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肠造口手术治疗中开展术前定位,对降低造口并发症的效果观察。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结直肠癌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35例,对照组患者未进行术前定位,由医生在术中自行定位。观察组患者则在手术前由造口师与医生进行沟通后,由造口师进行定位;观察两组造口患者手术后造口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结直肠癌患者的造口并发症发生率8.6%明显低于对照组37.1%,差异显著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在结直肠造口中,术前由造口师进行定位能够显著降低造口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患者术后病情转归和术后造口护理;同时提高造口患者对造口认知度,降低造口患者自我护理的难度,从而提高“造口人”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 标签: 结肠造口术 术前定位 并发症
  • 简介:目的探讨内镜下放置钛夹在食管癌调强放疗靶区定位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8例未行手术的食管癌患者,因其病变表浅,在CT上不能显示病灶范围,给调强放疗靶区勾画带来困难,故在放疗前使用内镜放置钛夹后,再勾画肿瘤靶区。结果经调强放疗后,17例患者完全缓解13例(其中8例达病理缓解),部分缓解4例,近期有效率100%;近期放射性副反应:放射性食管炎11例,放射性食管溃疡1例,放射性肺炎0例,放射性支气管炎3例,放射性皮肤黏膜损伤0例。结论内镜下放置钛夹非常有助于病变浅表的食管癌调强放疗勾画靶区,从而确保精确放疗顺利进行。

  • 标签: 食管癌 调强放疗 钛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急诊护理工作中应用定位抢救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诊抢救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抢救方法划分为两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应用常规急诊抢救法,观察组应用定位抢救法,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抢救成功率为76.7%,明显低于观察组90.0%,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急诊护理工作中应用定位抢救法临床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 标签: 急诊护理工作 定位抢救法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定位引导技术在经肺穿刺活检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5月至2015年1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肺部疾病患者60名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肺穿刺活检术的适应症,在CT定位引导技术下进行穿刺,分析其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的准确性及患者术后的不良反应。结果60例患者中58例得到明确诊断,确诊率高达96.67%。有12例患者出现气胸、出血等并发症,经过积极治疗后症状缓解。结论CT定位引导经肺穿刺活检术的准确度高,安全性高,对于肺内疾病的诊断鉴别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在临床进行广泛应用。

  • 标签: CT 定位 肺穿刺活检 引导 鉴别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6)5-0065-02
  • 简介:摘要医院公共卫生室医院管理中的一部分,是医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体现了医院的软文化,对于医院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主要的意义,目前,医院公共卫生的管理工作方面还存在较多的问题。本文就着我院卫生管理工作现状以及卫生工作内容进行分析,重点探讨医院公共卫生的功能定位

  • 标签:
  • 简介:针对在可见光中人脸检测受光照影响的问题,提出基于Adaboost的近红外光人脸检测与人眼定位算法。首先使用基于Haar特征的Adaboost算法得到人脸区域,通过统计大量的人眼相对人脸位置的分布确定人眼待测区域。为了减少亮瞳与非亮瞳以及左右眼的差异影响,使用亮瞳、非亮瞳、左眼、右眼检测器,然后再用Haar特征的Adaboost算法在人眼待测区域进行人眼定位。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的准确率高,速度快,达到实时性的要求。

  • 标签: ADABOOST算法 HAAR特征 人脸检测 人眼定位
  • 简介:乳腺癌是危及妇女生命的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早期乳腺癌预后较好,直径〈1cm的微小癌,其10年总生存率为90%~99%。而晚期乳腺癌5年生存率仅为33.3%~38.7%[1],因此,对乳腺微小病灶的早发现、早诊断、术前精确定位、术中精准切除在提升治愈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 标签: 微小癌 三维定位 微小病灶 定位点 钼靶摄影 定位准确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段定位结扎法在环状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50例环状混合痔采用分段定位结扎的手术方法做回顾性分析。结果50例患者全部治愈,住院时间为10-18天,完全愈合时间为22~35天。痊愈后肛门外观无畸形、狭窄等改变,生理功能正常。结论采用分段定位结扎法治疗环状混合痔既可以彻底消除病症,又能维护正常的肛管生理解剖结构,疗效确切。

  • 标签: 分段定位结扎 环状混合痔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肿瘤放射治疗中CT模拟定位的整体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8月-2016年3月收治的30例肿瘤放射治疗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肿瘤患者接受整体护理干预模式下的护理,对照组肿瘤患者接受常规护理,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定位准确率以及护理有效率来判定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定位准确14例,准确率93.33%,对照组患者定位准确10例,准确率为66.67%,两组患者准确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显效为9例,占60.00%,有效为4例,占26.67%,无效为2例,占13.33%,总体护理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患者护理显效为8例,有效为3例,无效为4例,总体的护理有效率为73.33%,两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整体护理干预对提高CT模拟定位的准确率和护理有效率有明显的积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肿瘤 放射治疗 CT模拟定位 整体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引导定位在肿瘤放射性粒子植入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0月共30例患者经CT引导定位植入放射性粒子,观察临床效果;结果30例CT引导定位穿刺植入粒子均成功。术后CT扫描显示植入粒子数量与术前计划一致,均在计划植入范围内。手术并发症肺部穿刺少量出血1例,不同程度气胸4例。术后3个月CT扫描显示部分病例肿块缩小,症状得到不同程度改善。结论CT引导定位穿刺技术因操作简单、定位准确,在细胞学诊断、介入治疗和放射性粒子植入术中广泛采用。

  • 标签: CT引导 肿瘤 粒子植入
  • 简介:摘要医院感染不仅仅是医院管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而且也是一个世界性的共同难题。医院内部大量的微生物集中,这样一个特殊的环境,很可能会对医患人群的身体健康产生威胁。本文将对消毒供应室的工作进行重新审视和定位,并对如何进行控制,谈一下个人的观点和认识。

  • 标签: 消毒供应室 定位 措施 研究
  • 简介:目的比较视频脑电图(VEEG)与常规脑电图(REEG)在儿童癫癎的诊断、癫癎放电起源定位方面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既往有临床发作性症状、可疑癫癎的223例患儿的临床资料,比较VEEG与REEG在监测临床发作、间期癎样放电(IED)、判定IED起源部位、以及识别非癎样发作方面的作用,比较觉醒期及睡眠期IED的检出率。结果VEEG对IED的检出率高于REEG(P〈0.01);VEEG对癎样放电患儿同步临床发作的检出率高于REEG(P〈0.01)。223例患儿通过视频脑电图确诊癫癎86例,78例确诊为癫癎综合征,31例诊断为非癫癎样发作,81例明确癫癎放电起源部位。通过视频脑电图检查,发现IED在睡眠期检出率(46%)明显高于觉醒期(13.2%)(P〈0.01),并主要集中在NREMⅠ~Ⅱ期。结论VEEG在儿童癫癎的诊断及定位中的作用明显优于REEG,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视频脑电图 癫癎 癎样放电 诊断 定位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国成人骨间后神经(Posteriorinterosseousnerve以下简称PIN)的解剖学与临床研究进展,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检索和查阅相关文献,总结分析有关PIN及分支与骨间后动脉(Posteriorinterosseousartery以下简称PIA)关系的资料。结果比例定位与横、纵线性定位相结合是一种更能准确定位PIN方法。结论了解我国成人PIN的解剖学特点,可为临床应用提供相关的解剖学资料。

  • 标签: 骨间后神经 骨间后动脉 解剖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