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中枢尿崩症(CDI)的特征是垂体后叶AVP分泌受损后导致的低渗多尿,需要区别于肾脏尿崩症(nephrogenicDI,NDI)和原发性烦渴(primarypolydipsia,PP)。目前,禁水加压素实验被认为是金标准测试,但存在缺陷;增加血浆AVP的测量可提高诊断准确,但技术受限,无法广泛应用。最近,和肽素浓度的测量为血浆AVP的测量提供了可靠的替代方案。此外,口渴评级的测量也可以用于区分CDI和PP。一旦CDI被诊断,明确病因尤为重要。在这篇综述中,概述了多尿的诊断方法,并对各种检查方法利弊进行了概括,同时对CDI的治疗策略进行了讨论,并分析治疗的潜在并发症。

  • 标签: 尿崩症 血管加压素 和肽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生长激素药物(GnRHa)治疗中枢性早熟(CPP)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收治的10例性早熟病例,均为女孩,使用GnRHa联合r-hGH对她们进行联合注射,为期六个月。观察他们的身高变化情况以及骨龄成长情况、分析身高对骨龄的追赶情况(HA)、预测他们未来的最终身高(PAH)以及垂体-性腺轴的变化。结果在接受联合治疗之前,这10例性早熟患者的平均CA为(8.67±0.39)岁、BA为(10.89±0.61)岁、平均BA为(8.74±0.54)岁、ΔBA/ΔCA为0.60、ΔBA/ΔHA为0.90,平均GV为(3.88±0.19)cm/年、Ht平均为(129.87±1.29)cm、PAH平均为(152.11±1.26)cm。在接受六个月的联合治疗之后,这10例性早熟患者的平均CA为(10.89±0.39)岁、BA为(11.24±0.46)岁、平均BA为(9.24±0.56)岁、ΔBA/ΔCA为0.40、ΔBA/ΔHA为0.29,平均GV为(8.45±0.89)cm/年、Ht平均为(136.81±1.29)cm、PAH平均为(157.11±1.14)cm。治疗后比治疗前各项指标均获得非常显著改善(P<0.01)。结论生长激素的联合治疗对于性早熟患者有明显的作用,但受限于观察时间,其对患者终生发育的影响作用还有待进一步的检验。

  • 标签: 生长激素 GnRHa r-hGH 性早熟 生长发育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夏宁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3-13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3期
  • 机构:(井研县人民医院四川乐山614000)【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3-0005-01高热惊厥属于小儿常见的惊厥发生原因,属于小儿中特有的神经系统急症。小儿之所以发生高热惊厥的风险较高,主要原因就在于婴幼儿的大脑皮质部位尚未完全发育完全,神经髓鞘膜也在形成之中,因此皮质神经兴奋抑制能力差,电信号引发的神经冲动极易发生扩散,只需要非常微弱的刺激就可引发大脑运动神经元的异常放电,导致小儿发生惊厥。此外,由于小儿血脑屏障功能较成年人差,因此对于各类有毒有害物质的屏蔽作用较差,极易引发严重疾病。1小儿高热惊厥的临床表现1.1简单高热惊厥发生简单高热惊厥的患儿主要年龄段集中于六个月至三岁,若小儿患儿年龄段不在此区间段内,必须排除其他疾病。大部分高热惊厥患儿通常在发病后短时间内体温急剧升高,体温多超过38.5摄氏度,高热后12至24小时内患儿将会发生惊厥。患儿体温越高,则发生抽搐的频率则会越高。简单的高热惊厥患儿通常抽搐时间较短,一般维持时间在10至15分钟内。患儿发作后恢复意识时间较快,通常发生抽搐共有两种形式,有全身性和对称性两种,在一次发热病程当中仅有一次抽搐。部分患儿发生高热惊厥后,会有大、小便失禁的情况。发生高热惊厥的患儿中,只有极少数,约占1.0%左右的患儿将会发展为癫痫疾病,因而可知高热惊厥对于小儿智力影响较小,简单高热惊厥对于患儿身体健康的影响较小,患儿不用服用抗癫痫药物进行治疗。多数简单高热惊厥患者一般不会再次复发,患儿大脑功能正常发育。1.2复杂高热惊厥复杂性高热惊厥可发生任何年龄段,发热任何阶段均有发生惊厥的可能,发生抽搐的时间要高于10至15分钟,抽搐有局限型,也有不对称型,在一次发热病程中可以发生数次抽搐,通常在发生抽搐10天后可见脑电图的改变,这类复杂高热惊厥发展为癫痫病的风险非常高,因此对于这类患者需要在一段时间内服用药物进行预防治疗。2小儿高热惊厥的治疗措施2.1对症治疗需要将患儿保持平卧,为预防误吸呕吐物需要将患儿头部偏向一侧。家长需要注意患儿呼吸通畅情况,需要及时清除患儿口中的呕吐分泌,解开患儿的衣服,以减轻压迫束缚感。患儿发生高惊厥后,身边一定要有人看护,一定不能离开。可使用压舌板用以防舌咬伤。当发现患儿面部青紫或者发生惊厥时间过长时,需要立即吸氧纠正缺氧状态。2.2控制惊厥控制惊厥可使用有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小儿高热惊厥的阶段护理及实施效果。方法将我院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的100例小儿高热惊厥患儿,随机分组,传统护理组给予传统护理,阶段护理组开展阶段护理。比较效果。结果阶段护理组满意度、体温、惊厥停止时间和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对比传统护理组有优势,P<0.05。阶段护理组并发症概率更少,P<0.05。结论小儿高热惊厥患儿实施阶段护理效果确切,可缩短惊厥停止时间和体温恢复正常时间。

