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消毒供应室中采取多洗液的清洗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1年8月待处理的156件各类医疗器械,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8件,对照组采取常规清洗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多洗液进行清洗护理干预,对比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效果中的各项评分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消毒供应室 多酶洗液 清洗效果
  • 简介:  摘要:目的  通过对质控品和血清盘的平行检测,评估四种HBsAg酶联免疫吸附(ELISA)试剂的各项性能情况。方法  采用四种HBsAg酶联免疫吸附(ELISA)试剂同时检测HBsAg质控品(浓度为0.2IU/mL)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血清盘,将实验室近三次室间质评HBsAg有反应样本再次用四种试剂进行比对。结果 1)检测血清盘的结果中四种试剂检测结果的一致性较好,准确率均较高,但在检测样本编号为40,参考浓度为:0.5IU/ML时,试剂三未检出。2)试剂一的批内精密度CV为7.70%-7.71%,批间精密度CV为10.32%-12.21%;试剂二的批内精密度CV为5.52%-5.56%,批间精密度CV为11.76%-11.78%;试剂三的批内精密度CV为5.05%-5.08%,批间精密度CV为18.90%-18.92%;试剂四的批内精密度CV为8.99%-9.02%,批间精密度CV为14.42%-16.42%。3)试剂二和试剂三是实验室用的试剂,较上报结果无较大差异,试剂一和试剂四在阳性较强的样本中没有太大区别,阳性偏弱的结果相对比较低。结论 试剂二各方面性能指标稳定,其他试剂需加强验证 。

  • 标签: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性能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急诊检验中心肌谱检测的临床价值分析。方法:2021年9月-2022年9月,选取本院急诊科收治20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组观察对象,另取本院门诊收治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观察对象。两组入选研究对象均接受心肌谱检测,观察两组检测结果,包括磷酸肌酸激酶、谷草转氨酶、肌酸激酶同工、乳酸脱氢、羟丁酸脱氢。结果:研究组磷酸肌酸激酶、谷草转氨酶、肌酸激酶同工、乳酸脱氢、羟丁酸脱氢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检验中心积极开展心肌谱检测利于反映心肌受损情况,有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

  • 标签: 心肌酶谱 急诊检验中心 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急性胰腺炎患者应用血清脂肪,淀粉,C反应蛋白联合检验的早期诊断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7月至2022年7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50例(设为实验组)和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为研究对象(设为对照组),实验组又分为重型(19例)和轻型(31例)两个亚组,均行血清脂肪,淀粉,C反应蛋白联合检验,对比两组和亚组检验效果。结果:实验组血清脂肪(LPS)、淀粉(AMY)、C反应蛋白(CRP)比对照组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重型组CRP比对照组高(P

  • 标签: 急性胰腺炎 血清脂肪酶 淀粉酶 C反应蛋白 联合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培门冬化疗后胰腺假性囊肿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儿科2018年7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6例培门冬化疗后胰腺假性囊肿患儿的病例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结果6例患儿中男4例、女2例,发病年龄9.5(5.8,13.0)岁,培门冬总使用次数为2.5(2.0,3.5)次,最后1次应用培门冬至出现胰腺炎时间为11.0(9.0,17.2)d,腹痛是胰腺炎最主要的表现(6例)。发生胰腺炎至发现胰腺假性囊肿的时间为42.5(35.0,129.5)d。6例患儿发现胰腺假性囊肿时均无临床症状,予保守治疗,有1例在保守治疗过程中出现间断进食后腹胀或恶心。6例患儿在保守治疗过程中均出现胰腺假性囊肿增大。有3例行超声内镜引导下经胃壁穿刺引流术,术后10 d至4个月囊肿消失;3例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经十二指肠乳头引流术,其中有1例因胰管狭窄引流未成功,行外科手术治疗,另外2例分别在术后1、3个月囊肿消失。有1例ERCP经十二指肠乳头引流患儿术后出现急性胰腺炎,对症治疗后好转,余5例未见并发症。结论儿童培门冬化疗后胰腺假性囊肿病程初期可能没有症状,要结合培门冬化疗史、影像学检查进行诊断,没有症状的假性囊肿首选保守治疗,保守治疗过程中出现假性囊肿增大,要根据囊肿与主胰管是否相通选择不同方式的内镜治疗。

