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痛失爱人到底能有多悲伤?美国一项研究显示,这种悲伤如果过度,足以击垮身体,因为它能大幅增加身体炎症反应风险。赖斯大学研究人员调查99名最近两周内丧偶的人,检测他们的血液样本。

  • 标签: 炎症反应 伤心 研究人员 血液样本 身体
  • 简介:摘要: 目的 揭示引发运动性骨膜反应的主要成因及病机,引导大家科学运动,预防发生 运动性 骨膜反应 方法 主要采取问卷调查形式,跟踪某单位 724 人经过 90 天训练 , 达到 25 分钟内完成 5 公里越野训练课目所发生运动性骨膜反应的情况 结果 部分人员超负荷、不科学和不合理运动,导致损伤累积到一定程度引发运动性骨膜反应 结论 科学合理安排运动,可以减少或避免运动性骨膜反应的发生 预防 循序渐进、科学训练和早发现、早休息及早治疗是预防运动性骨膜反应的关键。

  • 标签: 运动 骨膜反应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自身凝集反应对113例输血不良反应及输注效果的影响。方法取2015年10月—2018年9月在我站申请接受输注悬浮少白细胞红细胞病例资料进行回顾分析。依据凝集情况的不同将其随机均分为次侧凝集不高于自身凝集、主侧无凝集的实验组与主次侧均无凝集的参照组,对比分析两组不良反应以及输注效果差异。结果共计12940例,实验、参照两组各有113例、12827例。实验、参照两组输血反应发生率分别为0、0.19%,二者差异较小,P>0.05,无统计学意义。在输血效果方面,实验、参照两组总体分别为10.4g/L/2U、11.3g/L/2U,P>0.05,同样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输血过程中自身凝集反应对113例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以及输注效果均无明显影响。

  • 标签: 自身凝集反应 输注效果 不良反应 血型鉴定
  • 简介:目的分析氟康唑致不良反应(ADR)的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检索Elsevier,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和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SpringerLink,Ovid高影响因子核心药学电子期刊全集,收集关于氟康唑ADR个案报道,并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63例ADR中,男33例,女30例;用药后发生ADR累及器官/系统主要有皮肤及皮下组织、肝胆系统和心脏,临床表现中有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Stevens-Johnson综合征、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及尖端扭转型室性心脏病等。结论临床使用氟康唑应加强监测,警惕ADR和药物相互作用,保障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 标签: 氟康唑 药品不良反应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近些年来由于中药造成不良反应的报道逐渐增多,影响了人们使用中药的信心。本文分析了常见的中药不良反应表现,同时探讨了产生原因。认为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对中药材的质量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全面提高中药的加工技术标准,做好药师的指导工作,能够明确药物剂型的变化和给药方式,做好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并建立相对应的不良反应信息系统,保证中药的用药安全。

  • 标签: 中药 不良反应 措施
  • 简介:超敏反应(hypersensitivity),是指机体受到某些抗原刺激后,出现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细胞损伤的病理性免疫应答,又称变态反应(allergicreaction)。1963年Gell和Coombs根据反应发生的速度、发病机制和临床特征将超敏反应分为Ⅰ、Ⅱ、Ⅲ及Ⅳ型。口腔黏膜常见的超敏反应性疾病包括药物过敏性口炎、血管神经性水肿、多形性红斑等。药物过敏性口炎(allergicmedicamentosastomatitis)是药物通过口服、注射、吸入、敷贴或局部涂搽、含漱等不同途径进入超敏体质者机体内引起的皮肤黏膜超敏反应性疾病。

