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6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先天不对双眼皮患者采取整形修复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2020年11月至2021年11月我院收治的先天不对双眼皮的患者共计58例作为对象,采取随机抽签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患者2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重睑成形术,实验组患者采取小切口去脂整形修复术联合连续埋线术,对比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的指标,对比其手术治疗效果,对比其术后并发症。结果:经过科学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的疗效、手术时间,创口的愈合情况,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发生的并发症概率,实验组患者各项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价值(P

  • 标签: 先天性 不对称双眼皮 整形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不对双眼皮采用整形修复术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1年2月我院诊治的796例不对双眼皮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398例采用常规治疗方式,治疗组398例采用整形修复术进行治疗。结果:术后伤口痊愈时间治疗组(7.08±2.67d)短于对照组的(10.79±2.99d),差异显著(P

  • 标签: 不对称双眼皮 整形修复术 临床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发育性不对乳房的分型和治疗策略。方法2005年1月至2019年6月,北京协和医院整形外科收治发育性不对乳房成年女性患者203例,年龄18~46(31±8)岁。按照临床表现不同分为3型,分别用不同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通过术后并发症、患者满意度等指标评估手术效果。结果203例发育性不对乳房畸形患者中Ⅰ型86例,占42.36%;Ⅱ型63例,占31.03%;Ⅲ型54例,占26.60%。术后随访161例,占79.3%;平均随访9个月。发生背阔肌肌瓣腋下切口愈合不良1例,血清肿2例,BakerⅠ级包膜挛缩5例,BakerⅡ级包膜挛缩2例,自体脂肪注射隆乳后局部小结节形成1例。患者手术效果评价满意129例,占80.1%;良好24例,占14.9%;一般满意6例,占3.7%;不满意2例,占1.2%。结论发育性不对乳房畸形的临床表现多样,3型分类法可较好地指导手术治疗。个性化的美学设计是取得良好手术效果的关键。

  • 标签: 乳房 美学 发育性不对称乳房 分类 手术
  • 简介:摘要面部不对在人群中较为常见,严重的面部不对导致颜面部形态异常的同时危害其生理功能。其中以面中下部畸形变异为主,当前针对面中下部不对畸形矫正的外科治疗手段繁多,但未成体系。该文通过回顾性分析其病因分类、评估方法以及外科治疗手段,以期针对面中下部不对畸形提供系统性的颅颌面外科治疗策略。

  • 标签: 面部不对称 个性化治疗 正颌外科 外科治疗
  • 简介:【摘 要】目的:观察小切口不对重睑修复整形术临床效果,分析并进行讨论。方法:选择我院在2021年3月至2021年9月收治的重睑手术患者74例,使用电脑随机将74例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7例,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使用传统切开重睑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小切口切开重睑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手术时间、拆线时间、以及两组患者对手术治疗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拆线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治疗效果比对照组高(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也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使用小切口切开重睑术比常规重睑术在临床上更受医师和患者的认可,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广泛使用。

  • 标签: 小切口 治疗效果 重睑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整形修复术治疗不对双眼皮的临床效果。方法:在我院2020年2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收治患者中选取进行不对双眼皮整形修复术的患者共计78例,依据患者接受治疗时间进行分组,并分别命名为常规组和实验组,各计39例患者。常规组患者行常规重睑成形术,实验组患者行小切口去脂联合埋线,术后对两组患者治疗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44%,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4.62%,实验数据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并发症率为5.13%,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0.51%,实验数据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不对双眼皮患者实施小切口去脂联合埋线的手术治疗方式对于患者具有显著治疗效果,降低了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具有一定的临床实际应用效果和价值。

  • 标签: 不对称双眼皮整形修复术 患者并发症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不对双眼皮患者实施整形修复手术的效果分析。方法:选取于2018年5月至2020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不对双眼皮患者为研究目标展开调查,从中抽选出110例按照电脑随机分配法分成两组,对照组接受传统切开术治疗,观察组接受整形修复手术治疗,每组各55例,对比两组相关手术指标、美容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以及切口愈合时间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统计结果P

