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73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发具有生物活性的新型的吡唑类化合,并探讨其药理活性价值。方法将2,6—二氯吡啶作为起始的原料,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如水解、合成和取代反应等最终合成吡唑类的新型的具有特殊生物学活性的目标化合。结果经过初步的生物活性的测定结果表明,新合成的吡唑类化合在浓度为500mg/L时,对黄瓜霜霉病菌以及黄瓜霜白病菌等的病菌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有的抑制效果甚至可以达到85%以上,是比较高效的新型化合。结论这种新合成的吡唑类的化合具有较高的生物学活性,有很好的抑制真菌的药理效果,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吡啶类化合物 药理活性 新型合成
  • 简介:聚酰胺胺阳离子聚合是一类新型高分子树形化合,在药物递送、基因转染、疾病诊断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因其具有无免疫原性、低毒性等优点,聚酰胺胺树形化合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基因治疗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对目前聚酰胺胺树形化合作为基因载体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聚酰胺胺 树形化合物 基因载体 综述
  • 简介:摘要天然植物含有复杂的化学成分,这些成分的提取,是从复杂的均相或者非均相体系中,利用分离技术和去除杂质的技术,将植物中碱类的化合提纯和精制。本文将以几类植物的碱类化合提取分离案例为研究对象,然后再对中药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进行技术层面上的总结。

  • 标签: 天然植物 中药提取 碱类化合物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十个已知产地的生首乌水解前、后蒽醌类成分的含量,从而评价不同采集地生何首乌的质量。方法HPLC法,以C18为色谱柱,甲醇-0.1%磷酸(8515)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1;检测波长254nm;结果四川峨眉山样品中的蒽醌类成分含量最高,游离型和结合型大黄素含量分别为235.59mg/100g,18.17mg/100g,游离型大黄素甲醚为97.69mg/100g;而重庆缙云山、贵州施秉、广西田阳样品中蒽醌类成分含量则较低。结论各产地生何首乌中蒽醌类成分主要为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其含量随产地差异较大,为生何首乌质量评价提供了可靠的指标和方法。

  • 标签: 何首乌 蒽醌 HPLC法
  • 简介:摘要黄酮类化合来源于很多植物,它是植物体内的代谢产物,它们是酚性组分,目前已知的黄酮类化合单体已达8000多种。它们结构繁多,目前的研究发现,它们具有抗癌、抗突变、治疗心血管系统疾病等广泛生物学活性,它们是许多中草药的有效成分。骨质疏松是一种代谢性疾病,中药用来治疗骨质疏松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优势,很多中草药的治疗骨质疏松的化学成分都是黄酮类化合,本文综述了这些化合在治疗骨质疏松的应用和研究情况。

  • 标签: 骨质疏松 黄酮类化合物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同营养成分的早餐对2型糖尿病患者碳水化合代谢的影响,为糖尿病患者的合理膳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比较糖尿病患者摄入3种蛋白质、脂肪含量不同的早餐(1组),或者摄入脂肪含量不同的早餐(2组),与摄入标准早餐后的代谢指标进行比较。结果1组患者摄入高蛋白早餐后胰岛素升高,摄入高脂肪早餐后胰岛素降低,葡萄糖和抑胃肽保持稳定。相反,2组患者高脂肪早餐后抑胃肽显著升高。结论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除抑胃肽,葡萄糖和胰岛素对不同混合膳食的反应无差异,蛋白质能有效刺激胰岛素分泌。

  • 标签: 血糖 胰岛素 甘油三酯 抑胃肽 2型糖尿病
  • 简介:利用生物活性导向分离方法,从丹顶草提取中筛选出有效抑制蛋白酪氨酸磷酸酯酶1B(PTP1B)活性的四个三萜类化合,通过文献比较分别鉴定为aceriphyllicacidC(1),aceriphyllicacidD(2),aceriphyllicacidE(3)和aceriphyllicacidF(4)。所得化合1-4有效抑制PTP1B活性的IC50值范围在(2.1±1.5)μmol/L到(11.2±2.5)μmol/L之内。化合1和2的动力学分析结果显示齐墩果烷型三萜类化合以混合形式抑制PTP1B活性。

