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6 个结果
  • 简介:泌尿外科男性尿道手术和阴茎手术非常多,且也是非常精细的手术,而手术后病人阴茎痛性勃起呈直立状,伤口疼痛,尿道支架管和阴茎受到摩擦,而棉被压迫常会影响病人休息和切口的愈合。为了适应手术后病人的需要,我科自行设计的支被架起支撑作用,经285例病人使用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 标签: 设计 阴茎手术 术后病人 尿道支架管 尿道手术 泌尿外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上消化道出血的内科护理。方法对78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内科护理程序(如治疗护理,药物护理,饮食护理及心理护理等)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探讨护理方法及效果。结果通过密切观察,治疗及内科护理后,其中治愈出院35例,好转出院37例,改外科治疗4例,死亡2例。结论准确及时的内科护理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整个诊断治疗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为患者的预后提供了科学坚实的保障。

  • 标签: 上消化道出血 内科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牵引、外固定针道的护理方法。方法127例骨牵引及外固定患者随机分为第一组63例和第二组64例,第一组针道常规外滴75%酒精,第二组则采用外科换药护理针道,观察两组患者针道感染情况。结果对观察的数据进行分析,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外科换药与传统护理相比较能有效防止针道感染,是值得推广的一种护理方法。

  • 标签: 骨牵引 外固定架 针道 护理 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盆外固定支架在骨盆骨折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近4年来有完整资料的采用骨盆外固定治疗的21例骨盆骨折患者,研究骨盆外固定治疗骨盆骨折的临床效果。21例骨盆骨折,及时补充血容量纠正休克后,积极处理并发症,行骨盆骨折外固定手术。必要时行相应的内固定手术。结果21例随访6个月~3年5个月,平均20.4个月。无1例死亡。螺钉松动1例1钉;钉道轻微炎性变2例4钉。术后8~24周骨折均愈合。按Majeed评估标准进行综合评价,优14例,良4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85.7%。结论急诊骨盆前环外固定可增加骨盆环的稳定性,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为后续治疗赢得时间,是损伤控制骨科理论的关键性技术。对X线片诊断的单纯耻骨上下支骨折的A型骨折,前路外固定后可以明显减轻患者的疼痛,达到早期起床活动的目的,可以作为最终的治疗方式。

  • 标签: 骨盆骨折 外固定架 骨盆前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外固定治疗儿童股骨干骨折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采用闭合复位或小切口切开复位、外固定固定治疗儿童股骨干骨折54例。结果48例患者骨折愈合,愈合时间6-12W,平均8W。6例固定失效,骨折移位,更换为钢板内固定后骨折愈合。54例中针道感染18例,出现固定针不同程度松动,其中6例二次手术,其余12例骨折愈合后拆除固定针,感染控制。所有患者无延迟愈合、骨不连,无旋转畸形及下肢短缩或过度生长,髋膝关节的功能良好。结论外固定治疗儿童股骨干骨折,有利于骨折复位,促进肢体早期功能锻炼,但存在针道感染,固定松动失效等风险,临床应用时应考虑其并发症。

