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回旋肌肌群包括棘上韧带、冈下肌、大圆肌和肩胛肌。回旋肌肌群在生理结构上有助于平衡肩部肌肉,并且使得三角肌和大胸肌能够带动胳膊活动。回旋肌腱炎——常见为粘液囊炎,多半由受冲击综合病症引起,会引起副肩峰粘液囊(位于肩峰骨和回旋肌肌肉群之间)发炎。

  • 标签: 肌腱炎 肩部 肩峰骨 回旋肌 大圆肌 粘液囊炎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对小儿股骨骨折患者采用回旋手法进行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我院 2016 年 08 月~ 2019 年 05 月收治的 66 例小儿股骨骨折患者数字奇偶法分组;治疗组( 33 例):采用小夹板外固定 + 回旋手法展开骨折治疗;对照组( 33 例):采用小夹板外固定方法展开骨折治疗;就 组间 患儿住院天数、骨折愈合时长以及骨折愈合优良率展开对比。 结果: 治疗组小儿股骨骨折患者骨折愈合时长、患儿住院天数均短于对照组明显( P<0.05 );治疗组小儿股骨骨折患者骨折愈合优良率( 96.97% )高于对照组( 75.76% )明显 (P<0.05) 。 结论:回旋手法的有效应用,可使得小儿股骨骨折患者 患儿住院天数、骨折愈合时长有效缩短,并将骨折愈合优良率显著提升,最终实现小儿股骨骨折患者有效预后。

  • 标签: 回旋手法 小儿股骨骨折 应用效果
  • 简介:目的;分析医用回旋加速器的离子源故障产生的原因,并进行故障的处理。方法:用MSS维修软件判断故障产生的原因,打开真空腔对离子源进行处理,并用离子源专用工具将离子源安装于正确位置,最后用MSS软件对回旋加速器的射频系统和离子源系统进行调试。结果:通过观察射频和离子源系统的参数,最终在工作束流25μA时系统达到稳定。结论:要维护好离子源系统,使离子源有更长的寿命,工作束流应该在满足临床需要的前提下尽可能小一些,以减小系统的打火,延长使用寿命。

  • 标签: 回旋加速器 离子源 束流 射频
  • 简介:目的探讨转胯回旋运动对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2例诊断为轻、中度压力性尿失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30例和对照组32例,研究组给予转胯回旋运动,对照组给予盆底肌锻炼(Kegel)、两组的疗程均为16周。采用1h尿垫试验、盆底肌肉电位测定和尿失禁问卷表简表(ICI-Q-SF)评分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盆底肌肉电位强度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h尿垫试验漏尿量、ICI-Q-SF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16周后各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生不良事件。结论转胯回旋运动对压力性尿失禁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值得推广。

  • 标签: 转胯回旋运动 盆底肌锻炼 压力性尿失禁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左回旋支动脉阻塞相关的ST段抬高型与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对连续收治的86例冠状动脉左回旋支相关的急性心肌梗死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心电图的表现分为两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组(32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组(54例),比较两组临床特征及预后。结果:与NSTEMI组比较,STEMI组血清肌酐水平[(80±23)/μmmol/L比(100±30)μmmol/L],主动脉内球囊反搏(3.7%比18.8%,P〈0.05)、有创呼吸机使用(1.9%比15.6%)、缺血性二尖瓣返流(13.0%比40.6%)、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0比9.4%),左冠状动脉优势型比例(7.4%比28.1%,P〈0.05)显著升高,左室舒张末期直径(LVEDd)[(46±4)mm比(48±5)mm]显著扩大(P〈0.05或〈0.01)。STEMI组三支血管病变显著低于NSTEMI组(46.9%比72.2%,P〈0.05),两组住院死亡率无显著差异(3.1%比0%,P〉0.05)。结论:左回旋支动脉阻塞相关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比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心功能差,这可能与左冠状动脉优势型较多有关。

  • 标签: 心肌梗塞 心力衰竭 充血性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 简介:RF系统是RDS111回旋加速器的射频电场供电系统。RF系统工作时产生并输出高频率、高电压、高功率电场。是加速器维护和维修的重点和难点。本文主要阐述它的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并给出维护维修的建议。