  • 标签: 丹顶草 蛋白酪氨酸磷酸酯酶1B 三萜类化合物 生物活性导向分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机化性肺炎临床与影像特点及诊断要点。结果机化性肺炎是一种特殊性肺炎,多发生在老年人,病理上在肺部局限性或弥漫性纤维组织增生的基础上产生炎性感染,可形成片状、点状或小结节状阴影,少数可形成肿块状阴影。分为单灶型、多灶型与弥漫型。多反复发生,很难治愈。临床上可分为活动期与静止期。多合并肺部基础性疾病。

  • 标签: 肺炎 机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引起肝硬化合并感染的临床特点,防治及预后。方法对本院消化内科近几年住院的肝硬化并发感染患者56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上呼吸道感染9例,下呼吸道感染4例,腹腔感染26例,肠道感染12例,胆道感染2例,泌尿系感染3例。显效17例,好转30例,死亡9例。死亡原因主要为消化道出血,其次为肝性脑病。结论肝硬化合并感染的发生率较高,影响患者的预后,积极治疗肝硬化及并发症,合理使用抗菌素,降低相关危险因素,提高患者生存率。

  • 标签: 肝硬化 感染 临床特点 防治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电位滴定方法测定五味子提取中总有机酸的含量及分析。方法用水将五味子提取溶解,经001×1阳离子交换树脂,将盐还原为酸。以琥珀酸为参照,用电位滴定法测定五味子提取中总有机酸的含量。结果以琥珀酸来计,五味子提取中总有机酸测定的精密度RSD0.82%,稳定性RSD0.85%,重复性试验RSD1.69%,平均回收率为101.75%、RSD2.34%。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电位滴定方法适合于五味子提取中总有机酸的含量测定。

  • 标签: 中药 标准 五味子 化学 有机酸 分析 滴定分析法 直流电位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腹水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提高临床护理水平。方法对我院自2008年1月~2011年6月收治的36例肝硬化合并腹水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临床护理方法。结果本组患者给予限钠限水、利尿剂、腹腔穿刺放水等治疗后,好转23例,好转率为63.8%;自动出院10例,占27.8%;死亡3例,死亡率为8.4%。结论肝硬化腹水患者治疗过程中注意配合相关护理可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肝硬化 腹水 护理
  • 简介:随着国人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吃饱、吃好已经不能满足百姓的需求,而吃得安全、吃得健康已经成为百姓的新要求。在这一背景下,有机食品成为了百姓餐桌上的新宠。虽然,市场上真正的有机食品并不多见,但是假冒有机食品却屡见不鲜,市场乱象令人眼花缭乱。

  • 标签: 有机食品 生活水 市场
  • 简介:摘要报告1例以频繁癫痫发作为主要表现的结节性硬化(TS)患者的护理体会。护理要点包括制定安全计划,加强安全护理,提供心理支持,执行正确的治疗方案,并应用音乐放松疗法、阅读疗法,进行积极的健康教育和康复训练,促进神经系统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结节性硬化 癫痫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进一步研究和探索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对我院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42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给予科学、规范的综合护理。结果42例患者中有39例痊愈出院,2例未愈自行出院,1例病情恶化死亡。结论对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实施及时救治并给予人性化护理,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死亡率。

  • 标签: 肝硬化 上消化道出血 护理
  • 简介:摘要有机磷农药对人的毒性主要是对乙酰胆碱酶的抑制,引起乙酰胆碱蓄积使胆碱能神经受到持续冲动,导致先兴奋后衰竭的一系列毒蕈碱样、胆碱样的中枢神经症状,严重者可因昏迷而死亡,在基层医院有机磷农药中毒较为常见,其病情凶险,发病急骤,死亡率较高,护理措施是否得当,是抢救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及时有效的抢救与精心的护理对病人的预后至关重要。现将我院10年来在临床上抢救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 标签: 急性有机磷 中毒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58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护理,探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对58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加强基础护理、心理护理及三腔二囊管的护理等,配合临床医生的抢救工作。结果本组58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抢救成功52例,抢救成功率为89.66%。结论加强基础护理,合理安排局部止血药口服时间,重视心理护理在抢救中的重要性,认真做好三腔二囊管的护理,可以有效的保证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抢救成功率,降低患者的病死率。

  • 标签: 护理 肝硬化 上消化道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