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解决静脉输液流程中执行环节管理的缺口问题。方法应用信息技术对静脉输液实现闭环管理。结果解决了以往静脉输液床旁执行时缺失数据问题,实现了对护士在医嘱下执行静脉输液的整个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监控管理。结论确保静脉输液的准确无误,真正实现静脉输液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的管理,保证患者安全。

  • 标签: 移动护理 信息系统 闭环管理 静脉输液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癌症疼痛闭环管理信息平台,探究在癌症疼痛闭环管理信息平台的构建和后期应用,并对癌症疼痛闭环管理信息平台应用后通过疼痛质量管理、疼痛控制满意度和患者疼痛控制评分三方面进行应用效果分析比较。方法:选择在我院展开相关研究,研究开展时间为2018年12月—2020年12月,借助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智慧医院”建设的时机,把癌症疼痛的常规工作信息化、规范化,构建护理特色的癌症疼痛闭环管理信息平台进,构建后在全院进行培训并使用,所有住院患者均进行疼痛筛查评估,运用癌症疼痛闭环管理平台进行同质化管理,对其构建后的应用效果从疼痛处理及时性、护理文书书写正确性、随访完成率、随访及时性、疼痛控制评分、疼痛控制满意度来进行分析评价。结果:随着癌症疼痛闭环管理信息平台的建设和实施,医护人员的疼痛处理及时性得到了提高,患者出院后癌症疼痛随访完成率得到提高,癌症疼痛相关的护理文书书写正确性和癌症疼痛随访及时性等得到提高,患者的疼痛控制评分不断增高,而且患者的疼痛控制满意度逐渐增高,组间差异显著,P

  • 标签: 癌症疼痛 闭环管理 信息化平台 构建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输血信息闭环管理模块的设计方案和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以医院信息系统、移动护理为基础,联合信息中心、软件开发专业人员及护理信息小组成员,以PDA手持终端为平台,在移动护理程序中共同开发了输血模块,对输血过程及血袋的规范处理进行全程监控。结果护士用PDA核对患者身份和输血相关信息,提高了输血安全性。

  • 标签: 输血管理系统 闭环管理 信息化管理 输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对消毒供应中心无菌物品应用信息闭环管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消毒供应中心2020年5月到2020年8月的120件无菌物品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数字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每组60件。对照组的物品采用常规化的管理方式,实验组的物品采用信息闭环管理的方式,然后对比两组无菌物品清洗灭菌的合格情况以及交接的准确情况,再选取其他科室的30名医护人员分别对消毒供应中心不同管理方式下的服务进行满意度评分。结果:实验组无菌物品的清洗合格率(98.3%)、灭菌合格率(96.7%)以及交接准确率(98.3%)均高于对照组的(88.3%)、(86.7%)、(90%),且服务满意度评分(9.42±0.38)也高于对照组的(8.37±0.26),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消毒供应中心无菌物品应用信息闭环管理的方式,能够有效提高无菌物品的清洗和灭菌质量,提高交接的准确性,更好地服务医院的其他科室工作,做好后方的服务工作,提高其他科室的满意度,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消毒供应中心 无菌物品 信息化闭环管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信息化技术对于输血闭环安全管理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2021年7月到2022年2月我院的150例患者作为管理对象,平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75名患者选用常规管理作为对照组,75名接受信息化技术输血闭环安全管理作为实验组。比较两组患者管理后的满意度、不良事件发生情况、30min内输血执行率、输血后15min巡视率、4h输血完成率。结果:采用不同的管理方法后,两组患者的输血指标以及满意度差异明显(P

  • 标签: 信息化技术 输血 安全管理
  • 简介:摘 要: 信息化平台静脉治疗闭环管理模式是指运用信息化平台对静脉治疗进行闭环管理,以提高静脉治疗的科学性与准确性。其中关键词涉及到信息化、静脉治疗以及闭环管理。信息化管理是指应用科学手段安排组织社会活动,使其有序进行,达到智能化、合理严谨、便捷高效、可追溯。闭环管理模式则指在整个医疗过程中,将医嘱从下达、转抄、核对、一直到执行和执行结果或反馈,实行全程监控,使医嘱过程形成一个闭环链路,有效控制医疗质量。信息化平台静脉治疗闭环管理模式,则是利用现代信息化管理手段,在整个静脉治疗过程中,利用无线网络以及移动终端信息技术等,使静脉输液管理规范化、科学化,提高静脉治疗的安全性。本文就信息化平台静脉治疗闭环管理模式的效用开展相关分析研究。