  • 标签: 超敏反应性疾病 口腔黏膜 ALLERGIC 药物过敏性口炎 血管神经性水肿 组织细胞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献血不良反应的诱因及相关策略。方法将2015年12月至2016年11月在献血中出现不良反应的123例献血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探讨其出现不良反应的诱因,并以此为依据提出有针对性的应对策略。结果在出现不良反应的献血者中,精神紧张为出现不良反应的主要诱因,占56.9%,其次为空腹或饥饿(18.7%)、睡眠不足或疲劳过度(11.4%)、晕针晕血(5.7%)、环境因素(3.3%)、采血技术原因(3.3%)。以全身表现为主的B类献血不良反应的诱因则主要为精神紧张、空腹、饥饿、睡眠不足、疲劳过度、晕针晕血等因素;精神紧张也是B类不良反应的主要诱因。且数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献血的不良反应主要为精神紧张等精神因素引起,需要广泛宣传无偿献血科普知识,特别是血液生理知识、消除献血紧张恐惧心理;为献血者提供舒适温馨的献血环境,提高采血人员穿刺采血技能、提高医护人员接待和护理服务水平,来缓减献血者的精神紧张,达到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献血的目的。

  • 标签: 献血 不良反应 诱因 策略
  • 简介:摘要许多胃肠病人在治疗的时候容易出现低血糖的现象。在310个病人中就有28例低血糖反应,这占总病例的9.03%。这篇文章就是为了分析如何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探究在治疗消化内科低血糖病人发生的原因。

  • 标签: 消化内科 低血糖 干预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药房药品临床不良反应情况,提高药品合理使用率。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药房退药处方以及不良反应发生记录,将临床用药情况、不良反应发生因素和不良反应严重程度进行统计分析,以此减少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结果患者年龄、给药途径、抗感染药物的使用和ADR的发生有很大的关系,而常见ADR主要以皮肤损害为主,其次为消化系统障碍。结论加强对临床药物使用不良反应的监测,统计和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同时做好药房用药管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和避免ADR的发生。

  • 标签: 药房 药品 不良反应
  • 简介:麻风病作为一种处于低流行状态下的传染病,目前已经十分罕见。本文报道1例特殊的麻风病患者,在诊治的过程中出现血疱、脓疱,后继发大面积溃疡,最后确诊为麻风病并瘤型麻风伴露西奥现象的Ⅱ型反应

  • 标签: 瘤型麻风 露西奥现象 Ⅱ型反应
  • 简介:胺碘酮是一种非常有前途的广谱抗心律失常药物,它可通过阻断钾离子通道,延长心肌不应期而对房性心律不齐及室性心律不齐都有较好疗效。临床资料表明,胺碘酮在治疗顽固性心律失常方面也有良好疗效,可用于其他治疗无效或不宜采用其他治疗的严重心律失常,例如心房扑动、心房纤颤,危及生命的室性心律失常与室性心动过速,以及伴预激综合征的心律失常等,可以显著降低严重心律失常的病死率。

  • 标签: 胺碘酮 不良反应 抗心律失常药物 严重心律失常 室性心动过速 顽固性心律失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常见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及监测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12月预防接种的疫苗开展回顾性分析。对接种者所发生的异常反应进行调查和分析。应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接种疫苗进行统计。结果2016年3月至2017年12月一共接种13426例,发生异常反应率为0.83%。其中一般反应发生率为76.78%,异常反应发生率为14.29%,心因性反应发生率为8.93%;异常反应中接种疫苗有白破、HIB、麻风、水痘、麻腮风等。心因性反应为流感疫苗、卡介苗。没有出现疫苗质量问题和预防接种事故问题。接种后出现发热/红肿的发生率最高,其次为血管性水肿、惊厥、过敏性皮炎、癔症、荨麻疹,各个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临床症状表现相比较,存在一定差距,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常见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情况进行了解后,加强监测,确保疫苗质量,规范工作流程,从而达到降低预防接种不良反应出现,提升接种成功率。

  • 标签: 预防接种 异常反应 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临床近年来发生的急性输血反应,以提高临床医师对急性输血反应的识别以及临床处理能力。方法随机抽取本地区某医院2016年4月-2017年6月期间输注各种血液成分的住院患者作为调查对象,对其急性输血反映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与研究。结果研究结果显示,在此期间,共有35268人次输注了88439U的各种血液成分,其中主要为红细胞悬液、冰冻血浆以及去白血小板;笔者观察到输血期间共有165例患者出现180次急性输血反应,输血反应发生率为0.47%(165/35268),其中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FNHTR)以及过敏性输血反应(ATR)占95.56%(172/180)。结论由此可见,在临床出现的急性输血反应中,主要是以FNHTR以及ATR为主,输注血小板反应发生率最高。由此,给予患者合理输血、减少血液输注次数以及自体输血是当前减少输血反应的最好措施之一。

