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2 个结果
  • 简介:用单辊甩带法制备了不含高生物毒性元素的Ti60Zr10Ta15Si15非薄带,并在高于其化开始温度的不同温度下对该非薄带进行了真空退火,研究了该非薄带在磷酸盐缓冲溶液(PBS)中的电化学腐蚀行为及热处理对其显微组织及其电化学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用单辊甩带法制备的Ti60Zr10Ta15Si15金属薄带为完全的非晶态结构,其玻璃转变温度和化开始温度分别为759K和833K,经过878K真空热处理后,薄带发生了部分化,在非的基底上析出了Ti相;经过938K热处理后,薄带发生了完全化,化相主要由Ti、Si3Ta5和SiZr以及TiSi组成。动电位极化测试表明,该非合金在PBS溶液中可表现出较为优异的耐蚀性能,部分化可进一步提高该合金的耐蚀性能,而完全化的合金抗腐蚀性能明显下降。

  • 标签: 钛基非晶合金 晶化 电化学腐蚀
  • 简介:通过分析浆料分散性和粘度等因素,研究分散剂和粘结剂等对碳化硅须浆料流变行为的影响,确定合适的浆料制备工艺参数。结果表明:选择合适剂量的分散剂(2wt%)能够有效减弱须之间的吸引力,减少须团簇,提高须分散性。同时选择3wt%的粘结剂能够得到粘度适宜的浆料。优化工艺参数,最终获得分散性及稳定性较好且适于流延的须浆料。

  • 标签: SIC 粘度 分散 流延
  • 简介:选用30个结构多样的CaM抑制剂分子作为数据集,采用多元线性回归(MLR)方法及主成分回归分析(PCA)方法对每个化合物的194个分子参数进行回归分析,分别建立了各自的最优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所建模型与主成分回归所建模型相对比,发现逐步筛选法为最优建模方法.该方法所建模型统计结果良好(R^2=0.952,SEE为0.289),应用于检验集时结果也比较令人满意(R^2=0.941,SEP为0.295),模型表现出较强的可靠性和预测性.

  • 标签: 钙调蛋白抑制剂 分子参数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主成分回归分析
  • 简介:利用电子束蒸发技术在硅衬底上镀一层2.5μm厚的含氢非硅薄膜,用氩离子激光器的488nm谱线作激发光线,对a-Si-H薄膜进行辐照,使a-Si-H化。其拉曼散射谱和电子衍射谱的结果表明,经激光辐照后,在a-Si-H薄膜中形成纳米硅粒。

  • 标签: 薄膜 激光 纳米硅
  • 简介:建立了离子色谱法测定硫脲中离子的方法。采用CS12A阳离子交换色谱柱,以甲基磺酸(16mmol/L)作为淋洗液,测定了硫脲样品中的离子,通过分析5批不同的样品,分别得到其值在270-410μg/g,加标回收率在97.2%~102.3%。方法无需复杂的样品前处理,分析方法干扰小,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 标签: 离子色谱 硫脲 钙离子 甲基磺酸
  • 简介:合金是一种炼钢脱氧剂,其中若存在游离硅、二氧化硅杂质会影响炼钢脱氧效果,目前国家标准无硅合金中游离硅分析方法。研究了氢氧化钠溶液提取非合金相硅的条件,用硅钼蓝光度法分析硅含量,分析方法回收率达95.9%,可用于硅合金中非合金相硅测定。

  • 标签: 硅钙合金 微波溶样 分析
  • 简介:选择了贵州省重要磷矿生产基地一瓮福磷矿浮选尾矿为代表,对其中、镁、磷的矿物学重要特征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获得了一些重要结论,从而为高镁磷尾矿的综合利用、白云石与胶磷矿的分离等提供理论依据,对实现磷尾矿资源的二次利用、指导开发者设计科学合理的矿石选冶工艺流程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按照元素赋存形态分析的方法,选用了化学成分、化学物相、电子能谱、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粉衍射分析方法等多种手段系统、全面地测定了磷尾矿结构、形貌的重要特征,获得了、镁、磷赋存状态的重要结论,发现了尾矿及其原矿的异同性:磷尾矿中含量最高的组分及其含量分别是:氧化钙34.11%,氧化镁17.65%,五氧化二磷5.30%;镁主要以白云石的形式赋存,并有少量以磷酸盐、硅酸盐形式存在,其在各相占的比例分别为99.80%、0.10%、0.10%;磷主要以磷灰石的形式赋存(占97.08%),并有少量以铁氧化物(1.04%)、独居石(O.19%)、磷钇矿(1.83%)形式存在;主要以白云石的形式赋存(占96.95%),并有少量以方解石(1.11%)、磷酸盐(1.94%)形式存在。贵州瓮福地区高镁磷尾矿中的镁、磷、主要赋存形式分别为白云石、磷灰石、白云石。

