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防屈曲支撑的减震耗能性能优越,且便于施工和安装,能够进行批量生产,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实际工程结构中。防屈曲支撑逐步向轻量化、功能多样的方向快速发展,从专利技术现状出发,对防屈曲支撑进行技术分类,对防屈曲支撑的技术发展情况进行了梳理和分析,为其研究和工程实际应用提供指导。

  • 标签: 屈曲 支撑 耗能 专利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牵引推挤法是治疗屈曲型桡骨远端骨折的有效方法。方法运用牵引推挤法治疗屈曲型桡骨远端骨折73例。结果本组73例,骨折均愈合,解剖复位68例,近解剖复位5例,骨折愈合时间4-6周,其中优68例,良3例,可2例,优良率96.7%。结论牵引推挤法是治疗屈曲型桡骨远端锁骨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分析对于气管插管患者采用改良约束护理干预后其约束效果的影响情况。方法:选取我院在2019年5月~2020年11月期间就诊的60例气管插管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模式进行干预,实验组患者采用改良约束护理方案进行干预,观察两组患者采用不同护理干预方案干预后的约束效果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干预后脱管率(10.00%)、非计划性拔管率(3.33%)、不配合治疗次数(0.00%)情况与对照组患者脱管率(20.00%)、非计划性拔管率(16.67%)、不配合治疗次数(10.00%)情况。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6.67%)与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23.33%)对比,统计学数据表示,(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气管插管患者采用改良约束性护理干预,在充分评估患者各方面状态后,给予患者针对性且较为精准的约束化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减少患者治疗痛苦的同时,帮助护理人员减少工作量。

  • 标签: 改良约束护理 气管插管 约束效果 影响
  • 简介:患者,男,13岁。3岁时因患不明原因的高热,未经及时治疗,而导致走路不稳,步态异常,后症状逐渐加重,相继出现双下肢无法伸直、肌肉变细。双足跟抬高,走路畸形等。故以“双下肢屈曲畸形并行走无力10年”而于2001-12-13来我科求治。入院查体:双髋屈曲、内收、内旋,双膝屈曲,双足内翻,跖曲。双下肢肌肉萎缩,行走呈剪刀式步态,双膝髌

  • 标签: 脑性瘫痪 高位髌骨 肌腱调整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约束护理告知书在脑外科约束护理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总结166例采用约束护理告知书签字的病例,总结护理体会,并与未采用告知书的96例病例对照分析。结果采用约束护理告知书后病人发生意外情况率为5.72%与对照组(15.6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约束护理告知书后满意度得分89.53±6.81分与对照组(77.80±4.5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约束护理告知书在脑外科约束护理中的应用,显著降低了病人发生意外情况的概率,并提高了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 标签: 约束护理告知书 脑外科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髋关节屈曲畸形的手术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40例髋关节屈曲畸形手术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0例患者根据其具体情况采用髂腰肌止点重建术、股直肌松解或Z形延长术予以治疗,其中手术效果优23例(占57.5%),效果良14例(占35%),效果差3例(占7.5%),手术优良率为92.5%(37/40),未出现并发症。结论目前常用的治疗髋关节屈曲畸形的手术方法包括髂腰肌止点重建术、股直肌松解术,可取得较好的手术治疗效果,有效避免或降低术后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髋关节 屈曲畸形 手术治疗方法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类风湿性关节炎伴膝关节重度屈曲畸形患者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措施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21例(36膝)类风湿性关节炎伴膝关节重度屈曲畸形患者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进行功能康复治疗的疗效情况。纳入标准为类风湿关节炎伴膝关节屈曲挛缩角度达60°以上患者,排除标准为存在其它继发性膝骨关节炎者。对所有患者实施系统康复治疗。评估术后、康复出院时以及末次随访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膝关节屈曲挛缩角度以及膝关节活动范围,进而评估术后康复措施的疗效。根据数据是否符合正态分布,多组间定量资料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Friedman秩和检验。结果在21例患者中,15例(26膝)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46±15)个月。术后膝关节VAS评分中位数为7(6,8)分,康复出院时为2(2,3)分,末次随访为0(0,1.7)分,3个时间点的VAS评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膝关节屈曲挛缩角度平均为(30±13)°,康复出院时(8±5)°,末次随访为(7±10)°,3个时间点屈曲挛缩角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7.4,P<0.001)。术后膝关节活动范围为(56±21)°,康复出院时(99±11)°,末次随访(88±18)°,3个时间点膝关节活动范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3.8,P<0.001)。结论类风湿关节炎伴膝关节重度屈曲挛缩畸形的患者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经过功能康复治疗后,可实现膝关节功能的改善。