  • 标签: 不对称双眼皮 整形修复手术 美容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锥形束CT研究面部不对患者颞下颌关节形态位置的特征。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纳入面部不对患者42例,根据双侧升支高度的差异,分为升支相似组20例,升支不对组22例;以20例面部基本对称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治疗前拍摄大视野锥形束CT,采用三维测量软件进行三维重建。结果升支不对组患者的对侧髁突直径明显大于偏斜侧[内外径:对侧(18.44±2.04) mm,偏斜侧(16.18±2.18) mm,P=0.015;前后径:对侧(7.70±1.08) mm,偏斜侧(6.73±1.81) mm,P=0.029]。对侧髁突前间隙[(2.68±0.68) mm]明显小于偏斜侧[(3.68±0.56) mm],P=0.002。升支不对组的髁突内外径、高度以及前间隙的差异明显大于对照组和升支相似组[髁突内外径差:不对组(2.26±1.32) mm,对照组(0.16±0.22) mm,相似组(0.10±0.85) mm,P=0.003;髁突高度差:不对组(3.41±2.94) mm,对照组(0.04±0.57) mm,相似组(-0.41±1.47) mm,P=0.017;前间隙差:不对组(-1.00±0.61) mm,对照组(0.00±0.33) mm,相似组(-0.04±1.07) mm,P=0.020],升支相似组髁突中心到正中面距离的差异[(-2.60±1.60) mm]明显大于对照组[(-0.10±0.40) mm]和升支不对组[(0.41±1.35) mm],P=0.004。结论不同类型的不对患者髁突形态位置具有不同的特征,双侧关节窝与髁突位置的改变具有一定的关联。

  • 标签: 面部不对称 锥形束CT 髁突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门诊科室医患信息不对现象,分析造成其不对现象的影响因素。方法:开展文献查阅及问卷调查,通过对12个门诊科室患者进行14个指标调查,采用SPSS17.0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和方差分析。结果:本次调查共涉及内科、外科等12个科室,发现各调查指标均值都靠近“比较不同意”、“完全不同意”。12个科室得分平均值在3.47-3.79,14个指标得分平均值在3.09-3.91。针灸科、皮肤科等科室医患信息不对现象程度严重,“我能通过院内指示完成就诊”、“我知道检查和治疗的作用和目的”等指标是其关键影响因子。结论:不同科室、不同指标导致医患信息不对现象明显,建议采取相关措施,降低医患信息不对成现象。

  • 标签: 医患信息不对称 门诊科室 影响因素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于不对双眼皮患者通过运用重睑术修复治疗的实际价值。方法:观察组为重睑术修复治疗,对照组为常规整形修复术治疗。结果:手术时间、失血量以及术后切口的愈合时间观察组短于/少于对照组P<0.05;手术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97.14%,对照组85.71% ,P<0.05。结论:对于不对双眼皮患者通过运用重睑术修复治疗能够取得确切的修复效果,且创伤性更小、术后恢复快。

  • 标签: 不对称双眼皮 重睑术 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数字化设计在下颌角不对肥大诊断及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至2020年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数字化整形外科收治的汉族女性下颌角不对肥大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用ProPlan CMF 3.0软件对患者的头颅三维重建模型做镜像处理,得出诊断,评估不对性下颌骨两侧的差异特征,据此采用合适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通过下颌角点宽度(Go-W)、髁突顶点高(Co-H)及下颌角度(Ag)等指标对手术效果进行客观评价。采用SPSS 18.0进行统计分析,数据行Kolmogorov-Smirnov检验,结果符合正态分布,以±s表示,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下颌骨两侧各指标测量结果,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共纳入30例先天性下颌角不对肥大患者,均为女性,年龄18~39岁。术前三维模型测量结果显示其下颌骨一侧下颌升支更长(长侧),另一侧下颌角更向外侧突出(突侧),采用改良的下颌角截骨手术方法进行治疗。长侧的截骨线高度为突侧截骨线高度+两侧高度差,突侧的外板打磨厚度为长侧的外板打磨厚度+两侧宽度差。术前颏前点和颏下点均远离下颌骨长侧,而偏向突侧。下颌骨两侧标记点的高度、宽度及Ag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Go-W、Co-H、Ag不对差值最大,可用于评价手术效果。30例患者下颌骨长侧Go-W、Co-H、Ag术前与术后的差值分别为(1.10±2.05) mm、(12.84±2.96) mm、(-17.75±5.16)°,突侧上述3个指标差值分别为(4.24±1.64) mm、(10.95±3.25) mm、(-14.87±5.14)°,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下颌骨双侧上述3个指标不对差值分别为(-0.32±2.30) mm、(-0.02±0.37) mm、(-0.01±1.8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后均无血肿、感染等并发症,患者均对手术效果表示满意。结论下颌角不对肥大可通过患者术前三维重建模型进行设计,精确测量下颌骨两侧的差异,并能有效指导手术方式,提高患者双侧下颌骨的对称性,面部达到较好的美学效果。