  • 标签: 胰腺假囊肿 儿童 培门冬酶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戈谢病患儿进行伊米苷用药监测,对伊米苷替代治疗戈谢病短期疗效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进行评估。方法对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在山西省儿童医院血液科规律行伊米苷替代治疗的6例戈谢病患儿进行回顾性研究,每3个月体检评估肝脾大小、记录骨痛等症状、监测血液学,治疗1年时CT评估肝脾体积、磁共振成像(MRI)评估骨骼受累情况、监测体质量及身高、SF-36健康调查表评估生活质量,并与治疗前进行比较。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6例戈谢病患儿进行伊米苷替代治疗,无严重不良反应出现。治疗3~6个月患儿肝脾均出现回缩,血红蛋白及血小板上升。治疗1年血红蛋白较治疗前明显升高(t=4.200,P=0.008),血小板较治疗前亦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260,P=0.073)。治疗1年行CT评估肝脾体积,肝体积缩小(22.10±15.28)%(t=2.725,P=0.042),脾体积缩小(47.10±18.42)%(t=3.162,P=0.034);身高增长(6.17±2.86) cm(t=5.286,P=0.003),体质量增加(4.08±2.01) kg(t=4.975,P=0.004)分。SF-36健康调查量表评分示生活质量明显改善[(489.35±103.99)分比(632.75±73.34),t=5.740,P=0.002]。治疗1年仍有1例间断诉骨痛,2例MRI进展,考虑可能与观察时间短及用量不足有关,3例MRI与治疗前无变化。结论伊米苷替代治疗儿童戈谢病短期可纠正血细胞减低、肝脾大,身高、体质量出现增长,生活质量改善,骨骼受累短期改善不明显。

  • 标签: 戈谢病 儿童 疗效 伊米苷酶
  • 简介:摘要: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改善,对生活环境有了更多要求。近几年,除味剂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常见工具。并且因为近几年的空气污染状况逐渐严重,使用除味剂一方面能够减少异味,一方面也能减少室内的有害气体,对于住户的身体健康是非常有利的。本文分析了空气中常见的有害物质,并介绍了一种新型生物酵素除味剂。

  • 标签: 生物酶 酵素 除味剂
  • 简介:摘要重组聚合扩增(RPA)技术是一种新型核酸恒温扩增检测技术。该技术可以在37~42 ℃条件下实现待测靶标的快速检测。它具有反应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对仪器依赖程度低且可整合多种检测模式等优点,特别适用于基层和现场即时检测。本文从RPA技术的基础理论和实验要点出发概述了开展该项研究需要注意的要点,综述了RPA技术在医学检验领域的应用现状和相关问题,并展望了其未来发展的广泛前景。