  • 标签: 小儿高热惊厥 阶段性护理 实施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评价小儿高热惊厥应用阶段镇静用药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总结护理方法与效果。 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小儿高热惊厥患儿 50 例入组,随机自愿原则下分组,对照组 25 例给予普通镇静药物与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阶段镇痛用药治疗与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满意度。 结果: 观察组患儿在退热时间、惊厥次数、住院时间、满意度评分等指标优于对照组, P<0.05 。 结论: 小儿高热惊厥阶段镇静用药治疗配合优质护理,疗效显著,满意度高,可推广。

  • 标签: 高热惊厥 阶段性镇静用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小儿高热惊厥的临床表现及临床护理进行探讨。方法对于2018.4-2019.4我院收治的88例小儿高热惊厥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是小儿产生高热惊厥的诱发因素;88例患儿经及时、有效的观察和护理,最终全都痊愈出院,没有出现严重的后遗症和死亡的现象。结论当小儿出现高热惊厥的相关现象时,应立即对患儿进行降温处理和抗惊厥处理,积极治疗原发病,防止复发,从而降低出现严重并发症的机率;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就会反复发作,最终导致小儿出现不可逆的脑损伤。

  • 标签: 小儿高热惊厥 临床观察 护理分析
  • 简介:摘要小儿高热惊厥临床较为常见,是一种儿科急症,常出现在婴幼儿群体中,患儿多在急骤高热(39-41.5℃)后12h内发生惊厥情况,出现意识模糊问题,伴有抽风情况,且抽风程度同体温呈正比关系,严重时会对患儿脑部造成伤害,且临床复发率较高,给患儿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因此针对小儿高热惊厥患儿,早期发现与积极护理意义重大,且随着我国医学水平的发展,临床相关研究不断增加,本文对既往研究进行综述,旨在为小儿高热惊厥患儿临床护理工作提供科学指导。

  • 标签: 小儿高热惊厥 意识状态 生命体征 对症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小儿高热惊厥患儿急诊护理中应用针对性急救护理措施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7年7月~2018年11月收治的100例小儿高热惊厥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和B组,每组50例,A组患儿给予常规临床护理干预措施,B组患儿给予针对性急救护理干预措施,观察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护理效果、惊厥消失时间以及高热消失时间。结果A组护理总有效率为82.50%,低于B组总有效率的97.50%;B组惊厥消失时间以及高热消失时间的消失时间明显短于A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小儿高热惊厥患儿急诊护理的过程中使用针对性急救护理措施,护理效果显著,且能够有效缩短临床症状的消失时间,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小儿高热惊厥患儿 急救护理 临床研究
  • 简介:其中2例因反复高热惊厥转为癫痫,其中2例均为反复发作复杂热性惊厥,预后与首发年龄、病史、惊厥家族史、惊厥发作类型有关

  • 标签: 临床预后 小儿高热 惊厥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