  • 标签: 面部不对称 截骨术 计算机,模拟 下颌角不对称肥大 数字化测量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不对双眼皮整形修复术临床的治疗效果及作用。方法 随机选取2019年7月至2021年7月收治的70例不对双眼皮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试验组,其中对照组35例患者采用重睑成形术,试验组35例患者采用小切口去脂联合埋线,对两组患者的相关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试验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及治疗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 标签: 不对称双眼皮 整形修复术 治疗效果 作用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三维设计打印技术在正颌术后再次手术修整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8月于深圳大学附属深圳大学总医院口腔科及深圳大学附属深圳市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并复查的正颌术后面部外形不对患者资料。使用三维设计打印技术,术前数字化设计手术方案、打印截骨导板,术中使用数字化导板精准施术。分别于术前、术后半年至1年由患者、主刀医生和第三方进行满意度评价。于术前及术后6个月至1年进行数字化评价,行螺旋CT扫描统计测量颏中点到正中矢状面距离、双侧下颌骨体部最突点到正中矢状面距离,判断术后患者不对畸形是否改善及与术前设计是否一致。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患者、主刀医师及第三方术前与术后满意度、术前与术后测量数据及术前模拟与术后实际数据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主刀医生、第三方与患者满意度术前及术后比较时,采用方差分析及Dunnett-t检验。结果研究共纳入患者16例,男3例,女13例,年龄18~35岁。其中9例颏部偏斜患者采用颏成形术,4例双侧下颌骨体部不对患者采用单侧下颌骨体外板切除术,3例患者同时存在颏部及下颌骨体部不对,同期采用两种术式。16例均按照术前数字化设计方案顺利完成手术。术后随访6个月至1年。12例颏成形术患者,颏点到正中矢状面距离由术前(4.99±0.83) mm缩减至术后(1.63±0.80) 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09,P<0.001);术后测量值与术前设计值[(1.50±0.43) 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3,P=0.423)。7例单侧下颌骨体外板切除术患者,双侧下颌骨体部最突点到正中矢状面距离差值,由术前(7.26±1.20) mm缩减至术后(2.44±0.56) 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0.26,P<0.001);术后测量值与术前设计值[(2.39±0.16) 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9,P=0.779)。术前患者、主刀医生、第三方满意度分别为(65.94±8.21)分、(79.69±5.91)分、(79.38±7.50)分,术后患者、主刀医生、第三方满意度分别为(90.00±5.48)分、(90.63±2.50)分、(90.00±4.08)分。患者、主刀医师、第三方术后满意度较术前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15、P<0.001,t=-7.50、P<0.001,t=-6.04、P<0.001)。术前主刀医生、第三方与患者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66,P=<0.001),主刀医生与患者(P<0.001)及第三方与患者(P<0.00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主刀医生、第三方与患者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12,P=0.889)。结论三维设计打印技术可进行全面三维分析、精准模拟手术、图像化预测结果,并利用三维打印导板精准施术,提高术后满意度,在正颌术后不对畸形修整的应用中具有明显优越性。

  • 标签: 成像,三维 正颌外科学 再手术 面部不对称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小切口去脂联合连续埋线术治疗不对双眼皮的效果。方法  从整形外科中选取需要进行治疗不对眼皮的患者70例,以随机的方式将所有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5例患者。对照组的患者以传统的重睑成形术进行治疗,研究组的患者实施小切口去脂联合连续埋线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的手术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研究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小切口去脂联合连续埋线术治疗不对双眼皮效果更加显著,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患者满意度高,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小切口 去脂 连续埋线 不对称双眼皮 并发症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weighted imaging, SWI)显示的不对突出静脉征(asymmetrically prominent veins sign, APVS)可无创性反映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 AIS)患者脑组织的动态变化,从病理生理学角度提供血流和代谢信息,有助于评估AIS患者的临床病情及转归。文章就AIS患者SWI出现APVS的临床意义进行了综述。

  • 标签: 卒中 脑缺血 磁共振成像 脑静脉
  • 简介:【摘要】目的 对于不对双眼皮患者采取常规切开法和小切口融合去脂联合埋线术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太原军大医疗美容医院整容科接诊的不对双眼皮患者88例作为本次课题研究对象,根据所选患者进入医院的顺序为其分组,其中一组患者接受常规切开重睑成形术进行治疗,一共44例纳入成为对照组,剩余一组患者接受小切口融合去脂联合埋线术进行治疗,一共44例纳入成为研究组,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接受小切口融合去脂联合埋线术进行治疗的研究组不对双眼皮患者临床整体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者对比差异明显。结论 临床中对于不对双眼皮患者选择小切口融合去脂联合埋线术,治疗效果优于常规切开法治疗,应该给予大力的推广与应用。

