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部常规胸片、DR片对肋骨骨折诊断的意义,旨在提高肋骨骨折的诊断准确率。方法对2009年10月~2010年6月我院治疗的46例肋骨骨折患者的常规胸片、DR片资料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常规胸片漏诊6例,DR片无一漏诊。结论DR片是诊断肋骨骨折的可靠手段。

  • 标签: 肋骨骨折 数字化摄片(DR片)
  • 简介:1、病例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对周围型肺癌影像的认识,提高诊断符合率、减少误诊。方法收集我院28例资料齐全的确诊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及总结,各例均摄有数字化胸正侧位片及CT扫描,部分有增强扫描。结果影像形态包括以下各种表现大小不等结节样、片样、团块样、类圆形、不规则形影,有分叶征、毛刺征、棘突征、胸膜凹陷征或(和)胸膜牵拉征,空泡及空洞等。结论肺内出现以上各种形态肿块及征象时,应考虑周围性肺癌的诊断。

  • 标签: 周围型肺癌 数字化摄影及CT扫描 影像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X线胸片与CT对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直径≤3cm的孤立性结节,进行X线胸片与CT的对照分析。结果下列征象提示了恶性病变的可能性为大母子灶,空泡征,病灶边缘深分叶、棘状突起、毛刺,伴有肺门模糊或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胸腔积液等;而小卫星灶,均匀致密的钙化,结节边缘光滑、规整等则以良性病变为常见。结论通过对X线胸片及CT在孤立性结节的表现进行对比分析,可是实现优势互补,达到加深对孤立性肺结节的理解与认识,为诊断提供更好的理论依据。

  • 标签: 孤立性肺结节 螺旋CT 薄层高分辨
  • 简介:目的了解儿童阑尾炎病原菌及抗生素耐药情况,为临床正确使用抗生素提供参考。方法对2009年11月至2011年11月住院的阑尾炎患儿进脓液涂片及培养,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技术操作规程》进行细菌分离及鉴定,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140株病原菌中,以革兰阴性杆菌118株,占84.29%,而其中大肠埃希菌90株,其次为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革兰阳性球菌19株,占13.57%,金黄色葡萄球菌居首位,其次为粪肠球菌及屎肠球菌;真菌3株,占2.14%。混合感染10例。结论儿童阑尾炎病原菌革兰阴性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革兰阳性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临床医师应对阑尾炎患儿及早进行病原学检测及药物敏感实验,并特别关注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和MRSA的病例。参考细菌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

  • 标签: 小儿 阑尾炎 病原菌 药敏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Kimura病(Kimura’sdisease,KD)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断。方法:分析和观察7例KD的临床资料、病理组织学表现及免疫组织化学特征。结果:7例KD患者均为男性,发病年龄21—73岁,主要表现为头颈部皮下或大唾液腺的无痛性肿块,组织学上以淋巴组织增生为主,可见淋巴滤泡形成,生发中心扩大,滤泡间见血管增生,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免疫组织化学显示KD中的淋巴滤泡表达B细胞抗原,滤泡间的淋巴细胞多表达T细胞标记。结论:KD是一种少见的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需与部分富含淋巴组织的肿瘤鉴别,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化对其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KIMURA病 嗜酸性淋巴肉芽肿 病理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支原体肺炎影像学的特征性改变,为临床的诊断及治疗提供更准确的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8月—2012年8月在我院就诊的120例支原体肺炎患儿及同期入学体检的120名健康儿童作为研究对象,120例支原体肺炎患儿设为患儿组,120名健康体检儿童设为健康组,比较患儿组治疗前与健康组儿童的胸部正位片结果,总结支原体肺炎患儿的影像学改变特点。结果支原体肺炎患儿的X线影像学较健康儿童有明显的特异性,76.5%的患儿表现为单侧下叶肺部阴影,56.5%患儿肺部纹理增多。健康组儿童肺部仅5.0%出现阴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支原体肺炎早期肺部有明显的影像学特征,可作为诊断的重要证据之一。

  • 标签: 小儿支原体肺炎 X线胸片
  • 简介:摘要医院后勤服务是医院全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医改政策的不断完善,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后勤服务的问题越来越明显,后勤改革显得十分必要。本文从经济学角度探讨医院后勤改革的必要性、理论基础、具体改革措施和对改革的认识。只有顺应市场经济的需求,将后勤管理集团化,实现科学化、经济化、合理化的管理,才能有效保障医院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

  • 标签: 医院后勤 改革 经济学 分析
  • 简介:随着太仓地区的老龄化进程,骨质疏松已成为老年人常见病,易引起反复脆性骨折.现对骨科手术治疗的老年骨质疏松脆性骨折患者的数量及住院费用进行纵向对比分析,从而对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数量及诊疗费用的变化趋势有总体性了解.统计2009~2010年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数据及住院费用,进行统计对比分析.医院骨质疏松性骨折治疗例数总体呈上升,尤其是髋部骨折手术治疗数量呈明显升高趋势,提示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速,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病例增加、治疗费用上升.

