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唐代边塞诗人岑参的诗歌《火山》中提到了火焰山边的“蒲昌”,前贤围绕其中的“蒲昌”、“火山”的相对位置展开过讨论,未有定谳。吐鲁番出土行政文书中多次出现“蒲昌馆”一词,结合文献材料和地理考察,可以推断,岑参诗中的“蒲昌”所指的是“蒲昌馆”,也就是今天鄯善县萨奴吐尔附近区域。同时可证“火山”确指“火焰山”,“赤亭口”则是“赤亭道口”之谓。

  • 标签: 岑参 蒲昌馆 吐鲁番文书 萨奴吐尔 火焰山
  • 简介:本文介绍了敦煌写本《千手》与《大悲启请》的详细情况,注意其开首“仰启月轮观自在”之句,对于了解水月观音与千手观音的关系,水月与密宗观音的关联,即水月观音的真正缘起,有重要的启发作用。

  • 标签: 千手经 大悲启请 水月观音经 水月观音像 月轮观自在
  • 简介:佛名崇拜是佛教史上的一个与礼忏密切相关的重要现象。此文就一件曾被认定为《贤劫》系统的北凉时期由沙门宝贤抄写于高昌的纪年佛名写本,通读其发愿题记全文。讨论其经文内容、形式及语言风格,在与传世佛典(如竺法护译《贤劫》千佛名)进行文字比勘的基础上,推论该写本所属系统的本名,建议目前应本慎重态度,可以暂且将该写本残篇称为“北凉神玺三年宝贤写千佛名号”。此外,文章认为,对该写本出自敦煌的说法应该持审慎的态度。

  • 标签: 佛名经 北凉神玺三年宝贤写千佛名号 贤劫经
  • 简介:基于学界披露资料及实地考察记录,运用考古类型学与美术史图像学方法,从图像细节方面考察了河西地区维摩诘变遗存;微观分析维摩诘之佛国品、方便品、不思议品、观众生品、法供养品五品图像内容,尤其侧重那些以往学界遗漏的细节,并对部分细节图像的来源和内涵进行了阐释,进而梳理了各自的发展脉络。

  • 标签: 河西地区 唐宋时期 维摩诘经变
  • 简介:通过以《佛顶心观世音菩萨大陀罗尼》为例,借鉴“传播学派”、“历史地理学派”等理论与方法,考察其在汉字文化圈的传布与相关问题。盖以此虽属伪经,然宋以后传本不少.西夏、辽、金乃至朝鲜、日本、越南均保存有许多版本,甚至还有回鹘文本的保存。考察,我们发现其流行阶段与传播路线呈现:唐宋时期,以西北为主,从唐代敦煌写本,西夏、辽的刻本,金的石刻幢,到南宋的雕版印刷为一阶段;明代大量刻本印行普及,并透过传输,进入东北亚的朝鲜、日本,东南亚的越南,为东亚汉字文化圈接受而有翻刻、谚解,此为另一阶段。

  • 标签: 《佛顶心观世音菩萨大陀罗尼经》 敦煌写本 传播学派 观音信仰 灵验故事
  • 简介:<正>道教是中国的传统宗教,道教的典籍谓之道经,道经的总集是为道藏。目前大陆最通行的道藏是1988年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联合影印出版的《道藏》,俗称三家本《道藏》~①。2003年出版的《中华道藏》是中国道教协会发起并组织编纂整理的一部道藏~②,它以《正统道藏》、《万历续道藏》为底本,对原《道藏》(三家本)所收各种道书作校补、标点、重新分类,并从近代发现的古道经中选取了50种增补其

  • 标签: 太上洞渊神咒经 敦煌本 中国道教协会 家本 敦煌写本 敦煌文献