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P波斜入射下的地基动应力路径,探讨其影响因素和可能变化范围,为进一步研究斜入射地震波作用下场地动力响应奠定理论基础。创新点:1.从数学上证明斜入射P波在任一深度的地基中形成的应力路径在剪应力分量(偏差正应力-水平剪应力)组成的平面中为一个斜椭圆;2.分析了P波入射角、土体泊松比和单位波长深度对斜椭圆应力路径形状与大小的影响。方法:1.基于半无限弹性空间的地震波传播理论,考虑地震波在自由界面的反射,推导土体中任一深度处由P波斜入射产生的动应力,并表示成由剪应力分量组成的平面下的应力路径(公式(9))及该应力路径的特征参数表达式(公式(A12)~(A14));2.通过控制变量法,分析参数敏感性(图7、9、10和12)。结论:1.虽然证实P波斜入射引起的应力路径为斜椭圆形式,但在地基深度、入射波频率和波速的特定组合下,斜椭圆仍可从斜线一直变化到圆形,形式较为多样化;2.P波斜入射角度在30?~60?时引起的动偏应力幅最大,最大可达同等条件下其它入射角产生的动应力幅的2倍以上;3.斜入射角大于45?后,斜椭圆路径形状几乎不随入射角改变,在研究范围内以竖直扁椭圆形为主;4.土体饱和度大于70%时,泊松比的变化对土体斜椭圆路径形状影响不大,但动应力幅随泊松比增大而显著降低。

  • 标签: 近场地震 P波 斜入射 弹性半空间 动应力路径
  • 简介:针对介于全局网络与自中心网络间的社群现象及其网络结构的创新悖论,分析了不同层面网络社群结构的涌现特征,从组织间关系的非对称视角,探究网络社群动态变化对双元创新的差异性影响。利用高科技生物制药行业的合作与专利数据,使用快速压缩社群识别算法和多元回归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宏观层面的全局网络存在显著“抱团”的多社群巨元组结构;中观层面的网络社群存在选择偏好的核心-边缘结构;微观层面社群组织动态的跨社群运动和成员流动二维变化加剧;社群动态的二维变化对突破式创新具有正向影响,与渐进式创新呈现倒U型关系;位置非对称性正向调节社群动态对双元创新的影响,技术非对称性的调节作用不显著。研究结论有助于揭示技术创新网络社群的合作创新模式,对提升组织创新能力,维持创新网络平稳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技术创新 组织网络 网络社群 社群结构 双元创新
  • 简介:我国的中学物理教学十分注重系统知识的传授,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重视和研究还很不够。在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的今天,更应该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本文结合创新教育提出了培养物理创新能力的目标和进行创新教学的途径,论述了在教学中培养创新能力的渐进措施以及通过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 标签: 创新教育 创新能力 研究性学习
  • 简介:为了解决配送中心选址与带时间窗的多中心车辆路径优化组合决策问题,利用双层规划法建立了配送中心选址与车辆路径安排的多目标整数规划模型,针对该模型的特点,采用两阶段启发式算法进行了求解。首先,通过基于聚集度的启发式算法对客户进行分类,确定了备选配送中心的服务范围;然后,基于双层规划法,以配送中心选址成本最小作为上层规划目标,以车辆配送成本最小作为下层规划目标,建立了多目标整数规划模型;最后,利用改进的蚁群算法进行了求解。通过分析实例数据和BarretoBenchmark算例的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 标签: 运筹学 选址-路径优化 双层规划法 蚁群算法 客户重要度
  • 简介:针对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现状,分析了目前学生科技创新活动面临的诸多矛盾和问题,提出了将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与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有机融合的思想,并阐述了将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融入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各个环节的具体做法、经验和实践效果。

  • 标签: 科技创新活动 物理实验教学 有机融合
  • 简介:针对政府补贴难以激励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创新驱动力的问题,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例,构建了一个旨在促进企业技术研发的政府创新补贴策略分析模型。假设产业呈现明显的创新驱动特征,模型分别针对政府理性决策与有限理性决策的情况,对政府创新补贴及企业创新投入策略进行了博弈均衡分析,并讨论了技术创新环境的改善对最优策略及局中人收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创新驱动模式下,企业最优创新投入比例对政府补贴水平不敏感,且过高的补贴可能挤出企业创新投入,容易形成企业套利空间。此外,改善技术创新环境对强化企业市场主体地位,弱化政府管制对市场的干预具有积极作用。

  • 标签: 管理科学与工程 创新补贴 动态博弈 创新驱动 新能源汽车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