  • 标签: 磷尾矿 赋存状态 瓮福
  • 简介:采用直流X射线连续能谱照射晶体,以极小的步进角,测量一定角度范围内,不同入射角度下的衍射能谱,通过提取各个角度衍射能谱中同一能量X射线的衍射强度,微分得到该能量的平摇摆曲线。与传统测量方法相比,该方法具有更大的X射线能量测量范围,可通过一次角度扫描,同时给出多个能量的摇摆曲线。利用该方法开展了16~21keV区间内LiF(200)平摇摆曲线的相对强度标定,结果表明,晶体摇摆曲线的半高宽随X射线能量增加而缓慢减小,而峰值强度随X射线能量增加则缓慢增加,在入射能谱强度变化较大区间内,该方法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较大。

  • 标签: 摇摆曲线 衍射能谱 相对强度 连续谱X射线
  • 简介:应用晶体相场法研究大角度界在外加应力作用下温度对位错运动的影响。研究表明,大角度界在应力作用下会发生形状变化;当变形达到临界应变时,界褶皱处产生位错并发射进入晶粒内部;温度较低时,界处位错形核所需的临界应变更大。在应力作用下大角度界通过改变曲率和位错运动产生迁移,温度较高时有利于界迁移。

  • 标签: 晶体相场法 晶界 位错 温度
  • 简介:析现象是三水醋酸钠作为相变材料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一个很大的问题。在太阳能跨季储热过程中,我们能利用三水醋酸钠的过冷现象,长期稳定的将太阳能储存起来,但是相变材料析的问题依然需要解决。本文选用几种增稠剂并对添加这些增稠剂后的三水醋酸钠混合材料的析状况、激发温度变化和相变潜热能力的变化进行实验研究,确定了一种较好的增稠剂来减少析现象的发生。

  • 标签: 三水醋酸钠 晶析 太阳能跨季储热 增稠剂
  • 简介:硅橡胶发泡制品具有轻质、隔热、隔音和抗冲击等优良性能,是用作减震的高性能材料。氧化锌须具有独特的单晶体微纤维结构,具有极高的强度,它在体系中并未参与反应,而是保留了纤维结构,使材料具有各向同性的增强和改性效果。采用纯化学发泡方法,研究了氧化锌须对硅橡胶可塑度、泡孔大小及分布以及对硅橡胶泡沫材料压缩应力松弛性能的影响。在所设计的配方中,加入氧化锌须后,混炼胶体系的塑性值没有随氧化锌须的量发生较大的变化,不会影响到在制备硅橡胶泡沫材料中,在一次过程中混炼胶的预发泡硫化过程。

  • 标签: 硅橡胶泡沫 氧化锌晶须 化学发泡 制备 高性能材料 应用
  • 简介:人们一直尝试合成可以替代现今高能炸药的新型炸药,期望新型炸药在相同的感度水平有更高的性能,或者在相同的性能水平下有更低的感度。1,1-二氨基-2,2-二硝基乙烯(简称FOX-7)就是在这种要求下研究较为活跃的一种新型低感炸药。文献报道FOX-7有3种或4种相态,在室温下存在α相,在113℃转变成β相,下一个相变开始于160℃或170℃。文中利用四圆衍射仪测定FOX-7的晶体结构,变温X射线衍射仪(XRD)研究FOX-7在加热时发生的相变。

  • 标签: 硝基乙烯 二氨基 相变 X射线衍射仪 FOX-7 高能炸药
  • 简介:利用热力学原理,导出了一种共二元系热力学量的计算方法,并以Cd_T1系为例计算了相应的活度系数,计算结果与文献报道相符。

  • 标签: 共晶二元系 热力学量 活度
  • 简介: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了SⅠ型甲烷水合物受热分解微观过程,并对水合物分解过程中不同穴结构内客体分子对甲烷水合物稳定性的作用进行了研究.通过最终构象、均方位移和势能等性质的变化规律对分别缺失大穴和小穴中客体分子的2种水合物体系随模拟温度升高稳定性的变化进行了分析.模拟结果显示,随温度的上升,水合物稳定性逐渐下降直至彻底分解;而水合物分解速度与2种穴各自部分穴占有率相关,不能简单的通过整体穴占有率表示.对比相同注热过程中2种水合物体系分解状况,发现位于大穴内的客体分子对水合物稳定性影响更大,缺失大穴内客体分子的水合物更容易随温度升高而分解.

