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6 个结果
  • 简介:荔枝,又名丹荔、离枝,是我国特产名果之一。荔枝属无患子科亚热带常绿果树,原产于我国,其果肉每百克含磷34毫克、钙6毫克、维生素C36毫克、蛋白质0.7克、碳水化合物14克和大量的葡萄糖,营养价值在夏令水果中名列前茅。另外,荔枝树不仅是很好的风景树,而且荔枝的花是很好的蜜源和中药,核可以酿酒,果亮和树根可以提制单宁,树干是制作贵重家具的上好木料,真可以说它全身都是宝了。考荔枝名称的来历,据朱应《扶南记》载:“此木以荔枝为名者,以其结实时,枝弱而蒂实,不可摘

  • 标签: 荔枝树 荔枝属 常绿果树 妃子笑 离枝 无患子科
  • 简介:增城挂绿,味冠群荔,向被誉为“荔枝之最”,正如清人朱彝尊(1629~1709年)所说:“以予论之,粤中所产挂绿,斯其最矣”。清代康熙年间钱以(土罟)说它:“坚莹似玉,脆如霜梨,津液内敛,剥而怀之,三日不变。其色微红带绿,因名挂绿。味之香美,冠于群荔”。这是对“挂绿荔枝性状最早和最权威的描述。”屈大均《广东新语·木语》认为“挂绿者红中有绿,或在于肩,或于腹,绿十之四,红十之六……爽脆如

  • 标签: 荔枝 增城 绿线 母树 屈大均 湛甘泉
  • 简介:宣汉,置县始于东汉和帝永元二年(90),取宣扬汉王朝德威之意。面积4272平方公里,辖54个乡镇、491个村、77个社区,人口132万,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国革命老区县和全省少数民族地区待遇县,人文历史厚重,是唐朝荔枝道的重要节点。荔枝道由来蜀道指古代由长安穿越秦岭和大巴山通往蜀地的道路,主要有金牛道、阴平道、米仓道和荔枝道。

  • 标签: 荔枝 蜀道 宣汉 古道 初考 扶贫开发工作
  • 简介: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此诗为唐代诗人杜牧其一,非常有名.历史上因为此诗而谴责杨贵妃者多矣.然而,因此诗也可以重新谈谈唐代的荔枝进贡问题.

  • 标签: 唐代 荔枝 贡品 岭南 涪州 唐玄宗
  • 简介:<正>一、中国的籍1247年冬,即1235—1236年籍几年之后,贵由敕令着手另一次户口统计。这次户籍整理的详情一无所知,这说明贵由清理户籍之令是在一有限的范围内进行的,或更可能因贵由夭寿而未完成。不管怎样,五年之后即1252年,蒙哥认为有必要清查人口数的升降和再次命令登记民户(北中国的居民)。此次籍由布智儿与其随员负责进行,不同地区授与官吏的

  • 标签: 蒙古语 编年史 户口统计 人口统计 北中国 户籍
  • 简介:在元代,大规模地“括”①曾先后搞过两次。最初是太宗窝阔台的乙未年籍(1235年),继而于宪宗蒙哥的壬子年(1252年)进行的。至忽必烈至元八年,规定了详细体例。其缘由见于《通制条格》卷二中。由于上述原因,辛未年籍(1271年)与例———关于计的规定公布下来。而带有上述前言的二十七条体例以及以下所见诸断例、有关军户的体例等,是提供关于元朝户籍的最重要的资料②。以下主要以此为基础试述计的编成。但至元八年的改革,单是规定了有关的体例,并不是“括”,这在胡祗 的《紫山文集》中说得很清楚。所谓“括”,当然就是为了征税、包括劳役在内的调查和整理计。计包括同住的家族。所以,也可以单称为、人

