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75 个结果
  • 简介:巴中城南173龛佛像中,发现毗沙门天王像2龛。此是“四大天王”中的一王,一般都作为佛教护法神,站立于龛门或寺门两侧,在巴中南龛的石窟中,单独成龛,实属少见。因他脸色微黑,一不像佛,二不像菩萨,只因手执宝塔,多少年来,人们把他视为春秋时“送灯台”的鲁班弟子赵巧加以膜拜,也就在巴中南北二山流传着这样一个有趣的神话故事:

  • 标签: 巴中 石窟 春秋 佛像 弟子 神话故事
  • 简介:县作为今陇东地区最早设立的县之一,在河陇交通史上有重要的地位。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广泛收集考据与乌相关史料,对汉唐间乌县之沿革、迁置、地望等进行了仔细考证,认为乌县为秦县,其地望在汉唐间曾发生数度迁置,唐人已经在其地望问题上产生了误解。

  • 标签: 乌氏 《水经注》 乌水 乌氏驿
  • 简介:爨是中国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姓氏。《康熙字典》和《辞源》均说:“《华阳国志》昌宁(当是建宁)大姓有爨习。《蜀志》建宁大姓蜀录有交州刺史爨深。”爨习为东汉末人,仕蜀。爨深为西晋人,仕李成(又说仕晋)。然而,爨最先见于战国时期记录。《滇南古金石录》早说:“《战国策》有爨襄。”《养素堂文集》说:“《战国策》魏有爨襄。”

  • 标签: 爨氏 中国 姓氏 历史来源 考古学 典籍
  • 简介:也许这种建筑样式的民居现已不多。我去的时候,这里只住着三个人———一位画家,60来岁,深居简出,研习艺术,且多有作品见诸展览或报端;一位发已谢顶如日中天的文物工作者,也在工作和事业上颇有建树;一位潜心“毛泽东祖籍”研究的专业技术人员,整日足不出户,查史籍,发信函,其研究正大有进展———就这么三个人。三个人便成一个世界,这世界为这民居创造了一种神秘、静谧、深邃的氛围和环境。夏民居在河南原阳县城内,建于明末清初,为河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院内花木扶疏。夏夜,如水月光会把这花木泼洒得枝影摇曳,幽中透亮。一地的花影,在满是枝暗的间隙里颤巍巍地摇动———怕谁碰伤了她的艳美吧!白日,若是雨天,则花沉叶重,枝斜桠歪,其时的大宅院,也就愈显得深邃、静谧;若是晴天,云高气爽,微风轻徐,间或有几只灰白、花蓝的鸽子,在花影铺地的明亮处“咕咕咕咕”地叫那么几声,这大宅院也就会立刻活朗起来!当然,也有一些胆小、机警的鸣蝉,会在什么时候“吱”的一声从树的高处向天空飞去。院后,原是座面积几十亩大的水塘。水塘早年被人起土成坑,后来积下雨水形成水塘。再后来,塘里还有鱼—...

  • 标签: 夏氏民居
  • 简介:诸“略”与章《山堂考索》崔文印南来高似孙所撰诸"略"与章如愚的《山堂考索》.都是在著录和考订古代文献方法别开生面的著述,在我国历史文献学史上具有一定的意义。(一)高似孙的诸"略"高似孙字续占,号寮,浙江鄞人,孝宗淳熙十一年(公元1184年)进士...

  • 标签: 《史记》 高似孙 《晋书》 《四库总目》 《汉书》 《史略》
  • 简介:<正>烟台市福山区城北盐场村,有一处民国初年修建的民居庄园,至今保存基本完好,最近被我们确定为民俗建筑文物保护起来。盐场村,700余户,村中有七大姓,王姓为首。当年庄园主人王滨在烟台市区经营货栈(当地俗称“代理店”),店号为“大成栈”,家族堂号为“忠厚堂”,村中人有人称其家为“忠厚堂”,有人称“大成栈家”。王在盐场村旧有住宅,经商致富后,于民国三年(1914)扩大宅基地,营造庄园,一期工程于1917年完成。不久家中有人遭绑票,不敢在乡下居住,家庭主要人口移居烟台市,新建庄园一直闲置,后来收为公房,保存至今。其建筑时间虽然已入民国,但其建筑格局几乎全沿清代旧制,可称末代胶东小型庄园的典型。庄园座北朝南,共四进正房,每进11间,前后六个院落,分南北两大部分。临街一进,中心一间为大门洞,东倒与大门洞紧邻一间,向大门洞开门,俗称“耳房”,住长工把头,兼作门卫。

  • 标签: 大门洞 烟台市区 庄园主 福山 建筑文物保护 建筑格局
  • 简介:南门梅江河一带的渔民以麦姓为主,他们由南海渔民迁来,人称水上人。麦家历史上不知得罪了哪个皇上,被圣旨禁为不准上岸的渔民。清朝时,梅州平远土匪多,在顺治年间,为剿匪派麦姓渔民为阵前解粮官,由水路送粮草至平远。渔民上岸水土不服,中瘴气而死,而麦姓阵前解粮官也未逃厄运,命归黄泉,便葬在平远单竹村。单竹村人感其剿匪有功,为其筑庙宇供奉甚勤。其随军莫夫人及小儿子信需在梅守孝三年。

