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股骨头坏死(ONFH)是一个骨科常见病,也是最难治愈的骨科疾病,目前尚没有公认的根本治愈的方法。ONFH的早期治疗,需要考虑的影响因素众多,如ONFH发生的时间、ONFH的范围、是否已经塌陷以及塌陷程度、治疗ONFH的方法及术者所掌握技术的熟练程度等,都会影响ONFH的治疗效果。目前,针对ONFH早期的治疗,尚未达成统一的治疗原则或共识,医师往往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技能以及经验确定其治疗方式。保守治疗方法可能会减轻症状,但没有充分证据证明能够治愈ONFH。ONFH保头手术方法很多,如股骨头髓心减压(单孔、多孔)、股骨头髓心减压加骨移植材料填充和(或)结构骨支撑、带血管的腓骨移植、带血管的髂骨骨瓣移植、粗隆间旋转截骨或内外翻截骨、ONFH的血管融通术等治疗方法,这些治疗方法有效,但各家报道的临床效果不一,因而也没有取得业内的共识。笔者根据自己多年治疗早期ONFH的临床研究和经验,并结合国内外治疗早期ONFH的现状作一综述,阐述了各种治疗方法的优缺点以及尚存的问题,以引起对早期ONFH的治疗方法的重新思考和探讨。

  • 标签: 股骨头坏死 保守治疗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肢体语言结合称赞语言在小儿护理的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医院收治的 106 例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 n=53 ,采用肢体语言结合称赞语言护理)和对照组( n=53 ,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 结果 :研究组护理依从高于对照组与家长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 P<0.05 。 结论 : 肢体语言结合称赞语言在小儿护理的中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可以提升患儿依从和家长满意度,值得大力推广和引用。

  • 标签: 肢体语言 称赞性语言 小儿护理 应用价值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肢体语言结合称赞语言对小儿护理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本院2018年5月-2020年7月收治的70例小儿患者作为实验样本,参照摸球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病例均为35例。对照组予以的为常规护理,研究组予以的为肢体语言结合称赞语言护理,评比治疗依从上两组患儿的差异。结果:研究组患儿比对照组患儿的治疗依从高,组间差异上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肢体语言与赞美语言结合护理的方式有利于提高小儿患者的治疗依从和临床护理效果,具有广泛应用于临床的意义。

  • 标签: 小儿护理 称赞性语言 肢体语言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正暗示语言和细节对正畸摄影技术的意义。 方法 选取我院正畸治疗初次摄影患者 100 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 50 例。对照组患者在正畸摄影过程中仅给予常规处理,实验组患者在正畸摄影过程中实施正暗示语言和细节护理。 结果 实验 组患者的舒适度为 ( 97.21±2.39 )分, 配合度为 ( 94.32±3.26 )分 ,较对照组患者明显提高;实验组患者的焦虑评分为 ( 10.62±4.12 )分 , 较对照组患者明显降低,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在正畸摄影技术中使用正暗示语言和细节护理,不仅可以提高患者舒适度和配合度,缓解患者焦虑的不良情绪,提升护理人员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也可以让患者得到更高标准的治疗和服务。

  • 标签: 正性暗示语言 细节护理 正畸 摄影技术
  • 简介:【摘要】 ICU患者多数病情危重,不仅暂时失去活动能力,需要人照护,而且还可能暂时失去语言表达能力,不能明确表示自己的护理需求。近年来,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护理工作中日益落实,对于 ICU患者加强护理,尽可能满足其身心护理需求,已成为本科室关注的重点。护士应用语言沟通和传统非语言沟通方法,无法准确了解患者情绪及需求,因此,探索更为有效的非语言沟通技巧至关重要。

  • 标签: ICU护理 患者需求 非语言沟通技巧
  • 简介:【摘要】 ICU患者多数病情危重,不仅暂时失去活动能力,需要人照护,而且还可能暂时失去语言表达能力,不能明确表示自己的护理需求。近年来,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护理工作中日益落实,对于 ICU患者加强护理,尽可能满足其身心护理需求,已成为本科室关注的重点。护士应用语言沟通和传统非语言沟通方法,无法准确了解患者情绪及需求,因此,探索更为有效的非语言沟通技巧至关重要。