  • 标签: 户计 民户 达鲁花赤 治外法权 行政区划 差发
  • 简介:封建皇朝宫女制度,由来甚久。各个朝代的宫女有多少,难以统计。《文献通考》卷五十七引宋祁《史论》说:“开元天宝中宫嫔大率至四万。”宋元以下各朝,想亦不低於此数。这些女子大都是十五六岁,有的甚至十三岁就被选入宫,除极少数被皇帝看中外,其馀都是从事後宫杂役,过着枯寂的生活。正如白居易《上阳白发人》中所说的:“唯向深宫望明月,东西四五佰回圆。”她们虽在青春期,却得不到性爱,更谈不到婚姻家庭。有的甚至连一个真正男性的人都没有见过。王建《宫词》中有一首道:“宫人早起笑相呼,不识阶前扫地夫。乞与金钱争借问,外头还似此间无?”这个被幽禁的宫女偶然清早起来看到一个扫地夫,便大惊小怪唤同伴来看。“外面世界也同这里面一样吗?”“宫人早起笑相呼”,这笑声里包含着多少眼泪啊!她们既得不到异性的爱,便自然会发生同性爱了。《春明梦馀录》载:“汉时宫中有‘对食’者,宫人相与配合为夫妇也。陈皇后无子,使

  • 标签: 上阳白发人 菜户 宫词 《文献通考》 婚姻家庭 中所
  • 简介:海南省文昌南阳地区(原南阳乡,现文昌市文城镇南新村、南联村一带)是著名的“抗日模范乡”,抗日坚决,群众基础牢固,军民一致,堪称典范。除了当地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和抗日杀敌的好儿郎故事,这里还有3件闻所未闻的“抗日神器”:荔枝炮、箭毒木、毒鱼藤。这3件“神器”颇具海南特色,凝结了南阳人民对日寇锥心剜肉的痛恨和抗日杀敌的智慧。

  • 标签: 海南省 抗日 神器 箭毒 荔枝 南阳地区
  • 简介:中国有三大荔枝分布区:岭南、四川和福建。荔枝原产于岭南地区,从汉代起便成为南方地区特色果贡之一,直至清末。笔者在全面考查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探讨了三大荔枝分布区的形成,着重研究了荔枝种植及进贡的历史地理变迁。栽培荔枝约于汉初传入四川、隋以前传入福建;进贡则呈现出隋唐以前贡在岭南、唐宋贡在四川、元明清贡在福建的现象。通过分析得知导致荔枝种植区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气候和人为原因(正反两种作用),荔枝贡地选择则随着政治形势的动态变化而变化。

  • 标签: 荔枝 地理分布 贡道变迁 贡道
  • 简介:1972年秋,农村工作的卓越领导人,曾被错误批判为"小脚女人"和"刮包产到单干风"的邓子恢,在历经坎坷后,终于在76岁高龄时一病不起,长期躺在北京医院里与死神周旋.一些老战友和老部下,闻讯后纷纷赶往医院看望这位德高望重、屡受冤屈的老人.老人时而昏迷,时而清醒.清醒时思维清晰,常和战友们畅谈往事,其中触及最多的话题是30年代的红军生活和60年代的包产到.他怎么也忘不了包产到,总要强忍病痛向人们陈述自己保荐包产到没有错,并顽强地预言包产到迟早会实行.尽管陪伴在身旁的夫人陈兰同志劝他少讲话,他依然要讲包产到,他似乎已同包产到融为一体.

  • 标签: 不忘包产到户 至死不忘 邓子恢至死
  • 简介:村,位于山西省高平市西部,北枕凤翅山,南耸双龙岭。良村历史悠久,战国长平之战时,这里是秦军东进的必经之地,村落最早出现于这个时期。唐代中叶,有郭、田两姓家族在此建庄,故古称"两"。宋初,陆续有王、李、秦、赵、张等姓迁来,村落不断扩大,至元时已具规模,村名也由"两"改称"良"。良村自然环境得天独厚.