  • 标签: 回旋加速器 RF系统 供电系统 工作原理 结构组成 高频率
  • 作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免疫学
  • 创建时间:2016-10-20
  • 出处:《医药前沿》 2016年第10期
  • 机构: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原子能院)将启动230MeV(兆电子伏)医用质子回旋加速器的样机研制工作,计划2018年前后装机完毕,并“落地”成为示范装置,随后逐步进入临床测试程序。该院串列加速器升级工程部总经理张天爵研究员说,这是我国首次自主研制超导回旋加速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回旋灸结合安蒲膏外敷治疗老年应激性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9年1月至2021年4月收治的100例压疮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研究组给予回旋灸配合安普贴,比较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压力损伤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 < 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满意度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旋风灸配合安普贴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压力性损伤 回旋灸 安普贴
  • 简介:踝部骨折是最常见的关节内复合型骨折,常伴有胫腓下关节,距上关节的分离移位。踝部损伤较复杂,根据不同的受伤机制和病理改变,可造成不同类型的骨折和不同程度的关节韧带损伤和不同方向的骨与关节的错位。据长期临床经验所见,不同的受伤机制,处治的方法也大有区别。因此,在手法整复治疗前,必须根据X线照片、局部损伤症状、受伤机制三方面相结合,明确了骨折的类型,方能使用正确的复位手法,对于双踝和三踝骨折常伴有距上关节脱位和胫腓下关节分离及内外侧韧带的撕裂伤。对于这样一个关节内复合性损伤,治疗时必须把骨折脱位完全整复达解剖对位或近乎解剖对位。

  • 标签: 踝部骨折 手法治疗 胫腓下关节分离 推拿 回旋 受伤机制
  • 简介:口服催吐法是临床中抢救口服中毒但意识清醒能主动配合的患者的常用方法,常规的口服催吐法是让患者自行喝水后再用压舌板压舌根处反射性引起呕吐,但在实践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患者喝了水却吐不出来的情况,最后不得不进行插胃管洗胃,从而增加了患者的痛苦。通过在急诊科多年的工作经验,笔者总结出一种简单有效的冲击式口服催吐法新法,用来协助无法顺利进行自我口服催吐的患者。收集我科2007年1月-2008年6月进行口服催吐患者共71例,

  • 标签: 口服催吐法 口服中毒 冲击式 常用方法 胃管洗胃 工作经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掌握回旋加速器放射性药物生产场所的辐射危害因素及其水平,为场所的防护设计和放射性药物生产的放射防护提供指导。方法以某医院引进的1台HM-20S型回旋加速器及其药物生产场所为研究对象,依据国家有关法规和技术标准确定场所中的辐射危害因素类别及场所级别,对相应的防护设施与措施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制订出放射性药物生产场所的辐射防护设计方案,其中对热室工作区出人口采取GMP(良好作业规范)设计;估算出了控制区外围和场所关注点的辐射水平,在60mmPb厚壁工作箱内进行222GBq的18F操作时,操作位置的剂量率为9.6ixSv/h;明确了回旋加速器机房内活化产物的来源及其防护措施;带有自屏蔽的回旋加速器运行时,机房内的0,浓度远低于标准规定的职业接触限值。结论该放射性药物生产场所的防护设计充分考虑了放射性污染和外照射的防护,但其防护方案中还需对回旋加速器机房及防护门的屏蔽设计进行优化。

  • 标签: 回旋加速器 放射性药物 生产场所 辐射防护 防护设计
  • 简介:目的:对某医院微型回旋加速器及PET—CT场所内外的辐射水平进行评价,对工作人员受照剂量进行估评。发现问题提出改进建议,以保障放射工作人员与公众的健康与安全。方法:采用相关的放射卫生规范规定的方法。结果:测得了机房及配套设施周围的辐射剂量及其他相关数据,估算出了工作人员的年累积受照剂量。结论:回旋加速器自屏蔽系统、合成工作箱、分装防护屏等具有良好的辐射屏蔽效果。微型回旋加速器和PET—CT机房周围环境剂量不高,对流动人群及相邻场所的非放射工作人员不会造成辐射危害。放射工作人员年累积受照剂量,低于国家标准对职业人员规定的年剂量限值。对发现的问题提出了改进建议。

  • 标签: 回旋加速器 PET 辐射 监测
  • 简介:摘要在战斗中,由爆炸性武器引起的轻度冲击性脑损伤是最常见的脑损伤类型,并对参战人员的神经和认知功能有重要影响。爆炸冲击性脑损伤的诊断还需进一步明确,同时治疗方面必须考虑其是战争环境下发生的普遍性创伤和精神共病。笔者就军事人员爆炸冲击性脑创伤的流行病学、病理机制及临床分类特征进行综述。

  • 标签: 爆炸冲击波 脑损伤 机制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碎石术的健康教育。方法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大量临床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前、术中、术后健康教育分析总结。结果形成一套系统的体外冲击波碎石术的健康教育理论来指导临床工作,结论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健康教育切实可行,值得推广。

  • 标签: 体外冲击波碎石术 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