  • 标签: 急性输血反应 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 过敏性输血反应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药品不良反应( adverse drgu reaction, ADR)发生的规律 和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 1月— 2017年 12月 百色市妇幼保健院(以下简称“我院”)所呈报的 113例 ADR报告,对引发 ADR与患者年龄的分布、引发 ADR累及器官及临床表现、引发 ADR的给药途径、引发 ADR的药物种类以及 ADR的类型及转归等进行汇总分析 。结果:113例 ADR报告中,一般的 ADR 70例(占 62.95%),严重的 ADR 1例(占 0.88%),新的一般 ADR 40例(占 35.40%),新的严重的 ADR 2例(占 1.77%)。男性患者 53例(占 46.90%),女性 60例(占 53.10%)。静脉滴注致 ADR的最为常见,其次为口服给药。 ADR主要累及皮肤及附件,其次为消化系统及呼吸系统。 113例 ADR报告中,使用抗菌药物引发的 ADR病例数最多,为 69例,占 61.06%。 结论:ADR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医疗机构加强对 ADR的监测十分必要,同时应加强医药合作,促进合理用药,降低用药风险。

  • 标签: 药品不良反应 用药分析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阿斯匹林是人类常用的具有解热和镇痛等作用的一种药品,它的名叫乙酰水杨酸。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近10年来,由于科学的发展,发现它有许多新的药效药理作用,与老年病有密切关系。它可以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经常服用小剂量肠溶阿斯匹林对心肌梗死和脑血栓的预防效果是肯定的。防治老年性中风和老年痴呆对老年性中风和老年痴呆服用阿斯匹林,其知觉度每年可恢复17%~20%,且不易再复发。增强机体免疫力。对糖尿病的防治据文献报告,每日服用阿斯匹林可减少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这是由于阿斯匹林具有抗血小板聚集和抗血栓形成的作用。阿斯匹林还能刺激胰岛素的分泌,故有降血糖作用。此外,阿斯匹林还有些作用,如能抑制前列腺素的副作用和降压保胎作用等。在服用剂量上,一般以每日服用肠溶阿斯匹林100毫克为宜;服用时间最好在早晨7时前最好。因为晨起后血小板聚集力逐渐增加,血液凝固性增强,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危险时刻,所以,在早晨起床后要尽早服药。但对患有胃溃疡病、胃出血倾向者应慎重用药,宜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 标签: 阿司匹林 不良反应 阿司匹林哮喘 瑞氏综合征 水杨酸反应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的原因及对策,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通过分析我院2017年上报的270例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分析报表,总结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发生原因及防范措施。结果静脉给药方式是引发ADR/ADE的重要原因;老年患者的ADR/ADE发生率高,应慎重用药;重视抗感染药物的合理应用;抗肿瘤药物应用要谨慎合理;发生药品不良反应要积极上报。结论临床应重视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并采取相应措施,保障临床用药安全。

  • 标签: 药品不良反应/事件 原因 对策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医院临床用药的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统计的临床用药不良反应报告共计40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上述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详细情况,就临床用药不良反应的发生具体表现以及其成因进行分析。结果本次研究中的临床用药不良反应中,消化系统不良反应、皮肤及其附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不良反应,中成药引起的不良反应最多,其次是抗感染药引起的不良反应。结论医院临床用药过程中常见一系列由于用药方式、用药剂量、药物选择等不恰到导致的不良反应,上述不良反应会对患者的用药安全造成威胁,通过了解患者临床用药的不良反应成因以及不良反应的表现能够提高对用药不良反应的预防,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

  • 标签: 医院 临床用药 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