  • 标签: 高平市 长平之战 东进 依山 元时 展翅欲飞
  • 简介:笔者于2007年4月-5月、2007年9月-10月和11月2日-9日分别三次对庄浪村的消费文化(简称庄村)进行了深入的田野调查。庄村是凉州镇回族所占比例最高的“民族村社”,其为镇政府所在地,以“酿酒葡萄”与“订单”农业生产为主要收入来源,全村06年的人均收入为9168元。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庄村传统回族消费受到冲击,但其自身的文化自觉又使其消费呈现多样化的特点,于保持中创新。本文主要通过调研的一手资料从经济、文化、政策等方面对庄村回族消费特征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

  • 标签: 庄浪户 回族 消费特征 原因分析
  • 简介:清代图甲制的调整,从名称与性质上可以区分为“均图”和“增图”两种。现存都图文书《黟县花总簿录》与其他资料,展现了清代前期黟县“增图”的时空进程及在这一过程中小姓、地方大族与官府之间的博弈。同时,黟县大量存在的寄庄户、佃户和邻县移民等人群,使得该县在户籍管理上区分为花和晰两种,部分晰构成了嘉庆“增图”的基础。通过对于黟县的个案分析,既体现了清代图甲制调整在各地具体实施的复杂情况,也表明了将“图”作为基层地籍与户籍管理节点的趋势和局限。

  • 标签: 黟县 图甲 增图 花户 晰户清代
  • 简介:镇戍万府为元代江南地区最常见的军事组织,其中怀孟万府与泰州万府分驻建德路与徽州路,两万户府不仅防地相邻,而且最高长官达鲁花赤均出自蒙古珊竹氏纯只海家族.文章介绍了纯只海家族的情况,并对两万户府的组建背景、军事长官、军事活动以及最后消亡等作了较为详尽的研究.

  • 标签: 元代 镇戍军 怀孟万户府 泰州万户府
  • 简介:在现在贵阳南明河畔观水路口怡心园酒家后面百米处,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时,只有孤零零的一栋陈旧的三开间的二层木房。底层矮得成年人伸手可触及楼板,二楼需弯着腰行走。木房四周是菜园和庄稼地,屋前房后有几株大刺槐和一些桃树、李树。房前地势平坦开阔,百余米处可见往来行人;屋后数十米外有几家农户,土地起伏不平。房屋左侧是树木葱郁的观风山,右侧是河堤。当时谁也没想到这不起眼的小木房和奇特的地理环境,竟成了在三十年代贵阳白色恐怖最严重时期的中共贵阳地下党的掩蔽之处。

  • 标签: 贵阳市 地下党组织 中国共产党 李祥兰
  • 简介:末代蔡巴万长贡嘎多吉喜饶尼玛出拉萨东城大约5公里处,公路两侧峙立着两座古老的寺院,这就是著名的蔡寺和贡塘寺。它是藏传佛教蔡巴噶举派的根本道场,也是未代蔡巴万的驻锡地。蔡巴家族自称是吐著名相禄东赞的后裔,历任万长在政教方面都颇有建树。本文简略介绍...

  • 标签: 蔡巴噶举 《甘珠尔》 《白史》 藏文《大藏经》 古代藏族 噶玛噶举派
  • 简介:对于时下追逐时尚的后生仔来讲,每年的第二个星期天,是他们给母亲惊喜的日子,因为这一天是“母亲节”。这自然无可厚非,可我们不能老是钟情于西方舶来品啊,要知道,在古代,我们的老祖宗就是以孝道治天下的,翻开《二十四孝》看看,孝敬母亲的例子层出不穷,举不胜举。而在广州,西关顺母桥的故事,更为人津津乐道。

  • 标签: 《二十四孝》 “母亲节” 星期天 舶来品 乐道
  • 简介:在沿着山坡顺势而建的木质吊脚楼的苗寨,和大规模的、布局巧妙的侗寨鼓楼建筑群落中,我置身于风雨桥、鼓楼、吊脚楼和清澈见底的溪流间,耳旁依稀传来了天籁之音的侗族大歌、苗族飞歌。

  • 标签: 苗寨 西江 忘记 建筑群落 侗族大歌 苗族飞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