  • 标签: 信息化平台   静脉资料   闭环管理模式   效果     
  • 简介:目的解决传统手术患者交接所存在的问题:交接信息闭环、医患信息不对称、各业务系统数据不一致。方法设置关键业务节点,以手术申请为依托,借助智能移动终端,构建手术患者安全交接闭环管理系统。结果实现手术患者交接流程标准化、精确化、信息化,降低手术患者医疗数据差错率、缩短医生接台等待时间、提高手术室周转率。结论手术患者交接管理模式由事后督查转变为过程预防,可提高医院医护质量,提升手术室运营效率,降低患者的医疗风险,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手术患者 闭环管理 安全交接
  • 简介:【摘要】目的:在患者进行手术后建立完善的安全交接闭环管理信息系统,以此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避免患者所出现的安全隐患。方法:利用智能电子设备建立完善的安全交接闭环管理系统,并在术后患者护理、康复期间应用。结果:在患者手术后建立并应用安全交接闭环管理信息系统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术后安全性,加大的 降低了手术交接过程中所出现安全隐患的概率,进一步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和精确性。结论:给予术后患者应用安全交接闭环管理信息系统能够有效的控制患者的整个手术交接过程,能够进一步提高患者的术后满意度,对医院的良好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 标签: 术后患者 安全交接闭环 管理信息系统 建立 应用
  • 简介:闭环医嘱管理方法,是指以医嘱流程控制为核心,以电子医嘱记录为引擎,以电子医嘱的开立、执行、终止全过程为生命周期,将诊疗内容、诊疗依据、诊疗证据和诊疗流程及质量监控信息进行全结构化计算机处理,产生一种以时间为轴流水存储的多功能数据集的过程。通过闭环医嘱管理可以将医师的详细要求及各医疗护理制度与规范作为标准化的导航指令,实现授权、规则指定、警告、提示、质量安全控制。用以辅助支持临床医生的工作决策并反馈电子医嘱指令的执行数据,构成以医疗质量安全为核心目标的医院信息化建设方案。

  • 标签: 闭环医嘱 流程分析 移动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闭环管理模式构建全院胰岛素笔信息化平台,创建胰岛素笔监测指标数据库,发挥质控管理职能。方法糖尿病质控小组借鉴现代化闭环管理模式,构建胰岛素笔信息化质控平台区域块网络体系,共由4个区域块组成,分别为核查收录、即时反馈、主动整改、资源共享,并形成糖尿病质控小组-科室-个人三级管理阶梯。分别比较传统模式与闭环管理模式的实践效果。结果构建全院胰岛素笔信息化平台实施闭环管理模式6个月后,缩短了糖尿病质控小组对全院胰岛素笔各个环节的质控耗时,提高了院内胰岛素笔管理质控考核评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实施胰岛素笔信息化质控闭环管理模式,实现了糖尿病质控小组工作效率和护理服务质量的提升。

  • 标签: 糖尿病 胰岛素笔 信息化 闭环管理
  • 简介:为了保证医院信息系统集成平台项目的质量,借助“PDCA循环”,针对项目建设中的各个环节进行风险控制研究,最终实现基于闭环管理的风险防控。

  • 标签: PDCA 闭环管理 集成平台 风险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信息闭环管理在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2月至2022年11月我院全体科室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院感管理模式差异进行分组,其中2021年12月至2022年5月我院行传统人工院感管理模式,2022年6月至2022年11月我院行院感信息闭环管理模式。两时期均对相同的30名感染管理专职人员和临床兼职感控员进行调研。比较不同时期下的院感资料回收效率评分、院感工作及时有效性评分、医务人员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院感资料回收效率评分、院感工作及时有效性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医务人员满意度高于对照组(100.00%vs.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感信息闭环管理模式有助于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提质增效,医务人员的满意度高。

  • 标签: 信息化闭环管理 医院 感染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信息闭环系统模式下血液标本转运一体化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分析、提取2022年4月~2023年4月的对照组(n=286),观察组(n=284)血液样本。通过分析样本后发现,对照组存在工作问题,且实施检验标本闭环式管理模式转运血液标本;观察组施行信息闭环系统模式下一体化管理转运血液标本。对比两组取样-送样时长、采样-取样时长;配送标本接收漏扫码率。结果:对照组取样-送样时长、采样-取样时长均较观察组时间长(P<0.05);观察组配送标本接收漏扫码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血液标本转运期间可及时发现转运问题,实施一体化管理可降低配送标本接收漏扫码率,促进标本转运速度,使标本存放时间相对缩短,提升血液标本质量。