  • 标签: ICU护理 患者需求 非语言沟通技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产儿在新生儿期的脑干听觉功能(通过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和脑干测听记录评估)与1年后语言发育的关系。方法这项回顾研究纳入了图尔库大学医院出生的155例早产儿(出生体重≤1 500克和/或出生≤32周),记录新生儿期的脑干听觉功能。使用麦克阿瑟交际发展量表的芬兰语版本评估平均校正年龄1岁时的语言发育情况。结果新生儿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记录中的右耳听觉处理较慢(峰间间隔较长,IPI I-V)与1岁时接受词汇量较少有关(P=0.043)。IPI I-V较长的婴儿更易出现接受词汇总量减少(少于17个)(P=0.033)。右耳刺激对侧反应缺失会增加词汇量减小的风险(P=0.049)。结论早产儿在新生儿期听力受损可能导致1年后接受语言障碍。听觉通路功能评估有利于鉴别哪些早产儿存在语言发育障碍的风险。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视频重点介绍丙型肝炎现有诊疗指南中重点内容,指出有效的抗病毒治疗可以彻底清除病毒,降低肝硬化和肝细胞癌发生,其生存率可大大提高,目前丙型肝炎被认为是一种可以治愈的疾病。目前聚乙二醇化干扰素(peginterferon,PegIFN)联合利巴韦林(Riboviron,RBV)是全球标准抗丙型肝炎病毒治疗方案;近年来欧美国家相继上市了针对丙型肝炎病毒不同靶位点的多种直接抗病毒药物(direct-acting antiviral agents,DAAs),其具有口服方便、疗程缩短、不良反应减少、患者耐受良好等多种优势,提高了患者服药的依从,其疗效也在原来标准治疗方案PegIFN联合RBV的基础上有所提高,部分DAAs治疗方案持续病毒学应答(sustained virological response,SVR)高达90%~100%,并且已经在多个国家获得批准上市和临床应用。另外本视频介绍了我国丙型肝炎患者在DAAs时代尚未解决的几个重点问题,提出DAAs通过诱导或抑制CYP450系统,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来影响其药物浓度,从而降低药物的功效或增加毒性。另外,提出临床应用时需警惕DAAs和其他常用药物合用时潜在各种风险,故DAAs使用前要问清病史和药物使用情况并调整治疗方案;尤其需要密切监测HBV/HCV混合感染者DAAs治疗过程中HBV反弹。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语言认知训练在脑瘫儿童语言康复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60例脑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观察组除常规康复训练外,同事开展语言认知训练,对照组患儿只接受常规康复训练,分析两组患儿康复训练后各项参考指标的差距。明确语言认知训练的康复价值。结果 观察组康复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各项参考指标显著提高,P

  • 标签: 语言认知训练,常规康复训练,语言功能,认知能力,脑瘫,儿童,康复治疗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语言认知训练在脑瘫儿童语言康复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 60 例脑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30 例,观察组除常规康复训练外,同事开展语言认知训练,对照组患儿只接受常规康复训练,分析两组患儿康复训练后各项参考指标的差距。明确语言认知训练的康复价值。结果 观察组康复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各项参考指标显著提高,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语言认知训练有效提高脑瘫患儿的语言功能,提高认知能力,提高脑瘫儿童的生活质量及社会适应能力。

  • 标签: 语言认知训练,常规康复训练,语言功能,认知能力,脑瘫,儿童,康复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和语言沟通在精神病护理中的重要。方法:本文病例筛选2017年10月-2020年10月期间我院精神科接收的患者80例,将所有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进行管理,共分成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管理措施,观察组给予心理护理和语言沟通护理干预,将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管理效果进行详细对比。结果:同对照组数据结果比较发现,通过心理护理和语言沟通护理干预后的观察组患者的认知度和依从均明显提高,患者的精神症状得到显著改善,最终发生的护理安全事件明显降低,两组指标数据差异性已达到统计学意义标准(P<0.05)。结论:对精神病患者及时开展心理护理和语言沟通护理干预,能够进一步提高患者疾病控制效果,增强患者的依从,从而减少护理安全事件发生几率。

  • 标签: 精神病 心理护理 语言沟通 重要性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 儿科护理工作中非语言沟通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 2018 年 4月至 2019 年 4月收治的 116例儿科患儿,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 5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非语言沟通式护理模式实施临床干预,比较两组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 98.28%)高于对照组( 86.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在儿科护理工作中应用非语言沟通式护理模式实施临床干预可有效提升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为患儿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

  • 标签: 非语言性沟通 儿科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前我国医疗领域,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医患纠纷急剧增多。对诸多案例的分析表明,相当比例的医患纠纷,甚至医疗诉讼,其根本原因并不在于医生医疗水平低下,而是因为沟通不畅,医患之间对于病情和治疗方案存在着深深的误解。因此,加强医患沟通是避免医疗纠纷的一个重要途径,良好的医患沟通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保障。