  • 标签: 渔民 顺治年间 剿匪 水路
  • 简介:夫人述论白耀天编者按:瓦夫人是历史上的悲剧性人物。本文从四方面道其一生,说其曲折,论其功绩,还其真实。文章认为,在倭寇蹂躏我东南国土,“束婴竿上,沃以沸汤,视其啼哭,拍手笑乐,捕得孕妇,卜度男女,视中否以饮酒”,而明朝官军无力保国卫民之际,瓦...

  • 标签: 瓦氏夫人 狼兵 倭寇 明世宗 江浙 嘉靖
  • 简介:孔姓由于出了孔子,而使孔名声震天下,照宇宙,传古今,子孙绵延,遍于阙里,播乎四海,且谱系延绵不绝,成为世界上最古老而有系统的世系。广东一隅亦有孔流寓,并以广州地区为主。笔者因于去年参加广州地区文物补查工作,获知广州地区尚存有关孔遗迹若干处,乃考稽旧典,搜罗文献,而勉成此文,既期方家学者之指教,又表对文化圣人之仰止。一、几处遗迹南海神广利王庙碑该碑立于唐宪宗元和十五年(820)十月一日,韩愈撰文,陈谏书丹,碑为青石质,平道方趺,身首一体。碑高2.47米、宽1.13米、厚0.25米。篆额阴刻“南海神广利王庙碑”,左

  • 标签: 广州市 孔氏 文化遗迹 唐朝 谱系
  • 简介:庙塘镇木耳乡的掏蕨坝,自清咸丰至民国末年,胡先科三代世居于此。其势力豪霸一方,前后长达百年。在这高原上,东西北三面悬崖绝壁,唯南面有一路通行。在密林遮掩下有一深不测底的崖洞硝坑,人称胡蚱人坑。

  • 标签: 鲊人坑 中国 贵州 历史事件
  • 简介:贵阳市乌当区流传着许多关于红边宋土司的故事,其中,不可信的传说占多数,需要加以澄清。近年,还有一些文章以讹传讹刊行于世,混淆了视听。我走访了较多的宋土司的后代,看了宋家的族谱、墓碑、神祖牌及一些宋重要古墓,查阅了有关史、志,特将宋土司的概况,作一简略介绍。一、宋土司的世系明代,官署设在贵阳城的贵州宣慰使司的宣慰使同知,是由宋土司担任的。同知是副职名称。宋同知前后有十余任之多。首任同知宋钦,据称是商朝微子启的一百零六

  • 标签: 宋氏 贵州宣慰使司 宣慰 微子启 怀远将军 安邦彦
  • 简介:西晋王砖志梁永照1979年河南省孟县南在镇河大队农民在南家洼地取土时发现一块墓志,为灰色砖,长48、宽24、厚10厘米,现藏于孟县博物馆。由于种种原因,该墓志的出土情况已无从得知,出土地点也没留存任何迹象。砖表的正反两面共铭刻106字,为隶书。现录...

  • 标签: 王氏 西晋太康 墓志 博物馆 晋武帝 河南省
  • 简介:对夏代以前有虞氏谱系的记忆和流传,反映了这个古族在尧舜禹时代所达到的较高文明程度,史籍中往往“虞夏商周”并提并非偶然。加强对有虞历史的研究,探索他在中国古代史上的地位是在文明探源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 标签: 有虞氏 谱系 文明起源
  • 简介:墓志是早年从临城王家族墓地盗掘出土的。宋乃北宋名臣宋浞之女,王酸之妻。该墓志不仅记述了宋生平事迹,而且对研究北宋临城王家族以及宋、王之间姻亲关系等颇具价值。

  • 标签: 河北 临城 宋代 墓志
  • 简介:1977年,内蒙古巴林左旗辽上京遗址西北的十三敖包乡水泉村白草洼,出土一枚印文为'高之宝'的印章,现藏辽上京博物馆。《辽上京文物撷英》一书辑有此印,并认定为辽代印章①,然殊可商榷,现将'高之宝'介绍如下,略作考释。'高之宝'青铜质,花叶式钮,通高3.7厘米,重27克。印面呈直径3.7厘米的圆形,右上缘受外力撞击稍损微向内凹,印文为汉文篆书'高之宝'四字,且为蟠条法铸造。

  • 标签: 私印 印文 九叠篆 白草洼 八思巴文 外力撞击
  • 简介:腰山王庄园位于河北省顺平县东北10公里腰山乡南腰山村,是河北省境内现存规模最大的一处地主庄园。1989年5月,由顺平县(当时为完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3年7月,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4月,河北省古...

  • 标签: 腰山王氏庄园 西厢房 随墙门 抬梁式 河北省 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