  • 标签: 血液标本转运 一体化管理 标本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信息化给药闭环管理模式对护理给药不良事件的影响,并对实施信息化给药闭环管理模式后的46例护理给药不良事件进行分析,了解事件发生的特点,并制订对策,以减少护理给药错误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实施信息化给药闭环管理后(2018年1—12月)系统上报的46起护理给药不良事件,对46起事件从差错的类别、原因、环节等方面进行分析,并将各类事件与信息化给药闭环系统实施前的2017年全年发生的护理给药不良事件进行比较。结果实施给药闭环管理后,各类给药不良事件与2017年比较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身份识别错误17起(17/46,36.96%),给药遗漏8起(8/46,17.39%),剂量和途径错误分别7起(7/46,15.22%)和5起(5/46,10.87%)。发生给药差错的环节主要为给药环节(26起)和摆药环节(14起)。结论给药不良事件最常发生在给药环节,而身份错误是最常见的错误类型,护理管理者应针对护理给药错误的种类及特点制订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持续监控并提高给药闭环扫码率,加强护士培训,做好给药及摆药时的查对。

  • 标签: 护士 信息化 闭环管理 给药错误 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针对于外科手术而言,麻醉科室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手术过程中患者会使用麻醉药物达到最佳的麻醉状态,维持生命体征稳定的同时,确保手术的安全。因此,需要加强对麻醉科药品的安全管理,这样才能够保证每一个手术的顺利开展。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要通过信息闭环管理模式,提高药品的管理效果,这样才可以保证麻醉药品的使用安全。

  • 标签:
  • 简介:摘要:对于外科手术而言,麻醉科室是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因为在手术过程中,麻醉药物的使用可以使患者达到最佳的麻醉状态,从而维持生命体征的稳定,同时确保手术的安全性。为了确保每一次手术的顺利进行,必须加强对麻醉科药品的安全管理,以确保手术过程中的安全性。目前我国大部分医院都没有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和体系,使得麻醉科药品的使用存在一定程度的问题,这也是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确保麻醉药品的安全使用,必须采用信息闭环管理模式,以提升药品管理效果。

  • 标签: 信息化 闭环管理模式 麻醉科 药品安全 管理运用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信息化健管平台在泌尿系结石术后患者出院后闭环式健康管理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12月在我院进行泌尿结石手术的患者242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实施慈云健康信息化健管平台闭环式全程健康管理模式,对照组实施常规术后院后健康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术后健康管理的满意度、出院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指标。结果 两组的术后健康管理满意度、出院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信息化健管平台的实施能够显著提高个体院后健康管理满意率和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信息化健管平台 泌尿结石术 院后健康管理 闭环式健管
  • 简介:【摘要】 目的 基于闭环式管理理论架构急诊犬伤管理信息平台,实现全流程、闭环式管理,保障犬伤患者给药安全,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同时实现疫苗接种信息可追溯查询的电子化闭环式管理。方法 成立多学科合作小组,分析急诊犬伤患者管理流程中存在的问题,利用java语言和oracle数据库技术,设计并实现涵盖“院前一院中一院后”整个狂犬疫苗闭环信息化管理平台。结果 收集护士完成患者疫苗注射、信息核对和登记所花费的护理工作时间,对照组为128.99±4.60秒,观察组为81.74±5.28秒,P<0.001,两组之间有统计学意义。该闭环信息管理平台设计应用一年期间,完成36047人次的疫苗注射,无护理给药错误发生。该管理信息平台实现了全过程闭环式的电子化管理模式,既能节约打印纸张成本,又能方便随时调取、查阅。此外,利用该平台能帮助医院降低管理犬伤患者诊治的成本,更好的执行疫苗管理法明确规定的8年保管之责。结论 该管理平台能优化急诊犬伤患者就诊流程,实现病历电子化管理和疫苗闭环信息化管理,同时提高狂犬疫苗注射护理工作效率及给药安全性。

  • 标签: 急诊犬伤 疫苗注射 闭环式 安全护理 信息化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信息闭环管理在麻醉科毒麻药品管理及安全使用中的作用及效果。方法:我院于2019年8月起对麻醉科毒麻药品实施信息闭环管理,并在实施该管理模式前后随机选取100例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并对比实施前后,对于毒麻药品使用过程中各环节耗时情况与药物使用不合理情况。结果:实施信息闭环管理措施后,医嘱失误、用药错误等相关不良用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结论:信息闭环管理应用于麻醉科毒麻药品管理过程中,能够有效缩短毒麻药品使用各个流程耗时,提升麻醉科毒麻药品管理水平及工作效率,也大幅提升了毒麻药品的使用安全性及可靠性。

  • 标签: 信息化闭环管理 麻醉科 毒麻药品 管理 安全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