  • 标签: 实验室技术和方法 核酸扩增技术 恒温扩增 重组酶聚合酶扩增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总结黏脂贮积症(mucolipidosis,ML)Ⅱ型α/β和Ⅲ型α/β溶酶体学检测的特点,为选择学检测指标提供依据。方法检测两例确诊为ML Ⅱ型α/β和Ⅲ型α/β患者及10例健康个体血浆及白细胞中的多种溶酶体活性,比较患者与健康个体的差异;分别以"mucolipidosis"及"黏脂贮积症"为关键词,检索PubMed、CNKI、万方数据库,分析总结已报道的ML Ⅱ型α/β和Ⅲ型α/β的学检测结果。结果两例患儿血浆中多种溶酶体活性与健康个体相比均明显增高,程度由高至低分别为:芳基硫酸酯A(arylsulphatase A,ASA)和α-L-艾杜糖醛酸(α-iduronidase,IDUA)(20倍以上)、β-葡萄糖醛酸(β-glucuronidase,GUSB)(10倍以上)、β-D半乳糖苷(β-galactosidase-1,GLB1)和α-半乳糖苷(α-galactosidase A,GLA)(5倍以上)、α-N-乙酰葡萄糖胺酶(α-N-acetylglucosaminidase,NAGLU)(2倍),葡萄糖脑苷酯(glucocerebrosidase,GBA)(无明显变化)。两例患儿白细胞中多种溶酶体的活性与健康个体相比无差异,均在正常范围。筛选出22篇文献,共报道了15个溶酶体学指标,血浆中升高最明显的是总己糖胺酶(hexosaminidase A and B,Hex A+B)(平均升高24.4倍)和α-甘露糖苷(α-mannosidase,α-man)(24.7倍),其次是ASA(22.4倍),GUSB为18.8倍;选用较多的指标分别是Hex A+B(12篇)、α-man(11篇)和GUSB(10篇)。结论溶酶体分析是ML Ⅱ型α/β和Ⅲ型α/β不可或缺的辅助诊断手段,通过对两例患儿的血浆学的分析和文献复习,推荐选用ASA、GUSB、Hex A+B和α-man为二者的血浆溶酶体分析指标。

  • 标签: 黏脂贮积症 溶酶体酶酶学分析 血浆 检测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儿童庞贝病(PD)的临床特点、基因突变及替代治疗(ERT)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至2021年8月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收治的PD患儿临床资料,根据发病年龄将患儿分为婴儿型庞贝病(IOPD)组和晚发型庞贝病(LOPD)组,根据是否予静脉输注人重组酸性α-葡萄糖苷(rhGAA)分为ERT组和无ERT组,ERT组根据是否规范应用rhGAA分为规范ERT组[规范应用rhGAA为间隔时间约2周,剂量为20 mg/(kg·次),共持续52周]和未规范ERT组。采用Kaplan-Meier法对组间生存率进行比较。结果13例PD患儿中,男7例,女6例;IOPD 10例,LOPD 3例;前者的首诊原因以心脏受累者最多[6例(60.0%)],后者的首诊原因分别为肌无力、心脏受累和呼吸道感染。患儿肌酸激酶均不同程度升高;1例酸性α-葡糖苷(GAA)活性完全缺乏,12例活性降低。IOPD患儿均有心肌肥厚,十二导联心电图示短PR间期、高大QRS波和广泛T波倒置。GAA基因分析共发现c.1861T>G(p.Trp621Gly)、c.2278A>T(p.K760X)和c.949G>A(p.A317T)3个新发突变位点。IOPD组10例中,5例患儿给予ERT,其中2例规范治疗52周,3例为未规范治疗;2例规范ERT者存活,余8例死于心力衰竭或呼吸衰竭。LOPD组中仅1例给予ERT 1次,其中2例存活,1例死于呼吸衰竭。总病死率为69.2%(9/13例)。ERT组患儿(50.0%)及规范ERT组患儿(100.0%)的生存率均高于无ERT组患儿(14.3%)(Log Rank P=0.037、0.044)。结论PD临床表现具有多样性,GAA活性测定及GAA基因分析是临床诊断的重要手段;规范且早期ERT可延缓病情进展,甚至可逆转IOPD患儿的心肌肥厚。

  • 标签: 庞贝病 临床特点 基因分析 酶替代治疗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是在消毒供应室器械的护理中,对多洗液的效果进行了探析。方法:择取的样本为2020年9月至2021年7月期间我院消毒供应室待消毒的医疗器械,数量:80件,并将单双号分发法作为组别划分的方法,将试验组、对照组作为组别的名称,40件试验组器械接受多洗液,40件对照组器械接受传统清洗剂,详细记录以下指标数据并予以分析,分别为器械护理效果、器械清洗满意度等。结果:在二组器械总满意度比较中显示,试验组高(P<0.05);比较二组器械护理效果时发现:试验组较佳(P<0.05)。结论:将多洗液实施于消毒供应室器械的护理中,能有效地提升器械护理效果、清洗的满意度,临床应用十分显著。