  • 标签: 关节炎,类风湿 挛缩 关节成形术,置换,膝 康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加深对烦躁患者约束体验的认识.方法采用质性研究的田野研究法(FIELDSTUDY),对本院神经外科约束患者进行观察、访谈和分析.结果对患者约束存在以下问题:约束物应用不当;约束方法不妥;约束时间太长;患者的尊严受到侵犯;对约束患者照顾欠缺.结论做好烦躁患者的护理,必须理解烦躁患者的约束体验,遵循"尽可能不约束或少约束;尽可能单肢约束;尽可能短时间约束"的原则,制定安全、舒适、人性的约束制度.

  • 标签: 患者 烦躁 田野研究法 神经外科 观察 护理
  • 简介: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常用约束约束躁狂病人肢体,但是普通约束带较薄,约束肢体受力面积小,易损拓肢体,引起青紫、淤血、红肿。甚至挣断约束带。我科应用治疗巾约束躁狂病人,临床应用57例,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

  • 标签: 治疗巾 病人 躁狂 临床护理工作 约束带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身体约束缩减策略对改善危重症患者身体约束实践的效果。方法:从我院收治的危重症患者中选取184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为92例,其中,前者身体约束缩减策略,后者常规身体约束策略,对比约束效果。结果:观察组身体约束率、非计划拔管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约束时间也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皮肤异常率以及谵妄率相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身体约束缩减策略能有效降低危重症患者身体约束率、非计划拔管率,并能缩短患者约束时间。

  • 标签: 身体约束缩减策略 改善 危重症患者 身体约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约束决策轮在神经外科监护室患者身体约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本科室2017年1月—2017年12月符合纳入标准的所有患者164例,按住院先后顺序编号,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82例,试验组82例。对照组采用全院统一的约束护理规范,试验组使用约束决策轮评估后进行约束。比较两组患者的身体约束率、平均约束时间和非计划性拔管率。结果试验组患者的身体约束率、平均约束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非计划性拔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约束决策轮在不增加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基础上,能降低患者身体约束率、减少患者平均约束时间。

  • 标签: 约束决策轮 神经外科监护室 身体约束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手部功能训练约束带用于危重躁动患者人性化约束中的效果进行研究。 方法 选择2020年4月~2020年7月期间,医院收治的危重躁动患者39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对患者实施手部功能训练约束带人性化约束护理。分析患者的压疮发生情况、非计划性拔管发生情况、病人感受、病人或家属满意度、护理人员满意度。 结果 压疮发生率为0.00%(0/39),非计划拔管发生率为0.00%(0/39),病人舒适度为100.00%(39/39)。实施前病人或家属满意度为69.23%,护理人员满意度为71.79%,实施后病人或家属满意度为97.44%,护理人员满意度为100.00%,护理前后的病人或家属满意度、护理人员满意度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在为重躁动患者的的约束中,对其是使用手部功能训练约束带进行人性化约束,可以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保证护理效果,为患者提供安全保障,提高患者的舒适度,提高护理满意度,护理效果较好,值得推广实施。

  • 标签: 手部功能训练约束带 危重躁动 人性化约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身体约束护理流程在颅脑损伤患者保护性约束中的应用。   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本院创伤急救中心收治并予保护性约束的颅脑损伤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3例。对照组予常规保护性约束护理干预,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实施身体约束护理流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身体约束期间非计划拔管的发生率及身体损伤的发生率。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身体约束期间非计划拔管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身体约束护理流程 颅脑损伤 保护性约束 非计划拔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