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据美国《时代》周刊网站报导,美国俄勒冈卫生科技大学教授舒赫拉特.米塔利波夫及其同事在《细胞》杂志撰文称,把一个发育完全的胎儿皮肤细胞的遗传信息注入一个卵细胞的细胞核,然後设法促使91细胞分裂。

  • 标签: 人类干细胞 科学家 克隆 《时代》 《细胞》 卫生科技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左匹克隆治疗失眠的疗效。方法对睡眠自测AIS量表大于6分并在日间伴有头疼头晕、困倦、精力不足、记忆力差、工作效率下降、食欲不振等症状的睡眠减少,持续三个月以上,已应用苯二氮卓类、氯氮平、安神补脑等中药治疗3个月疗效差的患者进行治疗;分别于治疗3天、5天、1周后予以睡眠自测AIS量表测定,并观察伴随症状改善状况。结果左匹克隆治疗难治性失眠有明显疗效,尤其是长期服用苯二氮卓类等药物治疗后疗效差的患者效果显著。结论左匹克隆是治疗难治性失眠一种理想的药物,不良反应轻,依从性好,治疗方便。

  • 标签: 三辰(左匹克隆) 失眠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CD20是一种特异性、高表达在正常B淋巴细胞和恶性B淋巴细胞的表面标识,是治疗B细胞相关性疾病理想的靶点。近年来对其研究不断深入,有多个抗CD20分子的单克隆抗体用于B细胞非霍启金淋巴瘤(NHL)及其相关疾病的治疗,取得了明显的疗效。本文综述CD20单抗研究的主要药物及其进展,探讨其未来的发展前景。

  • 标签: CD20 单克隆抗体 研究进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细胞免疫在机体对恶性肿瘤的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人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通过抑制T细胞的激活,参与T细胞免疫耐受的诱导和维持。因此通过单克隆抗体阻断CTLA4的作用,可刺激免疫细胞大量增殖,从而增强机体对肿瘤的免疫反应。本文主要综述了近年来CTLAg单克隆抗体药物(Ipilimumab、Tremelimumab)的研究及其在临床的应用进展。

  • 标签: CTLA4 单克隆抗体 靶向免疫治疗
  • 简介:摘要以市场上易得的2,3-吡嗪二羧酸酐为原料,在较低温度下催化环合制得6-(5-氯-2-吡啶基)-5,7-二氧-5,6-二氢吡咯并3,4-b吡嗪(Ⅰ),后经在强极性溶剂中还原,再经多步后处理制得浅黄色粗品,用80%乙醇的水溶液重结晶得目标化合物。该合成路线条件缓和、收率较高。

  • 标签: 镇静药 环合 还原 重结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右佐匹克隆对失眠患者日间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抑郁症伴失眠患者125例随机分为右佐匹克隆组64例和艾司唑仑组61例,分别给予右佐匹克隆和艾司唑仑观察4周。4周后采用日间功能障碍量表评定疗效。结果治疗4周,日间功能障碍评定量表中除困倦项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t=0.78,P>0.05),其他项如白天乏力、打盹、精神差、反应迟钝、共济失调、判断力下降、意识模糊、精神紊乱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74,3.34,6.57,10.01,3.06,9.46,11.12,4.45;P均<0.01)。结论右佐匹克隆对失眠患者日间功能的影响显著低于艾司唑仑。

  • 标签: 失眠 右佐匹克隆 艾司唑仑 日间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扎来普隆片、右佐匹克隆片和阿普唑仑片治疗失眠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26例诊断为失眠的患者随机分为扎来普隆组(n=40)、右佐匹克隆组(n=43)和阿普唑仑组(n=43),三组分别应用上述药物进行治疗,疗程2周,应用睡眠障碍量表(SDRS)和药物副反应量表(TESS)评价三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结束时三组SDR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扎来普隆组、右左匹克隆组、阿普唑仑组有效率分别为95.00%、93.02%和95.35%;扎来普隆组和右佐匹克隆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阿普唑仑组(p<0.05),扎来普隆组和右佐匹克隆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扎来普隆片与右佐匹克隆、阿普唑仑治疗失眠症安全有效,三药临床疗效相当,扎来普隆片与右佐匹克隆不良反应明显低于阿普唑仑。

  • 标签: 扎来普隆 右佐匹克隆 阿普唑仑 失眠 效果 安全性
  • 简介:目的研究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患儿骨髓CD34+CD59+细胞的分离、纯化及体外扩增的条件,并对扩增后细胞的长期造血能力进行评估,为探索PNH患儿新的治疗途径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磁珠一流式细胞仪二步分选法,从PNH患儿骨髓中分选出CD34+CD59+细胞,在不同细胞因子组合条件下进行体外扩增,并培养集落形成细胞(CFCs)及长期培养始动细胞(LTC-IC)。结果体外扩增最适宜的细胞因子组合为干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3+IL-6+FLT3配基+巨核细胞生成素+红细胞生成素,最适宜的扩增时机为第7天,此时CD34+CD59+细胞的扩增倍数为30.4±6.7倍。CD34+CD59细胞在扩增以后,仍为CD59细胞,能保持较好的形成CFCs的能力,仍能形成LTC-IC,与扩增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PNH患儿CD34+CD59+细胞的扩增能力低于正常对照的CD34+细胞(P〈0.01)。结论PNH患儿的CD34’CD59‘细胞能够进行体外扩增,扩增后的细胞仍然具备长期造血重建的能力,并且无向PNH克隆转化的趋势,说明对PNH患儿进行自体移植在临床上有可行性。

  • 标签: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 体外扩增 造血干细胞 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