  • 标签: 多酶洗液 护理 应用 消毒供应室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新生儿窒息与心肌谱异常之间的关系。方法 本次研究时间在2020年1月-2021年12月。将本阶段内本院收治窒息新生儿30例纳入观察组,并将同期本院分娩的非窒息新生儿26例纳入对照组,测定两组新生儿心肌水平并进行对比,分析心肌谱和新生儿窒息之间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轻度及重度窒息及对照组新生儿在各项指标上对比均存有统计学差异,从低到高依从为对照组<观察组患儿轻度<观察组重度患儿(P<0.05);30例观察组患儿中,25例预后良好5例预后不佳,两组患儿在心肌水平上对比差异显著,预后良好组各项心肌指标均低于预后不佳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新生儿窒息的发展和发展密切相关于心肌谱变化,临床通过监测水平变化,能够了解患儿疾病严重程度,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新生儿窒息 心肌酶谱 关联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轮状病毒性腹泻合并心肌损害对患儿体内的心肌所造成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期间于我院就诊的轮状病毒性腹泻患儿以及于我院健康体检的儿童共80例,分为两组,即实验A组和实验B组。比较两组患儿的心肌检测异常情况,计算出异常情况率。比较两组患儿心电图检测出现的异常情况,其中心电图的异常情况判断选项有心跳过速,心跳过缓,早搏,电轴改变,ST-T段改变,心肌缺血等。结果:实验A组患儿有3例心肌检测出现异常,所占比例为7.5%;实验B组患儿有32例心肌检测出现异常,所占比例为80%,则实验A组患儿的心肌检测异常情况低于实验B组患儿的心肌检测异常情况。实验A组患儿有1例心跳过速,1例心跳过缓,其异常率为5%;实验B组患儿有5例心跳过速,6例心跳过缓,2例早搏,4例电轴改变,3例ST-T段改变,6例心肌缺血,其异常率为65%,则实验A组患儿的心电图检测出现的异常情况低于实验B组患儿的心电图检测出现的异常情况。结论:轮状病毒性腹泻合并心肌损害可对患儿体内的心肌指标造成极大的影响,同时也可作为检测心肌损害的有效判断标准,值得推崇。

  • 标签: 轮状病毒性腹泻 心肌损害 心肌酶检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管紧张素转换抑制剂治疗肾内科疾病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肾内科疾病患者10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进行血管紧张素转换抑制剂治疗。统计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优于观察组(P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综合分析基于心肌谱检测在急诊检验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本研究选择我院急诊检验科2021年7月-2022年7月之间收治的52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组,选择同期实施健康体检的健康人士作为对照组,两组均实施心肌谱检测。比较两组心肌谱相关指标[乳酸脱氢(LDH)、肌酸激酶(CK)、羟丁酸脱氢(HBDH)、天冬氨酸氨基转移(AST)、肌酸激酶同工(CK-MB)]。结果:对照组的心肌谱相关指标均优于研究组(P<0.05)。结论:在急诊检验中,应用心肌谱检测对于疾病的检出有较为积极的临床效果,具有较为高效、安全且准确的优势,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心肌酶谱检测 急诊检验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阿替普(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方法 将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参照组(采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与干预组(采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均组20例,所有患者均于2021.1-2022.12被我院收治,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干预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NIHSS)评分低于参照组,P<0.05;干预组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均比参照组低,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能够有效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消除炎症程度,值得应用与借鉴。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阿替普酶 静脉溶栓 神经功能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阿替普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疗效及护理。方法:选取我院内科2021年3月~2022年3月期间收治的12例急性脑梗塞患者,所有患者均行阿替普静脉溶栓治疗,将其随机分为2组,每组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并对数据作以分析。结果: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阿替普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患者的护理中效果显著,可促使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得到有效改善,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急性脑梗塞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 综合护理干预 常规护理 神经功能缺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