  • 标签: 医患现状 医患沟通 医患技巧
  • 简介:【摘要】目的 : 探讨 肢体语言沟通在小儿护理工作中重要及临床应用 效果 。 方法: 依据 护理 方法的差异性,将 2019 年 4 月~ 2020 年 3 月入院治疗的 72 例 患儿 分为参照组( n= 36 ) 与研究组( n= 36 ) 。前组选择 常规护理 ,后组应用肢体语言沟通 护理 ,比较两组 患儿的治疗配合度、护理配合度评分与家属护理满意度 。 结果: 研究组 的治疗配合度、护理配合度评分与家属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参照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 。 结论: 在小儿护理工作中应用肢体语言沟通可以大大提升患儿的治疗配合度与护理配合度,明显提高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肢体语言沟通 小 儿护理 重要性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正暗示语言干预对手术患者心理状态、疼痛程度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8年11月在荆门市中医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100例,将其随机法等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参照组行常规手术室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手术室基础上配合正暗示语言护理。干预前后两组患者心理状态、疼痛程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对其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显著低于参照组,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显著低于参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正暗示语言配合常规手术室护理改善了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显著减轻了患者的术后疼痛感,减少了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从而提高了患者的预后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正性暗示语言 心理状态 疼痛程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学龄前期语言发育迟缓儿童语言发育状况及家长对儿童语言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驻马店市第一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因语言发育迟缓就医的学龄前儿童65例,将其纳入观察组;另选取同期65例健康儿童纳入对照组。自制调查问卷收集两组儿童的一般资料。采用丹佛发育筛查测验(DDST)及格塞尔发育诊断量表(GDS)检测受试儿童语言理解与表达能力。采用GDS鉴定受试儿童行为模式,以发育年龄表示,再与实际年龄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受试儿童适应、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个人-社交DQ值>86。观察组儿童适应、大运动DQ在正常范围;精细动作、语言及个人-社交行为DQ值<85,其中语言功能最低。观察组适应、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个人-社交DQ值低于对照组(P<0.05)。65例语言迟缓患儿中14例为单纯语言迟缓,51例合并其他问题。合并其他问题患儿各功能区DQ值均低于单纯语言问题(P均<0.05)。仅电话随访与同龄儿童相当,能理解冷、累、饿,分清4个介词,识别4种颜色及可数1~5的发生率高于来院随访(P<0.05)。父母学历与单纯语言问题与合并其他问题患儿无相关(P>0.05)。话迟缓家族病史、首次发现问题者、首次发现时间、就诊延迟时间影响单纯语言问题与合并其他问题患儿语言发育(P<0.05)。结论学龄前期语言发育迟缓儿童语言发育状况及家长对儿童语言水平有相关语言迟缓儿童的适应、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个人-社交较差。家属不能正确认识儿童语言迟缓问题,不利于早发现及早干预。

  • 标签: 学龄前期 语言发育迟缓 语言发育 语言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针刺联合语言康复训练治疗脑瘫语言迟缓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择我院 2017 年 9 月 ~2018 年 9 月收治的脑瘫患者为例,根据治疗方法将其随机分成两个组别,分别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结果: 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对照组总有效率为 64.00%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 96.00% ,两组数据比较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对照组总满意率为 56.00% ;观察组总满意率为 94.00% ,组间数据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 。 结论: 在脑瘫患者中采取针刺联合语言康复训练治疗可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不良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针刺联合语言康复训练 脑瘫语言迟缓 临床效果 观察研究
  • 简介:摘要: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我国居民的生活质量也随之得到了改善,越来越多的家长对于儿童早期语言发展给予了充分的重视。但是因为多方面的限制原因,语言发展的客观规律并没有被重视起来。儿童在婴幼儿阶段在获取语言时的相关表现,能够让我们从中感受到儿童早期语言发展的具体情况,本文重点分析了目前影响儿童早期语言发展的相关因素,以此来改善儿童早期语言发展的水平。

  • 标签: 儿童 语言发展 社会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非语言沟通式护理模式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 2016年 4月至 2018年 4月收治的 116例儿科患儿,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 5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非语言沟通式护理模式实施临床干预,比较两组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 98.28%)高于对照组( 86.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在儿科护理工作中应用非语言沟通式护理模式实施临床干预可有效提升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为患儿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

  • 标签: 非语言性沟通式护理模式 儿科护理工作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眼针与语言训练联合应用于脑卒中患者的语言及身体机能康复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 2018年 10月至 2019年 12月期间收治的 6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 30例,给予语言训练,观察组 30例,给予眼针联合语言训练,对比两组患者的身体机能康复及语言恢复情况。 结果 干预前,两组语言功能、身体机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后,观察组的语言能力及身体机能康复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5)。结论 脑卒中患者采用语言训练联合眼针进行干预,有效改善患者的语言功能,促进身体机能更好更快恢复,从而提高预后效果。

  • 标签: 脑卒中 语言训练 眼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