  • 标签: 骨质疏松 脆性骨折 经济成本
  • 简介:药品回扣是医药市场的不和谐因素,在我国有些医院,药品回扣涉及大部分医生,本文运用现代经济学中关于行为经济学理论,分析医生收受药品提成的行为心理,为医生过度用药的治理提供参考。

  • 标签: 行为经济学 药品回扣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青州市水痘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水痘疫情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青州市疾病监测信息管理报告系统的2009-2011年水痘病例进行分析。结果2009-2011年青州市报告本地区流行性水痘病例303例,年平均发病率11.09/10万;发病年龄以5-13岁最多;占85.07%;职业以幼托儿童、散居儿童学生最多,占88.06%;发病月份以3-5月居多。结论应制定控制水痘规划和免疫策略,重点对13岁以下儿童采取接种水痘减毒活疫苗等干预措施。

  • 标签: 水痘 流行病学特征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出血性脑梗塞的发病机制及CT、MRI表现。方法结合临床资料对60例脑梗塞患者的CT、MRI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出血性脑梗塞多发生在脑梗塞后1周内,CT可显示急性出血;而MRI可显示不同时期及斑点状出血,出血信号可持续数月。结论MRI是诊断出血性脑梗塞的最可靠手段。

  • 标签: 出血性脑梗塞 X 线摄影 计算机断层摄影 磁共振成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液基细胞学检测技术(TCT)在宫颈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在我院妇科门诊检查的2650例妇女行宫颈液基细胞学筛查。运用离心式薄层制片机及巴氏染色法对采集标本进行制片染色,对存在问题的对象行宫颈活检。结果宫颈鳞癌(CA)患者5例占(0.17%)高度鳞状上皮内瘤变(HSIL)18例占(0.68%),低度上皮瘤变(LSIL)96例(3.6%),不除外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的非典型鳞状细胞(ASC-H)12例占(0.45%),非典型鳞状细胞(ASCUS)165例(6.2%)。对其中250例进行病理检查,符合率分别是CA100%、HSIL85%、LSIL60%、ASC-H30%、ASCUS阳性率是15%。结论TCT是宫颈病变初查的重要方法结合阴道镜下活检可及早发现宫颈癌前病变。

  • 标签: 液基细胞学检测 宫颈病变 阴道镜 病理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晚期肾结核的临床特点及影像诊断方法。方法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中晚期肾结核101例的临床表现,并比较B超、静脉肾盂造影(IVP)、CT对中晚期肾结核的诊断价值。结果临床表现中,腰痛、膀胱刺激征、血尿是最常见的临床症状。B超、IVP、CT的诊断检出率分别为31.4%、43.5%和90.3%。三种检查方法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122,P<0.05);与B超及IVP比较,CT诊断肾结核有明显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792,P<0.0167;χ2=31.777,P<0.0167)。结论中晚期肾结核的临床表现多不典型,CT对中晚期肾结核的诊断有重要价值,可作为中晚期肾结核的首选检查方法。

  • 标签: 肾结核 临床特征 影像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口腔修复病例的流行病学规律,为牙体缺损、牙列缺损和缺失的临床治疗、预防及相关教学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对某院口腔科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1264例口腔修复病例的性别、年龄、部位、缺失类型等分布状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牙体缺损、牙列缺损及缺失在男女性别上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年龄分布方面,牙体缺损以20~50岁最多,占72.09%,牙列缺损30~70岁者居多,占77.36%,牙列缺失主要集中在40岁以上年龄组,占95.71%;上颌牙缺失明显多于下颌牙;Kennedy三类缺失的发生率最高。结论近年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口腔修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口腔医生应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以满足患者的更高要求。

  • 标签: 牙体缺损 牙列缺损 牙列缺失
  • 简介:目的比较瘢痕疙瘩与正常皮肤的基因表达差异,从分子水平探讨瘢痕疙瘩的发病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用PubMed数据库文献检索瘢痕疙瘩与正常皮肤的差异表达基因,对与瘢痕疙瘩相关的基因进行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网络、生物学通路、基因本体(geneontology,GO)和功能注释聚类的生物信息学分。结果获得差异表达基因谱8个和文献922篇,筛选瘢痕疙瘩相关基因94个(71个上调,23个下调)。86个基因构成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网络,TGFB1、FN1、COL1A1、MMP9、VEGFA、TP53、IL6和MMP2为核心蛋白。瘢痕疙瘩相关基因参与信号转导、肿瘤形成等生物学通路,细胞凋亡、细胞运动等生物过程,形成细胞膜结构和细胞外基质、胶原等组分。结论TGFB1、FN1、COL1A1、MMP9、VEGFA、TP53、IL6和MMP2等关键基因,TGF-β信号转导、细胞增殖和凋亡、肿瘤形成相关通路在瘢痕疙瘩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 标签: 文献挖掘 生物信息学 瘢痕疙瘩 皮肤
  • 简介:摘要目的对2011年广州市白云区报告的9658例手足口病疫情进行分析,为制定手足口病防治措施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方法对白云区2011年网络直报的手足口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11年白云区共报告手足口病病例9658例,年发病率为434.52/10万,发病高峰在5-7月份,发病主要年龄分布在0-3岁,职业以散居儿童为主和幼托儿童为主,男女性别比为1.721。结论应进一步加强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特别是5-7月份,3岁以下婴幼儿的疫情监测工作。

  • 标签: 手足口病 流行病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程质量控制对血液细胞学分的影响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200份血液细胞学分结果的全程质量控制影响其准确度及可信度的因素。结果影响血液细胞学分准确度及可信度因素在质量控制前中后均存在。结论只有全程质量控制才能保证血液细胞学分的准确度,为临床提供可信的诊断依据,避免误诊误治。

  • 标签: 血液 细胞学 分析 质量 控制
  • 简介:1Pearson相关的资料要求小样本并且两个变量(X、Y)均服从双正态分布。2Spearman秩相关的资料要求①大样本或两个变量不服从双正态分布;②或两个变量均为有序分类变量;③或一个变量为有序分类变量,另一个变量为连续型变量。

  • 标签: 统计学分析方法 Pearson 正态分布 分类变量 小样本 大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