  • 标签: 不对称双眼皮 常规切开法 小切口融合去脂联合埋线术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后1年大腿等速肌力不对性与步态不对性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1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收治的25例ACL重建患者临床资料,均为男性;年龄17~47岁[(29.4±5.2)岁]。术后进行规范的康复治疗流程。采集术后1年大腿等速肌力测试数据,分别测试伤侧和健侧的60°/s、180°/s、300°/s向心伸膝肌力和屈膝肌力,60°/s离心伸膝肌力和屈膝肌力,分析其肌力峰值。采集患者步行过程的三维运动信息及地面反作用力,通过逆向动力学分析患者步态支撑期的膝关节运动学及动力学参数,包括屈曲力矩峰值、伸展力矩峰值、内收力矩第一峰值、内收力矩第二峰值、外旋力矩峰值、内旋力矩峰值、屈曲角度峰值、步态支撑末期伸展角度峰值、足跟着地屈曲角度、外展角度最大值、步态支撑末期外旋角度最大值。通过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明确等速肌力双侧对称指数(LSI)与步态参数LSI的相关性。结果ACL重建术后1年伤侧60°/s、180°/s、300°/s向心伸膝肌力和屈膝肌力、60°/s离心伸膝肌力和屈膝肌力峰值显著低于健侧(P均<0.01)。与健侧相比,ACL重建患者术后1年伤侧步态支撑期膝关节伸展力矩峰值显著降低(P<0.01),步态支撑末期膝关节伸展角度不足(P<0.01)。伤侧与健侧膝关节屈曲力矩峰值、内收力矩第一峰值、内收力矩第二峰值、外旋力矩峰值、内旋力矩峰值、屈曲角度峰值、足跟着地屈曲角度、外展角度最大值、步态支撑末期外旋角度最大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ACL重建术后1年60°/s等速向心伸膝肌力的LSI与步态支撑期膝关节内旋力矩峰值LSI显著相关(R=0.42,P<0.05);180°/s等速向心伸膝肌力LSI与屈曲力矩峰值LSI显著相关(R=0.45,P<0.05);180°/s等速向心屈膝肌力LSI与步态支撑期膝关节屈曲角度峰值LSI显著相关(R=0.46,P<0.05);300°/s等速向心伸膝肌力LSI与步态支撑期膝关节屈曲角度峰值LSI显著相关(R=0.42,P<0.05);60°/s等速离心屈膝肌力LSI与步态支撑期屈曲角度峰值LSI显著相关(R=0.54,P<0.01)。结论ACL重建患者1年后大腿等速伸膝肌力不对性与步态支撑期膝关节屈曲力矩、旋转力矩、屈曲角度峰值不对性显著相关,等速屈膝肌力不对性与步态支撑期膝关节屈曲角度峰值不对性显著相关。提示ACL重建患者1年后仍需进行系统康复训练,提高肌力与运动功能水平,以降低ACL再断裂及继发损伤风险。

  • 标签: 前交叉韧带 肌力 步行 人体运动学,实用 动力学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临床护理路径对不对双眼皮整形修复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5月--2021年12月期间选择我院接受不对双眼皮整形修复术的5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为依据将患者分为研究组(临床护理路径)和参照组(常规护理),于术后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例数少于参照组,总发生率低于参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不对称双眼皮整形修复术 临床护理路径 并发症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小切口去脂+连续性埋线微创重脸术在治疗不对重脸中的治疗效果与安全性。方法:纳入对象选择在本院接受整形手术治疗的先天性双侧重睑不对患者,患者的入院时间为:2020年1月到2022年1月,随机抽选出100例病患,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病例数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切开法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则采取小切口去脂联合连续埋线治疗,对比2组患者手术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患者手术相关指标而和对照组相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观察组手术患者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00%,低于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22.00%:P<0.05。结论:小切口去脂联合连续性埋线重睑微创手术治疗不对重睑具有较高的作用价值,不仅有效性高,而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患者对手术治疗效果十分的满意,可以作为首选治疗方式,值得推荐。

  • 标签: 小切口去脂 连续埋线 先天性双侧重睑不对称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不同硬膜外导管设计和脉冲速率对脉冲压力的影响。方法对国内常用的12种硬膜外导管联合5种脉冲速率(120、240、360、480、600 ml/h)进行体外测压(峰值压力及脉冲平均压力)。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比较脉冲速率与脉冲平均压力的关系,并比较不同设计两种硬膜外导管在不同脉冲速率下脉冲平均压力的差异。结果不同硬膜外导管和脉冲速率总共产生60种组合,共进行180次测压。峰值压力变化范围为1.81~14.84 psi。12根导管的脉冲速率和脉冲平均压力呈高度线性正相关(r>0.8,P<0.05)。末端封闭导管在各脉冲速率下所产生的脉冲平均压力均高于末端开孔导管(P<0.001);20 G导管在各脉冲速率下所产生的脉冲平均压力均高于19 G导管(P<0.05);钢丝加强导管在各脉冲速率下所产生的脉冲平均压力均高于无钢丝加强导管(P<0.05)。结论脉冲平均压力与脉冲速率呈正相关,细管径、末端封闭、钢丝加强型的导管设计会增加脉冲平均压力,在使用较高脉冲速率(>360 ml/h)时,应使用粗管径的硬膜外导管以降低报警风险。

  • 标签: 镇痛 程控间歇硬膜外脉冲 硬膜外导管 椎管内镇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