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文利用地面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台站观测资料等对宁波2018125-28日的一次降雪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宁波市的这次降雪天气出现在500hPa高空槽东移和低层切变线东伸的形势下,阻塞高压出现在中高纬贝加尔湖西部地区,贝加尔湖以东是宽广的槽区,中纬度有较为平直的西风气流存在且受孟加拉湾南支槽的影响较大,再加上来自北方的冷空气和南方的暖湿气流在宁波地区交汇,进一步触发了降雪天气的发生发展;这种高层辐散、中低层辐合的配置形式,对于上升运动的发展加强较为有利,同时与宁波市强降雪天气过程基本一致,与强降雪天气时段有很好的对应关系;降雪落区上空的暖平流叠加到冷平流上,800hPa以下是冷平流,而700~500hPa存在暖平流中心,是降雪天气继续维持的主要原因。

  • 标签: 降雪 环流形势 物理量场 宁波
  • 简介:摘要本文以2019112-13日发生于天津机场的大雾天气过程为例,结合本场的高空图、地面图和本场的观测数据对本次大雾的形成、维持和消散条件进行探讨和分析,为机场今后的大雾预报积累经验,从而提高大雾预报的准确率,抓住大雾消散的关键要素,更好的为机场提供大雾天气的相关服务。

  • 标签: 平流雾 辐射雾 天气形势 服务 飞行
  • 简介:摘要201812~4日迪庆州出现了2017入冬以来的首场大雪天气过程。现用micaps资料,从大气环流形式演变、物理量诊断分析等分析了500hPa高空形势及垂直速度、水汽通量散度、涡度等物理量场特征。得出500hPa图上深冬季节典型的孟加拉湾南支槽建立,逐步加深东移,携带水汽影响云南大部分地区,极易导致迪庆州大雪天气的暴发;垂直速度的强上升运动区、水汽通量散度的辐合区、涡度的正值区与强降雪区表现为很好的对应关系。

  • 标签: 首场大雪 南支槽 物理量特征
  • 简介:摘要本文利用地面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台站观测资料等,对2018319~20日福建暴雨天气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空西南急流充足的水汽输送和不稳定能量,再加上锋面、低层切变的辐合上升运动为暴雨和强对流天气的发生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冷暖空气的交汇使得层结不稳定性和垂直上升运动不断加强,进一步触发了福建南部地区飑线的出现;在降水大值区上空的对流层低层以辐合区为主,而对流层上层则以辐散区为主,这种高层辐散、低层辐合的配置形式对于上升运动的加强较为有利,同时也是降水强度增加的主要原因;在上游地区的广西南部有水汽通量的大值区存在,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20时,福建省中南部沿海地区的水汽通量则在8~12g·s-1·cm-1之间,沿海地区整层大气可降水量在35~46mm之间,对于降水云团的生成提供了有利条件。

  • 标签: 暴雨 环流形势 物理量场 福建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201872日2000~6日2000,重庆市出现了持续暴雨天气过程,暴雨天气对当地农业生产、交通运输等均造成了严重影响。该次暴雨天气过程中受到了当地政府部门以及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本文利用重庆市的气象监测资料对20187初暴雨天气过程实况、天气影响、暴雨天气成因以及气象服务等方面进行总结,以为今后同类天气的预报服务工作提供指导。

  • 标签: 重庆 暴雨天气 影响 成因 气象服务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201710下旬至20184中旬乳山市降水量为43.6毫米,较常年同期(101.9毫米)偏少57.2%,较去年同期(155.8毫米)偏少72%。全市土壤墒情下滑干旱面积逐渐扩大。乳山市气象局抓住有利时机,气象部门全力以赴,2018422日人工增雨作业,影响面积1668平方公里,有效增加自然降水821.166万吨。现通过对天气形势、前后的降水强度进行对比分析,指导产品进行检验,初步分析此次人工增雨过程作业效益。从分析上看,此次增雨效果明显,对辖区内的各乡镇缓解了旱情。得到了市政府及相关部门认可。

  • 标签: 人工影响天气 分析 作业效益 乳山市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利用高空气象探测资料、地面气象观测资料以及NCEP全球分析资料等相关资料对2016824—25日发生在喀什地区的一次强降雨天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强降雨天气主要是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异常强大在状况下产生的,对流层中层冷空气的不断扩散,低层切变线以及地面冷锋是对本次强降雨天气带来影响的主要天气系统。在水汽通量散度场上,低层辐合,高层辐散,为此次强降雨天气的发生提供了较好的水汽条件;喀什发生的这次强降雨天气对流发展系统特别旺盛,降水落区区域的垂直上升运动释放了大量的不稳定能量,为暴雨天气的出现提供了动力机制。喀什大部分区域K指数均达到40℃以上,并且K指数呈现出先上升之后逐渐变小的态势,促使不稳定能量从积聚到逐渐释放,进而促进强降雨天气的发生发展。

  • 标签: 强降雨 天气形势 物理量 喀什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利用地面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台站观测资料等对2015927-31日朔州秋季连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山西南部地区的主要影响系统是因副热带高压分裂成东西两环,且呈现出纬向分布特征,因北方冷空气南下与西南暖湿气流在朔州市交汇,是导致朔州秋季连阴雨天气过程降水量较大的主要原因;低层从内蒙古东部到河套地区有大范围的水汽通量辐合区,再加上水汽通量值较大,促进了水汽和能量的积累,为连阴雨天气的出现提供了有利条件;这种低层辐合、高层辐散且辐散大于辐合的配置形式,对于垂直上升运动的发展和维持提供了有利条件。

  • 标签: 连阴雨 环流形势 物理量场 朔州
  • 简介:摘要本文对铜仁市201673-4日暴雨发生的天气背景、中小尺度系统发生等详细分析,探讨暴雨过程形成的物理机制,并从中总结暴雨天气发生及发展演变规律和特征,为今后的暴雨预报工作积累一定经验,以提高暴雨预报预测能力。

  • 标签: 铜仁市 暴雨 天气过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利用高空气象探测资料、地面气象观测资料以及NCEP全球分析资料等相关资料对2016824—25日发生在喀什地区的一次强降雨天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强降雨天气主要是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异常强大在状况下产生的,对流层中层冷空气的不断扩散,低层切变线以及地面冷锋是对本次强降雨天气带来影响的主要天气系统。在水汽通量散度场上,低层辐合,高层辐散,为此次强降雨天气的发生提供了较好的水汽条件;喀什发生的这次强降雨天气对流发展系统特别旺盛,降水落区区域的垂直上升运动释放了大量的不稳定能量,为暴雨天气的出现提供了动力机制。喀什大部分区域K指数均达到40℃以上,并且K指数呈现出先上升之后逐渐变小的态势,促使不稳定能量从积聚到逐渐释放,进而促进强降雨天气的发生发展。

  • 标签: 强降雨 天气形势 物理量 喀什
  • 简介:摘要20187初重庆出现了持续性暴雨天气,本次暴雨天气的主要特点是持续时间长、累积降水量大。暴雨天气对当地农业生产、洪峰、交通运输等均造成了严重影响。由于气象部门精心组织应急服务、全面发布预报预警等气象服务,使得暴雨天气造成的危害相对较轻。

  • 标签: 暴雨天气 影响 气象服务 重庆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