院的情况进行分诊。为了能将检分诊的工作做得更好,特将我院的分诊模式总结如下。

  • 标签: 预检分诊 预检分诊的意义 预检分诊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依据处方审核的结果探讨有效监管处方质量的合理方法。方法每月抽取门诊处方300张,参考各种文件规定及文献资料,评价每张处方的合理性。结论将每月的处方点评结果整理归纳,总结重点突出问题,探讨最佳监管处方质量的对策。

  • 标签: 处方 监管 审核 医师 方法
  • 简介:摘要在医院中,门诊属于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医疗工作的前线,门诊对患者疾病的检查与救治,直接反映了门诊的专业水平和管理水平。本文从我院门诊的实际出发,探讨儿童医院门诊检分诊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探讨其综合价值。

  • 标签: 儿童医院门诊 预检分诊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毒症患者无肝素血液透析的冲方式及透析方法。方法将本院血液净化室48例无肝素血液透析患者分成A组和B组,应用两种不同的方式进行冲及透析,分析其优缺点。结果AB两组透析器凝血情况B组低于A组,B组患者透析反应少于A组。结论干预性冲透析器的透析方法操作简便,透析效果明显,减少患者透析过程中的透析反应,值得应用推广。

  • 标签: 无肝素透析 肝素 预冲方式 凝血
  • 简介:摘要实验室管理系统(LIS)就是利用计算机网络将医院检验科信息,进行自动化管理的系统。应用LIS系统对检测过程进行全面的质量控制越来越受到关注,国内大量的文章报道了LIS系统在分析前和分析中的应用,而对分析后的应用报道较少。实际上LIS系统对检验结果的审核报告,对分析后的质量控制也有很好的运用。我院5年来通过使用LIS系统分析后处理模块对检验结果进行审核管理,特别是在病人结果回顾性审核、危急值报告管理、检验结果的回顾性统计分析上的合理应用,大大提高了床检验结果准确性,为临床提供了优质、快捷的检验结果和诊断建议。

  • 标签: 实验室信息系统 临床检验 结果 审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卵巢功能低下(POF)伴不孕症的治疗效果。方法55例POF伴不孕症患者采取人工周期序贯治疗(戊酸雌二醇片联合黄体酮胶囊)。观察治疗前后血浆血清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LFS/LH变化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血浆FSH、LH及FSH/LH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本组妊妊娠率为40.00%,治疗总有效率为81.82%。结论针对卵巢功能低下伴不孕症患者给予人工周期治疗,疗效显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卵巢功能,提高妊娠机率,安全可靠,适于临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卵巢功能低下 不孕症 预治疗
  • 简介:目的对高三尖彬酯碱、阿糖胞苷、粒细胞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联合方案(HAG方案)进行阐述[1],探讨HAG激方案治疗高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临床效果,为日后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式,选择2009年2月-2013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0例HAG方案化疗患者,以及20例CAG方案化疗的初次诊断MDS患者的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分别设定为HAG组、CAG组,对比不同方案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HAG激方案治疗的患者,其缓解的有效率为80%,完全缓解率为65%;经过CAG方案治疗的患者,缓解有效率为90%,完全缓解有效率仅有50%,证明HAG激方案在治疗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时,具有更好的效果。结论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在接受HAG激方案治疗后,完全缓解有效率较高,应持续性治疗,避免早期复发。

  • 标签: HAG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医院内感染预警控与耐药监测网建设的前景。方法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将有关信息和数据引入信息管理系统,并实现实时监控,建立健全医院内感染预警控与耐药监测系统。结果通过网络技术进行规范化、自动化的管理,医院内感染率符合卫生部标准,也实现了耐药监测系统对耐药信息的动态实时监测。结论本文为建立健全医院内感染预警控与耐药监测系统提供了参考,并进行了该系统应用前景的研讨,必须进一步加强信息管理,才能有效控制细菌耐药性和降低医院感染率。

  • 标签: 感染预警 耐药 监测系统 信息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腹腔镜低位和超低位直肠癌根治保肛手术中预防性使用改良袢式回肠末端造瘘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新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53例施行低位和超低位腹腔镜直肠癌根治保肛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预防性回肠末端造瘘术。术前行心理护理、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清洁肠道术后保持肛门清洁、调节饮食,指导坐浴和缩肛运动。结果手术顺利,术后无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发生,肛门括约肌收缩功能存在,保肛率100%。结论围手术期的专科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 标签: 腹腔镜手术 低位直肠癌 回肠造瘘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小剂量地佐辛对丙泊酚注射痛的影响。方法120例门诊在静脉全麻下行人工流产术患者,随机分三组静注地佐辛0.05mg/kg(D组)、利多卡因0.5mg/kg(L组)、生理盐水(W组),3分钟后静脉慢注丙泊酚(1.5-2.0)mg/kg,观察三组丙泊酚注射痛情况。结果W、D、L组丙泊酚注射痛发生率分别为34例(85%)、15例(37.5%)、16例(40%);与W组比较,D组和L组丙泊酚注射痛程度明显下降(P<0.05),D组缓解丙泊酚注射痛程度较L组稍高,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注小剂量地佐辛可缓解丙泊酚注射痛。

  • 标签: 地佐辛 丙泊酚 注射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