  • 标签: 甲烷水合物 分子动力学模拟 晶穴 稳定性
  • 简介:用基于热力学观点的定量预测三元合金形成非成分范围的方法,对Cu-Zr-Ti三元合金系形成非的成分范围进行了计算。该方法通过比较晶态固溶体的自由能和相应的非晶态的自由能来确定非晶形成的成份范围,在自由能的计算中,三元系的热力学数据用相应的3个二元系的热力学数据由Toop模型外推得到,二元合金系的形成焓则通过Miedema理论的计算得出。结果表明,理论预测的形成非的成分范围与已有的实验结果符合得比较好。

  • 标签: MIEDEMA理论 非晶合金 Toop模型 Cu-Zr-Ti三元合金
  • 简介:用共沉淀反应法制备硅酸三(C3S),将所制备的硅酸三(C3S)加入到磷酸系骨水泥(CPC)中,制备了一种新型的硅磷酸骨水泥(CPSC).研究了该复合骨水泥的理化性质和体外细胞毒性.与CPC骨水泥相比,硅磷酸骨水泥(CPSC)的固化时间延长,添加适量的C3S可提高CPC的抗压强度;在模拟体液(SBF)浸泡设定时间后,硅磷酸骨水泥(CPSC)降解率增加,并且在浸泡初期,SBF的pH增加.体外细胞毒性实验结果显示:复合C3S骨水泥浸提液能促进成纤维细胞的增殖,表明硅磷酸骨水泥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含C3S的磷酸骨水泥可作为骨组织再生的生物材料使用.

  • 标签: 硅酸三钙 磷酸钙骨水泥 自固化 体外细胞毒性
  • 简介:采用燃烧法合成了La1.6(MoO_4)_3:Eu_0.4^3+纳米末,研究了其声子一掺杂-晶格相互作用和发光性质。x射线粉末衍射(XRD)分析表明,在500~900℃退火后,La1.6(MoO_4)_3:Eu_0.4^3+样品为单一相。对样品进行了光致发光(PL)测量,激发Mo^6+-O^2-电荷迁移带,观察到Eu^3+的系列发光,表明Mo^6+-O^2-带和Eu^3+间存在能量传递,中心波长分别在λ1=469nm和λ2=426nm处的两个one-phonon边带,相应的声子能量分别为767和1202cm^-1,分别对应于Mo=0和Mo-0-Mo伸缩振动。同时,计算了两个局域模电子一声子耦合强度的黄昆因子分别为S1=0.055和S2=0.037,为揭示其三价离子高传导特性及其负热膨胀物理特性提供了实验基础。

  • 标签: 发光特性 燃烧法 La1.6(MoO_4)_3:Eu_0.4^3+纳米晶 局域模 one-phonon边带
  • 简介:提出了以自制的标准样品,采用单点法绘制校准曲线,利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测定FeSiB非薄带样品中硅、硼和铁的含量。对于4个FeSiB非合金薄带样品中硅、硼和铁进行了10次测定,其分析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0.4%~0.5%、1.3%~4.2%和0.2%~0.4%。方法的分析结果与火花源原子发射光谱法、化学重量法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法的测定值吻合较好。方法快速、简便,薄带样品无需制样,适用于FeSiB非合金薄带的快速成分分析。

  • 标签: X射线荧光光谱法(XRF) FeSiB非晶合金薄带 FeSiB合金 单点法
  • 简介:结合第一性原理和准谐德拜模型计算了RE_3AlC(RE=Sc、Y及镧系稀土)系列具有反钛矿结构碳化物的德拜温度、格律乃森常数、体积模量、自由能、比热容等热物理性质随着温度和压强变化的趋势。结果表明RE_3AlC碳化物的比热容、体积模量以及吉布斯自由能等随温度和压强变化的总趋势相似,其中RE_3AlC碳化物的体积弹性模量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减小,同时随着压强的增加而增大;吉布斯自由能都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其中Sc_3AlC化合物的自由能最低,而Yb_3AlC化合物的自由能最高,表明Sc_3AlC化合物最稳定,而Yb_3AlC化合物稳定性最低;等容比热容随着温度和压强的变化在0-300K温度段内变化较大,随后趋于平缓逐渐趋于杜隆.帕蒂极限值。

  • 标签: RE_3AlC 德拜模型 热物理性质
  • 简介:通过理论计算和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闪光二号”加速器多水开关放电通道电流均匀性对开关电感的影响,得到了各个放电通道电流分布不均匀对开关电感的影响规律。理论计算和数值模拟结果均表明,随着多水开关放电通道电流不均匀性的增加,开关电感显著提高。采用保角变换和构造拉格朗日函数的方法证明了当多水开关所有放电通道电流一致时开关电感最小,得到了“闪光二号”加速器多水开关电感最小值为27nH,最大值为153nH。

  • 标签: “闪光二号”加速器 多针水开关 电流不均匀性 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