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农村地区生活饮用水卫生质量情况,为实施饮用水安全建设工程提供科学技术支持,让农村饮用水达到健康标准。方法选取我县所辖8个乡3个镇的30个农村供水工程为研究对象,检测共300份水样的17个指标,并比较枯水期及丰水期各指标的差异。结果大肠菌及肉眼可见物等指标均有超标,枯水期与丰水期有较大差异,丰水期水质除菌落数外均好于枯水期水质。结论农村地区生活饮用水水质总体不佳,且存在枯水期更差的情况。

  • 标签: 农村 饮用水 水质 检测
  • 简介: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小高层、高层的住宅楼越来越普遍,饮用二次供水的人口数量越来越多。二次供水由于有储水箱,如不能定期及时清洗,水中相对容易滋生一些微生物,给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威胁。在现代信息获取和传播简单快速的情况下,由饮用水产生的的危害会带来巨大的影响。所以,二次供水的微生物检验也因此变得更加重要。但是,基层实验室在检验过程中存在一些的质量问题,对二次供水微生物检验结果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因此,微生物实验室在二次供水检验中,采取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就显得尤为重要。

  • 标签: 二次供水 微生物检验 质量控制 措施
  • 简介:目的评定生活饮用水及其水源水中菌落总数测定的不确定度。方法依据GB/T5750.12—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微生物指标》中的方法进行检测,分析菌落总数的不确定度来源,采用指数法来评定菌落总数的不确定度。结果在包含概率为95%时,生活饮用水中菌落总数的扩展不确定度为0.047,水源水中菌落总数的扩展不确定度为0.024,适用于菌落总数不确定度的评定。结论利用指数法可以对菌落总数的不确定度进行合理判定。

  • 标签: 生活饮用水 水源水 菌落总数 不确定度
  • 简介:摘要由于二次供水管理单位对水箱及蓄水池的清洗消毒流于形式、疏于日常管理,导致二次供水水质合格率低,安全隐患较大,建议加强预防性监督与日常监督、定期进行水质监测,加大处罚力度,多部门协作监管,使人民群众喝上安全放心饮用水,防止相关疾病的传播。

  • 标签: 二次供水 水质状况 清洗消毒 日常监管
  • 简介:目的了解鹤山市农村集中式供水卫生现状,为政府及水务部门完善改水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每年《广东省农村集中式供水水质卫生监测技术方案》要求,2008-2011年每年各设置20个监测点,2012年增加10个监测点,按照GB/T5750-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对各监测点进行采样检测,并按GB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进行评价和分析。结果2008-2012年5年来共监测393份水样,合格193份,平均合格率为49.11%,各年度的合格率在36.49%-60.81%之间。5年间枯水期和丰水期的总合格率分别为45.73%、52.58%,出厂水和末梢水的总合格率分别为49.14%、49.08%。5年间完全处理和不完全处理方式的合格率分别为65.35%、41.35%,不同水质处理方式的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年监测供水工程中,以山溪水为主要水源,占47.50%(19/40);微生物指标合格率最低,其中总大肠菌群和耐热大肠菌群的合格率均为76.84%(302/393);其次是一般化学指标,pH合格率为78.37%(308/393);感官指标中,肉眼可见物合格率最低,为78.88%(310/393)。结论鹤山市农村饮用水水质合格率偏低,微生物指标、感官指标、pH、铁、锰是影响鹤山市水质合格的主要指标,要加强供水工程的改造和卫生管理,完善水质处理工艺和消毒措施。

  • 标签: 农村 饮水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齐齐哈尔大中专院校二次供水卫生状况,查找存在安全隐患,保证学校师生生活饮用水安全。方法采集大中专院校的二次供水水样进行检验和评价,并对二次供水卫生状况进行调查。结果二次供水的检测结果主要是耗氧量超标,其次是锰和细菌总数超标。结论我市大中专院校二次供水还存在一定的卫生问题,应加强陈旧供水设施的改造,落实清洗消毒制度,加强卫生监督管理,消除安全隐患。

  • 标签: 大中专院校 二次供水 卫生状况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哈局管内生活饮用水水质基本卫生情况,为改善集中式供水设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2010-2013年哈尔滨铁路沿线集中式供水水质监测资料,对水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对哈局管内连续4年进行监测发现,集中式供水合格率仅为25%,主要不合格指标为浑浊度、铁、锰、菌落总数、总硬度,合格率分别为67%、77%、59%、74%、79%。结论哈局管内近年来集中式供水水质情况不容乐观,有些问题亟待解决,并提出建议。

  • 标签: 集中式供水 水质 监测 合格率
  • 简介:摘要因水源污染而引发的疾病,具有影响人群范围广、社会负面影响大等特点,如果不能及时切断病源、控制疾病的传播,将会造成重大损失。本文对上林县明亮镇九龙村的一起因水源被肠道致病菌污染所引发的事件进行了调查,并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意见,希望能够对同类事件的处理有所启发。

  • 标签: 上林县 污染水源 肠道致病菌 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