  • 标签: 股骨骨折 儿童 外固定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固定架在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患者78例(观察组),接受外固定支架治疗,另选择同期接受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的50例患者为对照组。并对两组患者腕关节参数丢失、效果及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在关节面、桡骨远端、掌倾角和尺偏角平均丢失方面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总优良率分别为91.0%和72.0%(P<0.05),两组并发症率分别为8.9%和12.0(P>0.05)。结论外固定治疗能显著提高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的预后水平,复位良好,并发症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桡骨远端 骨折 外固定架 腕关节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外固定结合内固定治疗跖跗关节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1年至2012年收治的20例进行外固定结合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的跖跗关节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治疗效果进行AOFAS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价。结果AOFAS踝关节功能评分4例患者>90分,10例患者70~90分,5例患者60~70分,优良率为95%。结论外固定结合内固定治疗跖跗关节损伤有着明显的临床疗效,且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可以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 标签: 跖跗关节损伤 外固定架 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颈椎后路手术患者使用头来进行体位摆放的护理效果如何。方法选择80例进行颈椎后路手术的患者,将其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的手术体位摆放护理,观察组使用头进行手术体位摆放护理,然后观察两组的护理效果如何。结果对照组有6例患者出现了并发症,观察组没有患者出现并发症;对照组、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分别时67.5%、95%。结论对于进行颈椎后路手术的患者来说,在摆放体位护理的时候应用头的效果很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颈椎后路手术 头架 护理 体位摆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骨折护理。方法2005年1月——2007年1月我科共收治胫腓骨骨折96例,其中36例应用外固定支架。通过对我科36例应用外固定治疗胫腓骨骨折的病人进行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进而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并采取了有效的护理措施,达到了预期的护理目标。结果治愈36例,并发腓总神经损伤1例,治愈率97.2%。结论通过临床护理观察,外固定支架是一种先进、简单、固定牢的新型医疗器械,对胫腓骨骨折术后功能锻炼,伤口的观察和处理及骨折的愈合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 标签: 胫腓骨骨折 外固定支架 护理 胫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一种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简单、有效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2012年12月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36例的疗效。结果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术后,骨折全部愈合,外固定固定时间12-14个月,平均13.6个月。腕关节屈伸功能良好34例掌屈0-60度,背伸0-60度;活动较差2例屈曲约20度,背伸约15度。结论应用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手术操作简单,损伤小。最大限度恢复桡骨长度,能够保证骨折端位置稳定。不做切开,骨膜血运破坏小,利于骨折愈合。

  • 标签: 外固定架 桡骨远端 骨折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光动力治疗(Photodynamictherapy英文缩写PDT)又称光敏疗法、光化学疗法。原理是以特定波长630nm的激光,激活肿瘤组织内相对高浓度的光敏剂,通过光化学反应产生自由基、单态氧和血栓素A2,达到消灭肿瘤细胞的目的。

  • 标签: 肿瘤 光动力治疗 食管癌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痰特姆菌是比较少见的条件致病菌,作者从高血压Ⅲ级伴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患者痰液中培养分离出痰特姆菌,根据药敏结果予以抗感染治疗,患者痰病原菌培养转阴,病情好转出院。

  • 标签: 塔特姆菌 痰液 感染
  • 简介:摘要可调节外固定能较好地恢复并保持桡骨远端掌倾角、尺偏角及纠正桡骨短缩畸形,有利于复杂桡骨远端骨折功能恢复,容易操作,治疗复杂桡骨远端骨折疗效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桡骨远端 复杂骨折 外固定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危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外固定治疗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评价。方法采用起重机单边外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28例。结果随访6-8个月,按北京医院黄公怡关节功能标准疗效评定[1],28例均愈合。1例死于冠心病,一例术后三天出现脑梗塞,优10例,良18.例。结论外固定治疗高危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简单,时间短,并发症少,无需输血,能较早活动,骨折愈合快,费用较低,是治疗高危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首选方法。

  • 标签: 高危高龄 股骨转子间骨折 外固定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固定联合克氏针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6-2010年间应用外固定联合克氏针治疗桡骨远端骨折21例临床资料。结果随访3-12月仅3例骨折延迟愈合,其余均固定良好,获骨性愈合,无明显功能障碍。结论外固定联合克氏针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可获得良好效果。

  • 标签: 外固定架 克氏针 桡骨远端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促胃动力药对产妇产后缺乳的疗效,不良反应。方法采用2011年3月—2011年12月所治产妇缺乳30例进行比较。治疗组给予多潘立酮.每日3次.每次10mg,连服7天。对照1组给予催乳糖浆,每日3次,每次15ml,连服7天。对照2组给予传统治疗方法炖猪蹄口服7天。结果治疗前30例病例中均有不同程度的缺乳,治疗后多潘立酮组明显优于其他两组,有效率90%。结论促胃动力药不但能增强胃肠动力,亦能阻断下丘脑多巴胺受体,抑制催乳素抑制因子,促进泌乳素的分泌,故有一定的催乳作用。

  • 标签: 促胃动力药 多潘立酮 缺乳 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